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6942U - 一种篷房的基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篷房的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6942U
CN205046942U CN201520792756.4U CN201520792756U CN205046942U CN 205046942 U CN205046942 U CN 205046942U CN 201520792756 U CN201520792756 U CN 201520792756U CN 205046942 U CN205046942 U CN 205046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location division
side plate
pedestal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927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927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6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6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6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篷房的基座,属于篷房领域,包括侧板、立板以及底板,相邻的侧板与立板固定连接,侧板和立板能围成柱体,侧板和立板分别设置在底板上且与底板固定;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立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实现侧板和立板的定位连接;侧板或立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部,底板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配合固定,实现侧板和立板围成的柱体与底板定位连接,通过定位部确保了侧板、立板以及底板之间的固定位置,在焊接过程中,其相对位置不会改变,定位更准确。针对定位的部分进行焊接,避免整条拼接缝焊接造成的整体扭曲变形的情况,精度更高,基座的稳定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篷房的基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篷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篷房的基座。
背景技术
使用篷房时,篷房的竖梁需要通过基座与地面固定连接,现有的基座大多利用基座底板、基座侧板以及基座立板焊接而成,其中基座底板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两块基座侧板和两块基座立板组成长方体,焊接在基座底板上,用于与竖梁固定连接,基座侧板和基座立板的焊接难以固定位置,在焊接过程中难以确保两块基座侧板的平行度以及两块基座立板的平行度,同时难以确保基座侧板和基座立板的垂直度,固定的位置不准确,焊接而成的基座的稳定性不好,难以支撑篷房,为了保证稳固性,必须整条拼缝焊接,由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焊接成型之后的物料难以保证精度,容易出现整体扭曲变形的问题,此时也会造成基座不稳定,难以支撑篷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篷房的基座,旨在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篷房的基座,包括侧板、立板以及底板,所述底板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立板能围成柱体,所述侧板和所述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两侧边上,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两侧边上,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配合。
利用凸台和凹槽实现侧板和立板之间的卡接,凸台和凹槽的连接不仅仅能对立板和侧板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还能限位,防止立板和侧板相对位移,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定位部为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边上,所述第四定位部为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凸起配合。
利用凸起和通孔实现侧板或立板与底板的连接,凸起和通孔对侧板和底板进行定位、限位,或者对立板和底板进行定位、限位,保证侧板或立板与底板的垂直度,连接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立板为两个且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立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垂直,所述侧板和所述立板依次连接且围成长方体空腔。
侧板为两个,立板也为两个,利用侧板和立板构成一个长方体空腔,减轻了基座的重量,便于携带,同时长方体的形状便于与篷房的竖梁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每一条侧边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凸台,所述立板与所述侧板配合的每条侧边上设置两个所述凹槽,所述凸起为三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立板或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条边上,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通孔有两排,每排三个且分别与所述凸起对应。
侧板的每条侧边上设置有两个凸台,共四个,立板上与之对应的设置四个凹槽,四个的连接更加牢固,位置固定更好,同时在立板或侧板靠近底板的一条侧边上设置三个凸起,三个凸起间隔设置,底板上对应每条边设置了三个通孔,保证了整条边均匀的连接在底板上,连接更牢固,避免了立板或侧板与底板的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槽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侧板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片,且设置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立板的一条侧边上,所述侧板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时,所述定位片与所述定位槽配合,所述立板和所述侧板通过所述定位片和所述定位槽连接。
利用侧板在立板的第一滑槽内滑动,侧板能在第一滑轨的方向上滑动,但不会在与第一滑轨垂直的方向滑动,侧板在立板中滑动时,通过定位槽和定位片对滑动的位置进行限位,确保侧板和立板相对滑动到固定位置后不在滑动,对立板和侧板的限位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第四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三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条边上,当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时,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配合。
利用侧板或立板在底板上的滑动,以及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的配合来将侧板或立板固定在底板上,实现篷房基座的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角上。
通过第一固定孔将底板固定在地面上,确保整个基座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立板和篷房的竖梁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平行设置的两排,每排所述第二固定孔为三个且间隔分布。
通过第二固定孔将立板与篷房的竖梁固定连接,使整个篷房与基座固定,确保篷房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焊接。
只对彼此匹配的定位部之间进行焊接,而不采用连接的边整体焊接,立板、侧板以及底板受热胀冷缩的范围变小,其改变减小,不会出现整体变形扭曲的情况,定位部的定位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侧板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在立板上设置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实现侧板和立板的定位连接;侧板和立板能围成柱体,同时在侧板或立板上设置第三定位部,在底板上设置第四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配合固定,实现侧板和立板围成的柱体与底板定位连接,通过定位部确保了侧板、立板以及底板之间的固定位置,其相对位置在固定时不会改变,定位更准确。并且可以只针对定位的部分进行固定,避免整条拼接缝固定造成的整体扭曲变形的情况,精度更高,基座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侧板101;立板102;底板103;第一定位部104;第二定位部105;第三定位部106;第四定位部107;凸台108;凹槽109;凸起110;通孔111;第一滑槽112;定位槽113;定位片114;第二滑槽115;第一固定孔116;第二固定孔117。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篷房时,篷房的竖梁需要通过基座与地面固定连接,现有的基座大多利用基座底板、基座侧板以及基座立板焊接而成,其中基座底板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两块基座侧板和两块基座立板组成长方体,焊接在基座底板上,用于与竖梁固定连接,基座侧板和基座立板的焊接难以固定位置,在焊接过程中难以确保两块基座侧板的平行度以及两块基座立板的平行度,同时难以确保基座侧板和基座立板的垂直度,固定的位置不准确,焊接而成的基座的稳定性不好,难以支撑篷房,为了保证稳固性,必须整条拼缝焊接,由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焊接成型之后的物料难以保证精度,容易出现整体扭曲变形的问题,此时也会造成基座不稳定,难以支撑篷房。
鉴于上述情况,研究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篷房的基座,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篷房的基座,包括侧板101、立板102以及底板103,底板103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而侧板101和立板102围成柱体,并整体与底板103固定连接,侧板101和立板102围成的柱体用于与篷房的竖梁固定连接,由于现有技术中侧板101以及立板102在焊接时的位置难以固定,同时其整体相对于底板103的位置同样难以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在侧板101上设置第一定位部104,在立板102上设置第二定位部105,第一定位部104和第二定位部105配合固定,同时在侧板101或立板102上设置第三定位部106,在底板103上设置第四定位部107,第三定位部106和第四定位部107能配合固定,通过第一定位部104和第二定位部105实现侧板101和立板102的相对位置固定,在焊接时更加轻松,同理,通过第三定位部106和第四定位部107实现侧板101和立板102围成的柱体与底板103的相对位置,在焊接时,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焊接更加容易,不会出现焊接时,位置无法固定或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焊接效果更好,基座更稳定。
第一定位部104和第二定位部105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滑动连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定位,第三定位部106和第四定位部107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接、滑动连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定位,通过定位部的定位,确保侧板101和立板102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同时确保侧板101和立板102围成的柱体在焊接过程中也不会相对于底板103发生相对位移,定位以及限位效果更好,焊接之后的基座的精度高,稳定性强。
侧板101为多个,立板102也为多个,任意一个侧板101与两个立板102相互连接,任意一个立板102与两个侧板101相互连接,侧板101和立板102能围成不同的柱体,柱体可以为长方体、五棱柱以及六棱柱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篷房的基座,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侧板101为两个且平行,立板102也为两个且平行,侧板101和立板102相互垂直,两个侧板101和两个立板102围成一个长方体空腔。
参见图3、图4和图5,第一定位部104为凸台108,第二定位部105为凹槽109,凸台108设置在侧板101的两条相对的侧边上,且每条侧边上设置多个凸台108,凸台108的个数为2至4个,本实施例中优选凸台108为两个,相对应的,在立板102与侧板101配合的每条侧边上设置两个凹槽109,凸台108和凹槽109匹配,对侧板101和立板102的位置进行限位和定位,确保了侧板101和立板102的垂直度,焊接效果更好;由于第三定位部106可以设置在侧板101上,也可以设置在立板102上,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立板102上,在立板102靠近底板103的一条侧边上设置有多个凸起110,凸起110的个数为3至6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三个凸起110,对应的,在底板103上设置三个通孔111,由于立板102为两个且平行,所以在底板103上设置有两排通孔111,且两排通孔111平行,通过凸起110和通孔111的匹配,进行限位和定位,避免立板102相对于底板103发生位移,焊接时定位效果更好。
在拼接基座时,首先利用侧板101上的凸台108和立板102上的凹槽109,将侧板101和立板102连接,此时侧板101和立板102的相对位置固定,保证了两个侧板101、两个立板102的平行度,以及侧板101和立板102之间的垂直度,并将连接后的凸台108和凹槽109焊接,由于侧板101和立板102在焊接时,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容易扭曲变形,通过至焊接连接部分,而对侧板101和立板102其余接触的部分不焊接,减少侧板101和立板102的热胀冷缩的范围,确保更高的精确度,焊接完成后,侧板101和立板102围成一个长方体的空腔,通过立板102上的凸起110与底板103上的通孔111进行焊接固定,同样只对凸起110和通孔111的连接位置进行焊接,减小变形的范围,确保更高的精度,使整个基座的更加稳定。
参见图4和图5,为了使基座固定在地面以及篷房的竖梁上,本实施例通过在底板103上设置第一固定孔116,用于将基座的底板103固定在地面上,同时通过在立板102上设置第二固定孔117,用于将立板102和竖梁固定连接,确保整个基座分别与地面和竖梁固定连接,保证了篷房的正常使用。第一固定孔116设置在底板103的四个角上,使底板103与地面贴合得更紧密,第二固定孔117平行设置且为两排,每排三个且间隔分布,相应地竖梁上也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孔117对应的孔,使立板102与竖梁固定连接,确保篷房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篷房的基座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篷房的基座,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二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二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侧板101和立板102以及立板102和底板103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来实现定位,通过在立板102上设置两条平行的第一滑槽112,第一滑轨凸出于立板102,第二定位部105为定位槽113且设置在第一滑槽112内,侧板101能在第一滑槽112内滑动,第一定位部104为定位片114,且设置在侧板101靠近立板102的一条侧边上,当侧板101在第一滑槽112内滑动时,定位片114与定位槽113配合,侧板101能在第一滑轨的方向上滑动,但不会在与第一滑轨垂直的方向滑动,侧板101在立板102中滑动时,通过定位槽113和定位片114对滑动的位置进行限位,确保侧板101和立板102相对滑动到固定位置后不在滑动,对立板102和侧板101的限位效果好,立板102和侧板101通过所述定位片114和所述定位槽113连接;通过在底板103上设置两条平行的第二滑槽115,第二滑槽115凸出于底板103,第四定位部107设置在第二滑槽115内,立板102能在第二滑槽115内滑动,第三定位部106设置在立板102的靠近底板103的一条边上,当立板102在第二滑槽115内滑动时,第三定位部106和第四定位部107配合,并将各个连接位置焊接,焊接的基座更好稳固,且精确度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立板以及底板,所述底板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立板能围成柱体,所述侧板和所述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
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配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两侧边上,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两侧边上,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部为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边上,所述第四定位部为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凸起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立板为两个且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立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垂直,所述侧板和所述立板依次连接且围成长方体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每一条侧边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凸台,所述立板与所述侧板配合的每条侧边上设置两个所述凹槽,所述凸起为三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立板或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条边上,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通孔有两排,每排三个且分别与所述凸起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槽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侧板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片,且设置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立板的一条侧边上,所述侧板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时,所述定位片与所述定位槽配合,所述立板和所述侧板通过所述定位片和所述定位槽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第四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三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条边上,当所述侧板或所述立板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时,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角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立板和篷房的竖梁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平行设置的两排,每排所述第二固定孔为三个且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篷房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焊接。
CN201520792756.4U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篷房的基座 Active CN205046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2756.4U CN205046942U (zh)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篷房的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2756.4U CN205046942U (zh)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篷房的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6942U true CN205046942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92756.4U Active CN205046942U (zh) 2015-10-12 2015-10-12 一种篷房的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69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7930A (zh) * 2018-11-14 2019-02-12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支承架制作方法及其支承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7930A (zh) * 2018-11-14 2019-02-12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支承架制作方法及其支承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086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046942U (zh) 一种篷房的基座
CN204486153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水胶贴合装置
CN210043559U (zh) 一种折叠式凳子
CN209510324U (zh) 一种盾构隧道测量中测量仪器安放装置
CN210108675U (zh) 一种造波机的推板的安装骨架
CN204557965U (zh) 一种弧形显示屏的拼缝调节装置
CN205158820U (zh) 一种led显示屏快速安装模块的定位机构
CN206177204U (zh) 航空发动机多联叶片叶高检测装置
CN204960507U (zh) 拼接式围挡隔板
CN211402900U (zh) 反射镜架转接器
CN204808694U (zh) 一种防尘实验箱
CN205547898U (zh) 桌子
CN204100979U (zh) 固定件检测用治具
CN206413979U (zh) 一种枢板限位结构
CN212843605U (zh) 一种用于三维激光点云快速拼接的移动标靶
CN219143720U (zh) 一种边框式led显示屏安装结构
CN205243047U (zh) 一种简易建筑用水平指示装置
CN207300164U (zh) 测量装置及测量系统
CN207600498U (zh) 一种曲状预埋滑槽检具
CN203704134U (zh) 油汀支架及具有其的油汀
CN202111957U (zh) 一种底座及包括该底座的机柜
CN207766711U (zh) 一种可拼装的功放设备机箱
CN207982622U (zh) 一种智能电容器壳体与保险片安装座的专用焊接装置
CN210561742U (zh) 开口箱梁构件组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ngshan Lu Chao Tian Industrial Zone Panyu District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00 stone floor, the Yellow River road by one plant

Patentee after: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Songshan Lu Chao Tian Industrial Zone Panyu District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00 stone floor, the Yellow River road by one plan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