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7787U -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7787U
CN205067787U CN201520226300.1U CN201520226300U CN205067787U CN 205067787 U CN205067787 U CN 205067787U CN 201520226300 U CN201520226300 U CN 201520226300U CN 205067787 U CN205067787 U CN 205067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part
pad
cable
groov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263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263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7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7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77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Insulation Or Armoring From Wir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及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多个固定件、一个固定座、一个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多个固定元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合适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开剥装置的问题及不便于携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剥效率高、使用更安全可靠、更耐用、成本低、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便于携带、使用场所。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及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997-2009《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中,规定了多种蝶形引入光缆,其中型号中GJX开头的是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典型的型号是GJXV、GJXDV、GJXFV、GJXFDV、GJXH、GJXDH、GJXFH、GJXFH,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光缆护套、光纤或光纤带、位于光纤或光纤带两侧的加强构件,护套将加强构件及光纤或光纤带包覆住,光纤或光纤带两侧的护套上具有光缆分离口。
该种蝶形引入光缆施工时,需要用刀片开剥光缆分离口,以获得光纤或光导纤维,以便于接续。
现有技术中无相应的工具进行一次性开剥,给施工带来了麻烦,影响了工作效率,由于蝶形引入光缆通常需裁切成几百或几十米,然后在两端连接上光纤连接器,对于专业生产连接器的厂商来说,采用手工或钳或刀类工具不能适应快速生产的需要,且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而且效率极低,不便于大规模生产的连接器厂家的使用,而且刀类工具更换成本也较高;因此,行业内期待出现相关的工具,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实例中,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多个固定件、一个固定座、一个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支撑板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上都具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正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三凸起部件的刀槽,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三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三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每个刀具由刀基及位于刀基之上的刀锋构成,刀锋横截面呈倒的V字型,刀锋横截面呈矩形,刀具是一体式结构;刀具安装在开剥模具上时:刀基是穿过支撑板的且刀基有一部分位于第三凸起部件内,固定件将刀基与第三凸起部件进行固定,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座为凹字形板,固定座的上表面向下具有未贯穿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固定座的上表面是平面且固定座上具有从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的多个定位孔;矩形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由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固定盘片、旋转杆、旋转把手构成,第一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二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另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三者围成固定槽,第一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固定孔,第二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固定盘片位于固定槽中,旋转杆外表面具有螺纹且旋转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盘片固定在旋转杆的上端,旋转把手固定在旋转杆的下端,固定盘片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旋转把手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在组装状态时,将两个安装有刀具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向放置,使其中一个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放置在固定座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座的下表面与第一水平板的上表面相贴,通过多个固定元件从上穿过另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再穿过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并穿过固定座的定位孔、再穿入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的固定孔,实现了两个开剥模具、固定座、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四者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实例中,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多个固定件、一个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支撑板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上都具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正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三凸起部件的刀槽,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三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三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每个刀具由刀基及位于刀基之上的刀锋构成,刀锋横截面呈倒的V字型,刀锋横截面呈矩形,刀具是一体式结构;刀具安装在开剥模具上时:刀基是穿过支撑板的且刀基有一部分位于第三凸起部件内,固定件将刀基与第三凸起部件进行固定,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由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固定盘片、旋转杆、旋转把手构成,第一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二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另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三者围成固定槽,第一水平板远离第一垂直板的一端附近的上表面向下具有未贯穿第一水平板下表面的长方体凹槽,第一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固定孔,且固定孔位于长方体凹槽的两侧,长方体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第二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固定盘片位于固定槽中,旋转杆外表面具有螺纹且旋转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盘片固定在旋转杆的上端,旋转把手固定在旋转杆的下端,固定盘片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旋转把手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在组装状态时,将两个安装有刀具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向放置,使其中一个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放置在移动式固定装置的长方体凹槽内,该开剥模具的的下表面与第一水平板的上表面相贴,通过多个固定元件从上穿过另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再穿过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并穿入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的固定孔,实现了两个开剥模具、可移动式固定装置三者的固定。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值为10mm至35mm,长方体凹槽的深度值为10mm至45mm,长方体凹槽的深度值与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值两者的差值不大于10mm,长方体凹槽底部与第一水平板下表面的距离大于1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剥效率高、使用更安全可靠、更耐用、成本低、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便于携带、使用场所更多等有效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中使用的一个开剥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后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放大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放大后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放大后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开剥模具组装刀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两个图7的开剥模具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中使用的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使用的移动支架截去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2中使用的移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2组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11,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7、多个固定件63、一个固定座8、一个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1、第二凸起部件2、第三凸起部件5、支撑板4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6,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上都具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3,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正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三凸起部件的刀槽61,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三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三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62;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每个刀具由刀基72及位于刀基之上的刀锋71构成,刀锋横截面呈倒的V字型,刀锋横截面呈矩形,刀具是一体式结构;刀具安装在开剥模具上时:刀基是穿过支撑板的且刀基有一部分位于第三凸起部件内,固定件将刀基与第三凸起部件进行固定,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座为凹字形板,固定座的上表面向下具有未贯穿下表面的矩形凹槽9,固定座的上表面是平面且固定座上具有从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的多个定位孔81;矩形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由第一水平板151、第一垂直板152、第二水平板153、固定盘片155、旋转杆156、旋转把手157构成,第一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二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另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三者围成固定槽154,第一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固定孔158,第二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固定盘片位于固定槽中,旋转杆外表面具有螺纹且旋转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盘片固定在旋转杆的上端,旋转把手固定在旋转杆的下端,固定盘片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旋转把手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在组装状态时,将两个安装有刀具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向放置,使其中一个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放置在固定座的矩形凹槽内,固定座的下表面与第一水平板的上表面相贴,通过多个固定元件从上穿过另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再穿过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并穿过固定座的定位孔、再穿入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的固定孔,实现了两个开剥模具、固定座、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四者的固定。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不是前后通体贯穿的,而是仅位于固定座上表面近中央的矩形凹槽缺口,第三凸起部件可置入矩形凹槽缺口中,这样开剥模具即使不固定也不易移动;当然,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其它元器件,将开剥模具实现与固定座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所在技术领域人员极易实施,故未再画出示意图。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最优的方式是固定座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贴合。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材料为钢或铁。
实施实例2
请见图12、图13并参图1至图8,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7、多个固定件63、一个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1、第二凸起部件2、第三凸起部件5、支撑板4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6,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上都具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3,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正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三凸起部件的刀槽61,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三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三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62;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每个刀具由刀基72及位于刀基之上的刀锋71构成,刀锋横截面呈倒的V字型,刀锋横截面呈矩形,刀具是一体式结构;刀具安装在开剥模具上时:刀基是穿过支撑板的且刀基有一部分位于第三凸起部件内,固定件将刀基与第三凸起部件进行固定,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由第一水平板151、第一垂直板152、第二水平板153、固定盘片155、旋转杆156、旋转把手157构成,第一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二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另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三者围成固定槽154,第一水平板远离第一垂直板的一端附近的上表面向下具有未贯穿第一水平板下表面的长方体凹槽159,第一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固定孔158,且固定孔位于长方体凹槽的两侧,长方体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第二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固定盘片位于固定槽中,旋转杆外表面具有螺纹且旋转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盘片固定在旋转杆的上端,旋转把手固定在旋转杆的下端,固定盘片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旋转把手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在组装状态时,将两个安装有刀具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向放置,使其中一个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放置在移动式固定装置的长方体凹槽内,该开剥模具的的下表面与第一水平板的上表面相贴,通过多个固定元件从上穿过另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再穿过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并穿入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的固定孔,实现了两个开剥模具、可移动式固定装置三者的固定。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值为10mm至35mm,长方体凹槽的深度值为10mm至45mm,长方体凹槽的深度值与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值两者的差值不大于10mm,长方体凹槽底部与第一水平板下表面的距离大于10mm。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凹槽不是前后通体贯穿的,而是仅位于可移动式固定装置近左端上表面接近中央的位置,第三凸起部件可置入长方体凹槽中,这样开剥模具即使不固定也不易移动;当然,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其它元器件,将开剥模具实现与固定座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所在技术领域人员极易实施,故未再画出示意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实施实例1或实施实例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贯穿支撑板及部分第三凸起部件但未贯穿到第三凸起部件下表面的刀槽61。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部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的材料为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为0.9~1.2mm、宽度为2.8~4.4mm。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标称值为1.0mm。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宽度为3.0mm或4.0mm。
下面,简述一下本实用新型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的原理,请参考图10,工厂使用时,将欲开剥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穿过开剥模具,即:将光缆护套穿过容缆槽,并确保刀具位于光缆分离口的正上方,通过微调两个开剥模具之间的距离及刀具伸出的长度,来实现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的一次性剥离,牵引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过开剥装置后,光缆分离口处实现了分离撒裂开,使得光纤或光纤带被分离出,同时,光纤或光纤带两侧的加强件留在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的护套中,加强件仍保留在护套的第一部分及护套的第二部分中。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方便地分离,非常便于连接器厂家快速做连接器,效率非常高,且不易损伤工作人员,操作更方便,装置非常耐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三凸起部件的刀槽,即刀槽完全贯切通第三凸起部件,刀具的更换极其方便,不取下开剥模具也可实现更换刀具;当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贯穿支撑板及未贯穿到第三凸起部件下表面的刀槽时,刀具的更换极其方便,不取下开剥模具也同样可以实现更换刀具,而且由于刀基未露出第三凸起部件的下表面,故另有使用更安全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容缆槽的深度/宽度尺寸以及容吊线槽的深度/宽度尺寸,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开剥GJXV、GJXDV、GJXFV、GJXFDV、GJXH、GJXDH、GJXFH、GJXFH光缆,由于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的宽度的标称值有3.0mm及4.0mm两种、厚度为2.0mm标称值,故对于3.0mm的宽度值的光缆,在使用时,只需要在容缆槽的两侧或一侧放置合适尺寸的矩形条,并使微调刀具的固定位置,即可实现光缆分离口处的分离,非常实用和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的存在,故只需要有合适的固定物,如凳子、椅子、桌子等等,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使用,将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分别放置在固定物上与下,然后手转动旋转把手使固定盘片与第一水平板夹住固定物,即实现了固定,反之,只需要退松旋转把手,即可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开剥装置的取下,故本实用新型的开剥装置可以方便地移动使用,便于携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剥效率高、使用更安全可靠、更耐用、成本低、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便于携带、使用场所更多等有效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多个固定件、一个可移动式固定装置、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支撑板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上都具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正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三凸起部件的刀槽,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三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三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每个刀具由刀基及位于刀基之上的刀锋构成,刀锋横截面呈倒的V字型,刀锋横截面呈矩形,刀具是一体式结构;刀具安装在开剥模具上时:刀基是穿过支撑板的且刀基有一部分位于第三凸起部件内,固定件将刀基与第三凸起部件进行固定,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由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固定盘片、旋转杆、旋转把手构成,第一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二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的另一端相垂直连接,第一水平板、第一垂直板、第二水平板三者围成固定槽,第一水平板远离第一垂直板的一端附近的上表面向下具有未贯穿第一水平板下表面的长方体凹槽,第一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固定孔,且固定孔位于长方体凹槽的两侧,长方体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第二水平板上具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固定盘片位于固定槽中,旋转杆外表面具有螺纹且旋转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盘片固定在旋转杆的上端,旋转把手固定在旋转杆的下端,固定盘片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旋转把手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在组装状态时,将两个安装有刀具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向放置,使其中一个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放置在移动式固定装置的长方体凹槽内,该开剥模具的的下表面与第一水平板的上表面相贴,通过多个固定元件从上穿过另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再穿过一个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并穿入可移动式固定装置的固定孔,实现了两个开剥模具、可移动式固定装置三者的固定。
2.根据要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凹槽不是前后通体贯穿的,而是仅位于可移动式固定装置近左端上表面接近中央的位置,第三凸起部件可置入长方体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材料为钢或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部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的材料为钢或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为0.9~1.2mm、宽度为2.8~4.4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标称值为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宽度标称值为3.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宽度标称值为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为0.9~1.2mm、宽度为2.8~4.4mm。
CN201520226300.1U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67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6300.1U CN205067787U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6300.1U CN205067787U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7787U true CN205067787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4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2630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67787U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7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51864U (zh) 自承式蝶形光缆加强开剥钳
CN205067790U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29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67787U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4731441U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67789U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176321U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696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26A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6A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67788U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4758863U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03318U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4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5A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8A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697A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4740370U (zh) 一种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104749698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28A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2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0A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4731442U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104730637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700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