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6734U - Micro USB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Micro USB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6734U
CN205016734U CN201520812370.5U CN201520812370U CN205016734U CN 205016734 U CN205016734 U CN 205016734U CN 201520812370 U CN201520812370 U CN 201520812370U CN 205016734 U CN205016734 U CN 205016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vex closure
plastic cement
afterbody
plasti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23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8123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6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6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6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icro?USB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组装在外壳内部的塑胶本体,塑胶本体包括一体注塑的塑胶和端子;其中,在外壳的壳体表面设置有向外壳内侧凸起的凸包,并且,在外壳组装塑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塑胶本体的尾部折弯部分,尾部折弯部分远离塑胶本体的端子;在塑胶上与外壳上的凸包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凸包卡合限定在凹槽内。利用上述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外壳与端子短路、端子导通不良、影响插拔力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Micro USB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Micro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像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电子产品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通过USB公母进行连接。
MicroUSB类连接器的其结构是由一个塑胶本体(insert-molding)和一个外壳(shell)组成,塑胶本体需要插铆压到外壳里,然后靠端子与Plug(插头)接触传递信号,但是目前所采用的外壳装配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这种MicroUSB类连接器结构,尾部折弯后与5P焊版的端子离得太近,生产组装焊锡中易造成短路,使得信号无法传递。
2)插头插到MicroUSB连接器里直接与塑胶本体进行碰撞接触,长时间会导致塑胶本体在外壳内部进行晃动,从而导致端子焊锡部位裂隙而引起共面度不良,造成导通不良,影响插拔力及使用寿命。
上述问题是由于外壳与塑胶组装后空间受限引起的,因袭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MicroUSB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icroUSB连接器,以解决外壳与端子短路、端子导通不良、影响插拔力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icroUSB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组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包括一体注塑的塑胶和端子;其中,
在所述外壳的壳体表面设置有向所述外壳内侧凸起的凸包,并且,在所述外壳组装所述塑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所述塑胶本体的尾部折弯部分,所述尾部折弯部分远离所述塑胶本体的端子;
在所述塑胶上与所述外壳上的凸包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
所述凸包卡合限定在所述凹槽内。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尾部折弯部分为中空矩形。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凸包与公头连接器接触,隔离所述塑胶与所述公头连接器。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凸包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的四个角部位置。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塑胶包括四个所述凹槽,四个所述凹槽与所述外壳的四个凸包相适配。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塑胶与所述端子相适配注塑,其中;
所述端子包括电接触部、固定部和料带,所述电接触部的前端向下弯折;并且,所述电接触部注塑在所述塑胶的尾部,所述固定部注塑在所述塑胶的头部;
所述料带,用于带动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注塑在所述塑胶中。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icroUSB连接器,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1)外壳上的尾部折弯部分长度减短,能够有效的避免焊锡后的短路风险;
2)能够提高生产点锡的效率,从而提高有效产能;
3)外壳的尾部折弯部分的结构能够更加方便冲压过程中的成型,降低模具加工难度,节省模具成本,同时节约材料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4)外壳的凸包卡到塑胶里固定塑胶,公头插入外壳内部,进行插拔时将直接与凸包进行接触,不会再碰撞塑胶,从而使塑胶受到缓冲不会发生晃动,避免导通不良;
5)外壳的凸包的设计能够提高插拔力,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icroUSB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icroUSB连接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和塑胶组装成塑胶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塑胶本体和外壳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icroUSB连接器与公头连接器组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塑胶本体1、塑胶11、端子12、外壳2、尾部折弯部分21、凸包22、凸包23、凸包24、凸包25、MicroUSB连接器3、公头连接器4、公母座5。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前述提出的现有的MicroUSB连接器,存在外壳的尾部折弯部分容易与端子短路、端子导通不良、影响插拔力及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MicroUSB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icroUSB连接器的结构,图1至图5分别从不同角度对MicroUSB连接器的结构进行了示例性标示。具体地,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icroUSB连接器分解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icroUSB连接器的外壳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和塑胶组装成塑胶本体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塑胶本体和外壳组装结构;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icroUSB连接器与公头连接器组装结构。
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icroUSB连接器3包括外壳2和组装在外壳2内部的塑胶本体1,其中,塑胶本体1包括塑胶11和端子12,塑胶本体1为一体注塑结构。在外壳2的壳体表面设置有向外壳2内侧凸起的凸包,并且,在外壳2组装塑胶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塑胶本体1的尾部折弯部分21,尾部折弯部分21远离塑胶本体的端子12;在塑胶11上与外壳2上的凸包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凸包卡合限定在凹槽内。
也就是说,在外壳2上设置有尾部折弯部分21和凸包,其中,尾部折弯部分21用于固定塑胶11,并且远离塑胶本体1的端子12。在塑胶11上设置有与外壳2上的凸包相适配的凹槽(图中未标出);凸包设置在外壳2的内部;并且,凸包卡合到凹槽内,并沿凹槽方向从凹槽中延伸出;塑胶本体1组装在外壳2内部。其中,凸包和尾部折弯部分21均用于固定塑胶本体1,使得塑胶本体1与外壳2结合的更为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2的尾部折弯部分21为中空矩形,也就是说,在矩形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凹槽。这种矩形的尾部折弯部分21的长度相比与现有的MicroUSB连接器中的尾部折弯部分的长度减短很多,使得尾部折弯部分与端子12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还能够更加有效的避免外壳2与端子12之间端子12焊锡后的短路风险,还能提高端子12的点锡的效率,从而提高有效产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矩形的尾部折弯部分21结构更加方便冲压过程中的成型,能够降低此结构的模具加工难度,节省模具的成本,同时节约了材料用量,从而节省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这种矩形的尾部折弯部分结构相比现有的尾部折弯部分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中,凸包设置外壳2内侧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为凸包22、凸包23、凸包24和凸包25;其中,凸包24和凸包25位于靠近外壳2的尾部折弯部分21的外壳2的角部位置,凸包22和凸包23位于远离外壳2的尾部折弯部分21的外壳2的角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塑胶11上设置有四个凹槽(图中未标出)与外壳2中的四个凸包相适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凸包卡合到凹槽内,并且凸包沿着凹槽方向从凹槽中延伸出。这种凸包与凹槽的设计方式,在MicroUSB连接器3与公头连接器4接触时,凸包22、凸包23、凸包24和凸包25与公头连接器4接触,隔离塑胶11与公头连接器4(凸包防止塑胶11与公头连接器4接触)。也就是说,凸包22、凸包23、凸包24和凸包25卡到塑胶11的凹槽内,固定了塑胶11,公头连接器4插入外壳2内部,两者进行插拔时,公头连接器4将直接与外壳上的凸包22、凸包23、凸包24和凸包25进行接触,不会再碰撞塑胶11,从而使塑胶11受到缓冲不会发生晃动,避免导通不良;并且提高两者之间的插拔力,增加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产品的实际应用中,在外壳2中的凸包可以为四个,也可以为两个;其中,在外壳上的凸包为四个的设置,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若在外壳上的凸包为两个,则这两个凸包设置在外壳的靠近尾部折弯部分的两个角部位置;这两个凸包的作用能够完全将塑胶固定在外壳上,还能够防止塑胶与公头连接器直接接触,从而使塑胶受到缓冲不会发生晃动,避免了导通不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塑胶11与端子12相适配注塑,其中;端子12包括电接触部(图中未示出)、固定部(图中未示出)和料带(图中未示出),电接触部的前端向下弯折;并且,电接触部注塑在塑胶的尾部,固定部注塑在塑胶的头部;料带用于带动电接触部和固定部注塑在塑胶中。
从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首先将端子12注塑到塑胶11中,形成塑胶本体1;从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外壳2与塑胶本体1组装在一起,形成MicroUSB连接器3,其中,在外壳2上设置有凸包,凸包与塑胶11中的凹槽相适配;从图5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MicroUSB连接器3与公头连接器4组装在一起,形成公母座5。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icroUSB连接器,外壳上的尾部折弯部分长度减短,能够有效的避免焊锡后的短路风险;能够提高生产点锡的效率,从而提高有效产能;外壳的尾部折弯部分的结构能够更加方便冲压过程中的成型,降低模具加工难度,节省模具成本,同时节约材料用量,从而节省成本;外壳的凸包卡到塑胶里固定塑胶,公头插入外壳内部,进行插拔时将直接与凸包进行接触,不会再碰撞塑胶,从而使塑胶受到缓冲不会发生晃动,避免导通不良;外壳的凸包的设计能够提高插拔力,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MicroUSB连接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MicroUSB连接器,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6)

1.一种MicroUSB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组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包括一体注塑的塑胶和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壳体表面设置有向所述外壳内侧凸起的凸包,并且,在所述外壳组装所述塑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所述塑胶本体的尾部折弯部分,所述尾部折弯部分远离所述塑胶本体的端子;
在所述塑胶上与所述外壳上的凸包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包卡合限定在所述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部折弯部分为中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包与公头连接器接触,并且隔离所述塑胶与所述公头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包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的四个角部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Micro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包括四个所述凹槽,四个所述凹槽与所述外壳的四个凸包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与所述端子相适配注塑,其中;
所述端子包括电接触部、固定部和料带,所述电接触部的前端向下弯折;
并且,所述电接触部注塑在所述塑胶的尾部,所述固定部注塑在所述塑胶的头部;
所述料带,用于带动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固定部注塑在所述塑胶中。
CN201520812370.5U 2015-10-19 2015-10-19 Micro USB连接器 Active CN205016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2370.5U CN205016734U (zh) 2015-10-19 2015-10-19 Micro USB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2370.5U CN205016734U (zh) 2015-10-19 2015-10-19 Micro USB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6734U true CN205016734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2370.5U Active CN205016734U (zh) 2015-10-19 2015-10-19 Micro USB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6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CN201060991Y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TWM501007U (zh) 防水電連接器
CN203631831U (zh) 插座电连接器之补强结构
CN104377481B (zh)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3932465U (zh) 防水电连接器
CN204179286U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CN205016734U (zh) Micro USB连接器
TWM544728U (zh) 電子轉接卡以及電子設備
JP3177068U (ja) 小型同軸コネクター
CN205016733U (zh) Micro USB连接器
CN203056201U (zh) Usb2.0超短焊线式a型公头连接器
CN201904496U (zh) 电源线母插座
WO201713612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waterproof bus connector and bus connector with overmolded device housing
CN203103644U (zh) 具有止挡结构的防水连接器
CN203553418U (zh) 一种耳机插座
CN201937089U (zh) 一种连接器的焊线式公头
CN204966792U (zh) Usb公头连接器
CN201774124U (zh) 连接器转接头
CN204947178U (zh) Micro USB母座连接器
CN205319337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4144561U (zh) Usb插头用防尘盖
CN210379498U (zh) 一种电热水壶插头及插头插座连接结构
CN210926454U (zh) 一种usb公头构造
CN103311703B (zh) 一种sd卡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