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31442U -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31442U
CN204731442U CN201520226348.2U CN201520226348U CN204731442U CN 204731442 U CN204731442 U CN 204731442U CN 201520226348 U CN201520226348 U CN 201520226348U CN 204731442 U CN204731442 U CN 204731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part
pad
stripping
cabl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263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龙
付晓东
林宇年
吴志杰
秦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263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31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31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314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及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第一刀具、两个第二刀具、多个固定部件、多个第一固定元件、多个第二固定元件、一个可旋转部件、第一钳把、第二钳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剥效率高、使用更安全可靠、更耐用、成本低、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更便于携带、便于装卸及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及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997-2009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中,规定了多种蝶形引入光缆,其中型号中GJYX开头的是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典型的型号是GJYXCH、GJYXDCH、GJYXFCH、GJYXFDCH,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吊线、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将吊线与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连接起来的连接筋,吊线由增强构件及包覆住增强构件的吊线护层构成,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由光纤或光纤带、位于光纤或光纤带两侧的加强构件、将加强构件及光纤或光纤带包覆住的护套构成,光纤或光纤带两侧的护套上具有光缆分离口。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施工时,需要将连接筋用刀片撕开、将使吊线与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进行分离,然后再使用专用工具,开剥光缆分离口,以获得光纤或光导纤维,以便于接续。
现有技术中无相应的工具进行一次性开剥,给施工带来了麻烦,影响了工作效率,由于蝶形引入光缆通常需裁切成几百或几十米,然后在两端连接上光纤连接器,对于专业生产连接器的厂商来说,需要快速、安全、便于使用的工具;同样,对于现场施工人员来说,也需要合适的工具;为此,行业内期待出现相关的工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实例中,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第一刀具、两个第二刀具、多个固定部件、多个第一固定元件、多个第二固定元件、一个可旋转部件、第一钳把、第二钳把;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第四凸起部件、支撑板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及第三凸起部件三者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第二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三凸起部件形成容吊线槽,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三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三凸起部件之间,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三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距离,第四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四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四凸起部件的第二刀槽,或者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未贯穿到第四凸起部件下表面的第二刀槽,所述开剥模具上还具有上下贯穿第二凸起部件的第一刀槽,第二凸起部件的左侧下方具有左固定槽,第二凸起部件的右侧下方具有右固定槽,左、右固定槽内具有左右贯通第二凸起部件的多个上固位孔,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第二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一刀槽位于第二凸起部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四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四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的右侧表面向左侧具有卡接槽,支撑板下表面具有连通至卡接槽的卡接孔,卡接槽是不贯穿到第一凸起部件的左侧表面的;每个第一刀具由第一刀基及位于第一刀基之上的第一刀锋构成,第一刀锋呈倒的V字型,每个第二刀具由第二刀基及位于第二刀基之上的第二刀锋构成,第二刀锋呈倒的V字型;第四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四凸起部件的第二刀具固定孔;第一钳把由第一把手、第一把头构成,第二钳把由第二把手、第二把头构成,第一钳把、第二钳把固定在可旋转部件上且第一钳把、第二钳把都可绕可旋转部件旋转;安装状态时:每个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基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刀槽内,第一固定元件穿入固位孔将第一刀基与第二凸起部件进行固定,第一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第一固定元件未伸出第二凸起部件的左、右表面,每个第二刀具的第二刀基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第二刀槽内,第二固定元件穿过第二刀具固定孔将第二刀基与第四凸起部件进行固定,第二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两个相同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方向放置,固定部件穿入第一开剥模具的卡接孔使伸入至第一开剥模具的卡接槽的第一把头固定住,固定部件穿入第二开剥模具的卡接孔使伸入至第二开剥模具的卡接槽的第二把头固定住。
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起部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
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的材料为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为0.9~1.2mm、宽度为2.6~3.4mm 或3.6~4.4mm。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吊线槽深度为0.9~1.2mm、宽度为1.8~2.2mm。
再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吊线槽深度标称值为1.0mm。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宽度标称值为3.0mm或4.0mm。
又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吊线槽深度标称值为1.0mm、宽度标称值为2.0mm。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前、后表面都是平面,第二凸起部件的前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前表面的后方,第二凸起部件的后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后表面的前方;第四凸起部件的的前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前表面的后方,第四凸起部件的后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后表面的前方;在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第一刀槽与第二刀槽的长度相等、第一刀槽的前表面位于第二刀槽的前表面的之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剥效率高、使用更安全可靠、更耐用、成本低、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更便于携带、便于装卸及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开剥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放大后的主视图。
图4为图2放大后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二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需开剥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的一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7,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3、两个第一刀具7、两个第二刀具8、多个固定部件5、多个第一固定元件9、多个第二固定元件6、一个可旋转部件4、第一钳把、第二钳把;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31、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33、第四凸起部件36、支撑板37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及第三凸起部件三者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34,第二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三凸起部件形成容吊线槽35,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三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三凸起部件之间,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三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距离,第四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四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四凸起部件的第二刀槽341,所述开剥模具上还具有上下贯穿第二凸起部件的第一刀槽323,第二凸起部件的左侧321下方具有左固定槽3211,第二凸起部件的右侧322下方具有右固定槽3221,左、右固定槽内具有左右贯通第二凸起部件的多个上固位孔324,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第二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一刀槽位于第二凸起部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四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四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的右侧表面向左侧具有卡接槽311,支撑板下表面具有连通至卡接槽的卡接孔312,卡接槽是不贯穿到第一凸起部件的左侧表面的;每个第一刀具由第一刀基71及位于第一刀基之上的第一刀锋70构成,第一刀锋呈倒的V字型,每个第二刀具由第二刀基81及位于第二刀基之上的第二刀锋80构成,第二刀锋呈倒的V字型;第四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四凸起部件的第二刀具固定孔361;第一钳把由第一把手11、第一把头12构成,第二钳把由第二把手21、第二把头22构成,第一钳把、第二钳把固定在可旋转部件上且第一钳把、第二钳把都可绕可旋转部件旋转;安装状态时:每个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基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刀槽内,第一固定元件穿入固位孔将第一刀基与第二凸起部件进行固定,第一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第一固定元件未伸出第二凸起部件的左、右表面,每个第二刀具的第二刀基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第二刀槽内,第二固定元件穿过第二刀具固定孔将第二刀基与第四凸起部件进行固定,第二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两个相同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方向放置,固定部件穿入第一开剥模具的卡接孔使伸入至第一开剥模具的卡接槽的第一把头固定住,固定部件穿入第二开剥模具的卡接孔使伸入至第二开剥模具的卡接槽的第二把头固定住。
实施实例2
请见图1至图7,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3、两个第一刀具7、两个第二刀具8、多个固定部件5、多个第一固定元件9、多个第二固定元件6、一个可旋转部件4、第一钳把、第二钳把;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31、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33、第四凸起部件36、支撑板37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及第三凸起部件三者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34,第二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三凸起部件形成容吊线槽35,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三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三凸起部件之间,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三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距离,第四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四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未贯穿到第四凸起部件下表面的第二刀槽341,所述开剥模具上还具有上下贯穿第二凸起部件的第一刀槽323,第二凸起部件的左侧321下方具有左固定槽3211,第二凸起部件的右侧322下方具有右固定槽3221,左、右固定槽内具有左右贯通第二凸起部件的多个上固位孔324,在所述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第二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一刀槽位于第二凸起部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四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四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的右侧表面向左侧具有卡接槽311,支撑板下表面具有连通至卡接槽的卡接孔312,卡接槽是不贯穿到第一凸起部件的左侧表面的;每个第一刀具由第一刀基71及位于第一刀基之上的第一刀锋70构成,第一刀锋呈倒的V字型,每个第二刀具由第二刀基81及位于第二刀基之上的第二刀锋80构成,第二刀锋呈倒的V字型;第四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四凸起部件的第二刀具固定孔361;第一钳把由第一把手11、第一把头12构成,第二钳把由第二把手21、第二把头22构成,第一钳把、第二钳把固定在可旋转部件上且第一钳把、第二钳把都可绕可旋转部件旋转;安装状态时:每个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基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刀槽内,第一固定元件穿入固位孔将第一刀基与第二凸起部件进行固定,第一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第一固定元件未伸出第二凸起部件的左、右表面,每个第二刀具的第二刀基至少具有一部分位于第二刀槽内,第二固定元件穿过第二刀具固定孔将第二刀基与第四凸起部件进行固定,第二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两个相同的开剥模具的容缆槽相对方向放置,固定部件穿入第一开剥模具的卡接孔使伸入至第一开剥模具的卡接槽的第一把头固定住,固定部件穿入第二开剥模具的卡接孔使伸入至第二开剥模具的卡接槽的第二把头固定住。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起部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的材料为钢或铁。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为0.9~1.2mm、宽度为2.6~3.4mm 或3.6~4.4mm。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吊线槽深度为0.9~1.2mm、宽度为1.8~2.2mm。
再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吊线槽深度标称值为1.0mm。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宽度标称值为3.0mm或4.0mm。
又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吊线槽深度标称值为1.0mm、宽度标称值为2.0mm。
下面,简述一下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的原理,请参考图1及图7,使用时,将欲开剥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穿过开剥模具,即:将吊线95穿过容吊线槽,将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穿过容缆槽,并确保第二刀具位于光缆分离口91的正上方、第一刀具位于连接筋96的正上方,通过微调两个开剥模具之间的距离及第一刀具、第二刀具伸出的长度,来实现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的一次性剥离,牵引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过开剥装置后,吊线与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进行了分离,也即连接筋被完全撕开,另一方面,光缆分离口处也实现了分离撒裂开,使得光纤或光纤带94被分离出,同时,光纤或光纤带一侧的第一加强件931仍留在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的护套第一单元90中,光纤或光纤带另一侧的第二加强件932仍留在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的护套第二单元92中,未撕开部分中,吊线95内部的增强构件97仍然起着拉力增加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方便地分离,非常便于连接器厂家快速做连接器,效率非常高,且不易损伤工作人员,操作更方便,装置非常耐用;而且适用于光纤作业人员在施工时的使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依次贯穿支撑板及第四凸起部件的第二刀槽,开剥模具上还具有上下贯穿第二凸起部件的第一刀槽时,即第二刀槽完全贯切通第四凸起部件、第一刀槽完全贯切通第二凸起部件,第二刀具的更换极其方便,不取下开剥模具只要使用合适的工具也可实现更换刀具;当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贯穿支撑板及未贯穿到第四凸起部件下表面的第二刀槽,开剥模具上还具有上下贯穿第二凸起部件的第一刀槽,即第二刀槽仅部分贯切第四凸起部件,第二刀具的更换也极其方便,不取下开剥模具也可实现更换刀具,而且由于刀基未露出支撑板及第四凸起部件的下表面,故另有使用更安全的技术效果。
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前、后表面都是平面,第二凸起部件的前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前表面的后方,第二凸起部件的后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后表面的前方。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起部件的的前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前表面的后方,第四凸起部件的后表面位于支撑板的后表面的前方。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其特征在于在开剥模具的俯视图上,第一刀槽与第二刀槽的长度相等、第一刀槽的前表面位于第二刀槽的前表面的之前;这样的方式,使需要更大剥离力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连接筋部分先得到剥离,使剥离更轻松、一次剥离的合格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刀槽还可以贯通支撑板的下表面,这种情况下,第一刀具的更换更简单、第一刀具可以从支撑板下表面伸入到第一刀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容缆槽的深度/宽度尺寸以及容吊线槽的深度/宽度尺寸,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开剥GJYXCH、GJYXDCH、GJYXFCH、GJYXFDCH光缆,由于上述光缆中吊线部分的尺寸不会有大的变化,而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单元的宽度的标称值有3.0mm及4.0mm两种,对于3.0mm的宽度值的光缆,在使用时,只需要在容缆槽的两侧或一侧放置合适尺寸的矩形条,并使微调刀具的固定位置,即可实现光缆分离口处的分离,非常实用和方便,使模具更通用;当然,也可以使用容缆槽宽度标称值为3.0mm的开剥模具。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可旋转部件、第一钳把、第二钳把,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老虎钳或尖嘴钳或斜口钳等工具,只需作适当改进即可以。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剥效率高、使用更安全可靠、更耐用、成本低、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更便于携带、便于装卸及更换等有效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两个开剥模具、两个刀具、多个固定件、一个固定座、四条固定腿、多根固定杆、多只固定螺母、定位板;每个开剥模具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第三凸起部件、支撑板构成,支撑板的上、下表面都是平面且上、下表面是平行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都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凸起部件、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二凸起部件形成容缆槽,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右侧、第二凸起部件位于支撑板的左侧,第一凸起部件与第二凸起部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上都具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凸起部件位于容缆槽正下方,所述开剥模具上具有上下贯穿支撑板及部分第三凸起部件但未贯穿到第三凸起部件下表面的刀槽,刀槽位于容缆槽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第三凸起部件上具有左右贯穿第三凸起部件的多个固定孔;第一凸起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支撑板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刀具由刀基及位于刀基之上的刀锋构成,刀锋横截面呈倒的V字型,刀基横截面呈矩形,刀具是一体式结构;刀具安装在开剥模具上时:刀基是穿过支撑板的且刀基有一部分位于第三凸起部件内,固定件将刀基与第三凸起部件进行固定,刀锋至少具有一部分凸出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座为凹字形板,固定座的上表面向下具有未贯穿下表面的矩形凹槽,固定座的上表面是平面且固定座上具有从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的多个定位孔;矩形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凸出于支撑板下表面的高度;四条固定腿的一端安装在定位板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的定位孔中,第一开剥模具的第三凸起部件放置在固定座的矩形凹槽内,固定杆安装在固定座的定位孔中并向上延伸,固定杆穿过第一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将第二开剥模具倒置,并使第一开剥模具的容缆槽与第一开剥模具的容缆槽对齐、使第一开剥模具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分别与第二开剥模具的第一凸起部件、第二凸起部件对齐,使固定杆穿过第二开剥模具的连接孔,固定螺母将穿过第二开剥模具下表面的固定杆进行固定;在安装状态时,两个刀具的刀锋的V字顶端的间距为0.5mm至1.5mm;固定孔沿第三凸起部件均匀分布,相邻的固定孔之间的距离大于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不是前后通体贯穿的,而是仅位于固定座上表面近中央的矩形凹槽缺口, 第三凸起部件可置入矩形凹槽缺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部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是平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的材料为钢或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剥模具的材料为钢或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为0.9~1.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宽度为2.8~4.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深度标称值为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缆槽的宽度标称值为3.0mm或4.0mm。
CN201520226348.2U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31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6348.2U CN204731442U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6348.2U CN204731442U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31442U true CN204731442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2634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31442U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31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0629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4731442U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204731441U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696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720761U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104730636A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176321U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67789U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26A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67790U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9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104749700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104730634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695A (zh) 一种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204740370U (zh) 一种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205067788U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4758863U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03318U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2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698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205067787U (zh) 一种可移动的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28A (zh) 一种非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30637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装置
CN104749702A (zh)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CN104730627A (zh) 一种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用开剥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