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9036U -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 Google Patents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9036U
CN205089036U CN201520667117.5U CN201520667117U CN205089036U CN 205089036 U CN205089036 U CN 205089036U CN 201520667117 U CN201520667117 U CN 201520667117U CN 205089036 U CN205089036 U CN 205089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rifice
cemetery park
palace
hole
p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71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杰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671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9036U/zh
Priority to TW104217173U priority patent/TWM527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9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9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的殡葬和祭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依山挖洞,在洞宫里建设骨灰陵园,改变传统陵园山体表层孤坟造葬为洞穴式集体骨灰盒有序寄葬,在山体外建设大型祭祀广场,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科技,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管理,通过VIP视频祭祀室进行灵骨台实况视频,将传统家庭祭祀方式引导到集体性的公墓祭祀方式,从而实现殡葬方式与祭祀方式的改革,移风易俗的同时还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解决殡葬污染,提升人类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化个人祭祀为集体祭祀,提升民众信仰和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可将陵园开发成旅游胜地,丰富了祭祀文化,创造性地拓展人类殡葬新领域。

Description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的殡葬和祭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殡葬方式上大力推广陵园(骨灰)墓葬,到处都建有陵园。陵园里的坟墓大都立有墓碑,周边采用石材、水泥沙石建设而成。一处处大面积陵园坟墓开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是大量浪费土地;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死亡人数约为890万人,每年需要动用陵园土地面积约需10万多亩。二是大量浪费矿产资源又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大面积的陵园建设需要动用大量的石材、水泥及沙石,这些矿产资源应用于陵墓建设既造成了浪费又破坏了青山绿水,同时还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陵园墓葬建设的石材约需1100万立方米,水泥约需3560万吨,相当于建设一座三峡大坝的水泥沙石总用量;且以后满山遍野的石碑、水泥渣很难使陵园土地被二次利用。三是影响了生态景观;随着人类的发展,陵园的建设将越来越多,面积将越来越广,到处都有陵园墓地必将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四是陵园土地资源紧缺,造成陵墓价格上涨,给广大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死不起”将是一件很严重的民生问题。五是现代陵园墓地很不平民化,不利于社会普及,有大墓、豪华墓,有小土坟,有的葬不起甚至连骨灰盒都弃之不理,丧葬礼仪厚薄不一,两极分化滋生的社会问题与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很难贴近,也很不利于我国德孝文化的传承。六是受陵园土地性质的限制,几十年的陵园土地使用权显然不符合我国民众有追根溯源、传承祖德优良传统的民俗需求,陵园土地使用期满后是延期还是拆除?这些陵墓该如何处置令政府、民众都立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死后都不能平静,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类文明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殡葬与祭祀方式上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包括山体,在山体内挖一个“八卦图”型结构的可供寄存骨灰盒的洞宫陵园,所述的洞宫陵园呈“八卦图”结构设计,“八卦图”爻线位置建设有可供寄存骨灰盒的多层式灵骨台,中间留有洞宫通道;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山体外建有祭祀广场。
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专业祭祀人员、法师举办祭祀活动使用的讲经坛。
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与祭祀广场之间依次建有“万佛台”、“大陵门”、大供台和领祭台,在所述的祭祀广场边上还建有两层楼高的廊道式建筑,廊道式建筑的第一层为廊道,二层为VIP视频祭祀室。
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西方设有洞宫供骨灰盒进入和陵园管理人员进出用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的外侧是一条设计有地方民俗元素的“接引通道”,“接引通道”连接“十里长亭”;进入口的周边还建有“望乡台”、“天子殿”和“法华寺”。
在所述的洞宫陵园内部寄存骨灰盒的灵骨台相应位置都安装有监控设备,所述的监控设备与祭祀广场的VIP视频祭祀室连接,所述的监控设备由陵园管理处网控中心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在所述的VIP视频祭祀室设有多屏互动的视频设备,可以实现洞穴内部灵骨台实况视频包括中宫位置举办祭祀活动的实况视频,同时还可以播放亡者的生平影像、点控灵骨台智能设备以及音效渲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是在自然山体内挖一个洞穴,然后在洞穴内建设可供寄存骨灰盒用的“八卦图”型陵园,改变传统陵园山体表层孤坟造葬为洞宫式集体骨灰盒寄葬,化零零散散的孤坟小墓为集千万个骨灰盒有序寄葬在一起的大公墓,真正达到达到了如下有益效果:
1、大量节约土地,化解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性问题。建设一座2万平方米的洞宫智能陵园(包括祭祀广场等配套用地)约需占地300亩,就可以解决近20万个骨灰盒的寄放,相当于一个占地1500亩的超大型陵园存放量;按我国目前每年陵园用地10万亩计算,每年可节约用地8万多亩。
2、顺应“入土为安”民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改革途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实际操作就是将先人的骨灰盒集中起来藏于洞穴,入土为安,有序寄存,化千千万万的独立坟墓为一座聚众葬的大墓,不破坏青山绿水,又可以真正让我们的先人“享受”到好风水,让普通的平民百姓(包括五保户、失独亡者、无主逝者)都能享受到古代皇陵般的殡葬待遇,让人类的最后归宿都能有体面、有尊严!顺应了中华民族与人为本的孝德理念,贴近民俗、易于推广。
3、彻底解决殡葬污染问题,提升人类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一个地区只要有一座这样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就可以将满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坟墓搬到里面去,现在随处可见的乱墓岗也将从此消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坟墓污染问题,还到处可见的乱墓岗为青山绿水,还再也不用担心清明扫墓发生火灾事故了,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全面提升人类生存生态环境质量。
4、节约殡葬成本,减轻群众负担。陵园的建设主要成本是土地、石材等,采用洞穴式陵园节约了土地的同时也减少了石材等矿产资源浪费,基本上可以减少陵园的建设成本至少达40%以上,这样可以使墓地价格平民化,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由于骨灰盒在洞穴里占用的空间小,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的开发者可以结合公益事业为五保户、失独亡者、无主遗骸提供免费寄葬。
5、化个人祭祀为集体祭祀,提升民族信仰和民众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可以利用大型的祭祀广场在每年的清明时节举行大型的集体性祭祀活动,可以融入孝德宣传等节目表演,化以前独自扫墓为集体性的大型祭祀活动,从此以后,清明扫墓不再孤单,甚至可以形成全国性的节日公祭,移风易俗,又能有效弘扬孝德文化和提升中国人有共同祖先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社会和谐。
6、丰富了坟墓的祭祀文化,创造性地拓展人类殡葬新领域。洞穴式陵园结合高科技的陵园智能管理系统,全面丰富了坟墓的祭祀活动,挖掘并深化了祭祀的文化内涵,让清明祭祖活动方便、快捷且更有意义,让远程不便回来祭祖的民众也能更为心安。
7、可以实现永久性保存先人的骨灰,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将千千万万的骨灰盒寄存于地下,首先达到了集约性用地的目的,且又不影响表层土地的使用,当然也就不会受到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制了,可以达到永久性保存先人骨灰的目的,又易于保管。真正可以让我们的先人都能享受到好风水,长眠于青山千古,达到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切实维护了人类的最后尊严,实现了殡葬方式与人为本的道德理念,符合人类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8、推广洞穴式智能陵园的建设还有另外一种妙用,就是可以做为民防工程,万一发生战争陵园洞穴可以做为民众的避难所,让“死人”来保护活人。
9、洞穴式智能陵园融合了我国周易文化、民俗文化、殡葬文化,并结合当代的建筑艺术和高科技网络技术,集多种智慧之大成,是时代文明的一个载体,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又是一个像“兵马俑”、“莫高窟”、“八卦村”一样的文化遗产。
10、由于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和可观赏性,因此可以将陵园开发成旅游胜地,供游客进行游玩,促进了祭祀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祭祀文化,使其具备可持续性。洞穴式智能陵园的开发,让人家看不见墓头了,一片青山绿水,再配套有人文、民俗的建筑群体,且科学的将处理死后事(西区)的位置“西方接引通道”、“天子殿”、“望乡台”这块人们认为比较凄凉的区域与祭祀广场这块“朝圣”区域功能分开,在祭祀广场、民俗广场等区域再融入一些儒释道为主题的小品园景,就是一处很有文化内涵的德孝旅游景区了,可为陵园的开发带来很好的附加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包括山体10,该山体10一般是选择地质基础比较好的自然山体,但该山体10并不限于特定条件,只要符合挖洞的自然山体即可,因此,在有山的地方就可以。在山体10内挖一个洞宫陵园20,洞宫陵园20实际上处于山体10挖的一个洞内。洞宫陵园20呈“八卦图”结构设计。
如图1所示,“八卦图”洞宫陵园20中的爻线位置21建设有灵骨台22(供摆放骨灰盒用)及洞宫通道23,灵骨台22一般采用多层式建筑,并按照“八卦爻相图”进行区域编码,灵骨台22区域间还留有洞宫通道23,方便洞宫陵园20后续管理。洞宫陵园20设计“八卦图”结构设计以及在爻线位置21建设灵骨台22和洞宫通道23的目的是,利用爻与爻之间的洞壁做为洞宫支撑点以减少洞顶压力,使洞宫陵园20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赋予洞宫陵园20一种文化内涵,而且又方便洞宫灵骨台22进行区域编码标记。在“八卦图”洞宫陵园20的中心位置设有供专业祭祀人员、法师举办祭祀活动使用的讲坛24。洞宫内部一般不对外开放,逝者亲属可以通过视频实况观察洞宫内部情况。
如图1所示,在“八卦图”洞宫陵园20的西方设有洞宫供骨灰盒进入和陵园管理人员进出用的进入口25,洞宫陵园20的进入口25一般设在西方,寓“魂归西方极乐世界”之意。进入口25的外侧是一条设计有地方民俗元素的“接引通道”26,“接引通道”26连接“十里长亭”27;进入口25的周边还建有“望乡台”28、“天子殿”29和“法华寺”221。
如图1所示,在“八卦图”洞宫陵园20的外侧即山体10外设有祭祀广场30,祭祀广场30对着“八卦图”洞宫陵园20。在“八卦图”洞宫陵园20与祭祀广场30之间依次建有“万佛台”31、“大陵门”32、大供台33和领祭台34。在祭祀广场30边上还建有两层楼高的廊道式建筑35,廊道式建筑的第一层为廊道,二层为VIP视频祭祀室。在洞宫陵园20内部寄存骨灰盒的灵骨台22相应位置都安装有监控设备,监控设备与祭祀广场30的VIP视频祭祀室连接,监控设备由陵园管理处网控中心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在VIP视频祭祀室设有多屏互动的视频设备,可以实现洞穴内部灵骨台22实况视频包括中宫位置举办祭祀活动的实况视频,同时还可以播放亡者的生平影像、点控灵骨台智能设备以及音效渲染。,有网控长明灯,有点播佛音等等,让整个祭祀过程内容丰富新颖,可有效缓解并慰藉逝者亲属的思亲情绪。
综上所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有两大创新要点:
一是殡葬方式创新,化个人墓葬为集体性洞穴殡葬。现代陵园的殡葬方式是陵园山体表层独立式骨灰墓葬,通常是一人一坟或两人一坟。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的是洞穴内集体骨灰盒有序寄葬,化千万个骨灰盒葬在了一起,实现了现实意义上的真正公墓,真正达到节约土地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且寄存的骨灰盒容易保管,还不受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制,可谓一劳永逸、一本万利、一存千古。
二是祭祀方式创新,化传统的清明时节家庭扫墓为集体性大型清明公祭。先人的遗骸“埋葬”在共同青山,这座青山就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祖坟”。为人性化着想,刚逝去的逝者骨灰盒寄存在洞穴里,前面三年逝者亲属在清明时节可以选择独立的祭祀台进行祭祀,祭祀台设有电子仿真坟墓,有洞穴里骨灰台实况视频,有逝者生平影像播放,有网控长明灯,有点播佛音等等,让整个祭祀过程内容丰富新颖,可有效缓解并慰藉逝者亲属的思亲情绪;三年“孝思”期过后,我们要倡导逝者亲属参加集体性祭祀活动。到时候,按民俗祭祀节日,陵园管理处会打开大陵门举办集体祭祀活动,大家只要自愿捐一点钱就可以让陵园管理处集中帮我们购买祭品就可以统一祭祀了,大家有空去参加下活动没空不去也可以心安,再也不用担心先人没人扫墓了。这样的做法,与我们要实现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高度吻合,逝者亡人率先实现了“共产主义”,住上了“公益房”并享受着广大民众的集体性供养,从此“天堂”里面不分彼此,“五保户”、“失独亡人”或“无主逝者”甚至“宠物遗骸”都可以寄存在洞宫里了,分区寄放、同等礼遇,再也不用担心做“孤魂野鬼”或清明时节没人祭拜了。甚至,都可以在生前安排好身后事了,死后愿意跟谁葬在一起,要葬在哪个位置,死后的民俗节日要怎样安排祭祀……,都可以提前预定好了,知道了身后事,让人们在人生的最后归途都可以走得非常坦然、从容,没有后顾之忧了,就像真的是换到另一个地方去生活一样,有了一个新的归宿感。这样的做法完全符合人类殡葬文明以及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的科学发展观。
三是祭祀文化创新,由于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和可观赏性,因此可以将陵园开发成旅游胜地,供游客进行游玩,促进了祭祀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祭祀文化,使其具备可持续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

Claims (4)

1.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其特征在于:包括山体,在山体内挖一个“八卦图”型结构的可供寄存骨灰盒的洞宫陵园,所述的洞宫陵园呈“八卦图”结构设计,“八卦图”爻线位置建设有可供寄存骨灰盒的多层式灵骨台,中间留有洞宫通道;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山体外建有祭祀广场;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供专业祭祀人员、法师举办祭祀活动使用的讲经坛;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与祭祀广场之间依次建有“万佛台”、“大陵门”、大供台和领祭台,在所述的祭祀广场边上还建有两层楼高的廊道式建筑,廊道式建筑的第一层为廊道,二层为VIP视频祭祀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八卦图”洞宫陵园的西方设有洞宫供骨灰盒进入和陵园管理人员进出用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的外侧是一条设计有地方民俗元素的“接引通道”,“接引通道”连接“十里长亭”;进入口的周边还建有“望乡台”、“天子殿”和“法华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洞宫陵园内部寄存骨灰盒的灵骨台相应位置都安装有监控设备,所述的监控设备与祭祀广场的VIP视频祭祀室连接,所述的监控设备由陵园管理处网控中心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VIP视频祭祀室设有多屏互动的视频设备,可以实现洞穴内部灵骨台实况视频包括中宫位置举办祭祀活动的实况视频,同时还可以播放亡者的生平影像、点控灵骨台智能设备以及音效渲染。
CN201520667117.5U 2015-08-31 2015-08-31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Active CN205089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7117.5U CN205089036U (zh) 2015-08-31 2015-08-31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TW104217173U TWM527027U (zh) 2015-08-31 2015-10-27 洞穴式智慧陵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7117.5U CN205089036U (zh) 2015-08-31 2015-08-31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9036U true CN205089036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7117.5U Active CN205089036U (zh) 2015-08-31 2015-08-31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9036U (zh)
TW (1) TWM52702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027U (zh) 2016-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0474U (zh) 生态节地型殡葬系统
CN1865634A (zh) 地下陵园
CN204212521U (zh) 节地型公墓
Arkush et al. Pucarani: Defensive monumentality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in the late pre-Columbian Andes
Hudson et al. A thousand years before Bagan: radiocarbon dates and Myanmar’s ancient Pyu cities
CN205089035U (zh) 一种陵园八卦体结构洞宫
CN204920426U (zh) 洞穴式骨灰陵园
CN205089036U (zh) 新型洞穴式智能陵园
CN105064769A (zh) 一种洞穴式八卦体智能陵园结构设计
CN209244381U (zh) 一种骨灰寄存台及具有该寄存台的洞穴式陵园
CN201232388Y (zh) 圃陵
CN207553728U (zh) 一种新颖的立体葬
CN202578118U (zh) 公众祭祀墓园楼
CN202441105U (zh) 深埋型公墓
CN101230760A (zh) 绿色生态公墓园的墓地及殡葬方法
CN205370082U (zh) 一种自然山体隧道式非字形骨灰陵园
CN204715859U (zh) 一种园林别墅式壁葬地宫陵
Ball et al. Aftermath AD 696—Late 7th and Early 8th Century Special Deposits and Elite Main Plaza Burials at Buenavista del Cayo, Western Belize: A Study in Classic Maya “Historical Archaeology”
Fedick et al. Cenotes as conceptual boundary markers at the ancient Maya site of T’isil, Quintana Roo, Mexico
CN2853991Y (zh) 地下陵园
CN204609442U (zh) 一种集体合用纪念碑墓葬
CN209742474U (zh) 一种树形墓葬结构
CN204920425U (zh) 新型架体抽屉式灵骨台
CN204609439U (zh) 一种四穴双纪念碑墓葬
Germanidou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rock-cut and underground cisterns of Medieval and post-Medieval Messe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