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1609U - 防护罩 - Google Patents
防护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71609U CN205071609U CN201520822048.0U CN201520822048U CN205071609U CN 205071609 U CN205071609 U CN 205071609U CN 201520822048 U CN201520822048 U CN 201520822048U CN 205071609 U CN205071609 U CN 2050716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cover
- screen panel
- metal net
- net mask
- cove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211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39 field's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17 safety facto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罩,包括绝缘网罩、套装于所述绝缘网罩外侧的金属网罩、及与所述金属网罩电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金属网罩和地面,且所述接地线的数量至少为三根。上述防护罩包括设为外层的金属网罩,且所述金属网罩通过接地线与大地连接,在高压电网下施工作业时,可以保证施工作业区域与运行设备区域完全隔离,并将产生的高压感应电荷引导至地面,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设为内层的绝缘网罩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触碰所述金属网罩造成触电事故危害生命,且所述防护罩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极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网安全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护罩。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对电力的需求与日剧增,电网改造升级加速,变电站设备的更新、改造加快,运行中的变电站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基建改造工程。变电站基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作业面窄、工序复杂、作业过程风险比较大、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作业工期比较紧,在行业中属于高强度、高风险的施工作业项目;按规定,建筑物(含脚手架具)外缘与高压线路之间距离不得小于最小电气安全距离(比如110kV为1.5m),同时不宜小于安全操作距离(比如110kV垂直方向取4m、水平方向取10m)。尤其是变电站内密布的高压输电线和高压配电装置,其周围存在着强大的电场,处在此电场内的导体会因静电感应作用而出现感应电压,当人触及这些带有感应电压的物体时,就会有感应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而引发触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压屏蔽作用,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的防护罩。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护罩,包括绝缘网罩、套装于所述绝缘网罩外侧的金属网罩、及与所述金属网罩电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金属网罩和地面,且所述接地线的数量至少为三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罩包括多个管件,多个所述管件相互拼接形成矩形网格框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矩形网格框架结构的四个角边均通过所述接地线与地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个所述角边均固定连接有落地支架,所述落地支架包括内撑杆、分别套装于所述内撑杆两端的第一外撑杆和第二外撑杆、以及调节件,所述第一外撑杆靠近所述内撑杆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抵紧所述内撑杆,所述第二外撑杆靠近所述内撑杆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抵紧所述内撑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撑杆的一端埋入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网罩包括多块顶面绝缘板和多块侧面绝缘板,多块所述顶面绝缘板和多块所述侧面绝缘板相互拼接形成封闭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顶面绝缘板之间相互滑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侧面绝缘板之间相互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绝缘板的厚度为2~4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面绝缘板上布设有网状通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金属网罩上的金属网罩出入门,所述绝缘网罩与所述金属网罩出入门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绝缘网罩出入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防护罩包括设为外层的金属网罩,且所述金属网罩通过接地线与大地连接,在高压电网下施工作业时,可以保证施工作业区域与运行设备区域完全隔离,并将产生的高压感应电荷引导至地面,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设为内层的绝缘网罩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触碰所述金属网罩造成触电事故危害生命,且所述防护罩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所述接电线设置至少三根,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极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落地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罩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罩侧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绝缘板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绝缘板滑动拼接后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绝缘网罩,120、顶面绝缘板,140、侧面绝缘板,160、通风孔,200、金属网罩,220、管件,300、接地线,400、落地支架,420、内撑杆,440第一外撑杆,450、第一安装孔,460、第二外撑杆,470、第二安装孔,480、调节件,500、金属网罩出入门,600、绝缘网罩出入门,700、高压电线,800、高压电线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护罩,包括绝缘网罩100、套装于所述绝缘网罩100外侧的金属网罩200、及与所述金属网罩200电性连接的接地线300,所述接地线300连接所述金属网罩200和地面,且所述接地线300的数量至少为三根。上述防护罩包括两层网罩结构,即设为外层的所述金属网罩200,且所述金属网罩200通过所述接地线300与大地连接,在高压电网下施工作业时,可以保证施工作业区域与运行设备区域完全隔离,并将产生的高压感应电荷引导至地面,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设为内层的所述绝缘网罩100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触碰所述金属网罩200造成触电事故危害生命,且所述防护罩的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将所述接电线300设置成至少三根同时与地面连接,是为了保证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使所述防护罩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避免因感应电荷引导不充分和不及时造成人身伤害,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防护罩工作的安全性及高效性,优选所述接地线300的电阻为不大于10Ω,用以消除所述金属网罩200上的感应电荷。实际工作环境中,所述防护罩位于高压电线700下方位置,高压电线700架设于两个高压电线塔800之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安全因素考虑,在110KV高压电网下进行安全施工,要求所述防护罩的高度控制在4m的距离,宽度和长度控制在6m的距离,顶部与高压电线相距3m的安全距离,当然,上述举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负荷高压电网施工下安装防护罩时选用对应的安全距离也都在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网罩200包括多个管件220,多个所述管件220相互拼接形成矩形网格框架结构。其中,所述金属网罩200采用多个管件220相互拼接拼装的方式组装,操作简单、且装拆方便,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另外,根据实际施工环境条件,通过不同数量的所述管件220拼接来改变所述金属网罩200的尺寸,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要求,适应性好。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件220采用强度高且质量轻的钢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型钢、角钢等部件,拼装方式也不限于套接、卡接、焊接等方式,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由钢管拼装成矩形网格框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三角网格、菱形网格等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网格框架结构的四个角边均通过所述接地线300与地面连接。根据相关安全规范规定,所述金属网罩200至少需要同时接三根接地线至地面,才能保证感应电荷充分及时的排除干净,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同时采用4根接地线连接所述金属网罩200与地面,可以更加充分的排掉感应电荷,消除残余感应电荷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的隐患。上述的四个角边指的是所述金属网罩200四个纵向设置的拐角边,便于接地线的连接,减少了接地线的使用长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所述金属网罩200顶面的四条角边连接,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四个所述角边均固定连接有落地支架400,所述落地支架400包括内撑杆420、分别套装于所述内撑杆420两端的第一外撑杆440和第二外撑杆460、以及调节件480,所述第一外撑杆440靠近所述内撑杆420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50,所述调节件480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450抵紧所述内撑杆420,所述第二外撑杆460靠近所述内撑杆420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70,所述调节件480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470抵紧所述内撑杆420。其中,所述内撑杆420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外撑杆440和所述第二外撑杆460内,并通过所述调节件480锁紧,通过调节所述调节件480的松紧,可以使所述内撑杆420在所述第一外撑杆440和所述第二外撑杆460内自由伸缩,这样的装配结构可以非常便利的调节防护罩的高度,从而搭接成不同尺寸的防护罩,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条件。所述调节件480在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锁紧螺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调节元件,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外撑杆460的一端埋入地基。施工时,选择将所述第二外撑杆460的端部插埋入地面内部,可以使所述防护罩更加稳固,牢靠。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直接将所述第二外撑杆460直接安设在地面上,并在其靠近地面的端部安装辅助固定装置来固定所述防护罩的固定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可行实施方式的尽述,其他可以保证所述防护罩稳固于地面的结构方式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网罩100包括多块顶面绝缘板120和多块侧面绝缘板140,多块所述顶面绝缘板120和多块所述侧面绝缘板140相互拼接形成封闭结构。在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网罩100并不是采用类似框架结构或整体式结构,而采用多块顶面绝缘板120和多块侧面绝缘板140相互拼接的连接方式,如此,不仅可以方便运送材料至施工现场,同时也方便装拆,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另外,所述顶面绝缘板120和所述侧面绝缘板140可以铺设在所述金属网罩200形成的网格框架结构上,也可以独立拼接成型而不依附其他部件,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述顶面绝缘板120和所述侧面绝缘板140可以采用强度良好、绝缘性能好的塑料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复合板、玻璃板等其他板材,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所述顶面绝缘板120和所述侧面绝缘板140的拼接可以采用粘合、卡接、铆接等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相邻两个所述顶面绝缘板120之间相互滑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侧面绝缘板140之间相互滑动连接。其中,本使用新型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于所述顶面绝缘板120之间及所述侧面绝缘板140之间边缘设有滑槽,相邻两块板件之间可相互滑动,通过滑动可实现相邻两块板件之间的拼接或搭接,从而较为便利的改变所述绝缘网罩100的尺寸,以适应不同的施工场合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绝缘板120的厚度为2~4cm。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罩处于高压线的下方,在实际工作中,当工作人员进行线路检修或改造时,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难免会造成高空坠物的情况发生,此时,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所述顶面绝缘板120就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高空物品坠落入所述防护罩内造成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的问题发生。其中,本优选的实施例采用厚度为2~4cm的塑料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顶面绝缘板120的板厚和材料进行相应的替换,在此不进行详述。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绝缘板140上布设有网状通风孔160。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本优选的实施防止中,在所述侧面绝缘板140上开设有密布的所述通风孔160,可以保证所述防护罩具有良好的通风性,为工作人员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特别实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去保证工作环境更加凉爽。另外,也可以采用开设窗口的方式,以增加通风性能,为了保证较好的通风性,所述通风孔160的孔径优选为3cm,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大小的孔径,也都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防护罩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金属网罩200上的金属网罩出入门500,所述绝缘网罩100与所述金属网罩出入门500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绝缘网罩出入门600。在所述绝缘网罩100和所述金属网罩20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用于进出的门,可以方便施工人员进出所述防护罩进行施工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网罩、套装于所述绝缘网罩外侧的金属网罩、及与所述金属网罩电性连接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金属网罩和大地,且所述接地线的数量至少为三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罩包括多个管件,多个所述管件相互拼接形成矩形网格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网格框架结构的四个角边均通过所述接地线与地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角边均固定连接有落地支架,所述落地支架包括内撑杆、分别套装于所述内撑杆两端的第一外撑杆和第二外撑杆、以及调节件,所述第一外撑杆靠近所述内撑杆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抵紧所述内撑杆,所述第二外撑杆靠近所述内撑杆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抵紧所述内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撑杆的一端埋入地基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网罩包括多块顶面绝缘板和多块侧面绝缘板,多块所述顶面绝缘板和多块所述侧面绝缘板相互拼接形成封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顶面绝缘板之间相互滑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侧面绝缘板之间相互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绝缘板的厚度为2~4c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绝缘板上布设有网状通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金属网罩上的金属网罩出入门,所述绝缘网罩与所述金属网罩出入门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绝缘网罩出入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2048.0U CN205071609U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防护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2048.0U CN205071609U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防护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71609U true CN205071609U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539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22048.0U Active CN205071609U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防护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7160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01993A (zh) * | 2017-08-03 | 2017-09-26 | 合肥锦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双电机控制装置 |
CN111030031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 |
-
2015
- 2015-10-20 CN CN201520822048.0U patent/CN2050716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01993A (zh) * | 2017-08-03 | 2017-09-26 | 合肥锦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双电机控制装置 |
CN111030031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66366U (zh) | 一种移动变电站 | |
CN205071609U (zh) | 防护罩 | |
CN201038750Y (zh) | 防雷方舱 | |
CN107809069A (zh) | 一种用于电网低压设备旁路的移动应急电源柜 | |
CN204793786U (zh) | 一种大巴充电用智能型预装式变电站 | |
CN203895820U (zh) | 一种紧凑型全封闭式移动变电站 | |
CN2753024Y (zh) | 变台式箱式站 | |
CN211151294U (zh) | 一种智能光伏箱式变电站 | |
CN109296230B (zh) | 一种拼装式变电站整机结构 | |
CN209217519U (zh) | 一种拖拉式移动变电站 | |
CN110318563A (zh) | 一种3座楼布置式变电站 | |
CN203301016U (zh) | 一种户外型箱式变电站 | |
CN204615229U (zh) | 方形辐射状gis变电站结构 | |
CN204597313U (zh) | 环形辐射状gis变电站结构 | |
CN205092553U (zh) | 一种防止避雷针倒塌的夹板固定结构 | |
CN205355764U (zh) | 避雷器安装座 | |
CN205565481U (zh) | 管廊舱构式变电站 | |
CN205407071U (zh) | 有载高压补偿预装式欧式变电站 | |
CN209211980U (zh) | 一种拼装式变电站整机结构 | |
CN209709722U (zh) | 一种储能式有轨电车小型化充电站 | |
CN210723704U (zh) | 一种220kV户内GIS设备双层一字型出线布置结构 | |
Yao et al. |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ower c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utility tunnel | |
CN108964015A (zh) | 一种用电工程高供低计设计的方法 | |
CN219106533U (zh) | 一种高速公路征管所的防雷接地系统 | |
RU165524U1 (ru) | Комплектная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ная подстанция с функцией зарядки электромобиле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