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7046U - 便携式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7046U
CN205017046U CN201520658603.0U CN201520658603U CN205017046U CN 205017046 U CN205017046 U CN 205017046U CN 201520658603 U CN201520658603 U CN 201520658603U CN 205017046 U CN205017046 U CN 205017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ecess
power source
portable pow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86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书宏
胡思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Deya Lege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Deya Lege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Deya Lege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Deya Lege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586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7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7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704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一电气连接接头;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经电气连接接头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可绕电气连接接头旋转;该移动电源可折迭收纳,让使用者于户外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便携式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户外用的太阳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MobilePowerPack,MPP),也叫“充电宝”。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
特别是现在人们多数码产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依赖,比如手机,其电池基本维持“一天一充”,但这样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要求对其电量的使用要求,都是需要使用移动电源再次对手机的电池进行充电;现有市场上的移动电源即可帮助解决上述问题,但也只能完成一、两天的充电任务。但是,假如人们是需要多天在外,且在该些天中又无法遇见市电插头的,比如徒步、丛林穿越等,现有市场上移动电源的容量就无法解决该问题了,此时就需要带多个现有的移动电源,可是这些移动电源为单一的模块,为一方块状,较为笨拙,无法将这些移动电源“串”起来放在一起;即使将它们用收纳袋放在一起的话,也是需要放在背包里等需要储物的空间,这样会占用背包原有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使用拼接的形式,可以折迭收纳且不占用储物空间,让使用者于户外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
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
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
一电气连接接头;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经电气连接接头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可绕电气连接接头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凹口的两旁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壳体内部电器组件相连通的电气连接触点,所述电气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端的两旁均设置有一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触头,该触头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触点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二凹口的两旁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内部电器组件相连通的电气连接触点,所述电气连接接头与第二壳体连接端的两旁均设置有一与第二凹槽相配合的触头,该触头位于第二凹槽内并与触点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口为第一壳体的底部向顶部凹陷,但未穿出其顶部;所述第二凹口为第二壳体的底部向顶部凹陷,但未穿出其顶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轮廓一致且为多边形的壳体,所述第一凹口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凹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电源输出接口,其余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第一凹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全部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第二凹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为太阳能充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连接接头包括一U型件和设在U型件上的4个触头,该些触头设置在该U型件开口两端的两旁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面为正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电源电量指示灯及工作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
1、该移动电源能透过阳光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回馈电力于手机、相机、平板等电子类产品上使用。
2、该移动电源通过组合的形式,每个单体模块太阳能板能随意组合成你想要的造形进行充电。太阳能板由转轴做联结,每一节可折迭收纳,让使用者于户外携带方便。
3、该移动电源主要使用太阳能板,能吸收阳光能量进行快速充电,并回馈电力于手机、相机、平板等电子类产品上使用。
4、模块之间由转轴做联结固定,每节太阳能板能180度转动,可折迭收纳,让使用者于户外携带方便。转轴内置电力导通,可串联电力进行充电。
5、在模块上设置电源电量指示灯及工作指示灯,方便使用者数值该电源的情况。
6、该移动电源组合后可与肩背包结合,能系于肩背带上,使用者于户外活动时能边充电边旅游,让旅程中不愁电子产品没电的困境。
7、只要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皆可摆放充电,于室内放置又可美化空间氛围,具装饰性。
8、改变了现有数码产品用移动电源使用充电模块的情况,通过太阳能即可,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气连接接头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气连接接头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关系状态一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关系状态二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壳体;2为第二壳体;3为电气连接接头;41为第一凹口;51为第一凹槽;42为第二凹口;52为第二凹槽;6为触头;7为电源输出接口;8为电源电量指示灯;9为工作指示灯;31为U型件;11为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细节描述中,组件符号会标示在随附的图示中成为其中的一部份,并且以可实行该实施例之特定范例描述方式来表示。这类实施例会说明足够的细节俾使该领域的一般技艺人士得以具以实施。阅者须了解到本实用新型中亦可利用其他的实施例或是在不悖离所述实施例的前提下作出结构性、逻辑性、及电性上的改变。因此,下文之细节描述将不欲被视为是一种限定,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实施例将由权利要求范围来加以界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一电气连接接头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的使用过程中,第一壳体为放电模块,第二壳体为充电模块,也就是说:第二壳体所储蓄的电量通过第一壳体给所需的数码产品等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经电气连接接头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可绕电气连接接头旋转。
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口41,所述第一凹口的两旁侧设置有第一凹槽51,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壳体内部电器组件相连通的电气连接触点,所述电气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端的两旁均设置有一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触头6,该触头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触点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壳体2的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口42,所述第二凹口的两旁侧设置有第二凹槽52,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内部电器组件相连通的电气连接触点,所述电气连接接头与第二壳体连接端的两旁均设置有一与第二凹槽相配合的触头6,该触头位于第二凹槽内并与触点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圆形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触点的配合实现绕电气连接接头旋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可以实现两个方向的旋转,最终可以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面与顶面相配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底面与底面相配合,这样可以完成多个模块的层叠等功能,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1~4。
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图4,所述第一凹口为第一壳体的底部向顶部凹陷,但未穿出其顶部;所述第二凹口为第二壳体的底部向顶部凹陷,但未穿出其顶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轮廓一致且为多边形的壳体,所述第一凹口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凹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电源输出接口7,其余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第一凹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全部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第二凹口,更具体的说:电源输出接口和第一凹口、第二凹口设置在对应模块的侧面上,且每个侧面有且就设置有一个电源输出接口或第一凹口、第二凹口,即若第一壳体为三边形柱状体的话,第一壳体上就设置有一个电源输出接口和两个第一凹口,若第二壳体为三边形柱状体的话,第二壳体上就设置有三个第二凹口;电源输出接口为一USB接口,这样可以实现现有数码产品的充电设备,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2。
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模块为太阳能充电模块,其主要包括了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等,该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说明书附图5和图6,所述电气连接接头包括一U型件31和设在U型件上的4个触头,该些触头设置在该U型件开口两端的两旁侧,本实用新型中,触头为可伸缩性的设置在U型件上,需要安装的时候将其按到U型件里,安装到位时,触头自动弹出并与凹槽配合,同时在触头的外周设置有凸环,这样方便在拆卸时将触头按到U型件里;自动弹出可以通过弹簧的设计,U型件的开口两端设置有通透其左右两端的槽孔,弹簧设置在槽孔内。
参考说明书附图7,在具体的配合中:两需要电气连接的模块(可以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电器联接及第二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电气连接)底面朝上,将对应的凹口并排临近的摆放,将U型件的开口朝向凹口,完成触点与凹槽的配合联接;根据具体使用的情况,只需重复完成上述的动作即可,联接的角度也可以选择。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正多边形的柱状体,在说明书附图中以正三角形为例进行表述,但并不局限,也可以为正四边形的柱状体、正五边形的柱状体等等。
为了更方便用户了解该移动电源的使用信息,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电源电量指示灯8及工作指示灯9。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一个第一壳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重组合的方式,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参考说明书附图10和图1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正多边形的柱状体,可以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等,使用了一个第一壳体和十六个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数量是根据具体使用长度来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成一个直条型,该组合方式可以将其固定在背包的背带上,该种方式非常适合于户外运动的用户,比如徒步、丛林穿越,但也不局限于该些用户,其余用户也是可以使用;徒步的用户只需将该组合的两端头固定在背包的背带11上,固定的形式可以为多种,如:嵌在背带自带的夹缝里、在模块上在设置有锁紧带;每个模块将是可以旋转的,所以其是可以去适应当背带背在肩膀时候的形状,也就是说,该组合可以呈一"弧形",不是僵硬的,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样就可以不用将移动电源放入背包内,在背带上既可以美观,又可以进行蓄电工作给予数码产品提供点亮的来源,不会占用背包的储物空间。
该实施例中,徒步者在高原徒步时,通过太阳光照射在第二壳体的太阳能板上对其进行充电,然后需要使用的时候,只需将需要充电的数码产品(如:手机、相机等)的充电线与第一壳体上的电源输出接口配合联接即可。
实施例二:
在该实施例主要为拼花形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正多边形的柱状体,可以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等;该实施例中还是只需使用一个第一壳体即可,第二壳体的使用根据具体拼花所需而定,参考说明书附图12,该图中所示的第二壳体使用了五十三个第二壳体,该实施例主要是平面的拼花,在室外充完电在室内使用时,可以用于一艺术品使用,美观不单一。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主要为层叠的方式,主要用于携带方便,将模块之间通过顶面对顶面、底面对底面的接触方式进行层叠,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只需使用一个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参考说明书附图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
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或放电模块,
一电气连接接头;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经电气连接接头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可绕电气连接接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凹口的两旁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壳体内部电器组件相连通的电气连接触点,所述电气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端的两旁均设置有一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触头,该触头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触点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二凹口的两旁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内部电器组件相连通的电气连接触点,所述电气连接接头与第二壳体连接端的两旁均设置有一与第二凹槽相配合的触头,该触头位于第二凹槽内并与触点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口为第一壳体的底部向顶部凹陷,但未穿出其顶部;所述第二凹口为第二壳体的底部向顶部凹陷,但未穿出其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轮廓一致且为多边形的壳体,所述第一凹口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凹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电源输出接口,其余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第一凹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全部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第二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任意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为太阳能充电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连接接头包括一U型件和设在U型件上的4个触头,该些触头设置在该U型件开口两端的两旁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面为正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电源电量指示灯及工作指示灯。
CN201520658603.0U 2015-08-28 2015-08-28 便携式移动电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17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8603.0U CN205017046U (zh) 2015-08-28 2015-08-28 便携式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8603.0U CN205017046U (zh) 2015-08-28 2015-08-28 便携式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7046U true CN205017046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8603.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17046U (zh) 2015-08-28 2015-08-28 便携式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70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6607A (zh) * 2015-08-28 2015-12-23 厦门大雅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6607A (zh) * 2015-08-28 2015-12-23 厦门大雅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105186607B (zh) * 2015-08-28 2018-02-09 厦门大雅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81673A1 (en) A portable case comprising a rechargeable power source
KR101326234B1 (ko) 휴대형 태양광 충전식 전원공급장치
JP2013153008A (ja) 可搬型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04244143U (zh)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05017046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2588676U (zh) 太阳能能源包
CN204481554U (zh) 手机热能充电装置
CN105186607B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4741308U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移动电源
KR101414841B1 (ko) 휴대가 용이한 접이식 태양광발전 충전장치
CN108923497A (zh) 一种用于通信技术开发的便携式应急电源装置
CN204205634U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充电器
CN205646983U (zh) 一种基于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卷轴式充电宝
CN201622565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计算器
CN205141745U (zh) 复合式供电装置
KR20140037346A (ko) 태양전지 이용 휴대단말기 충전 거치대
CN204230951U (zh) 背盖结构
CN203151183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CN203193322U (zh) 太阳能一体化交直流输出组件
CN205724987U (zh) 无需数据线式移动电源
CN206211567U (zh) 一种自带手机座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JP2004088043A (ja) 携帯用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02949244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CN204316407U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19322335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