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1059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81059U CN205081059U CN201520881265.7U CN201520881265U CN205081059U CN 205081059 U CN205081059 U CN 205081059U CN 201520881265 U CN201520881265 U CN 201520881265U CN 205081059 U CN205081059 U CN 2050810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contact
- contact spring
- movable contact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继电器。现有技术中的静簧片为直条状,其柔性较差,静簧片上的静簧触点与动簧触点配合时可能接触不充分,影响其整体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静簧片、动簧片、壳体、推动片和控制推动片移动的磁路部分,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推动片与动簧片连接,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包括安装部、折弯部和迫撑部,安装部、折弯部和迫撑部依次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折弯部在往迫撑部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的距离递减,所述迫撑部上设置有静簧触点,该静簧触点与动簧触点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接触充分,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属于电子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现有的继电器上设有静簧片、动簧片、壳体、推动片和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线圈骨架、轭铁、引线脚和铁芯,线圈骨架上饶有线圈,线圈通过引线脚与外部电源连接,当线圈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线圈由于瞬间的脉冲电流信号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使推动片运动,从而控制动簧片与静簧片的开闭。现有技术中的静簧片为直条状,其柔性较差,静簧片上的静簧触点与动簧触点配合时可能接触不充分,影响其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接触充分,性能稳定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继电器,包括静簧片、动簧片、壳体、推动片和控制推动片移动的磁路部分,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推动片与动簧片连接,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包括安装部、折弯部和迫撑部,安装部、折弯部和迫撑部依次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折弯部在往迫撑部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的距离递减,所述迫撑部上设置有静簧触点,该静簧触点与动簧触点对应。通过折弯部的设置,可增加静簧片整体的柔性,静簧片的迫撑部受压后更容易恢复,其使用寿命更长,由于折弯部在往迫撑部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的距离递减,因而迫撑部与动簧片的距离更短,动簧片在移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其动簧触点与迫撑部上的静簧触点的接触更加紧密,其性能更加稳定,静簧片为一体式结构,因而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推动片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动簧片上具有用于插入卡口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上设置有防止插接片从卡口脱出的限位部。插接片插入卡口后,由于限位部的设置,使得插接片不易从卡口内脱出,保证两者的配合不会失效。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簧片固定在底座上,静簧片的安装部插接在底座上,磁路部分设置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线圈骨架、铁芯、轭铁和衔铁,所述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上,所述衔铁铰接在底座上,所述铁芯穿设过线圈骨架并控制衔铁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折弯部的设置,可增加静簧片整体的柔性,静簧片的迫撑部受压后更容易恢复,其使用寿命更长,由于折弯部在往迫撑部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的距离递减,因而迫撑部与动簧片的距离更短,动簧片在移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其动簧触点与迫撑部上的静簧触点的接触更加紧密,其性能更加稳定,静簧片为一体式结构,因而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继电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继电器去掉上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静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静簧片1、动簧片2、壳体3、推动片4和控制推动片4移动的磁路部分。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3包括底座31和上盖32,底座31和上盖32之间形成一安装腔,静簧片1、动簧片2、壳体3、推动片4和磁路部分均位于安装腔内,推动片4与动簧片2连接,动簧片2上设置有动簧触点21,静簧片1包括安装部11、折弯部12和迫撑部13,安装部11、折弯部12和迫撑部13依次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折弯部12在往迫撑部13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21的距离递减,即折弯部12的设置,可减小迫撑部13与动簧片2的动簧触点21的距离,迫撑部13上设置有静簧触点14,该静簧触点14与动簧触点21对应。
通过折弯部12的设置,可增加静簧片1整体的柔性,静簧片1的迫撑部13受压后更容易恢复,其使用寿命更长,由于折弯部12在往迫撑部13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21的距离递减,因而迫撑部13与动簧片2的距离更短,动簧片2在移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其动簧触点21与迫撑部13上的静簧触点14的接触更加紧密,其性能更加稳定,静簧片1为一体式结构,因而加工成型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的推动片4上开设有卡口41,动簧片2上具有用于插入卡口41的插接片22,插接片22上设置有防止插接片22从卡口41脱出的限位部23。插接片22插入卡口41后,由于限位部23的设置,使得插接片22不易从卡口41内脱出,保证两者的配合不会失效。
本实施例中的动簧片2固定在底座31上,静簧片1的安装部11插接在底座31上,磁路部分设置在底座31上。
本实施例中的磁路部分包括线圈5、线圈骨架6、铁芯7、轭铁8和衔铁9,所述线圈5绕制在线圈骨架6上,所述衔铁9铰接在底座31上,所述铁芯7穿设过线圈骨架6并控制衔铁9转动。磁路部分为现有技术,因而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继电器,包括静簧片、动簧片、壳体、推动片和控制推动片移动的磁路部分,壳体包括底座和上盖,推动片与动簧片连接,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包括安装部、折弯部和迫撑部,安装部、折弯部和迫撑部依次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折弯部在往迫撑部的方向上其与动簧触点的距离递减,所述迫撑部上设置有静簧触点,该静簧触点与动簧触点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片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动簧片上具有用于插入卡口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上设置有防止插接片从卡口脱出的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固定在底座上,静簧片的安装部插接在底座上,磁路部分设置在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线圈骨架、铁芯、轭铁和衔铁,所述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上,所述衔铁铰接在底座上,所述铁芯穿设过线圈骨架并控制衔铁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81265.7U CN205081059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81265.7U CN205081059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继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81059U true CN205081059U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5433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81265.7U Active CN205081059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810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0660A (zh) * | 2018-04-04 | 2018-08-31 | 林远毅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CN109036972A (zh) * | 2018-08-10 | 2018-12-18 |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易于调整超行程的外静簧结构 |
-
2015
- 2015-11-06 CN CN201520881265.7U patent/CN2050810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0660A (zh) * | 2018-04-04 | 2018-08-31 | 林远毅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CN109036972A (zh) * | 2018-08-10 | 2018-12-18 |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易于调整超行程的外静簧结构 |
CN109036972B (zh) * | 2018-08-10 | 2023-06-30 |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易于调整超行程的外静簧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NZ593750A (en) | Inductive power supply | |
CN205266087U (zh) | 一种din导轨卡扣机构 | |
SI1968083T1 (sl) | Rele | |
CN205081059U (zh) | 继电器 | |
CN207442484U (zh) |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充电宝 | |
CN207338262U (zh) | 一种触点防护式继电器 | |
CN206742160U (zh) | 一种带有整流功能的继电器 | |
CN204885037U (zh) | 继电器衔铁定位结构 | |
CN205081060U (zh) | 电磁式继电器 | |
CN205081056U (zh) | 线圈上置式继电器 | |
CN203367165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3882903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06328446A (zh)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磁路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4793929U (zh) | 电器盒及空调器 | |
CN207489764U (zh) | 一种紧凑型电磁继电器 | |
CN204390996U (zh) | 具有挡板结构的继电器 | |
CN204155866U (zh) | 一种插入式漏电断路器 | |
CN203481149U (zh) | 一种继电器 | |
CN203481147U (zh) | 一种组合式继电器 | |
CN203910605U (zh) | 按钮开关 | |
CN205354965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1985038U (zh) | 一种电磁式继电器 | |
CN205959894U (zh) | 一种交流接触器 | |
CN204067219U (zh) | 一种可以预防耐压不良的骨架结构 | |
CN201985042U (zh) | 一种新型电磁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4000 4 / F, building 4, No. 130, Qunxian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anhua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4 floor, building 1, building 599, Jiaxing Software Park, No. 314006, Middle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FANHAR ELECTRONICS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