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0167U -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0167U
CN205100167U CN201520857297.3U CN201520857297U CN205100167U CN 205100167 U CN205100167 U CN 205100167U CN 201520857297 U CN201520857297 U CN 201520857297U CN 205100167 U CN205100167 U CN 205100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fill
dam structure
main
weathered
moisture percen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72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超
郭传科
王登银
邓泰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572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0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0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0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包括反滤料层、主堆石体、次堆石体和过渡料层,所述反滤料层设置在基础面与坝体之间,所述反滤料层上填筑主堆石体,所述主堆石体的下游面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所述主堆石体的下游侧填筑次堆石体,所述次堆石体内等间距地布置有多条水平布置的薄层碎石条带,所述次堆石体的下游面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所述主堆石体和所述次堆石体之间设置过渡料层。本实用新型能够综合利用工程中开挖形成的大量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节约了工程投资,避免了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的坝体结构,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分区土石坝等类似工程。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水利水电工程或抽水蓄能电站中,经常遇到坝基或抽水蓄能电站库盆基础深埋方量较大的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这些土料含水率高达30%以上,干密度较低,粘粒含量高;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含水量减少,干密度增加,孔隙比减小,粘粒含量降低,内磨擦角增大,压缩系数减小;由于全(强)风化料中往往夹有分布不匀、较大的球状风化残留岩块,这些残留岩块具有湿化崩解性,若将其作为坝基则可能会引起坝体较大的沉降量以及不均匀变形,水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均将基础内的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挖除。
挖除基础中的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将带来系列问题:大量的开挖料需要在工程场址外形成同样体积的堆渣场,对工程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此外,开挖料运输至工程场址外的弃渣场需要增加投入,工程投资将会升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筑坝,是协同考虑工程安全、效益和生态的最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分区土石坝等类似工程,能避免形成大量的工程弃渣。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包括反滤料层、主堆石体、次堆石体和过渡料层,所述反滤料层设置在基础面与坝体之间,所述反滤料层上填筑主堆石体,所述主堆石体的下游面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所述主堆石体的下游侧填筑次堆石体,所述次堆石体内等间距地布置有多条水平布置的薄层碎石条带,所述次堆石体的下游面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所述主堆石体和所述次堆石体之间设置过渡料层。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反滤料的厚度为0.5至1.5m。
所述主堆石体下游面的坡度比为1:M,其中M=0.3~0.7,所述主堆石体的孔隙率不大于21%。
所述所述次堆石体下游面的坡度比为1:K,其中K=2~3。
所述薄层碎石条带的垂直厚度为0.5~2m,相邻两个薄层碎石条带之间的垂直间距为8~20m。
所述过渡料层的厚度为1~2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的坝体结构,能够综合利用工程中开挖形成的大量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不仅节约了工程投资,也避免了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该结构设计特性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本实用新型的坝体结构结构避免形成大量的工程弃渣,弃渣场的规模大大减小,工程投资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性及环保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坝体结构包括反滤料层1、主堆石体2、次堆石体3和过渡料层4,上述各个组成部件的具体结构和参数要求如下:
a.反滤料层1:需根据基础的地质条件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反滤料,一般工程的控制原则为:坝壳料与坝基透水层接触区,与基岩中发育的断层、破碎带和强风化带接触部位,如不能满足反滤要求,应在基础面设置一层反滤料,反滤料的厚度D1应根据材料的级配、料源、施工方法等综合确定,一般取值D1=0.5~1.5m。反滤料的级配应根据规范要求计算确定。反滤料应按照设计要求碾压密实,碾压后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80。
b.主堆石体2:主堆石体2为坝体受力的主要支撑体,工程建成后运行性状如何与主堆石体的设计、料源等均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主堆石体2料源采用枢纽区开挖料中工程特性较好的石料,通过现场碾压试验,论证其作为主堆石区的可行性,主堆石体2下游坡比设计为1:M,其中M=0.3~0.7;M的具体取值根据料源储备情况,经技术、经济等充分比较后确定。主堆石体2由于其重要性,要求在施工填筑中充分碾压,孔隙率(一般工程中孔隙率n≤21%)、最大干密度(根据料源的情况,试验确定)均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主堆石体2的上游坡面依次布设有过渡层5、排水垫层6和防渗面板7。
c.次堆石体3:次堆石体3采用全(强)风化料,次堆石体3的设计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也是诸多工程设计中的难点;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由于其工程特性差,不宜用于主堆石区,因此在利用时将其作为次堆石区料源;将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用于次堆石区时,次堆石区的大小(即占整个坝体断面的比例)应根据有限元的计算成果进行综合论证确定。
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用于次堆石区,可能会引起后期较大的变形,影响坝体的安全,为此需采取特殊的设计结构,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结合土力学中土体排水固结的相关理论,采用薄层碎石条带8置于次堆石区内,薄层碎石条带的垂直厚度为D2=0.5~2m,垂直方向的设计间距D3=8~20m,薄层碎石条带在坝轴线方向采用通仓摊铺施工,次堆石体的下游坡度设计为1:K,一般情况下取值K=2~3,K的具体取值需通过坝坡稳定计算复核确定。
薄层碎石的选材方面,要求质地致密,抗水性和抗风化性能满足工程运行的要求;薄层碎石层应具有连续级配,其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应不超过5%;薄层碎石层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将高含水率全(强)风化料固结水体顺利排出坝体,一般情况下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x10-2cm/s。
d.过渡料:为使主、次堆石体能够较好的过渡,使得坝体能够变形协调,在主、次堆石体间设置了一层过渡料,厚度为D4=1~2m。
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施工过程是:当基础面开挖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后,结合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基础面与坝壳料接触部位设置一层反滤料层1,在反滤料层1上填筑主堆石体2,在主堆石体2的下游侧填筑次堆石体3,最后在主堆石体2和次堆石体3之间填充一层过渡料层4。

Claims (6)

1.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结构包括反滤料层、主堆石体、次堆石体和过渡料层,所述反滤料层设置在基础面与坝体之间,所述反滤料层上填筑主堆石体,所述主堆石体的下游面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所述主堆石体的下游侧填筑次堆石体,所述次堆石体内等间距地布置有多条水平布置的薄层碎石条带,所述次堆石体的下游面满足一定的坡度要求,所述主堆石体和所述次堆石体之间设置过渡料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料的厚度为0.5至1.5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堆石体下游面的坡度比为1:M,其中M=0.3~0.7,所述主堆石体的孔隙率不大于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次堆石体下游面的坡度比为1:K,其中K=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碎石条带的垂直厚度为0.5~2m,相邻两个薄层碎石条带之间的垂直间距为8~20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料层的厚度为1~2m。
CN201520857297.3U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Active CN205100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7297.3U CN205100167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7297.3U CN205100167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0167U true CN205100167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5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7297.3U Active CN205100167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01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2753A (zh) * 2017-08-28 2017-11-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仿生式多组合生态净水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2753A (zh) * 2017-08-28 2017-11-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仿生式多组合生态净水堰
CN107352753B (zh) * 2017-08-28 2023-04-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仿生式多组合生态净水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45396B (zh) 一种高液限土路段的高填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CN106168030A (zh) 一种基于生态修复的黄土滑坡防治体系
CN203546678U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
CN104532712A (zh) 一种防治公路软岩路基沉降变形病害的设计方法与结构
CN113094799B (zh) 一种特高心墙堆石坝变形综合控制方法
CN111593742B (zh) 一种基于抛石挤淤法整改尾矿库的施工方法
CN101929161B (zh) 排岩修筑高碾压透水尾矿坝的方法
CN111305211A (zh) 一种一次性建坝的超细粒尾矿库采用中线法加高扩容的新方法
CN205100167U (zh)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风化料的坝体结构
CN206204970U (zh) 一种高填方地基排水盲沟
CN203808020U (zh) 一种利用泥岩筑坝料的面板堆石坝结构
CN104846779A (zh) 一种堆筑不透水尾矿库坝体的方法
CN104164883A (zh) 一种松散非饱和土边坡浅层再压实结合植被覆盖防护方法
CN108532543B (zh) 大坝上游基坑辅助防渗铺层结构
CN105386448A (zh) 一种堆石坝坝坡处理中倒坡的填筑施工方法
CN205530339U (zh) 一种柔性生态挡墙护坡系统
CN215758302U (zh) 一种高液限土路基结构
CN104631425B (zh)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CN111206598B (zh) 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协同利用方法
CN211142675U (zh) 一种渣土类建筑废弃物填筑的高速公路的路基结构
CN113818924A (zh) 一种白云岩尾矿坑分层回填压实方法
CN106049508A (zh) 一种坑塘型洼地土石方填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23301A (zh) 砾石土心墙坝的分区结构
Rashchenko et al. The Main Features of Hydraulic Fill Soils and River Dnieper Alluvial Deposits in the Kyiv Region
CN111042070A (zh) 利用采选矿废石辅助修建的尾矿库截洪坝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