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8569U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8569U
CN205048569U CN201520794141.5U CN201520794141U CN205048569U CN 205048569 U CN205048569 U CN 205048569U CN 201520794141 U CN201520794141 U CN 201520794141U CN 205048569 U CN205048569 U CN 205048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
air
driven pulley
conditioner
driv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94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辉
雷新建
朱江程
杨亮
陈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794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8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8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8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侧部风口和底部风口,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其中第一风叶与所述侧部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侧部风口方向吹风;第二风叶与底部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底部风口方向出风;驱动机构,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风叶或第二风叶旋转。当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热风从底部风口吹出,使得制热时热风直接吹到地面;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从侧部风口吹出,使得冷风能够自然平吹后再下降,从而避免了直接将冷风吹向用户;这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舒适性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风管机是空调机的一种,为风管式空调机,联接风管向室内送风,一般安装在天花板。在商场、办公楼等大环境中需要用到风管机作为空气调节装置,一台容量比较大的风管机可以用于完成比较大面积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调节。
由于风管机通常安装在房间顶部且设置为侧向出风。当风管机采用制热模式时,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使得热风无法吹到房间的底部,导致房间内制热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出风方向的空气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侧部风口和底部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其中第一风叶与所述侧部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侧部风口方向吹风;第二风叶与底部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底部风口方向出风;驱动机构,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风叶或第二风叶旋转。
优选的,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侧部风口和底部风口之间形成的风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之间。
优选的,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蜗壳,所述蜗壳沿着壳体连续地设置在所述侧部风口和底部风口之间。
优选的,在靠近所述侧部风口处设置有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舌与所述蜗壳的内表面共同形成自所述侧部风口至第一风叶的第一流道。
优选的,在靠近所述底部风口处设置有第二蜗舌,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蜗壳的内表面共同形成自底部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叶的第二流道。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主动轮;连接到所述第一风叶的第一从动轮;连接到所述第二风叶的第二从动轮;其中所述主动轮选择性地啮合到所述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具有两个驱动工位,在第一驱动工位时,所述主动轮偏离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啮合;在第二驱动工位时,所述主动轮偏离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具有间距,且所述间距大于所述主动轮的厚度;所述主动轮可随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的端部,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在保证空气调节装置的尺寸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现有的下出风模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增设了用于侧出风的风道和侧部风口,并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同的出风方式间进行切换。具体来说,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热风从底部风口吹出,使得制热时热风直接吹到地面;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从侧部风口吹出,使得冷风能够自然平吹后再下降,从而避免了直接将冷风吹向用户;这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舒适性体验。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处于侧出风状态时驱动机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处于下出风状态时驱动机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照比例绘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图1-5中示意性地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出风方向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内部部件。其中壳体包括顶盖2、侧板10以及底板9。其中空气调节装置1通过顶盖2安装到室内天花板上。在壳体的侧板10上开设有侧部风口13,在底板9上开设有底部风口16,其中侧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6优选但不限于设计为矩形或椭圆形。在所述侧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6之间形成有风道100。如图3所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蜗壳14,所述蜗壳14沿着壳体连续地设置在所述侧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6之间,其中蜗壳14可以与顶盖2一体形成或者分开制作后组装而成。优选蜗壳14的内表面为光滑的连续表面以形成供空气调节装置中空气流动的空腔。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其中第一风叶12与所述侧部风口13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侧部风口13方向吹风,第二风叶15与底部风口16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底部风口16方向出风。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还包括热交换器18,所述热交换器18设置在所述风道100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之间。其中,可在热交换器18中通入有热力学循环用的工质,该工质在热交换器18的表面与空气调节装置1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空气温度的调节。
在靠近所述侧部风口13处设置有第一蜗舌11,所述第一蜗舌11与所述蜗壳14的内表面共同形成自所述侧部风口13至第一风叶12的第一流道21;在靠近所述底部风口16处设置有第二蜗舌17,所述第二蜗舌17与所述蜗壳14的内表面共同形成自底部风口16至所述第二风叶15的第二流道22。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优选但不限于为贯流式风叶。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通过例如轴承支撑的方式连接到位于空气调节装置1两侧的右风叶安装板4和左风叶安装板19上。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能够旋转从而在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中产生流体的定向流动,并分别从侧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6排出。具体地,当所述第一风叶12转动时,空气从所述底部风口16进入空气调节装置内部,在风道100内和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侧部风口13排出,这种情况比较适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冷气流从侧部风口13排出,可防止冷气流直接向下吹至用户身体上,避免给用户造成不适,并且由冷空气比重比较大的特性,冷气流会慢慢扩散至房间下面空间,实现对房间内空气的调节;当所述第二风叶15转动时,空气从所述侧部风口13进入空气调节装置内部,在风道100内和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底部风口16排出,这种情况比较适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热气流从所述底板风口16向下直接吹至下部空间,由热空气比重较低的特性,热气流会慢慢扩散至房间上面的空间,实现对房间内空气的调节。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6,该驱动电机6通过电机支架5固定安装到底板9上。所述驱动电机优选但不限于为能够正反双向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主动轮7和从动轮,该主动轮7由所述驱动电机6所驱动。在第一风叶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8,而在第二风叶15的相同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3。其中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3位于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上,即从俯视角度看(例如图4-5),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优选地,在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的端部设置该主动轮7,通过例如滑动连接键的方式设置,使得所述主动轮7在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沿轴向方向具有两个驱动工位:第一驱动工位和第二驱动工位,其中,在第一驱动工位,主动轮7偏离第二从动轮3、与第一从动轮8啮合;在第二位置,主动轮7偏离第一从动轮8、与第二从动轮3啮合。示例性地,主动轮7以及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3均为齿轮,三者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3不在同一平面,其沿所述驱动电机6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具有一定间距,且该间距大于所述主动轮7的厚度;主动轮7可随所述驱动电机6输出轴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8或第二从动轮3,进而选择性地驱动第一风叶12或第二风叶转动15。
下面结合附图4-5对具有上述构造的风管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在图4中示出了空气调节装置1处于侧出风状态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该侧出风状态例如可以是空气调节装置1处于制冷模式下。具体来说,当空气调节装置1在制冷模式时,所述主动轮7移动到能够和第一从动轮8啮合的第一位置,驱动电机6带动主动轮7旋转,主动轮7带动第一从动轮8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风叶12旋转工作,从底部风口16进入流道100内的气流经热交换器18温度降低后,进入第一流道21内后从侧部风口13吹出,如此,避免了冷空气直接向下吹到用户所带来的舒适性下降的不足。
在图5中示出了空气调节装置1处于下出风状态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该下出风状态例如可以是空气调节装置1处于制热模式下。具体来说,当空气调节装置1在制热模式下时,所述主动轮7移动到能够和第二从动轮3啮合的第二位置,驱动电机6带动主动轮7旋转,主动轮7带动第二从动轮3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风叶15旋转工作,从侧部风口13进入流道100内的空气经热交换器18温度升高变为高温的热空气后,由底部风口16排出。如此,避免了热空气从侧部风口排出无法下降到房间底部所带来的不舒适感。
图6中示出了驱动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转动的驱动机构的另外一种具体结构,其中在第一风叶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23,在第二风叶1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4,通过控制不同的电机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对不同的风叶的控制。具体地,在第一电机23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第一风叶12旋转,经热交换器18换热后的空气从侧部风口13吹出;在第二电机24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第二风叶15旋转,经热交换器18换热后的空气从底部风口16吹出,实现在制冷、制热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不同风口的出风控制。
本申请中,在保证空气调节装置的尺寸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现有的下出风模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增设了用于侧出风的流道和侧部风口,并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同的出风方式间进行切换。具体来说,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热风从底部风口吹出,使得制热时热风直接吹到地面;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从侧部风口吹出,使得冷风能够自然平吹后再下降,从而避免了直接将冷风吹向用户;这提高了空气调节装置的舒适性体验。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侧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其中,第一风叶(12)与所述侧部风口(13)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侧部风口(13)方向吹风;第二风叶(15)与底部风口(16)对应设置,用于向所述底部风口(16)方向吹风;
驱动机构,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风叶(12)或第二风叶(15)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18),所述热交换器(18)设置在所述侧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6)之间形成的风道(100)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风叶(12)和第二风叶(1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蜗壳(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侧部风口(13)处设置有第一蜗舌(11),所述第一蜗舌(11)与所述蜗壳(14)的内表面共同形成自所述侧部风口(13)至第一风叶(12)的第一流道(2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底部风口(16)处设置有第二蜗舌(17),所述第二蜗舌(17)与所述蜗壳(14)的内表面共同形成自底部风口(16)至所述第二风叶(15)的第二流道(22)。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6);
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的主动轮(7);
连接到所述第一风叶(12)的第一从动轮(8);
连接到所述第二风叶(15)的第二从动轮(3);
其中所述主动轮(7)选择性地啮合到所述第一从动轮(8)或第二从动轮(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7)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3),具有两个驱动工位,在第一驱动工位时,所述主动轮(7)偏离所述第二从动轮(3)与所述第一从动轮(8)啮合;在第二驱动工位时,所述主动轮(7)偏离所述第一从动轮(8)与所述第二从动轮(3)啮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3)沿所述驱动电机(6)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具有间距,且所述间距大于所述主动轮(7)的厚度;所述主动轮(7)可随所述驱动电机(6)输出轴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8)或第二从动轮(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3)和第二电机(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叶(12)、第二风叶(15)的端部,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叶(12)、第二风叶(15)的转动。
CN201520794141.5U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205048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4141.5U CN205048569U (zh)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4141.5U CN205048569U (zh)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8569U true CN205048569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2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94141.5U Active CN205048569U (zh)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8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0939A (zh) * 2015-10-12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0939A (zh) * 2015-10-12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40939B (zh) * 2015-10-12 2018-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6359B (zh) 可调风向的风机、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CN107314452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3810550U (zh) 室内空调器
CN110762614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21051895A1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03759333A (zh) 一种可换向送风的空调器
KR10116637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40120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95453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910180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369797A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1037A (zh) 一种出风方向转换机构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8332293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5387520A (zh) 空调器
CN105202730A (zh)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CN106152465A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325921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24093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048569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101581472A (zh) 空调器
KR200476276Y1 (ko) 송풍방향 조절장치
CN20578333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018817U (zh) 空调器
CN104296348A (zh) 出风换向结构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4202120U (zh) 出风换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