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6825U - 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6825U
CN205076825U CN201520470030.9U CN201520470030U CN205076825U CN 205076825 U CN205076825 U CN 205076825U CN 201520470030 U CN201520470030 U CN 201520470030U CN 205076825 U CN205076825 U CN 205076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ction culvert
assembly
water purifier
filt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00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刘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4700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6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6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682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净水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通过排管组件与净水器本体相连的水龙头连接器;净水器本体中设置有水处理组件和管接口组件;管接口组件的第一端与水处理组件相连,管接口组件的第二端与排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排管组件的第二端与水龙头连接器相连;管接口组件包括进水管路和对应进水管路设置的传感器组件。本公开解决了相关技术将相关传感器设置于水龙头连接器中,而导致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过大,安装后稳固性较差的问题;在实现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的前提下,减小了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水龙头连接器套接安装于水龙头出水口之后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作为一种健康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一种厨上式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水龙头连接器以及用于将净水器本体和水龙头连接器相连的进出水管路。水龙头连接器可通过套接方式直接安装在水龙头的出水口。自来水从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后,经水龙头连接器和进出水管路流入净水器本体。净水器本体用于对流入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得到纯净水。纯净水从净水器本体流出后,经进出水管路从水龙头连接器流出。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对流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如水流温度)进行监测,在水龙头连接器中设置相应的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通过排管组件与所述净水器本体相连的水龙头连接器;
所述净水器本体中设置有水处理组件和管接口组件;
所述管接口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处理组件相连,所述管接口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排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排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水龙头连接器相连;
所述管接口组件包括进水管路和对应所述进水管路设置的传感器组件。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感应器;
所述进水管路的侧壁开有第一孔洞;
所述温度感应器穿过所述第一孔洞探入至所述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中空螺丝和密封圈;
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孔洞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截面积;
所述温度感应器包括前端感应部、中间凸起部和尾端固定部;
所述前端感应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孔洞,探入至所述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所述中间凸起部被所述第一孔洞隔离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且所述中间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孔洞之间垫有所述密封圈;
所述中空螺丝套置在所述尾端固定部的外侧;
在所述中空螺丝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旋合时,所述中空螺丝与所述中间凸起部抵合。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水流传感器组件,所述水流传感器组件包括:霍尔元件、导流筒和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的磁性转子;
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所述霍尔元件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且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所述磁性转子所对应的感应范围之内。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包括串接的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内侧壁形成有一周凸沿;
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连接部插入至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腔体内,并将所述导流筒压合抵止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凸沿之间。
可选地,所述净水器本体中还设置有卡扣在所述管接口组件的外表面的压卡;
所述压卡与所述管接口组件相邻的一侧形成有卡槽;
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并被所述压卡卡扣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管接口组件还包括进水管路弯头;
所述进水管路弯头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
所述进水管路弯头的第二端与所述排管组件中的排管进水管路相连。
可选地,所述净水器本体中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第一导线在所述净水器本体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一电连接部;
所述水龙头连接器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第二导线在所述水龙头连接器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二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处理组件包括:水路板组件、滤芯组件和泵组件;
所述水路板组件内部设置有m条级联的水路腔,每条水路腔包括一个进水接口和一个出水接口,m≥2且m为整数;
所述滤芯组件包括n级滤芯,每一级滤芯均设置有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第i级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j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所述第i级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j+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n≥1且n为整数,1≤i≤n且i为整数,1≤j≤m-1且j为整数;
所述泵组件上设置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所述泵进水口与第k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所述泵出水口与第k+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1≤k≤m-1且k为整数;
所述管接口组件还包括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不与所述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管路不与所述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m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龙头连接器上至少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所述排管组件至少包括排管进水管路和排管出水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水口经所述排管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
所述出水管路经所述排管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净水器本体内部的管接口组件中设置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用于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解决了相关技术将相关传感器设置于水龙头连接器中,而导致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过大,安装后稳固性较差的问题;在实现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的前提下,减小了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水龙头连接器套接安装于水龙头出水口之后的稳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器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接口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接口组件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接口组件组装后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温度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接口组件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7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接口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8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水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水路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器本体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器的结构方框图。
如图1所示,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10,通过排管组件20与净水器本体10相连的水龙头连接器30。
净水器本体10中设置有水处理组件11和管接口组件12。
管接口组件12的第一端与水处理组件11相连,管接口组件12的第二端与排管组件20的第一端相连,排管组件20的第二端与水龙头连接器30相连。
管接口组件12包括进水管路13和对应进水管路13设置的传感器组件14。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通过在净水器本体内部的管接口组件中设置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用于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解决了相关技术将相关传感器设置于水龙头连接器中,而导致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过大,安装后稳固性较差的问题;在实现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的前提下,减小了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水龙头连接器套接安装于水龙头出水口之后的稳固性。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10,通过排管组件20与净水器本体10相连的水龙头连接器30。
水龙头连接器30可通过套接方式直接安装在水龙头40出水口。
净水器本体10中设置有水处理组件和管接口组件。管接口组件的第一端与水处理组件相连,管接口组件的第二端与排管组件20的第一端相连,排管组件20的第二端与水龙头连接器30相连。
水龙头连接器30上至少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排管组件20至少包括排管进水管路和排管出水管路。管接口组件至少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其中,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相连,第一出水口经排管进水管路与进水管路相连;出水管路经排管出水管路与第二进水口相连,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
从水龙头40的出水口流出的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排管进水管路、进水管路以及水处理组件的自来水进水口,流入水处理组件。水处理组件用于对流入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得到杂质含量较少的纯净水。从水处理组件的纯净水出水口流出的纯净水依次经过出水管路、排管出水管路、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流出。
可选地,水龙头连接器30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进水口相连的第三出水口,水龙头连接器30内部设置有电控阀门组件。电控阀门组件包括进口端、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进口端与第一进水口相连,第一出口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第二出口端与第三出水口相连。在电控阀门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进口端和第一出口端之间的通路连通,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之间的通路关断。此时,从水龙头40的出水口流出的自来水经净水器本体10过滤后得到纯净水,纯净水从第二出水口流出。在电控阀门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之间的通路连通,进口端和第一出口端之间的通路关断。此时,从水龙头40的出水口流出的自来水不经净水器本体10过滤,自来水直接从第三出水口流出。可选地,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还可整合为一个公共出水口。电控阀门组件可以是一进二出的电控阀门,也可以是两个一进一出的电控阀门和一个三通连接元件,或者是一个一进一出的电控阀门和一个三通连接元件。电控阀门是指用电控制开/关的阀门,如电磁阀、电动阀。电控阀门可以通过导线和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控阀门的开/关使得电控阀门组件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借助于电控阀门的高速瞬动特性,可以保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水龙头连接器30内部始终保持有至少一条敞开的出水通路,可以有效避免水龙头连接器30的承压问题,消除连接处的漏水和崩脱隐患,提高使用安全性。
管接口组件还包括对应进水管路设置的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用于对进入净水器本体10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例如,对水流温度、是否存在水流以及水流速度等水流状况进行监测。因此,传感器组件可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和/或水流传感器组件。其中,温度传感器组件用于对进入净水器本体10的水流温度进行监测。水流传感器组件用于对是否存在水流以及水流速度等水流状况进行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以传感器组件同时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和水流传感器组件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结合参考图3、图4和图5,图3示出了管接口组件12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管接口组件12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管接口组件12组装后的剖面图。
管接口组件12包括进水管路和对应进水管路13设置的传感器组件14。传感器组件14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15和水流传感器组件16。
下面,对温度传感器组件15的组成部件和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温度传感器组件15包括温度感应器151。进水管路13的侧壁开有第一孔洞131。温度感应器151穿过第一孔洞131探入至进水管路13的腔体内。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组件15还包括中空螺丝152和密封圈153。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孔洞131连通的第一螺纹孔132,第一螺纹孔13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孔洞131的截面积。
结合参考图6,其示出了温度感应器151的结构示意图。温度感应器151包括前端感应部151a、中间凸起部151b和尾端固定部151c。前端感应部151a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132和第一孔洞131,探入至进水管路13的腔体内。中间凸起部151b被第一孔洞131隔离在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且中间凸起部151b与第一孔洞131之间垫有密封圈153。该密封圈153用于防止流经进水管路13的腔体内的水从第一孔洞131渗出。中空螺丝152套置在尾端固定部151c的外侧。中空螺丝152的外侧壁形成有与第一螺纹孔132的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在中空螺丝152与第一螺纹孔132旋合时,中空螺丝152与中间凸起部151b抵合,以将温度感应器151紧固在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
下面,对水流传感器组件16的组件部件和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水流传感器组件16包括:霍尔元件161、导流筒162和设置在导流筒162内的磁性转子163。导流筒162设置于进水管路13的腔体内。霍尔元件161设置在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且霍尔元件161设置于磁性转子163所对应的感应范围之内。
水流传感器组件16的运作原理是:磁性转子163在流动的水的作用下转动,霍尔元件161则可以感应到磁性转子163转动时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从而可以判定有水流经过,并可根据磁场变化的频率确定水流速度。
导流筒162两端设置有开孔的支撑结构;磁性转子163包括转轴以及环绕转轴设置的开放式叶轮;转轴两端分别搭接导流筒两端的支撑结构。当导流筒162中有水流经过时,水流会冲击开放式叶轮的叶片,进而带动磁性转子163以转轴为轴心进行转动。
另外,由于水流传感器组件16是基于霍尔效应来测量水流流速的,为了保证霍尔原件161能够检测到磁场的变化,叶轮的叶片个数为偶数个,且均匀对称的分布在转轴周围。
可选地,为了减少转轴在转动时与支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转轴更容易转动,转轴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滚动轴承与导流筒162两端的支撑结构进行搭接。
可选地,为了便于导流筒162的拆装和固定,进水管路13采用分段式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进水管路13包括串接的第一进水管路13a和第二进水管路13b。第一进水管路13a的内侧壁形成有一周凸沿133。导流筒162设置于第一进水管路13a的腔体内。第二进水管路13b的连接部134插入至第一进水管路13a的腔体内,并将导流筒162压合抵止于连接部134和凸沿133之间。
可选地,第二进水管路13b的连接部134外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每个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用于防止水从第一进水管路13a和第二进水管路13b的连接处渗出。其中,凹槽可以是弧形凹槽、矩形凹槽、梯形凹槽、锯齿形凹槽等任意形式。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进水管路13采用分段式结构时,第一孔洞131可以开设于第二进水管路13b的外侧壁上(如图5所示),温度感应器151穿过第一孔洞131探入至第二进水管路13b的腔体内。或者,第一孔洞131也可以开设于第一进水管路13a的外侧壁上,温度感应器151穿过第一孔洞131探入至第一进水管路13a的腔体内。由于水流传感器组件16中的导流筒162设置于第一进水管路13a的腔体内,为了更为合理地排布传感器组件,将第一孔洞131开设于第二进水管路13b的外侧壁上更为合适。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进水管路13采用分段式结构时,第一进水管路不与第二进水管路相连的一端与排管进水管路相连,第二进水管路不与第一进水管路相连的一端与水处理的自来水进水口相连;或者,第二进水管路不与第一进水管路相连的一端与排管进水管路相连,第一进水管路不与第二进水管路相连的一端与水处理的自来水进水口相连。
可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净水器本体10中还设置有卡扣在管接口组件12的外表面的压卡17。压卡17与管接口组件12相邻的一侧形成有卡槽171。霍尔元件161设置于卡槽171中,并被压卡17卡扣在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可选地,为了保护霍尔元件161,可将霍尔元件161放置在一个存储盒内,并将该存储盒放置在卡槽171中。另外,为了将压卡17紧固在管接口组件12的外表面,压卡17上开有第二孔洞172,管接口组件12的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还形成有第二螺纹孔135。螺丝173的外侧壁形成有与第二螺纹孔135的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在螺丝173穿过第二孔洞172与第二螺纹孔135旋合时,将压卡17紧固在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
可选地,在进水管路13采用分段式结构时,为了能够牢固第一进水管路13a和第二进水管路13b,可以进行一种配套的设计和安装。在第一进水管路13a的侧壁外围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未图示),在第二进水管路13b的侧壁外围设置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未图示)。在压卡17与管接口组件12相邻的一侧形成有两个插接部174,如图4所示。这样,在第一进水管路13a和第二进水管路13b串接时,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重叠形成第一插入孔,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重叠形成第二插入孔,压卡17上形成的两个插接部174分别插入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以卡扣第一进水管路13a和第二进水管路13b。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压卡17上还开有第三孔洞175。进水管路13的外侧壁上形成的第一螺纹孔132的外壁插入第三孔洞175内,与上述两个插接部174之间形成三角固定结构,使得第一进水管路13a、第二进水管路13b以及压卡17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可选地,如图5所示,管接口组件12还包括进水管路弯头18。进水管路弯头18的第一端18a与进水管路13相连,进水管路弯头18的第二端18b与排管组件20中的排管进水管路相连。
在进水管路13和排管组件20的排管进水管路之间设置弯头,通过该弯头改变排管进水管路的方向,从而不需要采用弯折水管的方式来改变排管进水管路的方向。类似地,管接口组件12的出水管路和排管组件20的排管出水管路之间也可设置有出水管路弯头,通过该弯头改变排管出水管路的方向,从而不需要采用弯折水管的方式来改变排管出水管路的方向。
另外,在选用进水管路弯头18时,进水管路弯头18的第一端18a和第二端18b之间的角度需要能够避免排管进水管路的弯折,该角度可以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可选地,考虑到进水管路13通常位于水平方向设置,进水管路弯头18可选用直角弯头,也即进水管路弯头18的第一端18a和第二端18b之间的角度呈90度,使得排管进水管路与进水管路13垂直。类似地,出水管路弯头也可选用直角弯头。
在管接口组件12与排管组件20之间设置弯头,一方面使得净水器本体10与排管组件20相连的一侧能够靠着墙壁、橱柜等物体放置,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确保在采用上述方式放置时,排管组件20中的管路不被弯折,避免因管路弯折而影响水流通畅性和管路弯折破损的问题发生。
结合参考图7A和图7B,其示出了管接口组件12组装前后的示意图。管接口组件12包括:固定于一起的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排水管路。其中,进水管路用于将排管组件20中的排管进水管路中的水导入水处理组件;出水管路用于将水处理组件流出的纯净水导入至排管组件20中的排管出水管路;排水管路用于将水处理组件流出的废水(如浓缩水)经排水管导出至净水器本体10外部。管接口组件12采用分段式结构。进水管路包括串接的第一进水管路13a和第二进水管路13b;出水管路包括串接的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排水管路包括串接的第一排水管路和第二排水管路。温度传感器组件15固定于第二进水管路13b的侧壁上。水流传感器组件16中的导流筒设置于第一进水管路13a的腔体内,霍尔元件设置于压卡17的卡槽中,并被压卡17卡扣在第一进水管路13a的外侧壁。管接口组件12还包括进水管路弯头18、出水管路弯头和排水管路弯头。进水管路弯头18连接第一进水管路13a和排管组件20中的排管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弯头连接第一出水管路和排管组件20中的排管出水管路;排水管路弯头连接第一排水管路和排水管。
可选地,由于排管组件20中的排管进水管路和排管出水管路均连接水龙头连接器30和净水器本体10,故可将排管进水管路和排管出水管路固定于一起,形成复合管路结构,保证管路整齐美观。
另外,排放废水的排水管可以不与水龙头连接器30连接。或者,排放废水的排水管也可以与水龙头连接器30连接,使得废水从水龙头连接器30流出。当排放废水的排水管与水龙头连接器30连接时,可将该排水管、排管进水管路和排管出水管路三根管路固定于一起。
可选地,如图7A和图7B所示,管接口组件12的外围还设置有罩体19,罩体19与净水器本体10的侧面之间形成有空腔。各个弯头位于该空腔内。排管组件20中的各个管路穿过罩体19上的开口,分别与各个弯头连接。通过在管接口组件12的外围设置罩体19,避免接口与连接部外漏,防止接口与连接部受到直接的碰撞或撞击,起到保护作用,且使得净水器本体10的外观整洁美观。
可选地,净水器本体10中还设置有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通过第一导线在净水器本体10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一电连接部;水龙头连接器30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第二导线在水龙头连接器30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三导线相连,从而实现净水器本体10中设置的控制组件与水龙头连接器3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之间的电信号交互。其中,电信号交互存在多种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控制组件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的控制指令,如用于控制水处理组件启动/停止净水的控制指令;再例如,控制组件向控制电路发送传感器数据、报警信息等;再例如,控制组件向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等等。
在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15时,净水器本体10中设置的控制组件还与温度传感器组件15中的温度感应器151电性连接。控制组件,用于获取温度感应器151采集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并当温度传感器数据所对应的水流温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执行第一应急操作。其中,第一预定条件为水流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第一预定条件为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一应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自身或通过水龙头连接器3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控制水流停止流入水处理组件;通过自身或通过水龙头连接器3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触发第一警报。该第一警报可以是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也可以是通过信号灯发出的光信号,或者是通过显示面板显示的报警信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传感器组件包括水流传感器组件16时,净水器本体10中设置的控制组件还与水流传感器组件16中的霍尔元件161电性连接。控制组件,用于获取霍尔元件161采集的水流传感器数据,并当水流传感器数据所对应的水流速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执行第二应急操作。其中,第二预定条件为水流速度小于第一速度阈值,和/或,水流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第一速度阈值小于第二速度阈值。第二应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自身或通过水龙头连接器3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触发第二警报。该第二警报可以是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也可以是通过信号灯发出的光信号,或者是通过显示面板显示的报警信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对净水器本体10中设置的水处理组件进行介绍和说明。
水处理组件是净水器的核心部件,用于对流入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得到杂质含量较少的纯净水。结合参考8A、8B和8C,其示出了水处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水处理组件包括:水路板组件51(如图8A所示)、滤芯组件52(如图8B所示)和泵组件53(如图8C所示)。
结合参考图9,其示出了水路板组件51的剖面示意图。水路板组件51内部设置有m条级联的水路腔511,每条水路腔511包括一个进水接口511a和一个出水接口511b,m≥2且m为整数。水路板组件51整体可呈近似方块状,水路板组件51外侧为六个介面,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介面作为接口介面。各个接口介面上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口,也即进水接口和/或出水接口。各接口用于按顺序连通各部件,如滤芯、增压泵、阀门等。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水路板组件51外形也可选为其它多面体,接口介面的数量也不限定。
滤芯组件52包括n级滤芯,每一级滤芯均设置有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n≥1且n为整数。滤芯组件52中包括的滤芯的级数以及各级滤芯的选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在通常情况下,滤芯组件52包括前置滤芯、主过滤滤芯和后置滤芯。举例来讲,结合参考图10,其示出了一种滤芯组件52的结构示意图。该滤芯组件52包括4级列滤芯,依次为:PP棉滤芯521、前置活性炭滤芯522、反渗透滤芯523和后置活性炭滤芯524。其中,PP棉滤芯521用于去除自来水中的污泥等杂物;前置活性炭滤芯522用于吸附滤除自来水中的污染物、异味和颜色等;反渗透滤芯523用于滤除自来水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胶体、放射性物质、溶解性的盐离子以及各种污染物质等;后置活性炭滤芯524用于对水进一步过滤,提高净水效果。另外,第i级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j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i级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j+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1≤i≤n且i为整数,1≤j≤m-1且j为整数。以上述4级滤芯为例,第1级PP棉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1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1级PP棉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2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第2级前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2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2级前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3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第3级反渗透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3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3级反渗透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4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第4级后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4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4级后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5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
泵组件53上设置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泵进水口与第k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泵出水口与第k+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1≤k≤m-1且k为整数。泵组件53可以是增压泵,该增压泵用于对水进行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水提供给滤芯。通过设置增压泵,可以保证供水速度和供水流量。在通常情况下,增压泵设置于前置滤芯和主过滤滤芯之间。举例来讲,仍然以上述4级滤芯为例,增压泵可设置于第2级前置活性炭滤芯和第3级反渗透滤芯之间。此时,第1级PP棉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1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1级PP棉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2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第2级前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2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2级前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3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增压泵的泵进水口与第3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增压泵的泵出水口与第4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第3级反渗透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4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3级反渗透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5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第4级后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5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4级后置活性炭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6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
管接口组件中的进水管路不与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管接口组件中的出水管路不与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m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
可选地,各级滤芯可采用倒置的立式结构,不但节约管路设置,而且滤芯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每一级滤芯可包括:滤芯底座和滤芯本体。滤芯底座安装于水路板组件上。滤芯底座可通过螺钉、螺栓之类的固定部件安装于水路板组件上。滤芯底座上设置有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该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均连通外部,以分别形成进出两通道。滤芯本体可拆装地连接设置在滤芯底座上部,以便于维护。滤芯本体内包括有过滤空间,过滤空间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过滤通道和第二过滤通道,过滤空间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的滤材,以对通过的水或其它液体进行过滤。在滤芯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过滤通道与滤芯进水口连通,第二过滤通道与滤芯出水口连通。滤芯通过下部的滤芯底座进水出水,滤芯本体设置于滤芯底座上部,形成倒置的立式结构。
可选地,滤芯组件52还包括滤芯固定组件。滤芯固定组件的一侧边缘通过铰链和净水器本体的侧壁连接,滤芯固定组件上至少设置有n个固定孔,n为正整数。相应地,结合参考图10,每个滤芯的顶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插入各自对应的固定孔。在滤芯固定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各个滤芯的顶面上的凸起结构被对应的固定孔固定,在滤芯受到震动或撞击时,不致发生晃动。可选地,滤芯固定组件上还可设置有开启把手,开启把手可以设置成孔状结构,也可设置成凸起结构或者其它便于开合滤芯固定组件的结构。可选地,每个滤芯顶面上的凸起结构上还可设置有把手,以便手持操作,方便用户拆装滤芯。
可选地,如图9所示,每条水路腔511还包括至少一个扩容部511c,扩容部511c设置于进水接口511a和出水接口511b之间。进水接口511a与扩容部511c之间、出水接口511b与扩容部511c之间均平滑过渡。另外,水路腔511内流道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矩形等其它多边形。扩容部511c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水接口511a的横截面积和出水接口511b的横截面积。比如,如图9中一条水路腔511所示。当该水路腔511内流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假设该水路腔511的进水接口511a的直径为A1,该水路腔511的出水接口511b的直径为B1,该水路腔511的扩容部511c的直径为C1,其中C1>A1>B1,使得水路腔内流道形成典型的小-大-小的结构。这样,水或其它液体在水路腔的流道内流速变缓,减小了与流道侧壁的摩擦,从而有利于减少水流损失,从而提高出水量,减少带动水流的动力需求。
可选地,当出水接口511b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水接口511a的横截面积时,水流在出水接口511b侧的流速小于其在进水接口511a侧的流速,如此设计可以减轻进水接口511a侧的瞬时压力变化对出水接口511b侧水压的影响。
可选地,水路腔511的扩容部511c处也可容纳水质传感器探头,如TDS(TotalDissolvedSolids,总溶解固体)探针,以此扩容部511c作为水流缓冲水槽,在扩容部511c内进行水质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数据的稳定性。
另外,净水器本体10中还设置有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可包括电源插头,输入电源适配器,以及用于电性连接电源插头和输入电源适配器的导线。输入电源适配器用于为净水器提供稳定的输入电源。
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10、水龙头连接器30以及用于连接净水器本体10和水龙头连接器30的排管组件20。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净水器本体10的结构爆炸图。净水器本体10包括:壳体组件、水路板组件51、滤芯组件52、泵组件53、管接口组件12、控制组件70、电源组件80和中框90。其中:
壳体组件包括底壳61、侧壁62和顶盖63;
水路板组件51设置于底壳61上,水路板组件51内部设置有m条级联的水路腔,每条水路腔包括一个进水接口和一个出水接口,m≥2且m为整数;
滤芯组件52包括n级滤芯,每一级滤芯均设置有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第i级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j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第i级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j+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n≥1且n为整数,1≤i≤n且i为整数,1≤j≤m-1且j为整数;
泵组件53上设置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泵进水口与第k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泵出水口与第k+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1≤k≤m-1且k为整数;
管接口组件12至少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不与排管组件20相连的一端与第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出水管路不与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m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管接口组件还包括对应进水管路设置的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和/或水流传感器组件;
控制组件70通过第一导线在净水器本体10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一电连接部,与水龙头连接器30电性连接;
电源组件80与控制组件70电性连接,为净水器提供输入电源;
上述各个组件与中框90组合安装,形成净水器本体10整体。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通过在净水器本体内部的管接口组件中设置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用于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解决了相关技术将相关传感器设置于水龙头连接器中,而导致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过大,安装后稳固性较差的问题;在实现对进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状况进行监测的前提下,减小了水龙头连接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水龙头连接器套接安装于水龙头出水口之后的稳固性。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还通过在净水器本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组件,对流入净水器本体的水流温度进行监测,防止高温/低温水流流入净水器本体内部,影响净水效果。例如,防止高温水流流入滤芯而损坏滤芯,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还通过在净水器本体中设置水流传感器组件,对供水情况进行监测,在水源停水或无法正常供水时,净水器不启动增压泵进行制水,避免增压泵将滤芯中吸附的水抽干,保证下次制水的效率;在水流速度过快时,停止通水或者发出告警,避免净水器中部件被高压水流冲击受损。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还通过在管接口组件与排管组件之间设置直角弯头,一方面使得净水器本体与排管组件相连的一侧能够靠着墙壁、橱柜等物体放置,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确保在采用上述方式放置时,排管组件中的管路不被弯折,避免因管路弯折而影响水流通畅性和管路弯折破损的问题发生。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器,还通过将净水器本体与外部的水龙头连接器之间电性连接,实现了净水器本体与水龙头连接器之间的电信号交互,使得各种命令控制与信息反馈成为现实,扩展净水器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通过排管组件与所述净水器本体相连的水龙头连接器;
所述净水器本体中设置有水处理组件和管接口组件;
所述管接口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处理组件相连,所述管接口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排管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排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水龙头连接器相连;
所述管接口组件包括进水管路和对应所述进水管路设置的传感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感应器;
所述进水管路的侧壁开有第一孔洞;
所述温度感应器穿过所述第一孔洞探入至所述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中空螺丝和密封圈;
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孔洞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洞的截面积;
所述温度感应器包括前端感应部、中间凸起部和尾端固定部;
所述前端感应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孔洞,探入至所述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所述中间凸起部被所述第一孔洞隔离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且所述中间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孔洞之间垫有所述密封圈;
所述中空螺丝套置在所述尾端固定部的外侧;
在所述中空螺丝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旋合时,所述中空螺丝与所述中间凸起部抵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水流传感器组件,所述水流传感器组件包括:霍尔元件、导流筒和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的磁性转子;
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所述霍尔元件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且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所述磁性转子所对应的感应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包括串接的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内侧壁形成有一周凸沿;
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腔体内;
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连接部插入至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腔体内,并将所述导流筒压合抵止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凸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本体中还设置有卡扣在所述管接口组件的外表面的压卡;
所述压卡与所述管接口组件相邻的一侧形成有卡槽;
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并被所述压卡卡扣在所述进水管路的外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口组件还包括进水管路弯头;
所述进水管路弯头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
所述进水管路弯头的第二端与所述排管组件中的排管进水管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器本体中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第一导线在所述净水器本体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一电连接部;
所述水龙头连接器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第二导线在所述水龙头连接器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二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组件包括:水路板组件、滤芯组件和泵组件;
所述水路板组件内部设置有m条级联的水路腔,每条水路腔包括一个进水接口和一个出水接口,m≥2且m为整数;
所述滤芯组件包括n级滤芯,每一级滤芯均设置有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第i级滤芯的滤芯进水口与第j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所述第i级滤芯的滤芯出水口与第j+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n≥1且n为整数,1≤i≤n且i为整数,1≤j≤m-1且j为整数;
所述泵组件上设置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所述泵进水口与第k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所述泵出水口与第k+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1≤k≤m-1且k为整数;
所述管接口组件还包括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不与所述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1条水路腔的进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管路不与所述排管组件相连的一端与第m条水路腔的出水接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连接器上至少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所述排管组件至少包括排管进水管路和排管出水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水口经所述排管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
所述出水管路经所述排管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
CN201520470030.9U 2015-07-01 2015-07-01 净水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76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030.9U CN205076825U (zh) 2015-07-01 2015-07-01 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030.9U CN205076825U (zh) 2015-07-01 2015-07-01 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6825U true CN205076825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2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0030.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76825U (zh) 2015-07-01 2015-07-01 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68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432A (zh) * 2015-07-01 2015-11-25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06402473A (zh) * 2016-11-29 2017-02-15 欧阳国建 带温度显示的按钮开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432A (zh) * 2015-07-01 2015-11-25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05084432B (zh) * 2015-07-01 2017-11-1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06402473A (zh) * 2016-11-29 2017-02-15 欧阳国建 带温度显示的按钮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6825U (zh) 净水器
CN204246928U (zh) 一种自动化净水机系统
CN201543322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3123646U (zh) 一体式自洁过滤器
CN204824281U (zh) 净水机
CN105084432A (zh) 净水器
CN101805086B (zh) 净水器
CN109574336A (zh) 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
CN203694731U (zh) 一种管道自动清洗过滤器
CN105293738B (zh) 多级复合式过滤器及管道式纯水机
CN210944966U (zh) 一种多级永磁复合滤网装置
CN202829715U (zh) 除垢装置
CN208902171U (zh) 一种更节省能源的涡街流量器
CN211864002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设备
CN207792864U (zh) 净水装置及净水机
CN204897555U (zh) 一种净水器
CN211174629U (zh) 一种自吸双吸泵
CN209721820U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净化设备
CN216788732U (zh) 无堵塞螺旋式单流道立装式污水泵
CN218636822U (zh) 一种家用净水机
CN220070929U (zh) 一种集成漏水保护自动断水功能带自动冲洗的中央净水机
CN201746415U (zh) 智能物化综合水处理装置
CN203123679U (zh) 法兰式自洁过滤器
CN210286929U (zh) 整体式多功能直饮净水机
CN21689037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净化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