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9522U -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9522U
CN205059522U CN201520816080.8U CN201520816080U CN205059522U CN 205059522 U CN205059522 U CN 205059522U CN 201520816080 U CN201520816080 U CN 201520816080U CN 205059522 U CN205059522 U CN 205059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asbag
safety belt
depressed part
safety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60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i Moshe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 Moshe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 Moshe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 Moshe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160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9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9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95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在所述安全带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气囊折叠放置在压缩腔体内,且在所述安全带贴近座椅的一侧设有开缝,所述气囊的端部设有进气口,在气囊中部正对开缝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凹陷部,且在所述凹陷部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紧口。在行车状态急速变化的过程中,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接的气泵开始工作,直接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而安全带与上躯干之间最主要的接触部分即为肩部至胸部、腹部侧边区域,而本实用新型中气囊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防止碰撞后的气囊中部直接对该接触部分造成弹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安全研究中,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气囊在汽车内部应用广泛,包括驾驶位安全气囊、副驾驶位安全气囊、前排侧安全气囊、气帘以及膝部气囊等。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电控单、气体发生器、气囊、续流器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以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井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气囊存在以下缺陷,安全气囊系统属于被动安全系统,无法对乘客实施主动安全保护;在车辆未发生碰撞时,由于突发情况,如在高速状态下进行急刹车,此时安全气囊系统均不会启动,而由于行驶状态的急剧变化,驾驶人员即使在安全带的保护下不会发生较为严重的伤害,但是正是由于安全带对驾驶员上躯干的限制,使得驾驶人员的上躯干受到明显的勒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在汽车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启动气囊对驾驶人员的上躯干进行保护,避免驾驶人员出现严重的勒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包括安全带,在所述安全带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气囊折叠放置在压缩腔体内,且在所述安全带贴近座椅的一侧设有开缝,所述气囊的端部设有进气口,在气囊中部正对开缝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凹陷部,且在所述凹陷部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紧口。当行车动态由高速急速降低时,气囊通过气泵由进气口快速灌入气体,气囊则实现快速膨胀,气囊的体积扩大部分开始由开缝弹射出来,在安全带本体勒紧驾驶人员上躯干之前,气囊便直接与驾驶员上躯干部分接触,利用气囊的高效缓冲,以降低安全带对上躯干的勒紧效果。并且,在行车状态急速变化的过程中,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接的气泵开始工作,直接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而安全带与上躯干之间最主要的接触部分即为肩部至胸部、腹部侧边区域,而本实用新型中气囊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防止碰撞后的气囊中部直接对该接触部分造成弹射伤害。
众所周知,在对密闭的腔体内充入气体时,气流通常流向腔体的低压区,即将与进口处相对的腔体底端填充后,气体才将整个腔体填充完毕,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针对肩部至胸部区域的最大受力部分,该部分的气囊则要求快速被填充,以降低上躯干中硬伤或是软组织伤的出现,在凹陷部的中部设置有紧口,该紧口将凹陷部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的功能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进而大大降低减速过程中的受伤率。
所述紧口为内径沿进气口指向气囊底部的方向递减的尼龙锥体。内径递减的尼龙锥体将凹陷部的上腔与下腔之间流道直径直接改变,即能够满足气囊的上部被快速填充,与此同时,气囊上腔中的气流通过尼龙锥体注入到气囊下腔中,使得整个气囊完全膨胀,以达到保护上躯干的目的。
所述气囊远离开缝的侧壁固定在压缩腔体的内壁上。作为优选,为避免气囊在完全膨胀后直接整体弹出开缝,将气囊远离开缝的一侧壁固定在压缩腔体的内壁上,同时限定气囊的膨胀方向,即限制气囊的膨胀方向正对开缝,最大程度上提高气囊对上躯干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针对肩部至胸部区域的最大受力部分,该部分的气囊则要求快速被填充,以降低上躯干中硬伤或是软组织伤的出现,在凹陷部的中部设置有紧口,该紧口将凹陷部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的功能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进而大大降低减速过程中的受伤率;
2、本实用新型内径递减的尼龙锥体将凹陷部的上腔与下腔之间流道直径直接改变,即能够满足气囊的上部被快速填充,与此同时,气囊上腔中的气流通过尼龙锥体注入到气囊下腔中,使得整个气囊完全膨胀,以达到保护上躯干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将气囊远离开缝的一侧壁固定在压缩腔体的内壁上,同时限定气囊的膨胀方向,即限制气囊的膨胀方向正对开缝,最大程度上提高气囊对上躯干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紧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安全带、2-开缝、3-气囊、4-凹陷部、5-紧口、6-进气口、7-尼龙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安全带1,在所述安全带1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气囊3折叠放置在压缩腔体内,且在所述安全带1贴近座椅的一侧设有开缝2,所述气囊3的端部设有进气口6,在气囊3中部正对开缝2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凹陷部4,且在所述凹陷部4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紧口5。
当行车动态由高速急速降低时,气囊3通过气泵由进气口6快速灌入气体,气囊3则实现快速膨胀,气囊3的体积扩大部分开始由开缝2弹射出来,在安全带1本体勒紧驾驶人员上躯干之前,气囊3便直接与驾驶员上躯干部分接触,利用气囊3的高效缓冲,以降低安全带1对上躯干的勒紧效果。并且,在行车状态急速变化的过程中,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接的气泵开始工作,直接对气囊3进行快速充气,而安全带1与上躯干之间最主要的接触部分即为肩部至胸部、腹部侧边区域,而本实用新型中气囊3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4,该凹陷部4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防止碰撞后的气囊3中部直接对该接触部分造成弹射伤害。
众所周知,在对密闭的腔体内充入气体时,气流通常流向腔体的低压区,即将与进口处相对的腔体底端填充后,气体才将整个腔体填充完毕,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针对肩部至胸部区域的最大受力部分,该部分的气囊3则要求快速被填充,以降低上躯干中硬伤或是软组织伤的出现,在凹陷部4的中部设置有紧口5,该紧口5将凹陷部4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5的功能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3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进而大大降低减速过程中的受伤率。
所述紧口5为内径沿进气口6指向气囊3底部的方向递减的尼龙锥体7。内径递减的尼龙锥体7将凹陷部4的上腔与下腔之间流道直径直接改变,即能够满足气囊3的上部被快速填充,与此同时,气囊3上腔中的气流通过尼龙锥体7注入到气囊3下腔中,使得整个气囊3完全膨胀,以达到保护上躯干的目的。
作为优选,为避免气囊3在完全膨胀后直接整体弹出开缝2,将气囊3远离开缝2的一侧壁固定在压缩腔体的内壁上,同时限定气囊3的膨胀方向,即限制气囊3的膨胀方向正对开缝2,最大程度上提高气囊3对上躯干的保护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包括安全带(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带(1)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气囊(3)折叠放置在压缩腔体内,且在所述安全带(1)贴近座椅的一侧设有开缝(2),所述气囊(3)的端部设有进气口(6),在气囊(3)中部正对开缝(2)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凹陷部(4),且在所述凹陷部(4)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紧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口(5)为内径沿进气口(6)指向气囊(3)底部的方向递减的尼龙锥体(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远离开缝(2)的侧壁固定在压缩腔体的内壁上。
CN201520816080.8U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9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6080.8U CN205059522U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6080.8U CN205059522U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9522U true CN205059522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608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9522U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95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096A (zh) * 2015-10-22 2016-01-20 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气囊式预保护安全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096A (zh) * 2015-10-22 2016-01-20 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气囊式预保护安全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3831B (zh) 气囊装置
WO2015039444A1 (zh)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CN203543883U (zh) 一种改进的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CN201626368U (zh) 基于行人保护的乘用车安全气囊系统
US90616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filling of an airbag for a vehicle and an airbag system
CN105253088A (zh) 汽车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CN205059522U (zh)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主动防护安全带
CN205059523U (zh)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辅助安全装置
CN105253099A (zh) 一种智能化汽车辅助安全装置
CN20633624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及汽车
CN205059524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安全带
CN106004757A (zh)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CN205059525U (zh) 一种主动式安全带
CN205890819U (zh) 一种侧面双层安全气囊
CN205059500U (zh) 气囊式安全带
CN105253090A (zh) 安全带
CN105253101A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安全的主动防护安全带
CN105253096A (zh) 气囊式预保护安全带
CN105253097A (zh) 一种汽车用气囊式安全带的应用方法
CN105905065B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CN105253092A (zh) 一种预保护安全带
CN105253091A (zh) 一种预保护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CN204210419U (zh) 一种可调节充气量的气囊气体发生器
CN105292046A (zh) 一种气囊式安全带结构的使用方法
CN105253089A (zh) 一种驾驶员安全预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