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4685U -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4685U
CN205104685U CN201520859103.3U CN201520859103U CN205104685U CN 205104685 U CN205104685 U CN 205104685U CN 201520859103 U CN201520859103 U CN 201520859103U CN 205104685 U CN205104685 U CN 205104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assembling
copper bar
frequency converter
connecting structure
fixe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91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591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4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4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4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变频器模块后端,其包括多个第一铜排;第二连接组件,固定在机柜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插拔连接;其包括多个第二铜排,以及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二铜排对应固定连接的导电触指座;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每一所述第一铜排插接在对应的所述导电触指座内。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连接结构可实现输出端子的快速拆装,提高了现场维护的可靠性以及效率,且提高了变频器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变频器装入机柜内时,通常将变频器的输出端子直接在机柜的前方或者下方采用铜排或者线缆来实现变频器的电流输出。
典型的变频器结构可参见图1。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输出端子(未标号)直接安装在机柜(具体为频器模块10)的前端11,其通过输出线缆20实现变频器的电流输出。
采用这种结构,在变频器模块10需要拆开维护时,通常需要将输出端子上的输出线缆20拆卸,而在维护完成后又需要将输出线缆20再次紧固在输出端子上,这导致现场维护时工作量较大,且现场维护的效率较低。另外,由于输出线缆20安装在机柜的前方,因此在机柜内需要预留一定的操作空间,由此影响了整个变频器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输出端子的快速拆装,提高了现场维护的可靠性以及效率,且提高了变频器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变频器模块后端,其包括多个第一铜排;第二连接组件,固定在机柜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插拔连接;其包括多个第二铜排,以及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二铜排对应固定连接的导电触指座;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每一所述第一铜排插接在对应的所述导电触指座内。
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触指座上还卡接有两个柔性触指;在所述第一铜排插接在对应的导电触指座内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柔性触指柔性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触指座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铜排插接的第一插槽,以及供所述第二铜排插接的第二插槽;其中,所述第一插槽开设在所述导电触指座上远离所述第二铜排的一侧,且每一所述第一插槽内均卡接有两个所述柔性触指;
所述第二插槽开设在所述导电触指座上靠近所述第二铜排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铜排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槽固定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插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柔性触指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铜排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元件,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铜排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元件;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导向元件的形状相适配,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和所述第二导向元件彼此接合。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变频器后端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铜排穿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延伸穿出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侧面,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长度;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柜后端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铜排穿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延伸穿出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侧面,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导向元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导向元件包括第二底部、第二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第二缺口;
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接合在所述第二缺口内,且所述第二凸起部接合在所述第一缺口内。
优选地,每一所述柔性触指的表面覆盖有导电金属镀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铜排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铜排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优选地,每一所述导电触指座均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与所述第二铜排固定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其采用可快速插拔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并将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变频器模块的后端,而将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在机柜的后端,其在拆装时只需从机柜中拉出或推入变频器模块,而在模块维护时无需将线缆拆卸或再次紧固,减少了现场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现场维护的工作效率。另外,该种端子连接结构可省去现有技术中机柜内需要预留的操作空间,占用机柜空间小。并且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变频器模块后端,为变频器模块前方的造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可使该变频器更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输出端子安装在变频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端子连接结构部分安装在变频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端子连接结构部分安装在变频器上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端子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柔性触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端子连接结构插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图6中的端子连接结构插装后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解决输出端子直接安装在变频器上时造成的维护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影响变频器美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快速插拔的端子连接结构30将输出端子安装在变频器上。具体地,该端子连接结构30包括可插拔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31以及第二连接组件32。参见图2-3,第一连接组件31固定在变频器模块10的后端12,而第二连接组件32固定在机柜(未示出)的后端,且输出端子(未标号)安装在第二连接组件32上。在使用时,可将变频器模块10直接推入到机柜中,由此可使第一连接组件31与第二连接组件32彼此插接。而在现场维护时,可直接拉出变频器模块10,以使第一连接组件31从第二连接组件32中拔出,减少了现场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现场维护的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组件31优选为公头连接组件;而第二连接组件32优选为母头连接组件。
其中,图4-5示出了该端子连接结构30的具体结构。如图4-5所示,该端子连接结构30的第一连接组件31主要包括固定在变频器模块10后端12的第一固定板311,以及固定在该第一固定板311的第一铜排312。其中,该第一固定板311优选为塑胶板。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铜排3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铜排312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铜排312穿设在第一固定板311上,并且延伸穿出该第一固定板311朝向第二连接组件32的侧面,形成大体呈三角形的第一突出部(未标号),便于插接在第二连接组件3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铜排312可通过例如紧固元件(例如紧固螺钉或螺栓)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11上。
进一步地,在相邻两个第一铜排312之间还形成有第一导向元件313。该第一导向元件313从第一固定板311的端面沿平行于该第一铜排312的延伸方向而延伸,并且第一导向元件313也大体呈三角形凸起状,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11上的第一底部(未标号)和从第一底部朝远离第一固定板3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未标号),且第一底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第一凸起部的横截面宽度,由此可使第一底部和第一凸起部之间可形成第一缺口(未标号)。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向元件313的长度大于第一铜排312的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以便于在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彼此插接时通过该第一导向元件313实现第一铜排312和第二铜排322之间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如图4-5所示,该端子连接结构30的第二连接组件32主要包括固定在机柜后端的第二固定板321,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21的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二铜排322。其中,第二固定板321以及第二铜排322的结构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板311和第一铜排312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需指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铜排322穿设在第二固定板321上,并且延伸穿出该第二固定板321朝向第一连接组件31的侧面,形成大体呈三角形的第二突出部(未标号),便于插接在第二连接组件32上。另外,第二铜排322的数量与第一铜排312的数量相等,以便于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彼此良好地插接。其中,输出线缆20固定在第二铜排322上。
在相邻两个第二铜排322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导向元件323。其中,该第二导向元件323的形状与第一导向元件313的形状相适配,均包括第二底部和第二凸起部,并且在第二底部和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二缺口。在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彼此插接时,第一导向元件313的第一凸起部接合在第二导向元件323的第二缺口内;同时第二导向元件323的第二凸起部接合在第一导向元件313的第一缺口内,由此可通过两个导向元件实现稳定可靠的导向作用。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向元件323的长度大于第二铜排322的第二突出部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如图4-5所示,该第二连接组件32进一步包括与第二铜排322固定连接的导电触指座324。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触指座324的数量与第二铜排322的数量相等。
其中,每一导电触指座324大体上呈H形,包括第一插槽324a和第二插槽324b。其中,第二插槽324b开设在导电触指座324上朝向第二铜排322的一侧;第二铜排322插接在第二插槽324b内,并可通过例如紧固元件(例如紧固螺钉或螺栓等)使第二铜排322和导电触指座324彼此固定连接。
第一插槽324a则开设在导电触指座324上远离第二铜排322的一侧,且每一第一插槽324a内均卡接有两个柔性触指325(参见图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插槽324a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卡槽(未标号),且柔性触指325可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在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彼此插接时,第一铜排312可插接在对应的第一插槽324a内,并且第一铜排312的两侧壁分别与柔性触指325相接触,以使第一铜排312和导电触指座324彼此柔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柔性触指325的表面可覆盖有导电金属镀层,例如镀银层,以增加该柔性触指325的导电率。
以下结合图4-8简要介绍下该端子连接结构30的工作原理。其中,端子连接结构30的第一连接组件31固定在变频器模块10的后端12,而第二连接组件32固定在机柜(未示出)上。在使用时,可将变频器模块10直接推入到机柜中,此时首先第一导向元件313与第二导向元件323相互接合,以对第一铜排312和第二铜排322起到导向作用。随后,第一铜排312插接在导电触指座324内,并通过柔性触指325与导电触指座324柔性连接和电连接,此时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可实现电流导通。而在现场维护时,可直接拉出变频器模块10,以使第一连接组件31从第二连接组件32中拔出,此时电流断开。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时,由于其采用可快速插拔的第一连接组件31和第二连接组件32,并将第一连接组件31安装在变频器模块10的后端12,而将第二连接组件32安装在机柜的后端,其在拆装时只需从机柜中拉出或推入变频器模块10,而在模块维护时无需将线缆拆卸或再次紧固,减少了现场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现场维护的工作效率。另外,该种端子连接结构可省去现有技术中机柜内需要预留的操作空间,占用机柜空间小。并且,第一连接组件31安装在变频器模块10后端12,导致变频器模块的前端11无需再考虑接线问题,为变频器模块前方的造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可使该变频器更美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变频器模块后端,其包括多个第一铜排;
第二连接组件,固定在机柜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插拔连接;其包括多个第二铜排,以及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二铜排对应固定连接的导电触指座;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每一所述第一铜排插接在对应的所述导电触指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触指座上还卡接有两个柔性触指;在所述第一铜排插接在对应的导电触指座内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柔性触指柔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触指座还包括供所述第一铜排插接的第一插槽,以及供所述第二铜排插接的第二插槽;其中,所述第一插槽开设在所述导电触指座上远离所述第二铜排的一侧,且每一所述第一插槽内均卡接有两个所述柔性触指;
所述第二插槽开设在所述导电触指座上靠近所述第二铜排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铜排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槽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插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柔性触指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铜排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元件,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铜排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元件;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导向元件的形状相适配,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和所述第二导向元件彼此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变频器后端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铜排穿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延伸穿出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侧面,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长度;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柜后端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铜排穿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并延伸穿出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侧面,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导向元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导向元件包括第二底部、第二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第二缺口;
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插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接合在所述第二缺口内,且所述第二凸起部接合在所述第一缺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柔性触指的表面覆盖有导电金属镀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排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铜排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触指座均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与所述第二铜排固定连接。
CN201520859103.3U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Active CN205104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9103.3U CN205104685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9103.3U CN205104685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4685U true CN205104685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2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9103.3U Active CN205104685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46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6767A (zh) * 2017-05-03 2017-11-03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指装配工具
CN113346294A (zh) * 2021-04-09 2021-09-03 上海元一电子有限公司 变频节能连接组件
CN114256704A (zh) * 2021-11-19 2022-03-29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6767A (zh) * 2017-05-03 2017-11-03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指装配工具
CN113346294A (zh) * 2021-04-09 2021-09-03 上海元一电子有限公司 变频节能连接组件
CN114256704A (zh) * 2021-11-19 2022-03-29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CN114256704B (zh) * 2021-11-19 2024-05-07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1546U (zh)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CN203466518U (zh) 电动车用接线盒
CN205104685U (zh) 一种变频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CN209133718U (zh) 导电弹片、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CN102243257B (zh) 一种电表箱和电表箱组
CN203420131U (zh) 水电两用布线槽及洗衣机
CN203479869U (zh) 一种电能表接线盒
CN202906264U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单元抽屉用主电路接插件
CN203574202U (zh) 电连接器与排线的组件及具有组件的电子装置
CN201757760U (zh) 一种电表箱
CN103198983B (zh) 一种大电流多极断路器
CN201811984U (zh) 一种电表箱和电表箱组
CN205860366U (zh) 抗静电结构、控制器和空调器
CN203722110U (zh) 电流插接模块
CN203643491U (zh) 一种多连香蕉插头电度表插拔模块
CN203850482U (zh) 一种按键式接线端子
CN102957033B (zh) 配线箱及其数据配线架
CN209045794U (zh) 一种电气接线装置
CN207398552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充电数据线
CN206041002U (zh) 一种利用弹簧接地的连接装置及led全彩显示屏
CN208548528U (zh) 一种接线帽的快速接线结构
CN205231389U (zh) 一种基于无线远程控制技术的组合插座
CN203631843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779798A (zh) 电流插接模块
CN207183999U (zh) 一种连接快捷稳定的母线槽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