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2120U - 出风换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出风换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2120U
CN204202120U CN201420638824.7U CN201420638824U CN204202120U CN 204202120 U CN204202120 U CN 204202120U CN 201420638824 U CN201420638824 U CN 201420638824U CN 204202120 U CN204202120 U CN 204202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direction
duty
direction control
circula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88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俊雄
杨检群
安智
玉鼎
李松
熊华祥
廖岸辉
徐远炬
刘宝宝
谭宋平
吴秀滢
梁勇超
陈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6388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2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2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21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换向结构。该出风换向结构包括:空调器壳体,空调器壳体具有安装空间和分别与安装空间连通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风扇,风扇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风向控制体,风向控制体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风向控制体控制风扇经上部开口出风,在第二工作状态,风向控制体控制风扇经下部开口出风。在空调器制冷时将冷风向上导出与在空调器制热时将热风向下导出,从而实现冷风下降、热风上升的效果,改善空调器出风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性的影响,从而令人感觉更加舒服。

Description

出风换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换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空调器中,空调器的出风结构为固定结构,而无法对出风方向进行有效调节,因而空调器的风往往只能对准固定的一个大方向吹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换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风只能对准固定的一个方向吹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换向结构,包括:空调器壳体,空调器壳体具有安装空间和分别与安装空间连通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风扇,风扇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风向控制体,风向控制体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风向控制体控制风扇经上部开口出风,在第二工作状态,风向控制体控制风扇经下部开口出风。
进一步地,风向控制体具有容纳空间和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出风口,风扇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在第一工作状态,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上部开口连通,在第二工作状态,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下部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第一工作状态,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下部开口隔离;和/或在第二工作状态,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上部开口隔离。
进一步地,风向控制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风向控制体通过相对于空调器壳体的转动实现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风向控制体包括:螺旋线形内壁,螺旋线形内壁的壁面与风扇的风叶末端具有间隔,螺旋线形内壁的螺旋线的螺旋方向与风扇的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空调器壳体包括第一圆弧侧壁和第二圆弧侧壁,第一圆弧侧壁与第二圆弧侧壁相对设置,第一圆弧侧壁的上端与第二圆弧侧壁的上端形成上部开口,第一圆弧侧壁的下端与第二圆弧侧壁的下端形成下部开口;风向控制体还包括圆弧外壁,圆弧外壁与第一圆弧侧壁、第二圆弧侧壁之间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风向控制体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一控制部连通上部开口,第二控制部关闭下部开口;在第二工作状态,第一控制部关闭上部开口,第二控制部连通下部开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空调器进行制冷或制热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调节风向控制体的不同工作状态,使冷风或热风从不同的方向吹出空调器。
在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时候,工作人员调整风向控制体的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上部开口送风,这样就形成了制冷时的上出风通道,从而将风扇吹出的冷风向上导出空调器。
在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进行制热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调整风向控制体的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下部开口送风,这样就形成了制热时的下出风通道,从而将风扇吹出的热风向下导出空调器。
在空调器制冷时将冷风向上导出与在空调器制热时将热风向下导出,改善空调器出风对人的舒适程度的影响,从而令吹空调的人感觉更加舒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换向结构的实施例的主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换向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换向结构的实施例的制冷时的风向控制体的工作位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换向结构的实施例的制热时的风向控制体的工作位置;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换向结构的实施例的风向控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空调器壳体;        11、第一圆弧侧壁;
12、第二圆弧侧壁;      20、风扇;
30、风向控制体;        31、容纳空间;
32、出风口;            33、螺旋线形内壁;
34、圆弧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换向结构包括空调器壳体10、风扇20和风向控制体30。空调器壳体10具有安装空间和分别与安装空间连通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风扇20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风向控制体3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风向控制体30控制风扇20经上部开口出风,在第二工作状态,风向控制体30控制风扇20经下部开口出风。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当空调器进行制冷或制热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调节风向控制体的不同工作状态,使冷风或热风从不同的方向吹出空调器。
在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进行制冷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调整风向控制体的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上部开口送风,这样就形成了制冷时的上出风通道,从而将风扇吹出的冷风向上导出空调器。
在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进行制热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调整风向控制体的出风口与空调器壳体的下部开口送风,这样就形成了制热时的下出风通道,从而将风扇吹出的热风向下导出空调器。
在空调器制冷时将冷风向上导出与在空调器制热时将热风向下导出,从而实现冷风下降、热风上升的效果,改善空调器出风对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从而令吹空调的人感觉更加。
优选地,风向控制体30具有容纳空间31和与容纳空间31连通的出风口32,风扇20设置在容纳空间31内,在第一工作状态,出风口32与空调器壳体10的上部开口连通,在第二工作状态,出风口32与空调器壳体10的下部开口连通。通过连通空调器壳体10的上部开口或下部开口以形成将空调上出风道或下出风道,从而实现将空调器的风扇20吹出的风通过上风道或下风道将风送出向上输出冷风,向下输出热风,利用冷风下降、热风上升的原理,实现不同室内环境的舒适感受。
优选地,在第一工作状态,出风口32与空调器壳体10的下部开口隔离;和/或在第二工作状态,出风口32与空调器壳体10的上部开口隔离。这样,当空调器在第一工作状态的时候,空调器出风只能在空调器壳体10的上部开口连通的出风通道送风,实现冷风只是向上出风的目的。相同地,当空调器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时候,空调器出风只能在空调器壳体10的下部开口连通的出风通道送风,实现热风只是向下出风的目的。
风向控制体30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风向控制体30通过相对于空调器壳体10的转动实现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这样,通过风向控制体30相对空调器壳体10的转动(空调器内安装有驱动风向控制体30转动的驱动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设置有齿盘,同时风向控制体30上也设置有与齿盘啮合的型齿,当空调器工作通电的时候,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空调器内的控制装置,从而启动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的转轴带动齿盘转 动,然后齿盘带动风向控制体30转动到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下的预定工作位置),从而改变出风口32的位置,从而将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上部开口或下部开口与风扇20连通,从而改变空调器的出风方向。
具体地,风向控制体30包括螺旋线形内壁33,螺旋线形内壁33的壁面与风扇20的风叶末端具有间隔,螺旋线形内壁33的螺旋线的螺旋方向与风扇20的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风向控制体30就能具有对风扇吹出的调节室内环境的风的导流作用,使得吹风效果更好。
空调器壳体10包括第一圆弧侧壁11和第二圆弧侧壁12,第一圆弧侧壁11与第二圆弧侧壁12相对设置,第一圆弧侧壁11的上端与第二圆弧侧壁12的上端形成上部开口,第一圆弧侧壁11的下端与第二圆弧侧壁12的下端形成下部开口,风向控制体30还包括圆弧外壁34,圆弧外壁34与第一圆弧侧壁11、第二圆弧侧壁12之间间隙配合。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风向控制体30安装在空调器壳体10的第一圆弧侧壁11与第二圆弧侧壁12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使得风向控制体30的安装定位容易实现。进一步地,空调器的风向控制体30为空心结构,其主要由第一圆弧侧壁11、第二圆弧侧壁12,以及连接第一圆弧侧壁11和第二圆弧侧壁12的底壁组成(还可以在第一圆弧侧壁与第二圆弧侧壁的上端设置顶壁,使风向控制体30形成封闭的空心结构体),这样可以节省风向控制体30的制造材料,节约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减轻风向控制体30的重量。
优选地,风向控制体3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一控制部连通上部开口,第二控制部关闭下部开口;在第二工作状态,第一控制部关闭上部开口,第二控制部连通下部开口。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可以使两块板件,当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时候,第一块板件将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上部开口打开以形成出风通道,而此时第二块板件则将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下部开口关闭以阻挡空调器调节风向下送出。当空调器出第二工作状态的时候,第一块板件将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上部开口关闭以阻挡空调器调节风向上送出,而此时第二块颁奖则将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下部开口打开以形成下出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出风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在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制冷工作)时,控制风向控制体30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工作,将风沿空调器的上方输送,在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制热工作)时,控制风向控制体30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工作,将风沿空调器的下方输送。
优选地,该出风换向方法为:在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通过调节空调器内的风向控制体30以连通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上部开口(即风向控制体30的出风口32与空调器壳体10的上部开口连通),并关闭空调器壳体10上的下部开口,这样空调器输出的冷风就只能向上出风,已达到冷风下降的效果,使得室内环境整体温度均匀降低,并保证室内舒适的恒温;在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通过调节空调器内的风向控制体30以连通下部开口(即风向控制体30的出风口32与空调器壳体10的下部开口连通),并关闭上部开口,这样空调器输出的热风就只能向下出风,已达到热风上升的效果,使得室内环境整体温度均匀上升,并保证室内舒适的恒温。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空调器制冷时将冷风向上导出与在空调器制热时将热风向下导出,从而实现冷风下降、热风上升的效果,改善空调器出风对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的影响,从而令吹空调的人感觉更加舒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壳体(10),所述空调器壳体(10)具有安装空间和分别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
风扇(20),所述风扇(20)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风向控制体(30),所述风向控制体(3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风向控制体(30)控制所述风扇(20)经所述上部开口出风,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风向控制体(30)控制所述风扇(20)经所述下部开口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体(30)具有容纳空间(31)和与所述容纳空间(31)连通的出风口(32),所述风扇(2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31)内,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出风口(32)与所述空调器壳体(10)的所述上部开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出风口(32)与所述空调器壳体(10)的所述下部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出风口(32)与所述空调器壳体(10)的所述下部开口隔离;和/或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出风口(32)与所述空调器壳体(10)的所述上部开口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体(3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风向控制体(30)通过相对于所述空调器壳体(10)的转动实现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控制体(30)包括:
螺旋线形内壁(33),所述螺旋线形内壁(33)的壁面与所述风扇(20)的风叶末端具有间隔,所述螺旋线形内壁(33)的螺旋线的螺旋方向与所述风扇(20)的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壳体(10)包括第一圆弧侧壁(11)和第二圆弧侧壁(12),所述第一圆弧侧壁(11)与所述第二圆弧侧壁(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圆弧侧壁(1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圆弧侧壁(12)的上端形成所述上部开口,所述第一圆弧侧壁(1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圆弧侧壁(12)的下端形成所述下部开口;
所述风向控制体(30)包括圆弧外壁(34),所述圆弧外壁(34)与所述第一圆弧侧 壁(11)、所述第二圆弧侧壁(12)之间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控制体(3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部连通所述上部开口,所述第二控制部关闭下部开口;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部关闭所述上部开口,所述第二控制部连通所述下部开口。
CN201420638824.7U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换向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02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8824.7U CN204202120U (zh)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换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8824.7U CN204202120U (zh)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换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2120U true CN204202120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882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02120U (zh) 2014-10-29 2014-10-29 出风换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21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6348B (zh) * 2014-10-29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换向结构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US10941955B2 (en) 2017-10-27 2021-03-09 Dometic Sweden Ab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limate control devices in a recreational vehicle
US11254183B2 (en) 2017-08-25 2022-02-22 Dometic Sweden Ab Recreational vehicle, cooling devic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6348B (zh) * 2014-10-29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换向结构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US11254183B2 (en) 2017-08-25 2022-02-22 Dometic Sweden Ab Recreational vehicle, cooling devic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device
US11919363B2 (en) 2017-08-25 2024-03-05 Dometic Sweden Ab Recreational vehicle, cooling devic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device
US10941955B2 (en) 2017-10-27 2021-03-09 Dometic Sweden Ab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limate control devices in a recreational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79920U (zh) 空调内机及其导风结构
CN103322661B (zh) 出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2486336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4697146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N105910180B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390333A (zh) 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KR20180050695A (ko) 플로어-스탠딩 에어 컨디셔너
CN204388313U (zh) 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WO2006006623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06006622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4296348A (zh) 出风换向结构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4202120U (zh) 出风换向结构
CN204404472U (zh) 送风装置及其空调
CN105352029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01928U (zh) 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及室内空调风道系统
CN20198237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其蜗壳
CN106152455B (zh)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298066U (zh) 一种蜗壳组件、风机、空调器
CN105180287B (zh) 贯流风管式空调机组及送风方法
CN20578333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62976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822553A (zh) 风口组件及空调器
CN205119242U (zh) 贯流风管式空调机组
CN10524093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919174U (zh) 一种改变出风方向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