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9137U - 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29137U CN205029137U CN201520743940.XU CN201520743940U CN205029137U CN 205029137 U CN205029137 U CN 205029137U CN 201520743940 U CN201520743940 U CN 201520743940U CN 205029137 U CN205029137 U CN 2050291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ue core
- connector body
- core
- face
-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前上胶芯、前下胶芯、金属端子、卡勾和金属前壳,在前上胶芯、前下胶芯的后端面与胶芯后壳之间的空间中设置两个第一磁铁;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内设有与数据线线缆主体连接并且穿出第二连接器本体前端面的铜针;在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前端内部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后端内部的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本实用新型将数据线的线缆部分与接头部分分离,二者通过具有磁铁和铜针的接头进行对接、导接,实现数据、电能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IPAD等数码产品用的数据线一般是线主体与两端接头本体连接成不可拆分的整体式结构,一旦拆分则整个数据线报废。这种结构方式,数据线在使用时会频繁与手机、IPAD等产品的接口反复拔插,虽然相关测试表面拔插使用寿命很长,但是实际使用时,往往很容易造成数据线甚至是手机等接口的松动、接触不良等情况,造成手机或数据线的损坏,而无论是手机或者数据线的损坏,一般而言都是难以修复的,只能更换手机和更换数据线,这样不但对消费者而言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对社会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另外,手机等的端口一般都是直接暴露的,容易有灰尘等进入,这也是影响数据传输稳定以及产品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再者,目前这种结构的数据线插接时必须手动对准接口方能进行,不便于在不看或者光线暗的情况下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现有产品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前上胶芯、前下胶芯、金属端子、卡勾和金属前壳,其中,金属端子安装在前上胶芯和前下胶芯之间,卡勾安装在前上胶芯和前下胶芯之间的两侧;金属前壳套于前上胶芯、前下胶芯的外围;胶芯后壳上开设有一对接窗口;在前上胶芯、前下胶芯的后端面与胶芯后壳之间的空间中设置两个第一磁铁,分别位于对接窗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内设有与数据线线缆主体连接并且穿出第二连接器本体前端面的铜针;在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面、铜针前端的外围突设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后端面的对接窗口相对应的定位框;在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前端内部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后端内部的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包括上下对接组装的胶芯上壳、胶芯下壳和设置在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内部中间的胶芯,胶芯内一体成型固定有数根铜针,铜针的后端与从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后端面穿入的线缆主体连接,铜针的前端穿出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前端面;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的前端面分别具有一突缘,二者组合形成所述定位框;在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内部空间中、铜针胶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第二磁铁。
本实用新型将数据线的线缆部分与接头部分分离,二者通过具有磁铁和铜针的接头进行对接、导接,实现数据、电能传输。采用这种方式,与苹果手机、IPAD等连接的接头端可以始终与产品保持插接状态,能避免频繁的拔插,确保连接稳定和数据传输稳定,同时也可避免手机端口暴露,避免灰尘进入,保护端口;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性连接,可以依靠多块磁铁的吸力配合,当产品靠近时能产生自动和定向的吸力,促使线缆上的接头与手机上的接头定位相吸,形成电连接,可以在不看的情况下完成连接,方便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在使用时若出现意外拉扯的情况时会从磁性连接处分离,这样能避免拉扯到手机连接端口,起到保护手机以及数据线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即为适用于苹果手机的专用数据线连接器结构图,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和第二连接器本体2,第一连接器本体1用于与苹果手机、IPAD等产品的数据端口连接,第二连接器本体2则用于与数据线主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11、前上胶芯12、前下胶芯13、金属端子14、卡勾15和金属前壳16,其中,金属端子14安装在前上胶芯12和前下胶芯13之间,卡勾15安装在前上胶芯12和前下胶芯13之间的两侧;金属前壳16套于前上胶芯12、前下胶芯13的外围;胶芯后壳11上开设有一对接窗口101;在前上胶芯12、前下胶芯13的后端面与胶芯后壳11之间的空间中设置两个第一磁铁17,分别位于对接窗口10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2内设有与数据线线缆主体3连接并且穿出第二连接器本体2前端面的铜针24,铜针24的数量以及间距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内的金属端子14的数量和尾端间距相一致;在第二连接器本体2的前端面、铜针24前端的外围突设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后端面的对接窗口101相对应的定位框201;在第二连接器本体2的前端内部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后端内部的第一磁铁17相对应的第二磁铁25。其中第一连接器本体中有5个金属端子,第二连接器本体中有5个铜针。
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2包括上下对接组装的胶芯上壳21、胶芯下壳22和设置在胶芯上壳21与胶芯下壳22内部中间的胶芯23,胶芯23内一体成型固定有数根铜针24,铜针24的后端与从胶芯上壳21与胶芯下壳22后端面穿入的线缆主体3连接,铜针24的前端穿出胶芯上壳21与胶芯下壳22前端面;胶芯上壳21与胶芯下壳22的前端面分别具有一相对的“[”“]”形突缘211、221,二者组合形成所述定位框201;在胶芯上壳21与胶芯下壳22内部空间中、胶芯2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第二磁铁25,第二磁铁25的轴向位置与第一磁铁17相平齐。
即第一连接器本体1与第二连接器本体2可以通过第一磁铁17与第二磁铁25之间的磁性吸力相结合,结合后第二连接器本体2前端面的定位框201能插入第一连接器本体1后端面的对接窗口101中,且插接后,第一连接器本体1中的金属端子14尾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器本体2中的铜针24前端相接触,实现导接,可进行供电和传输数据。
本实用新型将数据线的线缆部分与接头部分分离,二者通过具有磁铁和铜针的接头进行对接、导接,实现数据、电能传输。采用这种方式,与苹果手机、IPAD等连接的接头端可以始终与产品保持插接状态,能避免频繁的拔插,确保连接稳定和数据传输稳定,同时也可避免手机端口暴露,避免灰尘进入,保护端口;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性连接,可以依靠多块磁铁的吸力配合,当产品靠近时能产生自动和定向的吸力,促使线缆上的接头与手机上的接头定位相吸,形成电连接,可以在不看的情况下完成连接,方便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数据线在使用时若出现意外拉扯的情况时会从磁性连接处分离,这样能避免拉扯到手机连接端口,起到保护手机以及数据线作用。
Claims (2)
1.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前上胶芯、前下胶芯、金属端子、卡勾和金属前壳,其中,金属端子安装在前上胶芯和前下胶芯之间,卡勾安装在前上胶芯和前下胶芯之间的两侧;金属前壳套于前上胶芯、前下胶芯的外围;胶芯后壳上开设有一对接窗口;在前上胶芯、前下胶芯的后端面与胶芯后壳之间的空间中设置两个第一磁铁,分别位于对接窗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内设有与数据线线缆主体连接并且穿出第二连接器本体前端面的铜针;在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面、铜针前端的外围突设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后端面的对接窗口相对应的定位框;在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前端内部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后端内部的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包括上下对接组装的胶芯上壳、胶芯下壳和设置在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内部中间的胶芯,胶芯内一体成型固定有数根铜针,铜针的后端与从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后端面穿入的线缆主体连接,铜针的前端穿出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前端面;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的前端面分别具有一突缘,二者组合形成所述定位框;在胶芯上壳与胶芯下壳内部空间中、铜针胶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第二磁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43940.XU CN205029137U (zh) | 2015-09-24 | 2015-09-24 | 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43940.XU CN205029137U (zh) | 2015-09-24 | 2015-09-24 | 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29137U true CN205029137U (zh) | 2016-02-10 |
Family
ID=5526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43940.XU Active CN205029137U (zh) | 2015-09-24 | 2015-09-24 | 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29137U (zh) |
-
2015
- 2015-09-24 CN CN201520743940.XU patent/CN2050291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58900U (zh) | 一种连接器公头 | |
CN205016767U (zh) | 一种磁性可正反插接的数据线连接器 | |
CN204179288U (zh) |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 |
CN204144500U (zh) | 高频翻盖式fpc连接器 | |
CN203895683U (zh) | 一种磁铁式连接器 | |
CN204088648U (zh) | 双面插口的usb母座连接器 | |
CN205070022U (zh) | 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连接器 | |
CN205029137U (zh) | 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 |
CN205429326U (zh) | 转接头 | |
CN204481179U (zh) | 一种结构改良的usb a型双面插连接器公头 | |
CN207572605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5029102U (zh) | 一种磁性连接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 |
CN207530175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5159694U (zh) | 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 | |
CN2059211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194999U (zh) | 一种二合一防尘充电数据线 | |
CN203056201U (zh) | Usb2.0超短焊线式a型公头连接器 | |
CN204834995U (zh) | 易插拔可旋转断电安全插头 | |
CN205159662U (zh) | 一种单磁铁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 | |
CN207530173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4928546U (zh) | 一种结构改良的防水电源适配器 | |
CN204928552U (zh) | 一种新式防水电源适配器 | |
CN203456613U (zh) | 一种usb电连接器 | |
CN204190012U (zh) | 可双面插接的usb数据线 | |
CN205159638U (zh) | 一种单磁铁micro usb磁性数据转接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