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4341U -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4341U
CN205044341U CN201520836345.0U CN201520836345U CN205044341U CN 205044341 U CN205044341 U CN 205044341U CN 201520836345 U CN201520836345 U CN 201520836345U CN 205044341 U CN205044341 U CN 205044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ing
glue
axle
pot body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363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舒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8363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4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4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43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用于纸册的上胶中,包括锅体以及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锅体中设有出胶轮与上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轮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刮胶件,出胶轮与上胶轮固定相邻的固定在锅体中,上胶轮的右侧固定有挡胶件,锅体的左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刮胶架与第二刮胶架,第一刮胶架与第二刮胶架之间穿插有刮胶轴,刮胶件固定在刮胶轴上,锅体的右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挡胶架与第二挡胶架,第一挡胶架与第二挡胶架之间穿插有挡胶轴,挡胶件固定在挡胶轴上,刮胶轴与挡胶轴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器,至少具有上胶的厚度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涂布均匀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用于纸册的上胶中。
背景技术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用于纸册,如书本的上胶装订中。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99208337.0;申请日1999.04.20;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滚轮涂侧胶装置的直线式胶订包本机,包括机架24,机架1的中上部装有导轨26,夹书器25可沿导轨26作往复运动,在机架1中部外侧呈斜面状设有电器控制装置3,托书芯台板27,铣背划槽装置28、涂背胶装置29、包本机构30从左至右依次呈直线状排列于机架1中部平面上,其在涂背胶装置29与包本机构30之间加设一独立的涂侧胶装置3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对书芯的背部和两侧的涂胶均饱满均匀,书本胶订牢固,成形美观,适用于装订各种精美书刊。
该申请中,涉及早期的上胶装置,但是在上胶的过程中,不能够针对不同的上胶量进行进行稳定的上胶,其中该上胶方式为书芯侧部上胶,针对不同厚度的书芯需要不断调节且调节的精度较低。
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20281805.X;申请日2011.08.04;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胶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对裱胶装机的上胶装置,其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安装有胶水盘、上胶辘、传胶辘、涂胶辘,上胶辘的底部置于胶水盘内,上胶辘和涂胶辘分别位于传胶辘的两侧,固定板安装有可调节移动的用于调节上胶厚度的胶刮,胶刮与上胶辘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胶刮与上胶辘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即可方便地调节上胶厚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安装有移动板,上胶辘、传胶辘、涂胶辘、胶刮均安装于移动板;固定板还安装有气缸,气缸通过传动杆与移动板传动连接;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气缸拉动移动板,从而将涂胶辘与传送过来的纸隔开,实现空胶功能。
该申请中,涉及胶刮6,但是在胶刮6的使用中,采用气缸12对胶刮6进行调节,调节的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小书册的上胶要求,适用的范围较小。
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20213036.X;申请日2011.06.22;本实用新型属于书籍装订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胶装机所述左上胶轮转动方向与所述右上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上胶或者补胶效果差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胶装机的三胶轮上胶装置,所述主胶轮与所述补胶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与页叠输送的方向一致;所述刮胶轮转动方向与页叠输送方向相反。所述主胶轮进行上胶后,由于上胶量不够或者由于胶水层产生气泡而出现空胶时,所述补胶轮可以对书背胶进行补胶,由于转动方向与页叠输送的方向一致,补胶效果更好。
该申请中,涉及上胶与补胶技术,在上胶的过程,采用补充上胶量的效果对书册进行上胶,补充较多的胶,产生书册背部的上胶过多,在上胶的过程中,上胶量要适中,即针对不同的书册涂布不同厚度的热熔胶,该装置适用性较低,只适合较厚书册的上胶,无法对薄书册进行上胶。
又一例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20344000.4;申请日2013.06.1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装机的侧胶上胶机构,包括胶盒,胶盒高度方向中部设有随链轮同步转动的齿轮轴,胶盒上两侧各固定有一个侧胶滑槽,一对侧胶滑块与两侧的侧胶滑槽分别配合并可在侧胶滑槽内前后移动,一对导轮和导轮垫块通过导轮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侧的侧胶滑块上,侧胶滑块下方各设有一个侧胶轮支架,侧胶轮支架上通过轴承轴分别设有一个侧胶轮,侧胶轮与水平呈40度角,两侧的侧胶轮分别通过齿轮与齿轮轴啮合。本机构使书页的侧胶胶量均匀、上胶整齐,有效提高了书本的胶装质量和美观度。
该申请中,涉及书册的侧边上胶,采用横向供给书册的方式进行夹紧式上胶,且该申请中无法对上胶量进行调节。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实用新型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如何设计出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克服上述缺点,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包括锅体以及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锅体中设有出胶轮与上胶轮,所述出胶轮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刮胶件,出胶轮与上胶轮固定相邻的固定在锅体中,上胶轮的右侧固定有挡胶件,锅体的左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刮胶架与第二刮胶架,第一刮胶架与第二刮胶架之间穿插有刮胶轴,刮胶件固定在刮胶轴上,锅体的右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挡胶架与第二挡胶架,第一挡胶架与第二挡胶架之间穿插有挡胶轴,挡胶件固定在挡胶轴上,刮胶轴与挡胶轴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器。
所述出胶轮中间贯穿有出胶轴,出胶轴固定在锅体的侧壁上,上胶轮中间贯穿有上胶轴,上胶轴固定在锅体右侧壁上部。
所述出胶轴的下侧固定有出胶轮、上侧固定有传动轮,上胶轴的下侧固定有上胶轮、上侧固定有转动轮,传动轮右侧与转动轮左侧啮合。
所述锅体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锅体的内部设有容纳腔,出胶轮与上胶轮固定安装在容纳腔中,锅体内部的容纳腔下部中间位置设有洗胶孔。
所述锅体的底部呈内凹的弧形,容纳腔中容纳有热熔胶,出胶轮的下部沉浸在热熔胶中,加热器上部与锅体底部的内凹的弧形贴合接触,上胶轮的上部设有向左运动的纸册B。
所述刮胶件与挡胶件均为三角片,刮胶件右端设于出胶轮的左侧上,挡胶件左端设于上胶轮的右侧上,刮胶轴固定穿插在刮胶件左端中,挡胶轴固定穿插在挡胶件右端中。
所述刮胶件右端与出胶轮的间距为L,挡胶件左端与上胶轮的间距为N,刮胶件与挡胶件的间距为M,其中,L的长度大于M的长度,M的长度大于N的长度。
所述刮胶件上部低于出胶轮顶端的上切线,挡胶件上部低于上胶轮顶端的上胶线。
所述调节器包括圆盘以及固定在圆盘中间位置的固轴孔,圆盘的外侧边缘环绕有多个调位槽,调位槽下部设有用于插接调位槽的插销,插销的上端设有插尖、中间环绕有调位环,插销下端套接有销筒,销筒中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紧密、稳定性高;
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3、调节范围广,适用于不同厚度书册的上胶;
4、上胶的厚度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涂布均匀;
5、上胶方向与纸册的运动方向相同,胶料不会沿着纸册底部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锅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纸册的上胶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出胶轮与上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体1、加热器11、容纳腔12、洗胶孔13、出胶轮2、上切线2a、出胶轴21、传动轮22、上胶轮3、上胶线3a、上胶轴31、转动轮32、刮胶件4、刮胶轴41、第一刮胶架51、第二刮胶架52、第一挡胶架61、第二挡胶架62、挡胶件7、挡胶轴71、调节器8、圆盘81、固轴孔82、调位槽83、插销84、插尖841、调位环842、销筒85、弹簧851、热熔胶A、纸册B;
刮胶件4右端与出胶轮2的间距为L;
挡胶件7左端与上胶轮3的间距为N;
刮胶件4与挡胶件7的间距为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包括锅体1以及用于对锅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锅体1中设有出胶轮2与上胶轮3,所述出胶轮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刮胶件4,出胶轮2与上胶轮3固定相邻的固定在锅体1中,上胶轮3的右侧固定有挡胶件7,锅体1的左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之间穿插有刮胶轴41,刮胶件4固定在刮胶轴41上,锅体1的右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之间穿插有挡胶轴71,挡胶件7固定在挡胶轴71上,刮胶轴41与挡胶轴71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器8;至少具有上胶的厚度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涂布均匀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滚轮式胶锅的上胶方法:
步骤一:将热熔胶A颗粒逐渐的填充入锅体1的容纳腔12中;将现有技术中的热熔胶A颗粒逐渐的放入胶锅1中,对胶锅1中的容纳腔12进行填充,充分的补充出胶轮2下部的空间;
步骤二:启动加热器11对锅体1底部进行加热,使热熔胶A热熔在出胶轮2下部;通过出胶轮2将锅体1中的热熔胶A带出,从而将热熔胶A由出胶轮2下部传递至出胶轮2上部,利用热熔胶A的粘附性带出较多的热熔胶A;
步骤三:利用电机或者齿轮或传送带带动传动轮22沿着顺时针转动、转动轮32跟从传动轮22进行逆时针转动,利用两者相互传动,并实现逆向转动的效果,在两者的交汇处进行上胶,避免同向上胶时,上胶过多的现象。
传动轮22带动出胶轮2将热熔胶A传递至上胶轮3上;通过两者交汇实现固定厚度热熔胶A的传递。
步骤四:调节刮胶件4的角度对出胶轮2表面的热熔胶A厚度进行调节,刮胶件4刮去出胶轮2表面较厚的热熔胶A,保留固定厚度的热熔胶A传递至上胶轮3上,调节挡胶件7的角度对上胶轮3表面的热熔胶A厚度进行调节;利用挡胶件7的角度使上胶轮3在旋转的过程中,被刮去其表面上的热熔胶A,通过热熔胶A的二次传递,然后再对热熔胶A的厚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使纸册或书册的底部传递上精确厚度的,通过调节器的角度,可以对上胶的厚度与上胶量进行数学定量上的转换,可以形成固定的上胶表格,将现有技术中的经验至转换为数学中的定量值。而采用气缸或者弹簧等无法定量检测的机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只能够通过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不利于实现自动化。在该角度与厚度的转化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实现自动化中对上胶数据的采集。
步骤五:使纸册B沿着上胶轮3的转动方向进行运动,纸册B由右向左运动;纸册B的运动方向与上胶轮3的转动方向为跟从状态,可以避免胶料在纸册B的底部积压,保持纸册B的运动速度与上胶轮3的转动速度相同,便可以实现均匀的涂布。
其中,纸册B的下部底边贴合在上胶轮3的上胶线3a,纸册B由右向左直线运动。纸册B沿着上胶轮3的上胶线3a由右向左进行直线运动,使上胶效果更加稳定,不会对纸册B底部斜面进行上胶,避免后续装订过程中的相互粘附。
参见图1~图4中所示,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包括锅体1以及用于对锅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锅体1中设有出胶轮2与上胶轮3,利用出胶轮2向右上侧位置传递热熔胶A至上胶轮3,在传递的过程中,利用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热熔胶A进行分离,从而对热熔胶A传递的厚度进行控制。
锅体1下部的加热器11对锅体1的底部进行加热,其中加热器11可以是一块电阻块,利用方形的电阻对锅体1的底部进行加热。
所述出胶轮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刮胶件4,刮胶件4的纵向长度略大于或等于出胶轮2的厚度,利用刮胶件4对出胶轮2的左侧上部进行刮胶,从而使圆柱形的出胶轮2表面上保留固定厚度的热熔胶A,将固定厚度的热熔胶A通过出胶轮2与上胶轮3之间的间隙进行传递。出胶轮2与上胶轮3固定相邻的固定在锅体1中,出胶轮2固定在锅体1的左侧壁上,上胶轮3固定安装在锅体1的右侧壁上。出胶轮2与上胶轮3相邻具有间隙。出胶轮2上的热熔胶A厚度大于出胶轮2与上胶轮3之间的间隙,便于上胶轮3取下出胶轮2上的热熔胶A。
上胶轮3的右侧固定有挡胶件7,上胶轮3从出胶轮2上取下的热熔胶A被挡胶件7再次刮下一定的量,使上胶轮3上热熔胶A的厚度更薄且更加均匀,从而保证纸册B底部涂布上薄薄的一层热熔胶A,在涂布的过程中,因为经过多次刮胶厚度处理导致上胶轮3上的热熔胶A较为精细,且没有杂质,粘附效果较好。
锅体1的左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将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对称的固定在锅体1的左侧部的上下两边形成稳定的支撑,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之间穿插有刮胶轴41,利用轴体形成的刮胶轴41对刮胶件4进行支撑,保证刮胶件4对出胶轮2表面上的热熔胶A进行刮下。刮胶件4俯视时的形状为矩形,刮胶件4整体为三角柱。
刮胶件4固定在刮胶轴41上,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
锅体1的右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利用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对上胶轴31的两端进行支撑,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之间穿插有挡胶轴71,利用挡胶轴71对挡胶件7进行安装,并实现挡胶件7相对上胶轮3间距的调节。
将挡胶件7固定在挡胶轴71上,利用挡胶轴71对挡胶件7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刮胶轴41与挡胶轴71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器8。其中,刮胶轴41的端部上固定套接有一个调节器8,挡胶轴71的端部上也固定套接有一个调节器8,利用调节器8与轴之间的固定关系,调节调节器8的转角,便可以调节轴的角度,从而实现刮胶轴41上刮胶件4相对出胶轮2间隙的调节,利用出胶轮2的滚轮表面与刮胶件4右侧端面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出胶轮2粘附出的热熔胶A的厚度。
挡胶轴71转动实现挡胶件7对上胶轮3间隙的调节,利用挡胶件7的左侧端面与上胶轮3的滚轮表面之间的间隙,控制上胶轮3从出胶轮2转接下的热熔胶A厚度。
利用两个调节器8分别对刮胶轴41与挡胶轴71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刮胶厚度的双重控制,对热熔胶A厚度的控制较为精确。
所述出胶轮2中间贯穿有出胶轴21,出胶轴21固定在锅体1的侧壁上,利用锅体1的侧壁安装出胶轴21对出胶轮2进行支撑,使出胶轮2在锅体1中不断的运动,从而输送出锅体1中的热熔胶A。
上胶轮3中间贯穿有上胶轴31,上胶轴31固定在锅体1右侧壁上部。利用锅体1右侧壁固定安装的上胶轴31对上胶轮3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上胶轮3与出胶轮2右上侧之间间隔,使出胶轮2从锅体1中携带出的热熔胶A不断的向上传递至上胶轮3的左侧下部,再由上胶轮3的左侧下部传递至上胶轮3的上部表面。
所述出胶轴21的下侧固定有出胶轮2、上侧固定有传动轮22,利用出胶轴21与上胶轴31之间的间隔形成传动轮22与转动轮32之间的啮合;其中,上胶轴31的下侧固定有上胶轮3、上侧固定有转动轮32,传动轮22右侧与转动轮32左侧啮合。
其中,传动轮22与转动轮32为一大一下两个齿轮,传动轮22为大齿轮,传动轮22的下侧与电机齿轮或者其他传动的齿轮进行接触,从而传递动力;转动轮32为小齿轮,转动轮32带动上胶轴31上的上胶轮3进行转动,从而形成快速的涂布效果,利用上胶轴31的转动带动上胶轮3向纸册B上涂布热熔胶A。
所述锅体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11,锅体1的内部设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为锅体1中的空腔,利用容纳腔12对热熔胶A的颗粒进行容纳,形成溶胶的空间,热熔胶A的颗粒在容纳腔12中被融化,将出胶轮2与上胶轮3固定安装在容纳腔12中,使用出胶轮2将容纳腔12中热熔后的热熔胶A携带至上胶轮3上。
锅体1内部的容纳腔12下部中间位置设有洗胶孔13。利用洗胶孔13对容纳腔12中的胶料进行释放,避免使用后的胶料受冷后凝结成块,从下部中间位置释放出热熔胶A也比较方便,不需要外部的清理设备或者装置便可以对容纳腔12中进行清洗。
所述锅体1的底部呈内凹的弧形,利用液体向底处流动的原理,两边高中间低的内凹形成的弧形,可以使热熔胶A统一流向洗胶孔13,便于集中清洗出热熔胶A。
容纳腔12中容纳有热熔胶A,出胶轮2的下部沉浸在热熔胶A中,便于出胶轮2由下部将热熔胶A输送至上部。
加热器11上部与锅体1底部的内凹的弧形贴合接触,提高加热器11与锅体1底部之间的加热面积,提高较热效率。同时也便于上胶轮3的上部设有向左运动的纸册B。上胶轮3的顶部边缘与纸册B的下部边缘贴合,上胶轮3的输送方向与纸册B的运动方向相同,便于上胶轮3的上侧边将热熔胶A涂布至纸册B的下侧边上。该涂布热熔胶A的方式为两者相同方向运动的顺向涂胶;在两者逆向涂胶时,上胶轮3的上侧边与纸册B之间的接触点会发生挤压热熔胶A,特别是在停机时,或发生热熔胶A大量堆积在纸册B上的情景。
所述刮胶件4与挡胶件7均为三角片,该三角片为三角柱形成的三角片,该三角柱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便于制作,加工,且安装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的两个直角边可以精确的确定刮胶件4或挡胶件7的位置,在分别确定刮胶件4或挡胶件7的角度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端点与出胶轮2或上胶轮3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刮胶的间隙,实现胶层厚度的精确控制。
刮胶件4右端设于出胶轮2的左侧上,其中出胶轮2为顺时针旋转,刮胶件4对出胶轮2表面上的热熔胶A向出胶轮2的左下侧刮落,被刮下的热熔胶A顺利的落入容纳腔12的左侧中,以便于再次利用且热熔胶A不会流向刮胶件4的上部,不会粘附到刮胶件4上部的灰尘。
挡胶件7左端设于上胶轮3的右侧上,其中上胶轮3为逆时针旋转,挡胶件7对上胶轮3表面上的热熔胶A向上胶轮3的右下侧刮落,被刮下的热熔胶A顺利的落入容纳腔12的右侧中,以便于再次利用且热熔胶A不会流向挡胶件7的上部,不会粘附到挡胶件7上部的灰尘。
刮胶轴41固定穿插在刮胶件4左端的直角夹角处中,旋转刮胶轴41便可以对刮胶件4左端与出胶轮2之间的间隙L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刮胶的厚度。
挡胶轴71固定穿插在挡胶件7右端的直角夹角处中,旋转挡胶轴71便可以对挡胶件7右端与上胶轮3之间的间隙N进行调节,从而调节上胶的厚度。
对间隙L与间隙N进行调节,便可以对不同厚度的纸册B进行上胶,满足不同的上胶需求,不同胶量的粘附效果。
所述刮胶件4右端与出胶轮2的间距为L,挡胶件7左端与上胶轮3的间距为N,刮胶件4与挡胶件7的间距为M,其中,L的长度大于M的长度,M的长度大于N的长度。
刮胶件4与挡胶件7的间距为M为热熔胶A厚度的中转间隙,本申请中,的最大上胶量为1/2M;当设置L=M=N时,上胶轮3的上较量为上胶量为1/2M,此时出胶轮2与上胶轮3之间交接时,可以一半一半的携带走热熔胶A。
该申请中,最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充分利用L>M>N,采用三次分胶的方式,对胶层的厚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使纸册B被粘附胶体的量可以被精确的量化控制,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经验值对加工中的影响。
所述刮胶件4上部低于出胶轮2顶端的上切线2a,保证刮胶件4能够始终沿着出胶轮2的便面进行刮胶。
挡胶件7上部低于上胶轮3顶端的上胶线3a,使纸册B的底边与上胶线3a之间接触进行上胶,避免挡胶件7上部与纸册B的底边接触,影响上胶轮3顶端的上胶线3a对纸册B底边的上胶效果,更佳避免挡胶件7上部的热熔胶A粘附在纸册B的底边上,影响纸册B的底边的黏贴性。
所述调节器8包括圆盘81以及固定在圆盘81中间位置的固轴孔82,圆环形的圆盘81,在圆盘81中间位置设置的固轴孔82用于套接挡胶轴71或刮胶轴41,通过圆盘81的转动实现挡胶轴71或刮胶轴41角度的调节。
圆盘81的外侧边缘环绕有多个调位槽83,其中,调位槽83为圆盘81上等角度间隔的凹槽,例如:圆盘81的外侧边缘环绕有30个调位槽83,则相邻两个调位槽83之间的角度为12度,则间隔拨动一个调位槽83时,刮胶轴41或挡胶轴71带动刮胶件4或挡胶件7移动的角度即为12度,那么此时,刮胶件4与出胶轮2之间的间隙L,便是可以被计算出,那么上胶量也可以量化的,挡胶件7与上胶轮3之间的间隙N,同样上胶轮3处的上胶量也可以被量化。
则在圆盘81上设置60个调位槽83,则相邻两个调位槽83之间的角度为6度,那么调节调位槽83与插销84之间的位置便可以精确的确定挡胶件7与上胶轮3之间的间隙N,从而对上胶轮3涂布至纸册B底部的热熔胶A厚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以适用于各种厚度下的纸册的上胶。
调位槽83下部设有用于插接调位槽83的插销84,通过插销84对圆盘81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从而确定圆盘81旋转后的定位。
插销84的上端设有插尖841,利用插尖841定位插接在调位槽83中,其中插尖841为等腰三角形,调位槽83也为等腰三角形,两者对应进行配合,实现定位与限定。
插销84中间环绕有调位环842,拨动插销84中间位置凸起的调位环842,可以调节插销84的上下位置,从而实现对圆盘81位置的调节。
插销84下端套接有销筒85,销筒85中设有弹簧851。将空心圆柱形的销筒85固定焊接在锅体1的侧壁上,使插销84在销筒85中上下串动,通过弹簧851抵触在销筒85底部与插销84底部之间,保持插销84插紧在圆盘的调位槽83中。
通过上述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包括锅体(1)以及用于对锅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锅体(1)中设有出胶轮(2)与上胶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轮(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刮胶件(4),出胶轮(2)与上胶轮(3)固定相邻的固定在锅体(1)中,上胶轮(3)的右侧固定有挡胶件(7),锅体(1)的左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第一刮胶架(51)与第二刮胶架(52)之间穿插有刮胶轴(41),刮胶件(4)固定在刮胶轴(41)上,锅体(1)的右侧上下两边分别固定有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第一挡胶架(61)与第二挡胶架(62)之间穿插有挡胶轴(71),挡胶件(7)固定在挡胶轴(71)上,刮胶轴(41)与挡胶轴(71)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轮(2)中间贯穿有出胶轴(21),出胶轴(21)固定在锅体(1)的侧壁上,上胶轮(3)中间贯穿有上胶轴(31),上胶轴(31)固定在锅体(1)右侧壁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轴(21)的下侧固定有出胶轮(2)、上侧固定有传动轮(22),上胶轴(31)的下侧固定有上胶轮(3)、上侧固定有转动轮(32),传动轮(22)右侧与转动轮(32)左侧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11),锅体(1)的内部设有容纳腔(12),出胶轮(2)与上胶轮(3)固定安装在容纳腔(12)中,锅体(1)内部的容纳腔(12)下部中间位置设有洗胶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呈内凹的弧形,容纳腔(12)中容纳有热熔胶(A),出胶轮(2)的下部沉浸在热熔胶(A)中,加热器(11)上部与锅体(1)底部的内凹的弧形贴合接触,上胶轮(3)的上部设有向左运动的纸册(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胶件(4)与挡胶件(7)均为三角片,刮胶件(4)右端设于出胶轮(2)的左侧上,挡胶件(7)左端设于上胶轮(3)的右侧上,刮胶轴(41)固定穿插在刮胶件(4)左端中,挡胶轴(71)固定穿插在挡胶件(7)右端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胶件(4)右端与出胶轮(2)的间距为L,挡胶件(7)左端与上胶轮(3)的间距为N,刮胶件(4)与挡胶件(7)的间距为M,其中,L的长度大于M的长度,M的长度大于N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胶件(4)上部低于出胶轮(2)顶端的上切线(2a),挡胶件(7)上部低于上胶轮(3)顶端的上胶线(3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8)包括圆盘(81)以及固定在圆盘(81)中间位置的固轴孔(82),圆盘(81)的外侧边缘环绕有多个调位槽(83),调位槽(83)下部设有用于插接调位槽(83)的插销(84),插销(84)的上端设有插尖(841)、中间环绕有调位环(842),插销(84)下端套接有销筒(85),销筒(85)中设有弹簧(851)。
CN201520836345.0U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4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6345.0U CN205044341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6345.0U CN205044341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4341U true CN205044341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3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3634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4341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43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416A (zh) * 2015-10-27 2015-12-23 倪舒婷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及上胶方法
CN107554117A (zh) * 2016-06-30 2018-01-09 浙江越生联合出版印刷有限公司 书背上胶装置
TWI737358B (zh) * 2020-06-19 2021-08-21 聚合興企業有限公司 兼具順向塗膠逆向塗膠功能的滾輪塗膠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416A (zh) * 2015-10-27 2015-12-23 倪舒婷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及上胶方法
CN107554117A (zh) * 2016-06-30 2018-01-09 浙江越生联合出版印刷有限公司 书背上胶装置
TWI737358B (zh) * 2020-06-19 2021-08-21 聚合興企業有限公司 兼具順向塗膠逆向塗膠功能的滾輪塗膠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2416B (zh)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及上胶方法
CN205044341U (zh) 一种胶装机的滚轮式胶锅
JP2625326B2 (ja) 本構造体
CN102601016B (zh) 平面弧形片状工件自动涂胶机设备
CN205463014U (zh) 一种玻璃边缘自动点胶机
CN205291601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双层打印喷头
CN202460929U (zh) 瓦楞纸板涂胶机
CN203991118U (zh) 涂层布涂层贴合机的涂胶机构
CN205110043U (zh) 一种新型的涂胶宽度调节装置
CN204194219U (zh) 胶水涂覆装置
CN105966108A (zh) 一种纳米锁线胶装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02943911U (zh) 一种上胶装置
CN211160451U (zh) 一种3d扫描引导点胶的装置
CN111516299B (zh) 一种横向点胶装置
CN211275227U (zh) 一种瓦楞纸板的胶粘装置
CN103753951B (zh) 纸板印刷机的风箱高度调节机构及瓦楞纸板水性印刷机
CN102601019A (zh) 一种圆柱面匀胶装置
CN207839317U (zh) 涂胶装置
CN203292016U (zh) 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涂胶装置
CN219024796U (zh) 一种epe条自动挂胶机
CN206856244U (zh) 一种曲面仿型表面图案转印机构
CN207843476U (zh) 枕式包装机的成型器
CN205929873U (zh) 一种纳米锁线胶装生产线
CN217747761U (zh) 一种实木家具表面刷胶装置
CN209935058U (zh) 三角区涂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