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1449U -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1449U
CN205081449U CN201520764014.0U CN201520764014U CN205081449U CN 205081449 U CN205081449 U CN 205081449U CN 201520764014 U CN201520764014 U CN 201520764014U CN 205081449 U CN205081449 U CN 205081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cable
optoelectronic composite
housing
water join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40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斌
王紫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p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enc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enc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enc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40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1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1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1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包括分支器主壳体,在分支器主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第一防水接头,在分支器主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第二防水接头,其特征在于分支器主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螺纹端和第二内螺纹端,第一防水接头具有与第一内螺纹端相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端,在第一外螺纹端与第一内螺纹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防水接头具有与第二内螺纹端相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端,在第二外螺纹端与第二内螺纹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的第一防水接头和第二防水接头采用市场上常见的PG防水接头,而不需要对分支接头的外壳零件进行重新加工,从而使分支接头的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安装更为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3G网络大面积建设与广泛投入运营,为了提高通信质量,运营商需要架设大量通信基站用来提高信号的覆盖率,其中BBU加RRU的组合方案因为它的安装灵活、维护方便,在目前的3G乃至4G网络中正在得到广泛应用。BBU+RRU的分布方案,又叫FTTA(FibertotheAntenna)即光纤到天线或光纤到塔顶,其核心思想是将基站的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分开,在机房大楼集中放置基站的基带共享资源池(即BBU),射频部分(RRU)可以灵活放置在室内或室外,使用光纤连接两者。除此之外,因为RRU本身还存在一个供电问题,电力也需要从机房引到RRU端,即PTTA(PowertotheAntenna)。
常见的FTTA及PTTA,都是采用独立的光缆或电缆连接机房到天线端,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及基于整体布站的成本考虑,有时会采用一根光电复合缆(又叫复合光缆)来完成整体连接,即用整合了电缆与光缆的复合缆来完成布线。光电复合缆的引入必然存在一个分支的问题,特别是处于室外的RRU端,如何还原成常规的连接头,还要考虑防水、耐候、防雷等各种因素。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使用带有分支的热缩套管来实现光电复合缆的分支与接续。如专利号为ZL201120575184.6(授权公告号为CN2023733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防滑分支热缩套管》,其包括主热缩管、与主热缩管连接的设有至少两个分支的分支热缩管,主热缩管和分支热缩管内壁上分别设有防滑壁层;使用时,主热缩管套装在主电缆上,分支热缩管套装在分支电缆上,主电缆和分支电缆连接起来,主热缩管和分支热缩管在热缩后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又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光电复合缆接头,该光电复合缆接头包括有分支器和光电复合缆,所述分支器内形成两端开口并供光电复合缆分支与接续的空腔,分支器包括分支器主壳体和分别连接在分支器主壳体两端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该光电复合缆采用的是定制方案,即几个外壳零件都是重新加工,外壳内部做了环氧胶填充处理,不仅结构不够紧凑、而且由于外壳零件后继无法开塑料模具来进行供应,导致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第一防水接头和第二防水接头无需进行定制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包括分支器主壳体,在所述分支器主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供光电复合缆输入端穿过的第一防水接头,在分支器主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供光电复合缆输出端穿过的第二防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器主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螺纹端和第二内螺纹端,所述第一防水接头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端相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端,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端与第一内螺纹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防水接头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端相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端,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端与第二内螺纹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为了有效保护光电复合缆,优选地,在所述分支器主壳体、第一防水接头和第二防水接头的内部设有用来套设在光电复合缆输入端和光电复合缆输出端外部的轴向护套。
为了使光电复合缆的铠装层能更好地连接到轴向护套上,在所述轴向护套的内部设有用来压紧光电复合缆输入端的铠装层的八爪衬套。
所述的第一防水接头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防水接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衬套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壳体的前、后两端均制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构成所述的第一外螺纹端,所述第一衬套限位在第一壳体后端部的内周,在第一衬套上开有一个供所述光电复合缆的输入端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后端。
所述的第二防水接头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防水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套体、第二衬套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壳体的前、后两端均制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构成所述的第二外螺纹端,在所述套体内开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第二衬套限位在第二壳体后端部的内周并套设在所述套体的外周,所述的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二壳体的后端。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轴向通孔为三个,分别供光电复合缆的两个光缆子单元以及与光电复合缆的电缆子单元接续的独立电缆穿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通过在分支器主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螺纹端和第二内螺纹端,第一防水接头具有与第一内螺纹端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端,第二防水接头具有与第二内螺纹端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端,第一防水接头和第二防水接头可以采用市场上常见的PG防水接头,而不需要对分支接头的外壳零件进行重新加工,从而使分支接头的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安装也更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包括分支器主壳体1、第一防水接头2和第二防水接头3,第一防水接头2密封连接在分支器主壳体1的一端,光电复合缆8的输入端从第一防水接头2穿过,第二防水接头3密封连接在分支器主壳体1的另一端,光电复合缆8的输出端从第二防水接头3穿过。
为了有效保护光电复合缆8,在分支器主壳体1、第一防水接头2和第二防水接头3的内部设有轴向护套5,轴向护套5套设在光电复合缆8输入端和光电复合缆8输出端的外部。此外,在光电复合缆8输入端的铠装层83外压紧有八爪衬套6,该八爪衬套6设于轴向护套5的内部。采用八爪衬套6后,可以是使光电复合缆8的铠装层83能更好地连接到轴向护套5上。
本实施例中,分支器主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螺纹端11和第二内螺纹端12。第一防水接头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一衬套22和第一螺母23。第一壳体21的前、后两端均制有外螺纹,第一壳体21的前端构成第一外螺纹端24,该第一外螺纹端24与分支器主壳体1的第一内螺纹端11相螺纹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性,在第一外螺纹端24与第一内螺纹端1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1。第一衬套22限位在第一壳体21后端部的内周,在第一衬套22上开有一个供光电复合缆8的输入端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25。第一螺母23螺纹连接在第一壳体21的后端。
第二防水接头3包括第二壳体31、套体32、第二衬套33和第二螺母34。第二壳体31的前、后两端均制有外螺纹,第二壳体31的前端构成第二外螺纹端35,该第二外螺纹端35与分支器主壳体1的第二内螺纹端12相螺纹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性,在第二外螺纹端35与第二内螺纹端1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42。在套体32内开有第二轴向通孔36,第二衬套33限位在第二壳体31后端部的内周并套设在套体32的外周。第二螺母34螺纹连接在第二壳体31的后端。
独立电缆7设于第二防水接头3内,独立电缆7与光电复合缆8的分支、接续结构如下:光电复合缆8包括两根独立的光缆子单元81和两根独立的电缆子单元82,对应地,独立电缆7为独立的双芯电缆,电缆子单元82与独立电缆7相对应的导电丝通过金属压接套9压接,在金属压接套9外设有热缩套管10,热缩套管10热缩吸附在电缆子单元82的绝缘套及独立电缆7的绝缘护套上构成绝缘防护层。并且,在套体32上设有三个第二轴向通孔36,光电复合缆8的两个光缆子单元81和独立电缆7分别从上述三个第二轴向通孔36穿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包括分支器主壳体(1),在所述分支器主壳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有供光电复合缆(8)输入端穿过的第一防水接头(2),在分支器主壳体(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供光电复合缆(8)输出端穿过的第二防水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器主壳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内螺纹端(11)和第二内螺纹端(12),所述第一防水接头(2)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端(11)相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端(24),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端(24)与第一内螺纹端(1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1),所述第二防水接头(3)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端(12)相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端(35),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端(35)与第二内螺纹端(1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支器主壳体(1)、第一防水接头(2)和第二防水接头(3)的内部设有用来套设在光电复合缆(8)输入端和光电复合缆(8)输出端外部的轴向护套(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护套(5)的内部设有用来压紧光电复合缆(8)输入端的铠装层(83)的八爪衬套(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水接头(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一衬套(22)和第一螺母(23),所述第一壳体(21)的前、后两端均制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21)的前端构成所述的第一外螺纹端(24),所述第一衬套(22)限位在第一壳体(21)后端部的内周,在第一衬套(22)上开有一个供所述光电复合缆(8)的输入端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25),所述第一螺母(23)螺纹连接在第一壳体(21)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水接头(3)包括第二壳体(31)、套体(32)、第二衬套(33)和第二螺母(34),所述第二壳体(31)的前、后两端均制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31)的前端构成所述的第二外螺纹端(35),在所述套体(32)内开有第二轴向通孔(36),所述第二衬套(33)限位在第二壳体(31)后端部的内周并套设在所述套体(32)的外周,所述的第二螺母(34)螺纹连接在第二壳体(31)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轴向通孔(36)为三个,分别供光电复合缆(8)的两个光缆子单元(81)以及与光电复合缆(8)的电缆子单元(82)接续的独立电缆(7)穿过。
CN201520764014.0U 2015-09-29 2015-09-29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Active CN205081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4014.0U CN205081449U (zh) 2015-09-29 2015-09-29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4014.0U CN205081449U (zh) 2015-09-29 2015-09-29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1449U true CN205081449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33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4014.0U Active CN205081449U (zh) 2015-09-29 2015-09-29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14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743A (zh) * 2019-03-05 2019-06-07 深圳市晟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分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743A (zh) * 2019-03-05 2019-06-07 深圳市晟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分支器
CN109856743B (zh) * 2019-03-05 2024-02-09 深圳市晟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分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8691U (zh) 光电混合连接器
CN205081449U (zh) 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CN202585777U (zh) 同轴电缆中间接头
CN205081448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分支接头
CN203722193U (zh) 光电复合缆接头的密封结构
CN203643655U (zh) 中心束管式光缆分支器
CN102707402B (zh) 一种通用型ftth引入光缆接续保护器
CN203722194U (zh) 分支器
CN203850040U (zh) 接入网用光电复合光缆
CN109616992B (zh) 一种电缆分接线及电缆安装系统
CN201185101Y (zh) 带状安防组合线缆
CN108879570A (zh) 一种电缆护套管口封堵器
CN211296102U (zh) 一种母线槽的连接机构
CN203466547U (zh) 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
CN201918518U (zh) 线缆快速连接器
CN104734110A (zh) 一种防水应力锥
CN220291298U (zh) 一种抗老化的光电复合中压电缆
CN203826880U (zh) 一种可调节式电力接线管
CN204947279U (zh) 扫描仪线束
CN203481405U (zh) 管母线终端连接结构
CN204760558U (zh) 多配内导体射频连接器
CN204441436U (zh) 一种腔体功分器
CN206461717U (zh) 一种网络摄像机组装用新型通讯线
CN218124289U (zh) 一种电缆接头防水电缆保护管
CN208001147U (zh) 双路10000v电缆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19

Address after: 315041 Zhejiang high tech Zone in Ningbo City, the 189 Lane Road, No. 2 Yun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No. 9 A7-3-1

Patentee after: NINGBO JIP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building 750, Chuang 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Zhejiang, Ningbo, 315800,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NCE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5041 Building 5, No. 238 Dongsheng Road, Jiaochuan street, Zhenhai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JIP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7-3-1, building 9, Yun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2 Lane 189, Canghai Road, high tech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041

Patentee before: NINGBO JIPI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