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6374U -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6374U
CN205026374U CN201520679853.2U CN201520679853U CN205026374U CN 205026374 U CN205026374 U CN 205026374U CN 201520679853 U CN201520679853 U CN 201520679853U CN 205026374 U CN205026374 U CN 205026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vacuum
interior
pipelin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798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ONGH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ONGH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ONGH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ONGH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798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6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6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63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包括机车和设置在机车上的LNG储罐,所述LNG储罐包括三层罐体,从内到外依次为内罐体、第一外罐体和第二外罐体,内罐体用于储存液化天然气,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为密闭的真空隔热夹层,第一外罐体和第二外罐体之间为真空粉末绝热夹层;其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内罐体内压力情况,起到双保险的作用;设置有真空检测及控制装置,从而保证夹层的真空隔热性,防止内罐体受热压力增大产生危险;设置有液体循环管路,防止产生涡旋现象;还设置有惰性气体进口。

Description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化天然气安全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易燃易爆的燃料,天然气在存储运输时要经超低温(-162℃)常压液化成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NaturalGas),LNG的储存温度很底且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且在其充注和存储运输过程中均存在者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对其储存设备和运输工具就提出了安全可靠的严格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包括机车和设置在机车上的LNG储罐,所述LNG储罐包括三层罐体,从内到外依次为内罐体、第一外罐体和第二外罐体,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为密闭的真空隔热夹层,第一外罐体和第二外罐体之间为真空粉末绝热夹层;
内罐体通过管道设置有液体进出口,且在管道上设置第一阀;
内罐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与排气口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在排气装置与排气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内罐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与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在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与惰性气体进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
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的真空隔热夹层通过管道设置有抽真空排气口,且在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真空度检测传感器、第四阀和真空泵;
在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的真空隔热夹层内设置有液体循环管道,液体循环管道的循环进口设置在内罐体的底端,液体循环管道的循环出口设置在内罐体的顶端,液体循环管道上沿循环进口至循环出口依次设置第五阀和循环泵;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真空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设置在机车驾驶室中控台上的第一压力显示表、第二压力显示表和真空度显示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内罐体内压力情况,当压力过大时控制第二阀开启对内罐体内部进行放气以减小内罐体内的压力防止压力增大而发生爆炸;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同时进行监测可以防止因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失灵而造成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压力监测的有效性,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在进行天然气的罐装工作时(尤其是首次罐装或者在内罐体中存在较多空气的情况下),通过惰性气体进口和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向内储罐内充入惰性气体,并通过排气装置将内储罐中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以使内罐体内的气体中的含量达到安全的要求,防止空气和天然气混合发生危险。
通过真空度检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真空隔热夹层中的真空度,当真空度下降时(真空隔热夹层不可能完全密闭,正常情况下其真空度会缓慢下降),第四阀开启同时真空泵工作进行抽真空,从而保证真空隔热夹层的真空隔热性,防止内罐体受热压力增大产生危险。
通过开启循环泵和第五阀可以使内罐体中的多次充注的液化天然气充分混合均匀,防止产生涡旋现象(液化天然气储运过程中,会发生一种被成为涡旋的非稳性现象。涡旋是由于向已装有LNG的低温储槽中充注新的LNG液体,或由于LNG中的氮优先蒸发而使储槽内的液体发生分层。分层后的各层液体在储槽周壁漏热的加热下,形成各自独立的自然对流循环。该循环使各层液体的密度不断发生变化,当相邻两层液体的密度近似相等时,两个液层就会发生强烈混合,从而引起储槽内过热的液化天然气大量蒸发引发事故)。
LNG储罐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真空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设置在机车驾驶室中控台上的第一压力显示表、第二压力显示表和真空度显示表电连接,这样可以使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方便的在驾驶室里实时监测LNG储罐的安全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LNG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车驾驶室中控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车,2为LNG储罐,G-1为内罐体,G-2为第一外罐体,G-3为第二外罐体,a为排气装置,b为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K1为液体进出口,K2为排气口,K3为惰性气体进口,K4为抽真空排气口,L1为液体循环管道,P1为第一压力传感器,P2为第二压力传感器,R为真空度检测传感器,D1为真空泵,D2为循环泵,V1为第一阀,V2为第二阀,V3为第三阀,V4为第四阀,V5为第五阀,P1-1为第一压力显示表,P2-1为第二压力显示表,R-1为真空度显示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包括机车1和设置在机车上的LNG储罐2;如附图2所示,所述LNG储罐2包括三层罐体,从内到外依次为内罐体G-1、第一外罐体G-2和第二外罐体G-3,内罐体用于储存液化天然气,内罐体G-1和第一外罐体G-2之间为密闭的真空隔热夹层,第一外罐体G-2和第二外罐体G-3之间为真空粉末绝热夹层,通过两层隔热夹层来实现内罐体内部的液化天然气与外界的隔热,以避免液化天然气因温度升高汽化导致内罐体的压力增大而发生爆炸的危险,相比传统的单层真空隔热夹层,本实用新型更具安全性。
内罐体G-1通过管道设置有液体进出口K1,且在管道上设置第一阀V1,通过液体进出口K1完成对液化天然气的罐装和排出操作,第一阀V1控制液体进出口K1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内罐体G-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排气装置a,排气装置a与排气口K2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在排气装置a与排气口K2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V2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P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一压力传感器P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P2实时监测内罐体G-1内压力情况,当压力过大时控制第二阀V2开启对内罐体G-1内部进行放气以减小内罐体内的压力防止压力增大而发生爆炸;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P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P2同时进行监测可以防止因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失灵而造成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压力监测的有效性,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内罐体G-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b,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b与惰性气体进口K3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在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b与惰性气体进口K3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V3;在进行天然气的罐装工作时(尤其是首次罐装或者在内罐体中存在较多空气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通过惰性气体进口K3和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b向内储罐内充入惰性气体,并通过排气装置a将内储罐中的空气从排气口K2排出,以使内罐体内的气体中的含量达到安全的要求,防止空气和天然气混合发生危险。
内罐体G-1和第一外罐体G-2之间的真空隔热夹层通过管道设置有抽真空排气口K4,且在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真空度检测传感器R、第四阀V4和真空泵D1;通过真空度检测传感器R实时监测夹层中的真空度,当真空度下降时(内罐体G-1和外罐体G-2之间夹层不可能完全密闭,正常情况下其真空度会缓慢下降),第四阀V4开启同时真空泵D1工作进行抽真空,从而保证夹层的真空隔热性,防止内罐体受热压力增大产生危险。
在内罐体G-1和第一外罐体G-2之间的真空隔热夹层内设置有液体循环管道L1,液体循环管道L1的循环进口设置在内罐体G-1的底端,液体循环管道L1的循环出口设置在内罐体G-1的顶端,液体循环管道L1上沿循环进口至循环出口依次设置第五阀V5和循环泵D2;通过开启循环泵D2和第五阀V5可以使内罐体中的多次充注的液化天然气充分混合均匀,防止产生涡旋现象(液化天然气储运过程中,会发生一种被成为涡旋的非稳性现象。涡旋是由于向已装有LNG的低温储槽中充注新的LNG液体,或由于LNG中的氮优先蒸发而使储槽内的液体发生分层。分层后的各层液体在储槽周壁漏热的加热下,形成各自独立的自然对流循环。该循环使各层液体的密度不断发生变化,当相邻两层液体的密度近似相等时,两个液层就会发生强烈混合,从而引起储槽内过热的液化天然气大量蒸发引发事故)。
如图3所示,LNG储罐的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二压力传感器P2和真空度检测传感器R分别与设置在机车驾驶室中控台上的第一压力显示表P1-1、第二压力显示表P2-1和真空度显示表R-1电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P1将检测的压力信号传给第一压力显示表P1-1显示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P2将检测的压力信号传给第二压力显示表P2-1显示压力,真空度显示表R-1将检测的真空度信号传给真空度显示表R-1显示真空度,这样可以使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方便的在驾驶室里实时监测LNG储罐的安全状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包括机车和设置在机车上的LNG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LNG储罐包括三层罐体,从内到外依次为内罐体、第一外罐体和第二外罐体,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为密闭的真空隔热夹层,第一外罐体和第二外罐体之间为真空粉末绝热夹层;
内罐体通过管道设置有液体进出口,且在管道上设置第一阀;
内罐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与排气口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在排气装置与排气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内罐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与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管道相连通,且在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器与惰性气体进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
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的真空隔热夹层通过管道设置有抽真空排气口,且在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真空度检测传感器、第四阀和真空泵;
在内罐体和第一外罐体之间的真空隔热夹层内设置有液体循环管道,液体循环管道的循环进口设置在内罐体的底端,液体循环管道的循环出口设置在内罐体的顶端,液体循环管道上沿循环进口至循环出口依次设置第五阀和循环泵;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真空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设置在机车驾驶室中控台上的第一压力显示表、第二压力显示表和真空度显示表电连接。
CN201520679853.2U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6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9853.2U CN205026374U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9853.2U CN205026374U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6374U true CN205026374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8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798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6374U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63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8879A (zh) * 2017-09-11 2019-03-19 株式会社东芝 液体储存系统和在液体储存系统中供给不燃性气体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8879A (zh) * 2017-09-11 2019-03-19 株式会社东芝 液体储存系统和在液体储存系统中供给不燃性气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26375U (zh)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CN205026373U (zh) 一种可实时监控压力和真空度的lng运输车
CN102913749A (zh) 大容积低温绝热容器用抽真空系统及方法
CN205026376U (zh) 高隔热保温防爆式液化天然气存储罐
CN205026374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CN205026392U (zh) Lng运输车
CN203757365U (zh) Lng加液机真空阀组箱
CN205026394U (zh) 具有压力监控功能的lng运输车
CN106499938A (zh) 安全防爆式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CN202926548U (zh) 大容积低温绝热容器用抽真空系统
CN106499939A (zh) 控压防爆lng运输储罐
CN206191267U (zh) 一种气体循环式加气站
CN105156881A (zh) 低温绝热容器智能增压装置及增压方法
CN103343878B (zh) 低温绝热气瓶夹层抽真空装置
CN205026371U (zh) 一种用于存储液化天然气的防爆储罐
CN205026372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运输储罐
CN205026393U (zh) 一种lng存储装置
CN203348902U (zh) 一种集装箱式天然气加气站
CN205026377U (zh) Lng运输储罐
CN106499941A (zh) 防爆式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CN106499951A (zh) 一种具有压力监控功能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CN208817083U (zh) 深冷液体无损充装站
CN106499953A (zh) 具有压力监控和真空度监控功能的lng存储装置
CN207850691U (zh) 一种温度可主动控制的定容弹保温系统
CN106499943A (zh) 可实时监控压力和真空度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