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6820U -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6820U
CN205026820U CN201520651653.6U CN201520651653U CN205026820U CN 205026820 U CN205026820 U CN 205026820U CN 201520651653 U CN201520651653 U CN 201520651653U CN 205026820 U CN205026820 U CN 205026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ntilation blower
main frame
indoor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16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spaceflight Jin Ga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任伟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任伟华 filed Critical 任伟华
Priority to CN2015206516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6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6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6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名称是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涉及新风系统技术应用领域,为不完全密闭的室内环境提供流动洁净空气。针对不完全密闭的小型公共场所提出在外墙或者窗户上安装由净化主机和通风机组成的新风净化系统,净化主机将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净化后送入室内,室内空气经通风机排到室外。不完全密闭环境总进风量就等于所有净化主机进风量的总和,总排风量就等于所有通风机排风量的总和,总进风量大于总排风量。没有送风和排风管道,此新风净化系统安装对房屋是否装修没有要求;此方案对净化主机和通风机进行隐藏,节约室内空间,减少对室内装修美观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也能于不完全密闭场所修建时安装。

Description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应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关于嵌入在墙壁或窗户等隔离室内与室外介质中的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1月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甚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的雾霾天气。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雾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会产生很大影响,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细颗粒物和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正常人长时间处于雾霾天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雾霾天对抵抗力比较弱的老人、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在雾霾天气中,“PM2.5细颗粒物”是“罪魁祸首”,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气溶胶粒子、细菌等细颗粒物。为了除去室内空气中的PM2.5细颗粒物,净化室内空气,人们使用空气净化器或者新风系统去除室内的“PM2.5细颗粒物”。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是通过风机驱动室内空气从固定的滤膜上流过,在流过滤膜时对流过空气净化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其与室外的空气不发生交换,为内循环净化。因此,使用空气净化器有两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首先是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时,要求室内密闭,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空气不流通,才可达到净化效果,而长时间密闭会使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提升、氧含量降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长时间密闭环境如果打开窗户通气,会使得外面的雾霾空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危害身体健康。
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新风系统由一个或若干个新风主机、一套送风管道系统、一套排风管道系统组成,新风主机负责将室外空气净化后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浊的含氧量低的空气排出室外;送风管道系统负责将净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排风管道系统负责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因为有送风管道系统和排风管道系统,所以新风系统适合在房屋装修前安装,装修后安装不仅安装工程量大,也会影响室内美观度。送风管道系统长时间使用后会变的污浊,净化的新鲜空气通过送风管道系统时会形成空气的二次污染。新风主机会占用室内空间,影响室内的美观度和使用空间。
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都要求在密闭的室内环境,对于不能够持续完全密闭的环境,因为外部未净化空气能够进入室内,会污染室内的洁净空气,使得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不能起到很好的空气净化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的目的在于对进入室内空气质量指数(AQI)不达标的空气进行净化,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和部分细菌等污染物,变为洁净空气,使室内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指数的标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具有使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空气置换功能,在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抑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证足够的氧气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不能够完全密闭的室内安装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由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组成,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的数量根据所安装室内环境确定。净化主机200为空壳结构,空壳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室外,为净化主机200的进风口250,另一个开口位于室内,为净化主机200的出风口260。在净化主机200的壳体240内部从进风口250到出风口260之间依次安装有初效滤网210、风机220和高效滤网230,风机220可以把室外空气从进风口250通过壳体240内部和出风口260吸入室内。当风机220开始启动时,室外空气在风机作用下通过初效滤网210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蚊虫等大颗粒物,然后经过初效滤网210的空气在风机作用下通过高效滤网,高效滤网的数量大于等于1,每一个高效滤网的过滤等级不同,按照气流通过的方向,高效滤网能够过滤的颗粒物直径由大向小,高效滤网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和部分细菌,使得清洁的空气进入室内。
通风机100为空壳结构,空壳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室内,为通风机100的进风口150,另一个开口位于室外,为通风机100的出风口160。在通风机100的壳体140内部从进风口150到出风口160之间依次安装有格栅110、风机120和防风罩130,风机120可以把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50通过壳体140内部和出风口160排出室外。壳体140内部安装有格栅110,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壳体140内部安装有防风罩130,防止室外的灰尘、蚊虫等大颗粒物进入通风机100,在通风机100的风机120不工作时也可以防止室外空气通过通风机100进入室内。
在不完全密闭的环境中安装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的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净化主机200的安装高度低于通风机100的高度,净化主机200与通风机100不安装在同一面墙体上。净化主机200的安装数量大于等于1,通风机100的安装数量大于等于1。不完全密闭环境总进风量等于所有净化主机200进风量的总和,总排风量等于所有通风机100排风量的总和。
安装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不完全密闭环境总进风量大于总排风量,室内气体压力与室外气体压力相等,为初始状态。当所有净化主机200和所有通风机100开始工作,因为总进风量大于总排风量,导致室内气体压力升高,随着室内气体压力升高,因为室内气体压力大于室外气体压力,所以总排风量开始增加,总进风量开始下降,为压力升高状态。当室内气体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总排风量与总进风量相等,室内气体压力也不再升高,并且此时室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室外的气体压力,为平衡状态。
在密闭的环境中,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主机200变成清洁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通过通风机100排出,在此过程中,室内形成空气流,带动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室内空气变得清洁新鲜。当室内发生瞬间不密闭的状况时,因为室内气体压力高于室外气体压力,室内的高气压会阻止室外未净化的空气进入室内,当不密闭状况结束时,室外的气体压力大于等于室内气体压力,处于初始状态或者压力升高状态,随着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工作,室内的气体会变为平衡状态。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主机200变成清洁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通过通风机100排出,在此过程中,密闭的室内形成空气流,带动室内污浊空气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
采用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室内安装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保持流通,有效抑制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空气中的氧含量;净化主机200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和部分细菌,使得清洁的空气进入室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室内环境发生瞬时的不密闭时,能够防止室外未净化的空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清洁空气。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隔离室内与室外的介质中,不仅避免了占用室内空间,而且不用布置管道,将对室内装修的破坏效果降到最低。
本实用新型也能于房屋修建时安装,房屋修建时在外墙中预埋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这样也能将室内装修后所产生的污染气体通过与室外空气置换及时排出,降低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空气净化流通原理图。
图2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净化主机原理图。
图3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通风机原理图。
图4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在教室的安装示例。
主要部件标号:
400为门;100为通风机;300为窗户;200为净化主机;210为净化主机初效滤网;220为净化主机风机;230为净化主机高效滤网;240为净化主机壳体;250为净化主机的进风口;260为净化主机的出风口。110为通风机格栅区;120为通风机风机;130为通风机防风罩;140为通风机壳体;150为通风机的进风口;160为通风机的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施例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来决定。
如图1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空气净化流通原理图,包括净化主机200、通风机100。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嵌入在隔离室内与室外的介质中,如墙壁或者窗户,净化主机200将室外的空气净化后送入室内。一个室内场所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若干个净化主机200和若干个通风机100。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需要在外墙或者窗户打孔后安装,根据房屋面积选择不同风量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并使总进风量大于总排风量。净化主机200的进风量与净化主机200的直径相关,通风机100的通风量与通风机100的直径相关。
如图2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净化主机原理图。净化主机200为圆柱状,其嵌入在隔离室外与室内的介质中,如外墙或者窗户。净化主机200为空壳结构,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朝向室外,一个开口朝向室内,朝向室外的为进风口250,朝向室内的为排风口260;壳体内部安装有风机220,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壳体内部安装初效滤网210,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与大颗粒物;壳体内部安装有高效滤网230,能过滤空气中的0.1微米以上的“PM2.5细颗粒物”。空气从室外通过净化主机200进入室内,按照气流的方向,净化主机200依次为初效滤网210、风机220和高效滤网230,也就是说室外空气依次通过初效滤网210、风机220和高效滤网230后进入室内。初效滤网210去除空气中的灰尘、蚊虫等大颗粒物,初效滤网210的滤网数量大于等于1,同时具有防雨防噪功能;风机220使得经过初效过滤的空气加压,流向高效滤网230,并通过之后向室内流动;高效滤网230去除空气中直径大于等于0.1微米的“PM2.5细颗粒物”和部分细菌,高效滤网230的滤网数量大于等于1。净化主机200的壳体240具有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同时对打孔的墙壁进行加固。
如图3所示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通风机原理图。通风机100为圆柱状,其嵌入在隔离室外与室内的介质上,如外墙或者窗户。通风机100为空壳结构,有两个开口,一个在室外,一个在室内,室外的为出风口160,室内的为进风口150;壳体内部安装有格栅110,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壳体140内部安装有风机120,可以把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50通过壳体140内部和出风口160排出室外。壳体140内部安装有防风罩130,防止室外的灰尘、蚊虫等大颗粒物进入通风机100。室内空气通过通风机100排到室外,按照气流的方向,通风机100依次为格栅110、风机120和防风罩130。格栅110将室内的异物与风机120隔离开来,起到安全隔离作用;防风罩130防止室外的灰尘、蚊虫等大颗粒物进入通风机100,防风罩130的防护网数量大于等于1。通风机100的壳体140具有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同时对打孔的墙壁进行加固。
如图4是教室平面示意图,其中有一个讲台,四十套桌椅,箭头所示为空气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在教室具体实施如下:
1.确定挣化主机和通风机的型号和数量。
根据教室布局、面积、人数等确定净化主机和通风机的型号和数量。根据附图4的布置,洁净的空气经净化主机200进入教室,经通风机100排出室外。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的安装位置选取在不同的墙面,净化主机200安装高度低于通风机100安装高度,使洁净空气最大可能的通过房屋的每处空间,减小空气流通死角。
图4中,安装5台净化主机200和3台通风机100。
2.打孔或者拆换玻璃。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外墙或者窗户上。
在外墙上安装时,在选定位置打孔,并将打孔产生垃圾清理干净。
在窗户安装时,将选定位置的玻璃拆下,换上在选定位置打孔后的玻璃。
3.嵌入壳体,加固墙壁或者在窗户上固定壳体。
在外墙安装时,对已经打好的孔进行防水处理,然后嵌入净化主机壳体和通风机壳体,对孔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加强和防水处理。
在窗户安装时,将净化主机壳体和通风机壳体与窗户固定,然后对壳体与窗户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和防水处理。
4.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净化主机内部的初效滤网、风机和高效滤网,安装通风机内部的防风罩、风机和格栅。
5.调试,启动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接通电源,调整净化主机的风量和风向。
启动开始按钮,教室外的空气在净化主机200的风机作用下通过初效滤网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蚊虫等大颗粒物,初效滤芯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风机然后再通过高效过滤区230,高效过滤区中安装有不同等级的高效滤网,能够依次过滤空气中的2.5微米、1微米和0.3微米和0.1微米的细颗粒物,经过高效过滤的清洁空气进入教室内。安装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教室总进风量大于总排风量,教室内气体压力与教室外气体压力相等,为初始状态。当所有净化主机200和所有通风机100开始工作,因为总进风量大于总排风量,导致教室内气体压力升高,随着教室内气体压力升高,因为教室内气体压力大于教室外气体压力,所以总排风量开始增加,总进风量开始下降,为压力升高状态。当教室内气体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总排风量与总进风量相等,教室内气体压力也不再升高,并且此时教室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教室外的气体压力,为平衡状态。在密闭的环境中,教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主机200变成清洁新鲜的空气进入教室内,通过通风机100排出教室,在此过程中,教室内形成空气流,带动教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室内空气变得清洁新鲜。
当有人进出教室时,教室内会发生瞬间不密闭的状况,但因为教室内气体压力高于教室外气体压力,教室内的高气压会阻止教室外未净化的空气进入教室内,当不密闭状况结束时,教室内的气体压力大于等于教室外的气体压力,处于初始状态或者压力升高状态,随着净化主机200和通风机100工作,教室内的气体会变为平衡状态。教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主机200变成清洁新鲜的空气进入教室内,通过通风机100排出,在此过程中,密闭的教室内形成空气流,带动教室内污浊空气排出,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洁新鲜。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7)

1.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由净化主机和通风机组成,净化主机和通风机嵌入安装在隔离室外与室内的介质中,净化主机与通风机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净化主机为空壳结构,其内安装有初效滤网、风机和高效滤网,通风机为空壳结构,其内安装有格栅、风机和防风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净化主机壳体为圆形空壳结构,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室外,另一个开口位于室内,通风机壳体为圆形空壳结构,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室外,另一个开口位于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净化主机和通风机的安装孔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净化主机内部的风机位于初效滤网和高效滤网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净化主机的安装高度低于通风机的安装高度,净化主机与通风机不安装在同一面墙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室内所有净化主机进风量总和大于所有通风机排风量总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每个场所安装净化主机的数量大于等于1,通风机的数量大于等于1。
CN201520651653.6U 2015-08-22 2015-08-22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Active CN205026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1653.6U CN205026820U (zh) 2015-08-22 2015-08-22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1653.6U CN205026820U (zh) 2015-08-22 2015-08-22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6820U true CN205026820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1653.6U Active CN205026820U (zh) 2015-08-22 2015-08-22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682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5705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恒温、恒湿、恒净静室内空气系统
CN106895521A (zh) * 2017-03-01 2017-06-27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恒温、恒湿、恒净静室内空气系统
CN107166618A (zh) * 2017-06-08 2017-09-15 高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微正压调风机构、新风净化机及其调风方法
CN107328063A (zh) * 2017-08-15 2017-11-07 莱茵堡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无管道全屋中央净化新风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5705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恒温、恒湿、恒净静室内空气系统
CN106895521A (zh) * 2017-03-01 2017-06-27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恒温、恒湿、恒净静室内空气系统
CN107166618A (zh) * 2017-06-08 2017-09-15 高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微正压调风机构、新风净化机及其调风方法
CN107166618B (zh) * 2017-06-08 2023-10-10 乔治 微正压调风机构、新风净化机及其调风方法
CN107328063A (zh) * 2017-08-15 2017-11-07 莱茵堡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无管道全屋中央净化新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26820U (zh) 嵌入隐藏式室内微正压新风净化系统
CN105020810A (zh) 双风机式新风净化机
CN206347690U (zh) 一种墙壁嵌入式空气净化器
CN204513613U (zh) 新风净化机及该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
CN103822312A (zh) 一种通风净化装置
CN204165146U (zh) 一种具有多重功效的嵌入式空气净化器
CN105091126A (zh) 新风净化机及该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
CN106642491A (zh) 一种壁挂式圆形通风净化器
CN204153914U (zh) 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新风系统
CN205402993U (zh) 双模式新风净化机及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
CN204534956U (zh) 嵌入隐藏式室内新风净化系统
CN204757170U (zh) 一种吊顶式空气净化器
CN113251455B (zh) 一种民用集成油烟净化收集一体机及其净化方法
CN106051934A (zh) 嵌入半隐藏式室内送风空气净化机
CN106152296A (zh) 嵌入半隐藏式室内送风空气净化机
CN103528159A (zh) 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器
CN206556142U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204611996U (zh) 新型窗式通风净化器
CN201003843Y (zh) 一种用于空调机的新风过滤装置
CN204593665U (zh) 双风机式新风净化机
CN204165132U (zh) 空气净化、空气调节复合一体机
CN203848443U (zh) 一种过桥式窗式动力型通风净化装置
CN204421264U (zh) 安装在窗户上的流通空气净化系统装置
CN106152364A (zh) 嵌入隐藏式室内新风净化系统
CN204534955U (zh) 嵌入隐藏式室内正压排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1

Address after: 01001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Saihan District of Hohhot city Xu Sha Liang Hexi Residential District 4 Building 4 floor No. 4042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six lin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001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ew city of Hohhot City Dong Ying Bei Jie Zhaojun Village

Patentee before: Ren Wei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5

Address after: 01001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city Saihan District Huang He Shao Zhen South Land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spaceflight Jin Ga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001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Saihan District of Hohhot city Xu Sha Liang Hexi Residential District 4 Building 4 floor No. 4042

Patentee before: Inner Mongolia six line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