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5756U -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5756U
CN205065756U CN201520765595.XU CN201520765595U CN205065756U CN 205065756 U CN205065756 U CN 205065756U CN 201520765595 U CN201520765595 U CN 201520765595U CN 205065756 U CN205065756 U CN 205065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porous plate
range hood
smoke
chimn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55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进城
徐康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iguang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iguang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iguang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iguang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55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5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5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5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该锅炉吸烟罩安装在锅炉的排烟囱中,排烟囱中设置有排烟风扇,该锅炉吸烟罩位于排烟风扇迎向烟气的一侧,锅炉吸烟罩与排烟风扇之间留有间距,锅炉吸烟罩包括多孔板,所述多孔板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多孔板的排烟孔,所述多孔板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能克服锅炉的排烟囱中的排烟风扇不能均匀将排烟囱中的烟气全部抽吸出去的问题,排烟风扇产生的风力通过多孔板的分布作用,使得在多孔板的迎烟一侧对烟气的抽吸力在排烟囱的轴向方向是均匀分布的,排烟囱中的烟气都能被均匀一致地抽吸出去。

Description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它是一种通过在锅炉的吸烟口设置有多孔板,吸尘的风力通过多孔板后,在多孔板的迎烟一侧表面受到的吸烟风力均匀一致,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是常见的一种热能工业设备,锅炉通常通过燃烧工业燃料获得热能,工业燃料燃烧后产生烟气,锅炉设置排烟囱用于将锅炉产生的烟气排出,为了加强排烟效果,在排烟囱中设置有排烟风扇,通过风扇的风力将排烟囱中的烟气抽吸出去,排烟效果好,但是排烟风扇在工作过程中,风力的分布并不均匀,排风扇从中心向着四周风力逐渐变小,导致锅炉产生的烟气在排烟风扇中心能将烟气快速排出,而在排烟风扇的四周会存在一定的死角区域,风力很微弱,烟气汇集于此,长期不容易排出,不利于排烟囱中烟气均匀全部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该锅炉吸烟罩安装在锅炉的排烟囱中,排烟囱中设置有排烟风扇,该锅炉吸烟罩位于排烟风扇迎向烟气的一侧,锅炉吸烟罩与排烟风扇之间留有间距,锅炉吸烟罩包括多孔板,所述多孔板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多孔板的排烟孔,所述多孔板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
所述排烟孔的孔径从多孔板上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
所述排烟孔在多孔板上的分布密度从多孔板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
所述多孔板呈平面板状,多孔板的四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臂。
所述支臂与排烟囱的内壁焊接固定。
所述多孔板的四周还设置有圆环,所述支臂的末端均与圆环焊接固定,所述排烟囱的内壁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凸圈,所述圆环卡接在两道平行的凸圈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排烟风扇打开,排烟风扇产生的风力穿过多孔板作用于多孔板另一侧的烟气,烟气在排烟风扇的风力作用下穿过多孔板被抽吸出去,多孔板上的排烟孔从多孔板中间到四周的分布密度逐渐变大,排烟孔的孔径从多孔板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这样便于多孔板中心部分的通风量小,四周的通风量大。
因为排烟风扇运行时产生的风力从多孔板的中心到四周风力强度逐渐变小,通过减小多孔板中心的通风量,增大多孔板四周的通风量,实现排烟风扇产生的风力穿过多孔板后对烟气产生的抽吸力是均匀一致,排烟囱中不存在烟气死角,烟气能均匀被排烟风扇抽吸出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克服锅炉的排烟囱中的排烟风扇不能均匀将排烟囱中的烟气全部抽吸出去的问题,排烟风扇产生的风力通过多孔板的分布作用,使得在多孔板的迎烟一侧对烟气的抽吸力在排烟囱的轴向方向是均匀分布的,排烟囱中的烟气都能被均匀一致地抽吸出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排烟囱,2—排烟风扇,3—凸圈,4—圆环,5—支臂,6—多孔板,7—排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可见,图1和图2中的箭头表示烟气的流动方向,本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该锅炉吸烟罩安装在锅炉的排烟囱1中,排烟囱1中设置有排烟风扇2,该锅炉吸烟罩位于排烟风扇2迎向烟气的一侧,锅炉吸烟罩与排烟风扇2之间留有间距,锅炉吸烟罩包括多孔板6,所述多孔板6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多孔板6的排烟孔7,所述多孔板6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由于多孔板6中心到四周排烟风扇2产生的风力是由强到弱的,配合多孔板6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使得多孔板6迎烟一侧的风力是均匀一致的,这样排烟囱1中的烟气就能均匀地被排烟风扇2抽吸出去。
所述排烟孔7的孔径从多孔板6上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这是实现多孔板6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排烟孔7在多孔板6上的分布密度从多孔板6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这是实现多孔板6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这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相互配合实施,也可以单独实施,配合实施效果更明显。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述多孔板6呈平面板状,多孔板6的四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臂5。支臂5用于将多孔板6与排烟囱1固定使用。所述支臂5与排烟囱1的内壁焊接固定。焊接固定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2:
参见图2和图3,所述多孔板6呈平面板状,多孔板6的四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臂5。支臂5用于将多孔板6与排烟囱1固定使用。所述多孔板6的四周还设置有圆环4,所述支臂5的末端均与圆环4焊接固定,所述排烟囱1的内壁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凸圈3,所述圆环4卡接在两道平行的凸圈3的之间。通过在支臂5末端固定圆环4,圆环4能够卡接在排烟囱1中,在需要更换多孔板6时,能够将圆环4从凸圈3之间取出,方便更换多孔板6,为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该锅炉吸烟罩安装在锅炉的排烟囱中,排烟囱中设置有排烟风扇,该锅炉吸烟罩位于排烟风扇迎向烟气的一侧,锅炉吸烟罩与排烟风扇之间留有间距,其特征是锅炉吸烟罩包括多孔板,所述多孔板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多孔板的排烟孔,所述多孔板从中心到四周的允许通风量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其特征是所述排烟孔的孔径从多孔板上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其特征是所述排烟孔在多孔板上的分布密度从多孔板的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板呈平面板状,多孔板的四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其特征是所述支臂与排烟囱的内壁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板的四周还设置有圆环,所述支臂的末端均与圆环焊接固定,所述排烟囱的内壁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凸圈,所述圆环卡接在两道平行的凸圈的之间。
CN201520765595.XU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Active CN205065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5595.XU CN205065756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5595.XU CN205065756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5756U true CN205065756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5595.XU Active CN205065756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5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3270U (zh) 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CN204246987U (zh) 一种安全柜气体排放过滤箱
CN204555228U (zh) 用于组合式空调的均流装置
CN102937318A (zh) 一种通风装置
CN205065756U (zh) 一种均匀分散吸风力的锅炉吸烟罩
CN103343998A (zh) 一种集成灶
CN103993125B (zh) 气幕式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
CN206695371U (zh) 一种节能型甲醇锅炉
CN204787208U (zh) 一种节能加热锅炉
CN203533654U (zh) 一种集成灶
CN201697195U (zh) 双向吸油烟机
CN103981325B (zh) 吹吸式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
CN205065755U (zh) 一种锅炉吸烟罩
CN205065757U (zh) 一种导风锅炉吸烟罩
CN204830444U (zh) 一种环保节能炉
CN203501817U (zh) 一种稀土灼烧炉的排烟风道
CN105465861A (zh) 一种高排风效率组合式抽油烟机
CN206902441U (zh) 一种具有恒温导流的晾衣机
CN205762864U (zh) 实验室用通风系统
CN203451113U (zh) 履带起重机机罩及履带起重机
CN204817422U (zh) 一种凹印机墨槽除气味装置
CN211435563U (zh) 一种燃烧炉废气处理装置
CN204285745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的出风结构
CN204430561U (zh) 一种激光加工设备
CN206695152U (zh) 一种横梁式链条炉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