CN205106572U - 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06572U CN205106572U CN201520928991.XU CN201520928991U CN205106572U CN 205106572 U CN205106572 U CN 205106572U CN 201520928991 U CN201520928991 U CN 201520928991U CN 205106572 U CN205106572 U CN 2051065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side
- heel
- protection pad
- bottom protection
- gu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后跟底护垫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本结构还具有对鞋子的形状及尺寸具有良好适应力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用保护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进入了广大家庭。对于经常驾驶车辆的人员来说,为避免腿部过于疲劳或获得良好的驾驶舒适度,在利用左、右脚对车辆的离合、油门、刹车进行制动或操作时,一般会选择以脚后跟作为脚掌的支点,即通过转动踝关节等,利用脚尖完成车辆控制。
以上过程中,驾驶员的鞋底后跟及鞋子的后帮围相对于鞋子的其他部位,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应力,同时以上部位相对为踏板或驾驶室地面具有相对运动,在行车过程中,也需要利用脚部对车辆频繁的进行控制,所以,经常驾车者的鞋底后跟以及后帮围往往存在磨损变形速度快、磨损褪色速度快的问题。以上问题导致鞋子的美观程度和穿戴舒适度均大打折扣,以上问题必然会导致鞋子的使用周期变短,不仅会加重使用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220285651.6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公开了一种司机驾驶车辆用鞋跟保护装置,但基于该装置的结构复杂、穿戴舒适性不强以及购买成本较高等,现有市面上用于驾驶员鞋跟保护的装置并没有被广泛运用,进一步优化用于驾驶员鞋子保护的装置的结构,对延长驾驶员鞋子的使用寿命、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进一步优化用于驾驶员鞋子保护的装置的结构,对延长驾驶员鞋子的使用寿命、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达到目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
具体的,以上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即为本结构在使用时,用于容置鞋子后部的区域,具体为后跟底护垫用于与鞋子鞋底的后部接触,后帮围护垫的内侧用于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以上设置的扣紧件用于限定后跟底护垫与鞋底、后帮围护垫与鞋子后帮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由鞋子的后侧底部穿戴上本结构时,通过扣紧件最终完成本结构的固定。可将扣紧件设置为能够与鞋子的穿戴沿口、鞋中帮或穿戴者的脚部固定的结构。由于以上鞋后跟固定区域的边缘形状需要与鞋后跟贴合,即鞋后跟固定区域可设置为类似呈U形,以上鞋后跟固定区域的边缘形状即为后帮围护垫的内侧形状。
进一步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便于实现如下目的:针对同一个驾驶人员而言,其日常所使用的不同鞋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以上结构限定可使得本装置能够与使用者不同的鞋子的后帮围良好贴合,以获得良好的穿戴舒适度以利于运用本装置后能够舒适的进行行车驾驶;针对不同的驾驶人员,不同的穿鞋习惯以及脚码尺寸,以上结构限定也旨在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不同的鞋子良好贴合。在后跟底护垫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
进一步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弹性材料、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多块拼接式结构、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两端与后跟底护垫固定连接,中间段无约束且可任意变形,且以上固定连接点中,至少有一个点的位置可调的形式等。以上多块拼接式结构中,相互之间串联,且相邻的部分可采用拉链相连,同时各部分也选用能够产生一定弹性形变的材料,同时,设置为沿着拉链的长度方向,相邻拉链各点的间距不等,间距的最大点位于拉链的端部之间的形式,这样,均能够很好的实现以上结构限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使得后跟底护垫能够随着后帮围护垫的变形而变形,以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使用者的鞋子尽可能的贴合,所述后跟底护垫为呈板状,且后跟底护垫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作为一种具体的后帮围护垫实现方案,所述后帮围护垫包括后帮围缠绕带,所述后帮围缠绕带为柔性带,后跟底护垫左侧或右侧中的其中一侧与后帮围缠绕带的任意一端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或/和后帮围缠绕带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使得后帮围缠绕带的自由端与后跟底护垫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构成可拆卸连接关系,且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以上结构中,当完成后帮围缠绕带两端的固定后,后帮围缠绕带两端之间的部分下端与后跟底护垫无约束关系,这样,后帮围缠绕带可根据鞋子后帮围的外形而变形,以使得后帮围缠绕带的中间部分与鞋子后帮围完全贴合,以上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用于实现根据鞋子的后帮围形状或周长,获得适宜的后帮围缠绕带中间部分的长度以使得后帮围缠绕带紧凑的包裹于鞋子的后帮围上。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固定与拆离后帮围缠绕带以及后帮围缠绕带与后跟底护垫的结构或连接形式,所述后帮围缠绕带的左端内侧与后跟底护垫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的右侧还设置有粘接部,所述粘接部的右侧面以及后帮围缠绕带自由端的内侧面两个面中,其中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勾面,另一个面上设置有绒面,所述勾面与绒面可构成可撕连接关系。以上勾面与绒面的连接即为现有粘扣带的连接形式。以上结构中,优选将勾面设置于粘接部上,而相对较软的绒面设置于后帮围缠绕带的内侧,同时将绒面沿着后帮围缠绕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得较长,这样,可减小本结构中硬质部分的体积大小,利于提升本结构的使用体验。
为便于通过后帮围缠绕带约束后跟底护垫,使得后跟底护垫根据后帮围缠绕带的使用形态而变形,利于本结构与鞋子贴合的紧凑性,所述后帮围护垫还包括后帮围下基体,所述后帮围下基体呈U形状,后帮围下基体的左侧下端、后侧下端以及右侧下端分别与后跟底护垫的左侧、后侧以及右侧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及后帮围下基体构成一个上端及前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帮围缠绕带的上端端面高于后帮围下基体的上端面。以上设置的后帮围下基体用于传递后帮围缠绕带在收拢时迫使后跟底护垫产生变形的约束力。
为避免后帮围下基体在受力时其与后跟底护垫的连接部分产生应力集中,影响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后帮围下基体的内壁面与后跟底护垫的上表面连接点为圆弧形倒角。
为使得后帮围缠绕带与后帮围下基体之间,不仅可以产生方向位于后帮围缠绕带或后帮围下基体厚度方向较大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也能够使得两者之间能够产生位于各自高度方向上较大的相互作用力,以使得后跟底护垫能够在后帮围缠绕带的作用下,尽可能的变形至完全与鞋子的鞋底后跟以及后帮围完全贴合,后帮围下基体上端的外侧以及后帮围缠绕带下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凸缘及下凸缘,所述上凸缘的下表面高于下凸缘的上表面或上凸缘的下表面与下凸缘的上表面等高。以上结构中,上凸缘的下部与下凸缘的上部相互作用,产生沿着后帮围下基体或后帮围缠绕带高度方向的力。
由后帮围下基体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后帮围下基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变形槽,所述变形槽的开口向上,且变形槽的两端分别与后帮围下基体的内侧和外侧相交。以上变形槽优选设置为开口向上的V形形状,以便于后帮围下基体产生变形。
作为一种具体的扣紧件结构形式,所述扣紧件包括扣体及上端与扣体固定连接的伸缩带,所述伸缩带的下端与后跟底护垫固定连接,所述扣体为夹片状结构。以上扣体用于卡设于鞋子的穿戴沿口上,采用伸缩带实现后跟底护垫与鞋子穿戴沿口的固定,可通过伸缩带的弹性变形所得其的长度适应鞋中帮的高度,同时使得伸缩带上保持适当的拉应力,以使得本结构与鞋子的连接关系紧凑。
为使得本结构适宜于厚跟鞋或高跟鞋,所述后跟底护垫的上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鞋跟凹槽。以上凹槽即用于容置相对突出的鞋后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后跟底护垫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便于实现如下目的:针对同一个驾驶人员而言,其日常所使用的不同鞋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以上结构限定可使得本装置能够与使用者不同的鞋子的后帮围良好贴合,以获得良好的穿戴舒适度以利于运用本装置后能够舒适的进行行车驾驶;针对不同的驾驶人员,不同的穿鞋习惯以及脚码尺寸,以上结构限定也旨在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不同的鞋子良好贴合。即本结构具有对鞋子的形状及尺寸具有良好适应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设置有鞋跟凹槽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伸缩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后跟底护垫,2、后帮围下基体,21、粘接部,22、上凸缘,23、变形槽,24、扣紧件,241、扣体,242、伸缩带,243、调节扣,25、后帮围缠绕带,26、下凸缘,3、鞋跟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1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1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1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24,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
本实施例中,以上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即为本结构在使用时,用于容置鞋子后部的区域,具体为后跟底护垫1用于与鞋子鞋底的后部接触,后帮围护垫的内侧用于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以上设置的扣紧件用于限定后跟底护垫1与鞋底、后帮围护垫与鞋子后帮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由鞋子的后侧底部穿戴上本结构时,通过扣紧件最终完成本结构的固定。可将扣紧件24设置为能够与鞋子的穿戴沿口、鞋中帮或穿戴者的脚部固定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扣紧件24可以是粘胶贴、可卡设于鞋子穿戴沿口上的卡具、用于捆绑的绳索等。若以上扣紧件24选用卡设于鞋子穿戴沿口上的卡具,则扣紧件24采用硅胶材料,利于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
进一步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便于实现如下目的:针对同一个驾驶人员而言,其日常所使用的不同鞋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以上结构限定可使得本装置能够与使用者不同的鞋子的后帮围良好贴合,以获得良好的穿戴舒适度以利于运用本装置后能够舒适的进行行车驾驶;针对不同的驾驶人员,不同的穿鞋习惯以及脚码尺寸,以上结构限定也旨在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不同的鞋子良好贴合。在后跟底护垫1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1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
进一步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弹性材料、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多块拼接式结构、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两端与后跟底护垫1固定连接,中间段无约束且可任意变形,且以上固定连接点中,至少有一个点的位置可调的形式等。以上多块拼接式结构中,相互之间串联,且相邻的部分可采用拉链相连,同时各部分也选用能够产生一定弹性形变的材料,同时,设置为沿着拉链的长度方向,相邻拉链各点的间距不等,间距的最大点位于拉链的端部之间的形式,这样,均能够很好的实现以上结构限定。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后跟底护垫1能够随着后帮围护垫的变形而变形,以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使用者的鞋子尽可能的贴合,所述后跟底护垫1为呈板状,且后跟底护垫1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作为一种具体的后帮围护垫实现方案,所述后帮围护垫包括后帮围缠绕带25,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为柔性带,后跟底护垫1左侧或右侧中的其中一侧与后帮围缠绕带25的任意一端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1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或/和后帮围缠绕带2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的自由端与后跟底护垫1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构成可拆卸连接关系,且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以上结构中,当完成后帮围缠绕带25两端的固定后,后帮围缠绕带25两端之间的部分下端与后跟底护垫1无约束关系,这样,后帮围缠绕带25可根据鞋子后帮围的外形而变形,以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的中间部分与鞋子后帮围完全贴合,以上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用于实现根据鞋子的后帮围形状或周长,获得适宜的后帮围缠绕带25中间部分的长度以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紧凑的包裹于鞋子的后帮围上。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固定与拆离后帮围缠绕带25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与后跟底护垫1的结构或连接形式,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左端内侧与后跟底护垫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1的右侧还设置有粘接部21,所述粘接部21的右侧面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自由端的内侧面两个面中,其中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勾面,另一个面上设置有绒面,所述勾面与绒面可构成可撕连接关系。以上勾面与绒面的连接即为现有粘扣带的连接形式。以上结构中,优选将勾面设置于粘接部21上,而相对较软的绒面设置于后帮围缠绕带25的内侧,同时将绒面沿着后帮围缠绕带25的长度方向设置得较长,这样,可减小本结构中硬质部分的体积大小,利于提升本结构的使用体验。
为便于通过后帮围缠绕带25约束后跟底护垫1,使得后跟底护垫1根据后帮围缠绕带25的使用形态而变形,利于本结构与鞋子贴合的紧凑性,所述后帮围护垫还包括后帮围下基体2,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呈U形状,后帮围下基体2的左侧下端、后侧下端以及右侧下端分别与后跟底护垫1的左侧、后侧以及右侧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1及后帮围下基体2构成一个上端及前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上端端面高于后帮围下基体2的上端面。以上设置的后帮围下基体2用于传递后帮围缠绕带25在收拢时迫使后跟底护垫1产生变形的约束力。
为避免后帮围下基体2在受力时其与后跟底护垫1的连接部分产生应力集中,影响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壁面与后跟底护垫1的上表面连接点为圆弧形倒角。
为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与后帮围下基体2之间,不仅可以产生方向位于后帮围缠绕带25或后帮围下基体2厚度方向较大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也能够使得两者之间能够产生位于各自高度方向上较大的相互作用力,以使得后跟底护垫1能够在后帮围缠绕带25的作用下,尽可能的变形至完全与鞋子的鞋底后跟以及后帮围完全贴合,后帮围下基体2上端的外侧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下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凸缘22及下凸缘26,所述上凸缘22的下表面高于下凸缘26的上表面或上凸缘22的下表面与下凸缘26的上表面等高。以上结构中,上凸缘22的下部与下凸缘26的上部相互作用,产生沿着后帮围下基体2或后帮围缠绕带25高度方向的力。
由后帮围下基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后帮围下基体2上还设置有多个变形槽23,所述变形槽23的开口向上,且变形槽23的两端分别与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侧和外侧相交。以上变形槽23优选设置为开口向上的V形形状,以便于后帮围下基体2产生变形。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一种具体的扣紧件结构形式,所述扣紧件包括扣体241及上端与扣体241固定连接的伸缩带242,所述伸缩带242的下端与后跟底护垫1固定连接,所述扣体241为夹片状结构。以上扣体241用于卡设于鞋子的穿戴沿口上,采用伸缩带242实现后跟底护垫1与鞋子穿戴沿口的固定,可通过伸缩带242的弹性变形所得其的长度适应鞋中帮的高度,同时使得伸缩带242上保持适当的拉应力,以使得本结构与鞋子的连接关系紧凑。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伸缩带242上的调节扣243,所述伸缩带242的一端与伸缩扣固定连接,伸缩扣固定于扣体241或后跟底护垫1上,伸缩带242的中部绕过所述调节扣243,以实现伸缩带242在自由状态下扣体241与后跟底护垫1之间伸缩带242长度的调节。
为使得本结构适宜于厚跟鞋或高跟鞋,所述后跟底护垫1的上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鞋跟凹槽3。以上鞋跟凹槽3即用于容置相对突出的鞋后跟。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利于本结构使用的舒适性,所述后跟底护垫1的上侧及下侧均设置有凹凸细纹,后跟底护垫1的材质为橡胶,后帮围护垫的主体材料采用布料,但在布料中内嵌有用于产生弹性力的橡胶材料。本结构后跟底护垫1外侧的边缘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下侧的边缘均为圆弧形倒角,通过以上进一步的限定,可使得本结构与鞋子、踏板或驾驶室地面均能够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同时,以上边缘为圆弧形倒角,可使得本结构在使用时,在其相对于驾驶室地面产生位移或倾斜度变化时,以上位移及倾斜度变化均能够平稳的改变,利于行车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1)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1)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1)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2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底护垫(1)为呈板状,且后跟底护垫(1)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护垫包括后帮围缠绕带(25),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为柔性带,后跟底护垫(1)左侧或右侧中的其中一侧与后帮围缠绕带(25)的任意一端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1)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或/和后帮围缠绕带(2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的自由端与后跟底护垫(1)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构成可拆卸连接关系,且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左端内侧与后跟底护垫(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1)的右侧还设置有粘接部(21),所述粘接部(21)的右侧面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自由端的内侧面两个面中,其中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勾面,另一个面上设置有绒面,所述勾面与绒面可构成可撕连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护垫还包括后帮围下基体(2),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呈U形状,后帮围下基体(2)的左侧下端、后侧下端以及右侧下端分别与后跟底护垫(1)的左侧、后侧以及右侧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1)及后帮围下基体(2)构成一个上端及前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上端端面高于后帮围下基体(2)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壁面与后跟底护垫(1)的上表面连接点为圆弧形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后帮围下基体(2)上端的外侧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下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凸缘(22)及下凸缘(26),所述上凸缘(22)的下表面高于下凸缘(26)的上表面或上凸缘(22)的下表面与下凸缘(26)的上表面等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由后帮围下基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后帮围下基体(2)上还设置有多个变形槽(23),所述变形槽(23)的开口向上,且变形槽(23)的两端分别与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侧和外侧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件(24)包括扣体(241)及上端与扣体(241)固定连接的伸缩带(242),所述伸缩带(242)的下端与后跟底护垫(1)固定连接,所述扣体(241)为夹片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底护垫(1)的上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鞋跟凹槽(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28991.XU CN205106572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28991.XU CN205106572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06572U true CN205106572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62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289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6572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065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6206A (zh) * | 2015-11-20 | 2016-02-03 | 苟敏 | 一种用于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鞋子进行保护的装置 |
-
2015
- 2015-11-20 CN CN201520928991.XU patent/CN2051065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6206A (zh) * | 2015-11-20 | 2016-02-03 | 苟敏 | 一种用于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鞋子进行保护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12343U (zh) | 一种改进型缓冲鞋底 | |
CA2660394A1 (en) | Shoe with elasticity | |
CN205106572U (zh) | 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 | |
CN205813727U (zh) | 一种新型减震鞋底 | |
CN105286206A (zh) | 一种用于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鞋子进行保护的装置 | |
CN202051034U (zh) | 一种防滑吸震鞋底 | |
CN2884952Y (zh) | 一种后帮内衬可调式学生鞋 | |
CN205757560U (zh) | 一种减震止滑鞋垫 | |
CN204930542U (zh) | 一种带有缓冲减震和透气功能的鞋底 | |
CN202774463U (zh) | 一种用于鞋底的健身鞋垫 | |
CN205162088U (zh) | 新型足垫 | |
CN202095638U (zh) | 一种新型鞋底 | |
CN206749669U (zh) | 一种鞋架装置及车辆 | |
CN215455795U (zh) | 一种舒适透气型发泡跑鞋 | |
CN206101771U (zh) | 具有多种穿戴功能的儿童凉拖 | |
CN216293173U (zh) | 一种缓冲防滑运动鞋 | |
CN205267171U (zh) | 一种便于开车的高跟鞋 | |
CN202060113U (zh) | 一种新型的软垫 | |
CN204483222U (zh) | 鞋底 | |
CN205409943U (zh) | 不易变形且能够增加脚后跟包裹度的鞋子 | |
CN202959024U (zh) | 一种框子鞋 | |
CN203226329U (zh) | 绒毛式防滑鞋垫 | |
CN216089138U (zh) | 一种多功能舞蹈鞋 | |
CN221690233U (zh) | 一种具有缓冲层的短靴 | |
CN213156760U (zh) | 一种足弓矫正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