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1993U - 自动逃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逃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1993U
CN205041993U CN201520762486.2U CN201520762486U CN205041993U CN 205041993 U CN205041993 U CN 205041993U CN 201520762486 U CN201520762486 U CN 201520762486U CN 205041993 U CN205041993 U CN 205041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fixture
high building
escape device
automatic esc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24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Mos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Mos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Mos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Mos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24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1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1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19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逃生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一高楼;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二高楼;绳索,所述绳索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绳索的第二端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在楼宇发生事故时,通过连接在两个楼宇之间的绳索可迅速疏散人群,避免人群踩踏,可以有效减小伤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自动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逃生设备,特别是涉及自动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的楼宇建成,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层楼宇办公、居住。高层楼宇为极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为城市容纳更多人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层楼宇由于其楼层较多,因此电梯是高层楼宇必不可少的设施,人们搭乘电梯可方便的进入各楼层。虽然高层楼宇有着各种优点,但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旦发生火宅、地震或其他事故时,电梯将很有可能无法使用,而高层楼宇的楼梯太高,人群来不及疏散,且容易在疏散过程中发生踩踏事件,因火灾造成重大伤亡,这样,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在高层楼宇上设置高效、安全的逃生通道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高层楼宇缺乏安全、快捷的逃生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的自动逃生装置,通过连接在两个楼宇之间的绳索疏散人群,起到了高效疏散人群的作用,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大大降低了楼宇发生事故时的伤亡率。
一种自动逃生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一高楼;
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二高楼;
绳索,所述绳索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绳索的第二端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具有弹射端的弹射器,所述绳索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弹射端,用于在所述弹射器作用下使得所述弹射端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端设置膨胀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端部为半球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端部为球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端部为箭头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箭头形状包括圆锥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端设置曲形飞镖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绳索的杆部及用于固定所述曲形飞镖端部的插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形飞镖端部具有120度的夹角位。
上述自动逃生装置,在楼宇发生事故时,通过连接在两个楼宇之间的绳索可迅速疏散人群,避免人群踩踏,可以有效减小伤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弹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激光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绳索和滑索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垫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绳索和传送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自动逃生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00、绳索300以及第二固定装置200。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一高楼,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二高楼,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例如,所述第一高楼与第二高楼间隔一定距离,这样在第一高楼发生事故时,第二高楼不会被波及。例如,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固定设置在第一高楼的某一逃生口,例如天台,便于人群疏散,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固定设置在第二高楼的某一特定位置,例如第二固定装置200固定在所述第二高楼预设接收位置,例如是第二高楼的天台,或者是第二高楼中较为宽敞的位置。例如,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例如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
为了减少自动逃生装置10在日常对高楼的影响,例如,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装置100,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活动设置,例如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可卡扣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在闲置状态时,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当楼宇发生事故时,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
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设置具有弹射端410的弹射器400,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弹射端410,用于在所述弹射器400作用下使得所述弹射端41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这样,在闲置状态时,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放置于第一固定装置100,当第一高楼出现意外事故时,所述弹射器400将所述弹射端410向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弹射,使得绳索300的第二端随着弹射端410弹射至第二固定装置200,并使得绳索30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上,从而使得绳索300连接于第一高楼和第二高楼之间,为人群疏散提供通道。例如,所述弹射器具有类似于枪械例如鱼枪的弹射结构,例如,所述弹射器具有弹簧座、弹簧、栓部、弹射端、发射筒与发射部,所述绳索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弹射端,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弹簧座,所述栓部用于限制所述弹射端的可发射状态,所述发射部用于在受力时松开所述弹簧,以使所述弹射端在所述弹簧作用下,从所述发射筒射出,从而使得绳索的第二端随着弹射端弹射出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2,所述弹射器400还包括弹簧401和限位器420,在闲置状态时,弹射端410分别与所述弹簧401和所述限位器420抵接,且所述弹射端410在所述限位器420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弹簧401压缩,这样,在闲置状态时,弹射端410时刻处于被发射状态,一旦限位器420打开,所述弹射端410即在所述弹簧401的弹力作用下弹射出去,例如,所述限位器420包括设置于所述弹射端410两侧,且形状与所述弹射端410匹配的两个限位部421,两个所述限位部421分别与限位气缸422驱动连接,当第一高楼发生意外事故时,例如在用户操作下,两个所述限位部421分别在限位气缸422的驱动下向两侧运动,使得所述弹射端410失去限制,所述弹射端410在弹簧401弹力下弹射而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弹射器400还包括一弓部430、一弦部440和限位器420,所述限位器420包括限位部421与限位气缸422,所述弦部440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于所述弓部430的两端,所述弹射端410一端与所述弦部44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421抵接,在备用状态下,或者在闲置状态时,所述弹射端410在所述限位部421作用下使得所述弦部440处于绷紧状态,当第一高楼发生意外事故时,所述限位部421脱离所述弹射端410,所述弹射端410在所述弦部440和所述弓部430作用下弹射而出。
例如,所述弓部430采用玻纤增强尼龙66为主要原料,经注塑工艺成型,所选玻纤为短玻纤,短玻纤工艺成熟,易于加工,且注塑参数易于控制,同时具有较好的刚性和耐疲劳性。为了提高弓部430的韧性,使得弓部430回复能力更强,提供更强的弹射能力,所述弓部430的材料通过玻纤增强尼龙66与聚烯烃复合而成,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提高了冲击强度。
例如,所述弦部440的材料采用玻纤与聚烯烃复合而成,采用玻纤与聚烯烃复合而成的弦部440具有较强硬度和韧性,具有良好的回复力,在弦部440绷紧时具有极佳的弹性。由于自动逃生装置10需要在恶劣环境中可正常工作,因此弦部440要具备较强的阻燃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例如,所述弦部440的材料采用玻纤、聚烯烃、PVC树脂和硅酸盐复合而成,PCV树脂使得弦部440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硅酸盐使得弦部440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通过上述材料复合而成的弦部440可工作在恶劣环境中,提高了弦部440的可靠性,同时延长了弦部440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得所述弹射端410结构更为稳固,从而稳固地卡扣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例如,如图2、图3所示,所述弹射端410设置膨胀端部411,膨胀端部411的宽度较所述弹射端410的宽度大,以使得膨胀端部411可卡扣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且卡扣更为稳固,例如,所述膨胀端部411设置为多边形,例如,所述膨胀端部411设置为正五边形。为了使得膨胀端部411具有更大的质量,从而具备更大的惯性以便使得弹射端410可以准确弹射至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例如,所述膨胀端部411为半球形;又如,所述膨胀端部411为球形;为了使得膨胀端部411具有更好的导向性,使得弹射方向更为精确,例如,所述膨胀端部411为箭头形状,例如,所述箭头形状包括圆锥形结构,这样,可以使得膨胀端部411运动时方向更为精确,减小空气的阻力,使得弹射端410弹射距离更远,方向更为精确。
为了固定所述弹射端410,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具有Y字形开口220,所述弹射端410弹射至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后,所述弹射端410从Y字形开口220的V部221穿过,然后落下,所述绳索300进入Y字形开口220的“|”部222,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直接卡住膨胀端部411,这样第一固定装置100和第二固定装置200分别使得绳索300的两端固定,人群可通过绳索300从第一高楼滑动至第二高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弹射端410弹射后固定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上的概率,所述弹射端410设置曲形飞镖端部,这样弹射端410弹射出去后再飞行过程中可做回旋运动,使得整个运动轨迹呈半月形,例如,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绳索300的杆部及用于固定所述曲形飞镖端部的插接位,这样,当弹射端410在做半月形轨迹飞行时,且飞过所述杆部时,所述绳索300抵接于所述杆部,使得弹射端410受所述杆部作用立即做快速回旋运动,使得绳索300绕在所述杆部上,从而使得绳索300固定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且曲形飞镖端部卡接在插接位上,使得弹射端410稳固地固定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上,从而使得绳索300的第二端可固定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上。通过曲形飞镖端部的回旋运动,较直接沿直线弹射运动至第二固定装置200更容易,提高了所述弹射端410弹射后固定在第二固定装置200上的概率。例如为了使得所述曲形飞镖端部在飞行中更为平稳,且飞行距离半径更长,例如,所述曲形飞镖端部具有120度的夹角位,如果夹角位的角度太小,则曲形飞镖端部飞行半径太小,无法绕过所述杆部,如夹角位的角度太大,则曲形飞镖部则引导所述弹射端410趋向于直线运动,使得所述弹射端410在飞过所述杆部无法往回飞行。
为了使得疏散人群可以通过绳索300快速由第一高楼滑动至第二高楼,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的高度,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设置在第一高楼的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设置在第二高楼的位置的高度,这样,通过自身的重力,位于第一高楼的疏散人群即可通过绳索300迅速滑落至第二高楼,从而顺利逃生。例如,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一高楼的第一固定位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二高楼的第二固定位置,且第一固定位置高于第二固定位置,例如,第一固定位置与第二固定位置的高度差,以及第一固定位置与第二固定位置的水平长度距离,两者的比值为0.36~0.5,例如绳索的倾斜度约为20~30度,使得逃生速度适中,不会过快或过慢。
例如为了提高疏散效率,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包括多个第一固定装置100、第二固定装置200以及对应对条绳索300,这样,当第一高楼发生事故时,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可同时疏散多人,提高了疏散效率,进一步降低人员伤亡。
为了及时获得第一高楼的事故状态,例如,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第一高楼的多种状态,例如,温度状态、湿度状态和震动状态,例如,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控制器、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和震动探测器,所述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和震动探测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和震动探测器的探测信息判断是否发生事故,是则发送信号至弹射器400,控制所述弹射器400发射所述弹射端4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闲置状态时,所述绳索300绕设在绳桩500上,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绳桩500水平设置,在弹射器400将弹射端410弹射出去时,所述绳索300带动绳桩500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绳索300可迅速从所述绳桩500上解开,为了使得所述绳索300可快速从所述绳桩500上解开,例如,所述绳桩500包括转轴510和套设于所述转轴510的桩体,例如,所述转轴510两端连接有支架530,所述转轴510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530上,为了使得转轴510转动更为平稳,并减小所述转轴510的转动阻力,所述转轴5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架530连接,这样,转轴510在支架530上转动时阻力可得到有效减小,同时使得转轴510转动更为平稳;又如,所述绳桩竖直设置,所述绳桩包括转轴和套设于所述转轴的桩体,所述转轴和所述桩体竖直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转轴510的转动力,避免转轴510阻碍所述绳索300的解开,例如,请再次参见图2,所述转轴510连接一转动电机520,例如,所述转动电机520与监测装置连接,当监测装置发出事故信号时,所述转动电机520顺着所述绳索300解开方向转动,使得转轴510可配合所述绳索300转动,提高了所述绳索300的解开效率,使得所述绳索300可迅速随着弹射端410弹射至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
为了使得弹射端410可以精准弹射至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还包括激光校准装置600,所述激光校准装置60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用于以激光信号校准所述弹射端410的弹射位置,例如,当监测装置监测到第一高楼发生事故时,控制所述弹射器400发射所述弹射端410前,控制所述激光校准装置600校准所述弹射端410的弹射位置,确保所述弹射端410可以准确弹射至第二固定装置200,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上。
所述激光校准装置600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校准器,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所述激光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信号至所述激光接收器,所属校准器用于判断所述激光接收器是否接收到激光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有发射头,所述发射头连接于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设置有扣紧部,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卡扣于所述扣紧部,所述激光接收器包括接收头,所述接收头连接于所述扣紧部,当第一高楼发生事故时,所述激光校准装置600接收到检测装置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的发射头向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接收头方向发射激光,当所述接收头接收到激光后,确定弹射方向已校准,所述弹射器400即可将所述弹射端410弹射至第二固定装置200。
为了提高所述发射头的校准效率,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激光校准装置600还包括第一电机610、第二电机620和第三电机630,所述第一电机610的转子与所述第二电机620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0的转子与所述第三电机630连接,所述第三电机630的转子与所述发射头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610、所述第二电机620和所述第三电机630控制所述发射头朝向不同方向,例如,所述第一电机610、第二电机620和第三电机630两两正交,例如,所述第一电机610的转子的轴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电机620的转子的轴向水平设置,这样,所述第一电机610调整所述发射头的水平方向角度,所述第二电机620调整所述发射头的竖直倾斜角度,所述第三电机630调整所述发射头的竖直俯仰角度。
为了使得弹射器400弹射更为精准,所述第三电机630的转子还与所述弹射器400连接,这样,当所述发射头随所述第一电机610、所述第二电机620和所述第三电机630调整发射方向时,所述弹射器400也随着同步调整方向,使得所述弹射器400的弹射方向对所述准扣紧部,从而使得弹射出去的弹射端410可以准确卡扣于所述扣紧部。
为了加强所述绳索300的硬度,所述绳索300为钢索,例如,所述绳索300为多个钢丝相互缠绕而成;为了使得所述绳索300随着弹射端410弹射的更远,应减小所述绳索300的重量,例如,所述绳索300包括尼龙索和钢索,所述尼龙索和钢索相互缠绕连接,由所述尼龙索和所述钢索缠绕而成的绳索300具有良好硬度,且减小了质量,使得所述绳索300可随着弹射端410弹射的更远,避免所述绳索300无法弹射至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虽然尼龙索和钢索缠绕而成的绳索300具有较轻的重量,且具有较强的硬度,但却由于强度较高,而使得所述绳索300柔性不够,在所述绳索300随所述弹射端410飞行时,例如半月形飞行时,所述绳索300强度较高,不容易弯曲,较难缠绕在所述杆部上,为了增加所述绳索300的柔性,所述绳索300包括尼龙索、钢索和剑麻纤维索,剑麻纤维具有良好柔性,且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例如,所述尼龙索、钢索和剑麻纤维索的体积比为6:3:5,这样,使得所述绳索300具有很好的硬度和强度,且质量较小,具有良好柔性,所述绳索300随所述弹射端410弹射飞行的距离更远,随所述弹射端410改变飞行方向,且可轻易的绕在所述杆部上。
为了便于疏散人群沿所述绳索300滑动,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还设置有滑索环310,所述滑索环310穿设所述绳索300,当所述绳索300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后,疏散人群可通过握持所述滑索环310使所述滑索环310在所述绳索300上滑动,以此从第一高楼滑动至第二高楼,例如,请再次参见图6,所述滑索环310包括第一滑索环311和第二滑索环312,所述第一滑索环311和所述第二滑索环312连接,所述第一滑索环311套设于所述绳索300,所述第二滑索环312用于握持,以此提高疏散人群握持的便利度,使得疏散人群握持所述滑索环310更为稳定。例如,所述绳索30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滑索环310,例如,设置至少三所述滑索环310,从而提高了疏散人群的疏散效率。
为了提高疏散的安全性,例如,如图7所示,每一所述滑索环310设置一固定位置320,所述固定位置320用于固定疏散人,例如,为了提高所述固定位置320的舒适度,减少固定位置320上疏散人的损伤,所述固定位置320设置固定座321,这样,疏散人可坐在所述固定座321上,由第一高楼滑动至第二高楼,为了使得疏散人在固定座321上更为紧固,避免疏散人由固定座321上摔下,例如,所述固定位置320设置两固定条322,例如,所述固定条322设置为扁平带状,这样固定条322更为贴身,一方面使得疏散人更为舒适,另一方面,使得疏散人在固定座321上更为紧固。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固定条322的固定作用,例如,请再次参见图7,两所述固定条322成X形交叉设置。为了使所述固定条322便于紧固扣合,所述固定条322具有一安全扣,所述固定座321上设置有与所述安全扣匹配的安全扣盒323,所述安全扣用于扣合于所述安全扣盒323,使得固定条322得到固定,从而使得疏散人可方便地扣合或打开所述固定条322,为疏散人逃离第一高楼争取宝贵时间。
为了提高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的输送能力,如图8所示,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还包括辅助索350,所述辅助索350环绕所述绳索300闭合设置,例如,所述辅助索350整体为一个压扁的圆形,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设置有第一辅助辊351,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设置有第二辅助辊352,所述辅助索350分别与所述第一辅助辊351和所述第二辅助辊352连接,所述辅助索350还与所述滑索环310连接,当所述滑索环310沿所述绳索300滑动时,所述滑索环310带动所述辅助索350绕所述第一辅助辊351和所述第二辅助辊352转动,例如,所述绳索300上设置有两个滑索环310,两个滑索环310的间距约等于第一高楼与第二高楼之间的距离,在初始状态,一个滑索环310位于靠近第一高楼的位置,另一个滑索环310位于靠近第二高楼的位置,当一个滑索环310由第一高楼滑向第二高楼,另一个滑索环310则由辅助索350带动由第二高楼滑向第一高楼,从而实现滑索环310的循环运动,从而使得滑索环310多次输送疏散人群,提高了输送能力。
由于滑索环310滑动至所述绳索300的一端时,无法直接由绳索300原路返回,且当所述滑索环310随着辅助索350运动至第一辅助辊351或第二辅助辊352时,必然无法继续前进,因此,所述滑索环310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具有锁扣,所述锁扣用于将所述开口锁紧闭合,当所述滑索环310由第一高楼滑动至第二高楼时,将所述锁扣解开,使得所述滑索环310通过开口从所述绳索300上拆卸,并将所述滑索环310再次锁紧并套于所述辅助环上,使得所述滑索环310返回第一高楼。
例如,所述辅助索350设置两定位圈,每一所述定位圈对应固定一所述滑索环310,以便于固定所述滑索环,方便多个用户间隔使用,也有利于提高制造效率。
为了紧固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设置固定件,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套置于所述固定件,例如,所述绳索300第一端具有铁环,所述铁环套置于所述固定件,为了加强固定钉的稳固性,例如,所述固定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高楼。
为了提高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的可靠性,例如,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保护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的固定件。
所述保护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绳索300的连接装置,判断所述绳索300是否连接稳固。例如,所述保护装置设置检测结构、控制电路及指示灯;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装置的连接、及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的连接,在任一连接松动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点亮所述指示灯,例如,所述检测机构电连接于所述绳索300,例如,当所述绳索300与第二固定装置200连接时,所述检测机构与通过所述绳索300中的钢索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形成回路,检测机构从而判断所述绳索300连接稳固,当所述绳索300任一位置断开或松动时,则回路断开,检测机构从而判断所述绳索300不稳固,控制电路控制指示灯亮起,以此指示疏散人群是否可以使用所述绳索300逃离。
为了使得保护装置的提示效果更为明显,使疏散人群更容易注意到绳索300不稳固,存在危险,所述保护装置还设置与所述指示灯连接的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指示灯点亮时发出报警信号,例如,所述报警器为声音报警器,在指示灯点亮后,所述报警器发出声音报警;例如,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在指示灯点亮后,所述报警器发出声音同时发出强光进行报警,通过报警器强化报警效果,避免由于事故发生时,疏散现场混乱而无法注意到指示灯亮起,疏散人群忽略了绳索300的不稳固状态,避免疏散人群在绳索300上疏散时摔落。
为了使得所述保护装置易于安装和拆卸,例如,所述保护装置锁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例如,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一锁扣部,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所述锁扣部锁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的固定件。
为了加固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固定件的连接,例如,所述锁扣部加宽设置,加宽的锁扣部具有更高的强度,可有效防止锁扣部被拉断,另一方面也可减小对固定件的压强,使得固定件在单位面积上受力更小,例如,所述锁扣部具有一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抵接于所述固定件。
为了加强所述固定件的强度,所述固定件为铸造件,例如,所述铸造件为铜铸造件,例如,为了加强所述固定件的防腐蚀性,使得固定件在长期使用后仍保持牢固、可靠,所述固定件为铜铅合金铸造件,例如,所述铜铅合金铸造件中铜和铅的质量分比为5:3。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绳索300与所述固定件的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T形部,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套置于所述T形部,例如,所述绳索300通过所述保护装置套置于所述T形部,所述T形部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部和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挡部,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挡部一体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第一高楼连接,当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套置于所述支撑部时,所述挡部可避免所述绳索300的第一端从所述支撑部上滑落。
当疏散人群通过所述绳索300有第一高楼滑落至第二高楼,由于滑动距离较长,且具有一定高度差,因此,疏散人的滑动速度较高,直接滑落至第二高楼容易造成疏散人受伤,为了避免疏散人快速滑落至第二高楼而受伤,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有效为疏散人提供缓冲,在疏散人滑落第二高楼前降低疏散人的速度,减小对疏散人的冲撞,避免疏散人受伤。
例如,所述缓冲机构为气囊,例如,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五个气囊,所述五个气囊的其中一个居中设置,另外四个气囊绕所述中间的气囊设置,当疏散人五体投地时,可全面保护疏散人,避免疏散人受伤。
由于气囊体积较大,在闲置状态时,所述气囊用于收纳于安全盒内,气囊在疏散人将要滑动至第二高楼时弹出,为了及时弹出所述气囊,例如,所述安全盒设置有气囊控制装置,所述气囊控制装置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监测第一高楼的状态,当发生事故时则发送信号至气囊控制装置,气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囊弹出,这样,气囊在疏散人滑落至第二高楼之前就弹出并准备好,可避免气囊来不及弹出,导致疏散人滑落受伤。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缓冲机构为垫片700,所诉垫片700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连接,例如,所述垫片700设置为海绵垫片700,所述海绵垫片700具有良好柔韧性和弹性,为疏散人提供良好缓冲。虽然海绵非常柔软,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但如果疏散人滑动速度过快时,过于柔软的海绵垫片700虽然具有缓冲作用,但支撑效果不好,速度过快的疏散人容易冲压所述海绵垫片700撞击到第二高楼的天台地面或墙面上,为了提高所述垫片700的支撑力,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垫片700设置为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海绵层710、椰棕层730和第二海绵层720,椰棕层730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可有效支撑疏散人,减小受伤概率,椰棕层730厚度不宜过厚,如果椰棕层730太厚,垫片700硬度较高,同样容易使得疏散人受伤,椰棕层730厚度太薄,则起不到支撑效果,为了提高所述垫片700支撑力,并使得垫片700具有柔软性,所述第一海绵层710的厚度设置为45-60mm,所述椰棕层730的厚度设置为35-50mm,所述第二海绵层720的厚度分别为45-60mm,优选地,所述第一海绵层710的厚度设置为55mm,所述椰棕层730的厚度设置为40mm,所述第二海绵层720的厚度分别为55mm。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垫片700的缓冲能力,所述垫片700一面连接有弹簧701,所述弹簧701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连接,例如,所述垫片700一面连接有弹簧701,所述弹簧701与所述第二高楼连接,这样除了垫片700自身的缓冲,弹簧701还为垫片700提供弹力作为缓冲,进一步提高所述垫片700的缓冲能力,降低疏散人的受伤概率。
为了加强所述弹簧701的缓冲能力,例如,所述垫片700一面连接有四个弹簧701,例如,所述垫片700设置为长方形垫片700,四个所述弹簧701连接于所述垫片700的四个直角。例如,所述垫片700设置为圆形,所述垫片700一面连接有至少五个弹簧701,所述五个弹簧701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垫片700的圆形,其余四个绕所述圆形垫片700的圆周均匀设置,这样可以为疏散人提供全面的缓冲,减小对疏散人的伤害。
为了使得疏散人疏散至第二高楼时更为舒适,如图11所示,所述自动逃生装置10还包括传送带800,所述传送带800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所述传送带800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所述传送带800与所述绳索300连接,这样,当疏散人沿着所述绳索300滑落时,可坐在所述传送带800滑落至第二高楼,使得疏散人更为舒适。例如,所述传送带800设置为扁平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例如,所述传送带800设置为圆筒形,所述圆筒形的传送带800内部具有传送腔,这样,疏散人可直接进入所述传送带800内的传送腔,由传送腔内滑落至第二高楼,一方面,使得疏散人身体外露,提高疏散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得疏散人无需握持绳索300,直接由传送腔滑落,提高了舒适性。
为了加强所述传送带800的稳固性,请再次参见图11,所述传送带800设置有多个支撑环810,例如,所述支撑环810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传送带800上,支撑环810加强了所述传送带800结构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使得传送带800内部的传送腔处于撑开状态,避免传送带800局部的闭合,阻碍滑行通过。
为了加强所述支撑环810的硬度,例如,所述支撑环810为金属支撑环810,例如,所述支撑环810连接于所述传送带800外表面,例如,所述传动带包括内带和外带,所述内带和外带贴合连接,所述支撑环810设置于所述内带和外带之间,这样,避免支撑环810外露,避免支撑环810被腐蚀,延长所述支撑环810的使用寿命。为了使滑行面保持平整,避免所述支撑环810之间的凹凸不行导致疏散人滑行中被所述支撑环810撞击,例如,所述支撑环810之间连接哟滑行条,例如,所述滑行条为金属滑行条,例如,所述滑行条设置于所述内带与外带之间。
为了减小所述传动带的重量,减小所述传送带800对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0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0的负荷,例如,所述传送带800设置为尼龙传送带;为了提高所述传送带800的强度,例如,所述传送带800设置为麻布传送带;为了减小所述传送带800重量并提高所述传送带800的强度,例如,所述传送带800设置为尼龙麻布织物传送带,为了避免所述传送带800在火宅中烧毁,例如,所述传送带800设置为阻燃棉传送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一高楼;
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第二高楼;
绳索,所述绳索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绳索的第二端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具有弹射端的弹射器,所述绳索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弹射端,用于在所述弹射器作用下使得所述弹射端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端设置膨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端部为半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端部为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端部为箭头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箭头形状包括圆锥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端设置曲形飞镖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绳索的杆部及用于固定所述曲形飞镖端部的插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自动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形飞镖端部具有120度的夹角位。
CN201520762486.2U 2015-09-25 2015-09-25 自动逃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1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2486.2U CN205041993U (zh) 2015-09-25 2015-09-25 自动逃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2486.2U CN205041993U (zh) 2015-09-25 2015-09-25 自动逃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1993U true CN205041993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3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248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1993U (zh) 2015-09-25 2015-09-25 自动逃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19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3431B (zh) * 2015-09-25 2019-04-19 绍兴厚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逃生装置
CN111685631A (zh) * 2020-03-19 2020-09-22 广东蓝水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扶手电梯盖板处人流监测方法
CN112169200A (zh) * 2020-09-17 2021-01-05 林朋 一种自重电磁加速消防清理贯穿火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3431B (zh) * 2015-09-25 2019-04-19 绍兴厚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逃生装置
CN111685631A (zh) * 2020-03-19 2020-09-22 广东蓝水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扶手电梯盖板处人流监测方法
CN112169200A (zh) * 2020-09-17 2021-01-05 林朋 一种自重电磁加速消防清理贯穿火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1990U (zh) 楼宇逃生装置
CN105214227A (zh) 楼宇逃生装置
CN205041993U (zh) 自动逃生装置
CN105214226A (zh) 智能逃生装置
CN205031764U (zh) 快速逃生装置
US5649866A (en) Amusement ride system
US20170327129A1 (en) Marine-environment, emergency-egress system and method
JP2007524428A (ja) 建物から外部へ避難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200155875A1 (en) Intelligent Rope Descending Rescue Backpack
CN105233431A (zh) 自动逃生装置
CN205041994U (zh) 高层逃生装置
CN205041991U (zh) 智能逃生装置
CN205041992U (zh) 安全逃生装置
CN209757474U (zh) 海上救援救生舱
WO2017110026A1 (ja) 自律型無人潜水機
CN111232158A (zh) 一种救生圈的快速弹射和回收装置
CN113428324A (zh) 一种船舶救生消防用抛绳设备
CN105233435A (zh) 高层逃生装置
CN105194812A (zh) 安全逃生装置
CN105233432A (zh) 快速逃生装置
US6488267B1 (en) Apparatus for lifting or pulling a load
US20140196983A1 (en) Equipment for moving people in height in non horizontal surfaces wi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ranslation
CN107640331A (zh) 一种通用自动储能无人机弹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US20030085073A1 (en) Escape device
US2505707A (en) Shock absorb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 pickup systems and the li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