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9077U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39077U CN205039077U CN201520837953.3U CN201520837953U CN205039077U CN 205039077 U CN205039077 U CN 205039077U CN 201520837953 U CN201520837953 U CN 201520837953U CN 205039077 U CN205039077 U CN 2050390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
- out wire
- zinc
- alloy layer
- tin allo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29910001128 Sn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1 zinc -tin Chemical compound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125000003700 ep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24 anti-inf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包括:塑壳、电容器内芯、锌锡合金层、引出线、电阻和环氧树脂。电容器内芯、锌锡合金层、引出线、电阻和环氧树脂设于塑壳内,电容器内芯的两端设有锌锡合金层,锌锡合金层的两端与引出线连接,引出线与电阻连接,环氧树脂设于塑壳和电容器内芯之间。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电容器内芯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以塑壳和环氧树脂密封,具有良好的自愈性能、耐压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电器、电子设备或其他干扰源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目前传统的电容器在单独使用时不能更快的进行放电,容易产生短路放电造成损害,急需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减少电磁干扰,也让电容器能更快的进行放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现有的电容器进行一定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壳、电容器内芯、锌锡合金层、引出线、电阻和环氧树脂,所述电容器内芯、锌锡合金层、引出线、电阻和环氧树脂设于塑壳内,所述电容器内芯的两端设有锌锡合金层,所述锌锡合金层的两端与引出线连接,所述引出线与电阻连接,所述环氧树脂设于塑壳和电容器内芯之间。
进一步,所述塑壳是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锌锡合金层包括:第一锌锡合金层和第二锌锡合金层,所述第一锌锡合金层和第二锌锡合金层分别设于电容器内芯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所述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第三引出线和第四引出线,所述第一引出线与第一锌锡合金层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线与第二锌锡合金层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线的一端与第一引出线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线的另一端与电阻连接,所述第四引出线的一端与第二引出线连接,所述第四引出线的另一端与电阻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塑壳100、电容器内芯200、锌锡合金层300、第一锌锡合金层310和第二锌锡合金层320。
引出线400、第一引出线410、第二引出线420、第三引出线430和第四引出线440。
电阻500和环氧树脂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包括:塑壳100、电容器内芯200、锌锡合金层300、引出线400、电阻500和环氧树脂600,电容器内芯200、锌锡合金层300、引出线400、电阻500和环氧树脂600设于塑壳100内,电容器内芯200的两端设有锌锡合金层300,锌锡合金层300的两端与引出线400连接,引出线400与电阻500连接,环氧树脂600设于塑壳100和电容器内芯200之间。
塑壳100是长方体结构。
锌锡合金层300包括:第一锌锡合金层310和第二锌锡合金层320,第一锌锡合金层310和第二锌锡合金层320分别设于电容器内芯200的左右两端。
引出线400包括:第一引出线410、第二引出线420、第三引出线430和第四引出线440,第一引出线410与第一锌锡合金层310连接,第二引出线420与第二锌锡合金层320连接,第三引出线430的一端与第一引出线410连接,第三引出线430的另一端与电阻500连接,第四引出线440的一端与第二引出线420连接,第四引出线440的另一端与电阻500连接。
为了减少电器、电子设备或其他干扰源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目前传统的电容器在单独使用时不能更快的进行放电,容易产生短路放电造成损害,急需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减少电磁干扰,也让电容器能更快的进行放电。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内芯200和电阻500通过焊接机将第一引出线410和第三引出线430连接后在和第一锌锡合金层310连接,另一端第二引出线420和第四引出线440连接后在于第二锌锡合金层320连接,实现电容器内芯200和电阻500的并联。然后配合塑壳100和环氧树脂600进行密封,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自愈性能、耐压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单相电源的各种类型的电动工具、无线连接、电源跨接等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抗感染线路的整机、部件线路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壳(100)、电容器内芯(200)、锌锡合金层(300)、引出线(400)、电阻(500)和环氧树脂(600),所述电容器内芯(200)、锌锡合金层(300)、引出线(400)、电阻(500)和环氧树脂(600)设于塑壳(100)内,所述电容器内芯(200)的两端设有锌锡合金层(300),所述锌锡合金层(300)的两端与引出线(400)连接,所述引出线(400)与电阻(500)连接,所述环氧树脂(600)设于塑壳(100)和电容器内芯(2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100)是长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锌锡合金层(300)包括:第一锌锡合金层(310)和第二锌锡合金层(320),所述第一锌锡合金层(310)和第二锌锡合金层(320)分别设于电容器内芯(200)的左右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400)包括:第一引出线(410)、第二引出线(420)、第三引出线(430)和第四引出线(440),所述第一引出线(410)与第一锌锡合金层(310)连接,所述第二引出线(420)与第二锌锡合金层(320)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线(430)的一端与第一引出线(410)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线(430)的另一端与电阻(500)连接,所述第四引出线(440)的一端与第二引出线(420)连接,所述第四引出线(440)的另一端与电阻(50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37953.3U CN205039077U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37953.3U CN205039077U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39077U true CN205039077U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9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3795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9077U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39077U (zh) |
-
2015
- 2015-10-27 CN CN201520837953.3U patent/CN2050390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97914U (zh) | 一种超低esr片式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电容器 | |
CN204130350U (zh) | 一种叠层母排引出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 |
CN205039077U (zh)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容器 | |
CN202650836U (zh) | 一种有效防止薄膜电容器极壳之间发生电击穿的绝缘套 | |
CN205194945U (zh) | 射频转接器 | |
CN204668162U (zh) | 一种薄膜电容器 | |
CN203745638U (zh) | 新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排短接线插块 | |
CN203895272U (zh) | 一种钽电容器 | |
CN206312763U (zh) |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 |
CN205959781U (zh) | 一种增设垫纸的铝电解电容器 | |
CN204144005U (zh) | 电感器 | |
CN201741563U (zh) | 电容分压器一体式输出端子结构 | |
CN203673968U (zh) | 电容器 | |
CN202678114U (zh) | 芯组上下设置的复合型交流电容器 | |
CN206340451U (zh) | 高电压爬升率薄膜电容器 | |
CN203481050U (zh) | 一种防爆电容器壳体 | |
CN202042367U (zh) | 复合式cbb65电容器接口 | |
CN202585771U (zh) | 微波设备用电容接线保护结构 | |
CN202839304U (zh) | 电动汽车应用直流母线支撑电容器 | |
CN206340452U (zh) | 电力薄膜电容器 | |
CN205039078U (zh) | 一种聚酯薄膜的电容器 | |
CN205264907U (zh) | 一种易插拔插头 | |
CN202231608U (zh) | 具有高耐压强度的电源滤波器 | |
CN205335093U (zh) | 一种保证圆柱形电容器端子平整度的工装夹具 | |
CN203812729U (zh) | 固体电解电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