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1555U -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 Google Patents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1555U
CN205091555U CN201520610119.0U CN201520610119U CN205091555U CN 205091555 U CN205091555 U CN 205091555U CN 201520610119 U CN201520610119 U CN 201520610119U CN 205091555 U CN205091555 U CN 205091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optical fiber
fiber interfac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interfac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101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海青
张建设
郭琦
伍文聪
周寅
滕亚青
李鸿彪
邹毅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L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L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L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L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101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1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1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15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数模混合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本实用新型中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光纤、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光纤与接口电路通信相连;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电连接;其中,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连接;接口电路包含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二光纤接口模块;第二光纤接口模块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第一光纤接口模块经光纤与第二光纤接口模块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Description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数模混合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命脉。国家经济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增长,相应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新理论的验证,新设备的测试等。由于不可能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进行充分广泛的实验,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拟定电力系统规划方案、确定新装置接入,进行事故分析,还可以为运行、调度、参数整定和学习培训等各个方面提供强大的技术依据和支持,是电力系统研究和运行的重要工具。
按照仿真模型的不同,目前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仿真、数字仿真和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它们具有各自的实现方法和特点:
数字仿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结合了大型软件和复杂硬件,其建模速度快,参数调整方便,能对大系统进行仿真,但是对于新型的设备和控制策略的仿真不尽人意。
物理仿真考虑了非线性等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压直流输电和电力电子器件越来越多的接入电力系统,对于各种新型的电力器件的模拟及机理尚不清楚的现象以及新型电力设备的研究非常需要物理仿真。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又称为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结合了实时数字仿真和动态物理模拟的优点,是未来研究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设备物理特性和接入技术的关键手段。
要完成数字物理的混合仿真,其连接数字仿真部分和物理模拟部分的接口电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个接口需要完成把数字仿真部分中信号级的模拟量放大为功率级的电压提供给物理模拟部分,另一方面需要把物理模拟部分实际测得的电流回采给数字仿真部分。为了完成这几个功能,其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接口电路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1)数字仿真部分和物理模拟部分信号的交互延时要求要低,因为整个数字物理混合仿真中,这两部分交互的延时会带来整个系统的不稳定和不精确,可以说延时越低这样的混合仿真越稳定也越精确,整个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效果越好。
(2)数字仿真部分和物理模拟部分信号的交互不受到外部噪声的干扰,因为信号交互中额外的噪声干扰会给整个混合仿真带来不准确性,当噪声干扰大时还会影响到整个数字物理仿真的稳定性。
(3)交互信号能远距离传输,搭建这样的混合仿真平台要具有通用性,由于物理模拟设备属于带功率设备,一般不能和数字仿真设备摆放在一起,因此数字仿真设备和物理模拟设备并不一定能放在一起进行试验,这就要求接口电路能够完成远距离的传输同时,仍旧能够满足低延时,抗干扰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基于开关功放的功率硬件在环电压模拟量接口电路,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101为电流传感器,Ua、Ub、Uc为模拟信号(电压量),Ia、Ib、Ic为模拟信号(电流量)。这个接口电路是实现数字与物理混合实时仿真的关键部分,其包括一个开关型功率放大器(开关功放),一个电流传感器及其物理接口算法。一方面数字仿真部分的模数转换模块(D/A)把数学模型中测得的电压的数字量(Ua、Ub、Uc)转化为模拟量发送给开关功放的采样单元(未示出),开关功放根据信号级的模拟量控制功放输出功率级的电压;另一方面由物理模拟部分的电流传感器把电流转化为信号级的模拟量,再由数字实时仿真部分的模数转换模块(A/D)把电流的大小转化为数字量进入数字模型参与运算。
但是该接口电路存在如下缺点:
(1)传输当中使用电压模拟量,会受到很多干扰,在信号传输中会增加很多干扰信号,并且无法远距离传输。
(2)这个数模混合仿真的信号交互中使用开关功放作为功率接口,开关功放本身采用四象限逆变器的原理,是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波调制而成,其本身谐波含量较高,响应速度较慢,电压摆率也很低。
现有技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仿真信号远距离传输交互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具体如图2所示。这个接口电路实现了数字与物理混合实时仿真,并且能够适用于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它包括一个开关型功率放大器(开关功放),一套信号远距离传输交互系统、一个电流传感器101及其接口算法。一方面,数字仿真子系统的模数转换模块(D/A)把数学模型中测得的电压的数字量(Ua、Ub、Uc)转化为模拟量(电压量)发送给信号远距离传输交互系统,这个交互系统把模拟量信号(电压量)送给开关功放的采样单元(未示出),功放根据信号级的模拟量控制功放输出功率级的电压;另一方面由电流传感器把物理模拟子系统的电流转化为信号级的模拟量,发送给信号远距离传输交互系统,这个交互系统把模拟量信号(电压量)送给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再由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的模数转换模块(A/D)把电流的大小转化为数字量进入数字模型参与运算。
这个交互系统包括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和电缆,它在远距离信号传输中把信号从电压量先转化为电流量,再通过双绞屏蔽电缆来传输电流,在传输末端再把电流量转换回电压量。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物理、数字仿真子部分输出的模数电流电压信号均转换成电流模拟信号在双绞屏蔽电缆中进行传输,保障了仿真信号远距离传输交互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并且电流信号受线路阻抗的影响较小,避免了采用数字信号远距离传输时多次进行模数、数模信号转换过程中的延时。所以具有远距离、抗干扰、高性能的优点。
但是本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传输当中使用模拟量,虽然使用电流型模拟量解决了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但仍然会受到很多干扰,在信号传输中会增加很多外部噪声干扰信号。
(2)在数字实时仿真和功放接口之间要通过一次电压转电流再一次电流转电压,虽然实现了远距离传输但增加了误差,相对降低了精度。
(3)这个数模混合仿真的信号交互中使用开关功放作为功率接口,开关功放本身采用四象限逆变器的原理,是用PWM波调制而成,其本身谐波含量较高,响应速度较慢,电压摆率也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光纤、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
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所述光纤与所述接口电路通信相连;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电连接;
其中,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接口电路包含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二光纤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经所述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是利用光纤对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之间的仿真信号进行传输。具体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将仿真的数字信号通过第一光电转换模块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一光纤接口模块,第一光纤接口模块将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光纤输出至接口电路的第二光纤接口模块,完成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输出的仿真信号的光纤传输;接口电路通过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将物理模拟子系统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二光纤接口模块,第二光纤接口模块将接收的光信号经过光纤输出至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口模块,完成物理模拟子系统输出的仿真信号的光纤传输。由于携带仿真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距离远,且抗干扰的能力强,所以,利用光纤传输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之间的仿真信号,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另外,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包含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包含第一光纤接口与第二光纤接口;所述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包含第三光纤接口与第四光纤接口;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包含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所述第三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相连;所述第四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经所述光纤与所述第三光纤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光纤接口经所述光纤与所述第四光纤接口相连。这样,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行性。
另外,所述接口电路还包含线性功放模块;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经所述线性功放模块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利用线性功放模块能够大大减少整个接口电路的延时时间,降低功放模块本身产生的谐波失真,提供系统的精度。
另外,所述接口电路还包含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包含:光纤接口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
所述光纤接口模块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是在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中增加了光纤接口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这样,接口电路就可以通过光纤接口模块接收源自光纤传输的携带仿真信息的光信号,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且,也可以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将仿真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接口模块将携带仿真信息的光信号发送至光纤中进行传输。由于同时具备了光纤接口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为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仿真信号进行光纤传输提供了实现基础,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另外,所述光纤接口模块包含两个光纤接口,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含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电光转换子模块;一个光纤接口与所述光电转换子模块连接,另一个光纤接口与所述电光转换子模块连接。
另外,还包含线性功放模块;所述线性功放模块与所述光电转换子模块连接。利用线性功放模块能够大大减少整个接口电路的延时时间,降低功放模块本身产生的谐波失真,提供系统的精度。
另外,还包含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接口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光转换子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其中,所述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所述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该接口电路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模块、光纤、第二光纤接口模块、第二光电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所述光纤、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依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位于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侧,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位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是在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中安装了两个光纤接口模块、两个光电转换模块与光纤,这样,接口电路就可以通过位于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侧的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将仿真的数字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一光纤接口模块,第一光纤接口模块接收携带仿真信息的光信号,并通过光纤输出至第二光纤接口模块,第二光纤接口模块将接收的光信号输出至位于物理模拟子系统侧的第二光电转换模块,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同样,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也可以将物理模拟子系统的仿真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侧后再转换为电信号,供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为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仿真信号进行光纤传输提供了实现基础,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另外,还包含线性功放模块;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线性功放模块连接。利用线性功放模块能够大大减少整个接口电路的延时时间,降低功放模块本身产生的谐波失真,提供系统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具体如图3所示,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光纤305、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光纤305与接口电路通信相连,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电连接。
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将数字仿真电信号(Ua、Ub、Uc)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光纤305进行传输,光纤305将接收的光信号输出至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至物理模拟子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或者,接口电路采集物理模拟子系统的电信号,并将采集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输出至光纤305,光纤305将接收的光信号输出至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仿真模拟。
由于携带仿真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305中传输距离远,且抗干扰的能力强,所以,利用光纤305传输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之间的仿真信号,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其中,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连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用于将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输出的仿真数字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经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输出至光纤305,或者,将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使用。
接口电路包含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功放模块与电流传感器101;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连接;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经光纤305与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连接;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经功放模块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物理模拟子系统经电流传感器101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连接。
具体地说,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接收通过光纤305传输的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至功放模块;其中,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输出的电信号为信号级,比较弱;功放模块将接收的信号级的电信号(电压量:Ua、Ub、Uc)转化为功率级的电压量,并通过功率接口(未示出)输出至物理模拟子系统;或者,电流传感器101采集物理模拟子系统的模拟电信号(电流量:Ia、Ib、Ic)并输出至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将接收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将接收的光信号输出至光纤305,该光信号经光纤305传输至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
进一步地,在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中,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包含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包含第一光纤接口与第二光纤接口;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与第一光纤接口相连;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二光纤接口相连。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的数字仿真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一光纤接口,第一光纤接口将接收的光信号输出至光纤305进行传输;第二光纤接口用于接收来自光纤305的光信号,并将接收的光信号输出至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使用。
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包含第三光纤接口与第四光纤接口;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包含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第三光纤接口与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相连,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经功放模块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第四光纤接口与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相连,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与电流传感器101的输出端连接,电流传感器101的输入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第一光纤接口与经光纤与第三光纤接口相连;第二光纤接口经光纤与第四光纤接口相连。第三光纤接口从光纤305接收从第一光纤接口发出的光信号,并输出至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至功放模块;电流传感器101将从物理模拟子系统采集的电流信号输出至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将接收的电流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至第四光纤接口,第四光纤接口将接收的光信号经光纤305输出至第二光纤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纤接口是用来连接光纤305线缆的物理接口。通常有SC、ST、FC等几种类型的光纤接口,具体每种类型根据传输信号的功率、速率的不同、收发不同和接头方式不同有各种接口型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利用光纤305对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之间的仿真信号进行传输。由于携带仿真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305中传输距离远,且抗干扰的能力强,所以,利用光纤305传输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之间的仿真信号,不仅可以使系统中的仿真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而且可以增强仿真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大大降低信号传输带来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4所示,功放模块为线性功放模块,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经线性功放模块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利用线性功放模块能够大大减少整个接口电路的延时时间,降低功放模块本身产生的谐波失真,提供系统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如图5所示,包含:光纤接口模块501、光电转换模块502、功放模块与电流传感器101;光纤接口模块501与光电转换模块502相连。光纤接口模块501包含两个光纤接口,光电转换模块包含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电光转换子模块,一个光纤接口与光电转换子模块连接,另一个光纤接口与电光转换子模块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光纤接口分别为第三光纤接口与第四光纤接口,光电转换子模块为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电光转换子模块为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本实施方式中的接口电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功放模块为线性功放模块,线性功放模块与光电转换子模块连接。具体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电转换子模块中的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经线性功放模块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利用线性功放模块能够大大减少整个接口电路的延时时间,降低功放模块本身产生的谐波失真,提供系统的精度。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如图7所示,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该接口电路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光纤305、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功放模块与电流传感器101。
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光纤305、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依次连接,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经功放模块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电流传感器101一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连接;其中,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位于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侧,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位于物理模拟子系统侧。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光电转换模块301、第一光纤接口模块302、光纤305、第二光纤接口模块303、第二光电转换模块304、功放模块、电流传感器101的功能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本身不具备信号转换的功能,也不具备光纤接口,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的转换以及信号传输全部由接口电路完成,丰富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第六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8所示,功放模块为线性功放模块,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线性功放模块连接。利用线性功放模块能够大大减少整个接口电路的延时时间,降低功放模块本身产生的谐波失真,提供系统的精度。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光纤、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
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所述光纤与所述接口电路通信相连;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电连接;
其中,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一光纤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接口电路包含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第二光纤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经所述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包含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包含第一光纤接口与第二光纤接口;
所述第一电光转换子模块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子模块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相连;
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包含第三光纤接口与第四光纤接口;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包含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
所述第三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相连;所述第四光纤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经所述光纤与所述第三光纤接口相连;
所述第二光纤接口经所述光纤与所述第四光纤接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还包含线性功放模块;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子模块经所述线性功放模块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还包含电流传感器;
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光转换子模块相连。
5.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光纤接口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
所述光纤接口模块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口模块包含两个光纤接口,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含光电转换子模块与电光转换子模块;
一个光纤接口与所述光电转换子模块连接,另一个光纤接口与所述电光转换子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线性功放模块;
所述线性功放模块与所述光电转换子模块连接。
8.一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其中,所述种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包含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与物理模拟子系统,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经所述接口电路与物理模拟子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接口电路包含: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接口模块、光纤、第二光纤接口模块、第二光电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光纤接口模块、所述光纤、所述第二光纤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依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位于所述数字实时仿真子系统侧,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位于所述物理模拟子系统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线性功放模块;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线性功放模块连接。
CN201520610119.0U 2015-08-13 2015-08-13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91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0119.0U CN205091555U (zh) 2015-08-13 2015-08-13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0119.0U CN205091555U (zh) 2015-08-13 2015-08-13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1555U true CN205091555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8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1011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91555U (zh) 2015-08-13 2015-08-13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15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217A (zh) * 2018-01-17 2018-07-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理想变压器法的数模混合仿真功率接口算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217A (zh) * 2018-01-17 2018-07-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理想变压器法的数模混合仿真功率接口算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2854B (zh)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半实物仿真系统
CN107169244B (zh) 一种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接口系统及方法
CN104820373A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仿真实验平台及方法
CN204119227U (zh) 智能电表载波通信模块测试模拟器
CN106446473B (zh) 一种mmc实时仿真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4950694A (zh) 一种联合rtds和rt-lab的mmc仿真系统
CN106844256B (zh) 一种基于多fpga的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器内部接口设计方法
CN106970537A (zh) 基于rtds和sdh的电力和通信半实物仿真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5182791A (zh) 一种基于rtds的光伏发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
CN104298127A (zh) 基于rt-lab的微电网半数字半实物实时仿真系统
CN108536925B (zh) 一种隔离型动态全过程实时混合仿真接口系统
CN109030971B (zh) 一种柔性直流ft3报文模板库形成的方法
CN205246757U (zh) 一种电能表信号采集计量模块
CN205091555U (zh) 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及其接口电路
CN113673114A (zh) 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协同耦合求解方法
CN206331054U (zh) 一种基于mmc的多类型灵活输电系统模拟装置
CN204287792U (zh) 适用于仿真信号远距离传输交互的数模混合仿真接口系统
CN211403679U (zh) 用电信息采集低压台区三相用户仿真装置
CN112799373A (zh) 一种新能源电站功率控制系统测试平台和方法
CN106294892B (zh) 一种判断mmc数模混合仿真功率接口稳定性的方法
CN211603869U (zh) 用于连接物理仿真平台与计算机计算平台的接口装置
CN204679769U (zh) 一种联合rtds和rt-lab的mmc仿真系统
CN217306018U (zh) 一种用于模拟小信号实现的变电站实训系统
CN207440608U (zh) 实现电力装置控制系统测试的通信装置和测试系统
Wang et al.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co-simulation platform for cyber-physical pow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