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8172U - 超声雾化源 - Google Patents

超声雾化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8172U
CN205008172U CN201520614259.5U CN201520614259U CN205008172U CN 205008172 U CN205008172 U CN 205008172U CN 201520614259 U CN201520614259 U CN 201520614259U CN 205008172 U CN205008172 U CN 205008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cd
constant temperature
atomizing
receiv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142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刘攀
龚恒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6142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8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8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817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声雾化源,载气进管上接有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雾化罐上接有雾化液进管和雾化液出管,雾化液进管与储液罐连通,雾化液出管与储液罐连通;雾化罐旁边设有液位检测装置;雾化片安装在雾化片上安装板和雾化片下安装板之间;恒温罐上端敞口与雾化罐下端敞口之间夹紧聚四氟乙烯薄膜片;恒温罐内装有温度测量计,恒温罐上接有一根恒温液进管和恒温液出管,其中恒温液进管串联热交换器后与恒温液箱连通;热交换器的一个表面装有电阻加热片,热交换器的另一表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雾化罐的恒压控制和雾化液的恒温和横液位控制,并使雾化片处于最佳的雾化功率状态,从而保证雾化液雾化后的雾滴直径及数量。

Description

超声雾化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声雾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雾化源。
背景技术
通过物理手段使得液体形成微米量级液滴的过程叫做雾化。液体雾化后表面积急剧增大,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发生改变,雾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通过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液体的雾化过程,其中利用高频压电陶瓷片产生的超声波来雾化液体的方法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超声雾化。超声雾化技术在空气加湿、美容、药物吸入治疗、先进材料制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雾化源是超声雾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雾化液雾化成雾滴,并将雾滴射向雾化室。目前,雾化罐的内底面装有雾化片,并可向雾化罐内注入雾化液,雾化液与雾化片直接接触,且雾化液在雾化片的超声波作用下雾化成雾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雾化片为高频压电陶瓷片,它的功率消耗主要用于两部分,一部分为超声雾化,另一部分为超声波在流体介质传输过程中使介质发热。
理论研究已经表明超声雾化技术产生的雾滴直径及数量与压电陶瓷片的工作频率、气压、液体粘滞系数、温度和种类等因素都有关系。对于某种确定成分和浓度的液体而言,频率、温度、气压等因素是决定雾化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某些定量要求较高的雾化场合,对雾化液雾化后的雾滴直径及数量有较高要求,这种多参数情况,特别是各个参数之间并不独立的情形下,就要实现雾化罐内恒压、雾化液的恒液位和恒温控制,还需要使雾化片保持最佳雾化状态,但目前没有相关技术方案和产品能够达到上述技术要求。
提出上述研究课题后,我们来分析技术难点,其中雾化罐内的恒压控制比较容易解决,而雾化液的恒液位控制比较难,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直接接触的测量技术不能准确测定强腐蚀性雾化液的液位高度,这样也就无法进一步实现恒液位控制。
其中,最难实现的是雾化液的恒温控制,经过仔细分析后终于找出如下原因:雾化片发出超声波的同时还会发热,又由于雾化片与雾化液直接接触,这样就会使雾化液的温度很快升高,且雾化液温度的升高不可控,根本不能有效实现恒温。另外,由于雾化液是强酸或强碱性液体,具有强腐蚀性,这样就会腐蚀雾化片,即便是不锈钢或者玻璃釉包裹的雾化片,超声波使得雾化液化学活性增强,也会出现腐蚀的情况。而雾化片腐蚀后不仅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雾化片的材料会混入雾化液中,从而降低雾化液的纯度,进而无法保证雾滴的纯度。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在什么状态下,才能使雾化片的最佳雾化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声雾化源,欲保证雾滴直径及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声雾化源,包括雾化罐(1)、导流罩(4)和雾化片(5),其中雾化罐(1)上端的敞口由上盖(2)封闭,该上盖顶面设有一根与雾化罐(1)连通的载气进管(3);所述导流罩(4)下端的导流部位于雾化罐(1)内,该导流罩上端的喷雾口伸到雾化罐(1)外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气进管(3)上接有一个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50),该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可测量并控制所述雾化罐(1)内的气压及气体注入量,以使该雾化罐内的压力恒定;所述雾化罐(1)上接有一根雾化液进管(6)和雾化液出管(7),这两根管道均与雾化罐(1)的内腔连通,其中雾化液进管(6)通过微量蠕动泵(8)与储液罐(9)连通,所述雾化液出管(7)与该储液罐连通,且储液罐(9)上端的敞口可由储液罐上盖(10)封闭;所述雾化罐(1)旁边设有液位检测装置,该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雾化罐(1)内的雾化液高度,且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数值反馈给所述微量蠕动泵(8),以使雾化液的高度保持在10-20mm;
所述雾化片(5)安装在雾化片上安装板(11)和雾化片下安装板(12)之间,该雾化片上安装板的上板面通过第一密封圈(13)将恒温罐(14)下端的敞口密封;所述恒温罐(14)上端敞口与雾化罐(1)下端敞口之间夹紧一层水平设置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该聚四氟乙烯薄膜片的厚度为0.02-0.05mm,而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的上、下表面与对应罐体的相应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且所述雾化片(5)上表面到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25mm;
所述恒温罐(14)内装有温度测量计,该恒温罐上接有一根恒温液进管(17)和恒温液出管(18),其中恒温液进管(17)串联热交换器(19)后,与恒温液箱(20)连通,该恒温液箱上该有恒温液箱上盖(21);所述热交换器(19)的一个表面装有电阻加热片(22),该热交换器的另一表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3),且半导体制冷片上装有散热片(24),且所述温度测量计的检测数据用于控制电阻加热片(22)或半导体制冷片(23)工作;
所述恒温液出管(18)的出液端伸入缓冲池(25)中,该缓冲池通过一根回液管(26)与所述恒温液箱(20)连通,并在回液管(26)上装有隔膜水泵(27)。
对应某种确定的雾化液而言,只有雾化罐的气压、雾化液的温度和液位处于某个特定值,该特定值可通过现有技术得出,这样才能保证雾化液雾化后的雾滴直径及数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50)来测量并控制雾化罐(1)内的气压及气体注入量;本实用新型能精确测量雾化液的液位,并通过现有成熟的闭环控制技术来实现恒定液位控制。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调整了雾化片的安装方式,并将其设置在雾化罐的下方,这样就不仅为实现雾化液的恒温控制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可以防止腐蚀雾化片,保证雾化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雾化液雾化后的雾滴纯度。与此同时,本案的雾化片(5)上表面到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设计合理,雾化液的高度数值也配合设计,这样就能使雾化片处于最佳的雾化效率,进而保证雾滴的数量,这样是因为上述两个参数过小或过大,雾化片的雾化效率都比降低很多,甚至于使雾化液发生气体,根本得不到雾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雾化罐的恒压控制和雾化液的恒温和横液位控制,并使雾化片处于最佳的雾化功率状态,从而保证雾化液雾化后的雾滴直径及数量,且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重要设计,所述液位检测装置(J)包括上引出管(28)、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其中上引出管(28)和下引出管(29)水平设在所述雾化罐(1)的外壁上,并与该雾化罐内腔相通,而下引出管(29)与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且上、下引出管(28、29)通过一根透明的样品管(30)连通,该样品管竖直设置;
所述光发射腔体(31)具有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所述CCD接收腔体(32)具有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当液位检测装置工作时,光发射腔体(31)内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经过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这条光路进入CCD接收腔体(32)被CCD接收,所述样品管(30)处于该光路上,且这条光线以平行于该样品管直径的方向通过样品管(30)。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光发射腔体和CCD接收腔体能够夹持样品管,结构紧凑小巧,便携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安装和拆卸容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室内或者户外均可以使用;非接触测量方式,适合高压、易燃易爆、高毒性和纯度要求高的工作场合的液位检测。
作为优选设计,所述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一端通过一个合页(33)相铰接,从而可使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当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另一端靠拢时抱在所述样品管(30)外面;所述光发射腔体(31)靠近样品管(30)一侧的面板中部竖向开有一个凹槽,沿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所述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所述CCD接收腔体(32)靠近样品管(30)一侧的面板中部开有一个凹形槽,该凹形槽与所述光发射腔体(31)上的凹槽对应,并沿该凹形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所述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且CCD接收腔体(32)后端由CCD接收腔体后盖板封盖,防止产生漏光。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对样品管液位进行检测,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的同时,防止光线散射,偏射。
在本案中,所述合页(33)通过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与样品管(30)固定,这两个夹持组件分别位于光发射腔体(31)的上、下侧,且上、下夹持组件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上支撑杆(34)和第二锁紧螺钉(38),其中上支撑杆(34)的外端与所述合页(33)垂直固定,该上支撑杆内端插入上限位套(35)的内孔中,并由该上限位套上穿设的第一锁紧螺钉(36)锁紧;所述上限位套(35)固定在上固定套(37)的外壁上,这两个套的轴心线垂直,该上固定套套装在所述样品管(30)上,并由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8)锁紧。
采用以上结构,用于锁紧样品管,同时保证样品管上下垂直于底面,保证测量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发射腔体(31)内安装有光发射电路板(39),该光发射电路板发射的光信息穿过所述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所述CCD接收腔体(32)内的线阵CCD(40)排列在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处,接收所述光发射电路板(39)发射的光信息数据,且线阵CCD(40)连接CCD接收电路板(41);
所述CCD接收电路板(41)包括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FPGA、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模块,其中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连接线阵CCD,接收线阵CCD传输的光信息数据,完成模拟CCD图像信号的双采样及AD转换;所述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另一端连接FPGA,所述FPGA连接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模块。
通过上述电路的设计,从而通过电子光学的方式精确测量样品管液位,从而降低了人工测量的误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在本案中,所述雾化片上安装板(11)与雾化片下安装板(12)之间设有至少两片雾化片(5),这些雾化片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便于防腐蚀,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6)均为聚四氟乙烯0型圈或者氟橡胶0型圈。
为了便于精确测温,所述温度测量计选用热电偶或电子温度计,该热电偶或电子温度计的型号为Pt100。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雾化罐的恒压控制和雾化液的恒温和横液位控制,并使雾化片处于最佳的雾化功率状态,从而保证雾化液雾化后的雾滴直径及数量,且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液位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光发射腔体和CCD接收腔体的内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超声雾化源,主要由雾化罐1、上盖2、载气进管3、导流罩4、雾化片5、雾化液进管6、雾化液出管7、蠕动泵8、储液罐9、储液罐上盖10、雾化片上安装板11、雾化片下安装板12、第一密封圈13和恒温罐14等构成。其中,雾化罐1上端的敞口由上盖2封闭,该上盖2顶面设有一根与雾化罐1连通的载气进管3。并且,载气进管3上接有一个外购的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50,该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不仅具有测压功能,还可以控制气压,并可保证雾化罐1内的压力恒定。导流罩4采用现有结构,该导流罩4下端的导流部位于雾化罐1内,该导流罩4上端的喷雾口伸到雾化罐1外面。
雾化罐1上接有一根雾化液进管6和雾化液出管7,这两根管道均与雾化罐1的内腔连通,其中雾化液进管6通过微量蠕动泵8与储液罐9连通。雾化液出管7与储液罐9连通,且储液罐9上端的敞口可由储液罐上盖10封闭。雾化罐1旁边设有液位检测装置,该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雾化罐1内的雾化液高度,且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数值反馈给微量蠕动泵8,以使雾化液的高度保持在10-20mm,且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需在0.1-0.5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闭环恒液位控制技术来实现恒液位的控制,且闭环恒液位控制技术为现有成熟技术。
如图1、2、3及4所示,液位检测装置J主要由上引出管28、下引出管29、样品管30、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等构成。其中,上引出管28和下引出管29水平设在雾化罐1的外壁上,并与该雾化罐1的内腔相通,而下引出管29与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上引出管28和下引出管29通过一根透明的样品管30连通,该样品管30竖直设置。
光发射腔体31具有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CCD接收腔体32具有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当液位检测装置工作时,光发射腔体31内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经过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这条光路进入CCD接收腔体32被CCD接收,所述样品管30处于该光路上,且这条光线以平行于该样品管直径的方向通过样品管30。
从图1、2、3及4可看出,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一端通过一个合页33相铰接,从而可使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当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另一端靠拢时抱在样品管30外面。光发射腔体31靠近样品管30一侧的面板中部竖向开有一个凹槽,沿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CCD接收腔体32靠近样品管30一侧的面板中部开有一个凹形槽,该凹形槽与光发射腔体31上的凹槽对应,并沿该凹形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且CCD接收腔体32后端由CCD接收腔体后盖板封盖,防止产生漏光。
合页33通过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与样品管30固定,这两个夹持组件分别位于光发射腔体31的上侧和下侧,且上、下夹持组件的结构完全相同。上夹持组件包括上支撑杆34和第二锁紧螺钉38,其中上支撑杆34的外端与合页33垂直固定,该上支撑杆34内端插入上限位套35的内孔中,并由该上限位套上穿设的第一锁紧螺钉36锁紧,且上支撑杆34可在上限位套35内滑动。上限位套35固定在上固定套37的外壁上,这两个套的轴心线垂直,该上固定套套装在样品管30上,并由第二锁紧螺钉38锁紧。
从图1、2、3及4还可看出,光发射腔体31内安装有光发射电路板39,该光发射电路板39发射的光信息穿过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CCD接收腔体32内的线阵CCD40排列在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处,接收光发射电路板39发射的光信息数据,且线阵CCD40连接CCD接收电路板41。CCD接收电路板41包括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FPGA、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模块,其中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连接线阵CCD,接收线阵CCD传输的光信息数据,完成模拟CCD图像信号的双采样及AD转换;所述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另一端连接FPGA,FPGA连接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模块。当然,光发射电路板39和CCD接收电路板41可用其他的等效电路代替。
如图1所示,雾化片5为压电陶瓷片,该雾化片5安装在雾化片上安装板11和雾化片下安装板12之间,该雾化片上安装板的上板面通过第一密封圈13将恒温罐14下端的敞口密封。雾化片上安装板11与雾化片下安装板12之间设有至少两片雾化片5,这些雾化片5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恒温罐14上端敞口与雾化罐1下端敞口之间夹紧一层水平设置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该聚四氟乙烯薄膜片的厚度为0.02-0.05mm。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对应罐体的相应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且雾化片5上表面到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25mm,并可进一步优选为21、22、23mm。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6均为聚四氟乙烯0型圈或者氟橡胶0型圈。
所述恒温罐14内装有温度测量计,该恒温罐14上接有一根恒温液进管17和恒温液出管18,其中恒温液进管17串联热交换器19后,与恒温液箱20连通,该恒温液箱20上该有恒温液箱上盖21。热交换器19的一个表面装有电阻加热片22,该热交换器19的另一表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3,且半导体制冷片23上装有散热片24。需要说明的是,电阻加热片22与热交换器19之间需要考虑电绝缘的问题,在此处实现电绝缘的技术手段为现有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温度测量计的检测数据用于控制电阻加热片22或半导体制冷片23工作,当电阻加热片22工作时对恒温液加热,当半导体制冷片23工作时对恒温液降温。在本案中,温度测量计选用热电偶或电子温度计。
另外,有散热片24用于对半导体制冷片23散热,且本实用新型通过PID闭环控制技术来实现恒温控制,且PID闭环控制技术为现有的成熟技术。恒温液出管18的出液端伸入缓冲池25中,该缓冲池25通过一根回液管26与恒温液箱20连通,并在回液管26上装有隔膜水泵27。在本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PID闭环控制技术来实现恒温控制,该PID闭环控制技术为现有成熟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超声雾化源,包括雾化罐(1)、导流罩(4)和雾化片(5),其中雾化罐(1)上端的敞口由上盖(2)封闭,该上盖顶面设有一根与雾化罐(1)连通的载气进管(3);所述导流罩(4)下端的导流部位于雾化罐(1)内,该导流罩上端的喷雾口伸到雾化罐(1)外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气进管(3)上接有一个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50),该质量流量计或浮子玻璃气体流量计可测量并控制所述雾化罐(1)内的气压及气体注入量,以使该雾化罐内的压力恒定;所述雾化罐(1)上接有一根雾化液进管(6)和雾化液出管(7),这两根管道均与雾化罐(1)的内腔连通,其中雾化液进管(6)通过微量蠕动泵(8)与储液罐(9)连通,所述雾化液出管(7)与该储液罐连通,且储液罐(9)上端的敞口可由储液罐上盖(10)封闭;所述雾化罐(1)旁边设有液位检测装置,该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雾化罐(1)内的雾化液高度,且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数值反馈给所述微量蠕动泵(8),以使雾化液的高度保持在10-20mm;
所述雾化片(5)安装在雾化片上安装板(11)和雾化片下安装板(12)之间,该雾化片上安装板的上板面通过第一密封圈(13)将恒温罐(14)下端的敞口密封;所述恒温罐(14)上端敞口与雾化罐(1)下端敞口之间夹紧一层水平设置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该聚四氟乙烯薄膜片的厚度为0.02-0.05mm,而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的上、下表面与对应罐体的相应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且所述雾化片(5)上表面到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25mm;
所述恒温罐(14)内装有温度测量计,该恒温罐上接有一根恒温液进管(17)和恒温液出管(18),其中恒温液进管(17)串联热交换器(19)后,与恒温液箱(20)连通,该恒温液箱上盖有恒温液箱上盖(21);所述热交换器(19)的一个表面装有电阻加热片(22),该热交换器的另一表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3),且半导体制冷片上装有散热片(24),且所述温度测量计的检测数据用于控制电阻加热片(22)或半导体制冷片(23)工作;
所述恒温液出管(18)的出液端伸入缓冲池(25)中,该缓冲池通过一根回液管(26)与所述恒温液箱(20)连通,并在回液管(26)上装有隔膜水泵(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J)包括上引出管(28)、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其中上引出管(28)和下引出管(29)水平设在所述雾化罐(1)的外壁上,并与该雾化罐内腔相通,而下引出管(29)与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片(15)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且上、下引出管(28、29)通过一根透明的样品管(30)连通,该样品管竖直设置;
所述光发射腔体(31)具有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所述CCD接收腔体(32)具有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当液位检测装置工作时,光发射腔体(31)内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经过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这条光路进入CCD接收腔体(32)被CCD接收,所述样品管(30)处于该光路上,且这条光线以平行于该样品管直径的方向通过样品管(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一端通过一个合页(33)相铰接,从而可使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当光发射腔体(31)和CCD接收腔体(32)的另一端靠拢时抱在所述样品管(30)外面;所述光发射腔体(31)靠近样品管(30)一侧的面板中部竖向开有一个凹槽,沿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所述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所述CCD接收腔体(32)靠近样品管(30)一侧的面板中部开有一个凹形槽,该凹形槽与所述光发射腔体(31)上的凹槽对应,并沿该凹形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所述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且CCD接收腔体(32)后端由CCD接收腔体后盖板封盖,防止产生漏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33)通过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与样品管(30)固定,这两个夹持组件分别位于光发射腔体(31)的上、下侧,且上、下夹持组件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上支撑杆(34)和第二锁紧螺钉(38),其中上支撑杆(34)的外端与所述合页(33)垂直固定,该上支撑杆内端插入上限位套(35)的内孔中,并由该上限位套上穿设的第一锁紧螺钉(36)锁紧;所述上限位套(35)固定在上固定套(37)的外壁上,这两个套的轴心线垂直,该上固定套套装在所述样品管(30)上,并由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8)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腔体(31)内安装有光发射电路板(39),该光发射电路板发射的光信息穿过所述光发射腔体出射准直狭缝(31a);所述CCD接收腔体(32)内的线阵CCD(40)排列在CCD接收腔体入射准直狭缝(32a)处,接收所述光发射电路板(39)发射的光信息数据,且线阵CCD(40)连接CCD接收电路板(41);
所述CCD接收电路板(41)包括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FPGA、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模块,其中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连接线阵CCD,接收线阵CCD传输的光信息数据,完成模拟CCD图像信号的双采样及AD转换;所述前端驱动数据采集模块AFE另一端连接FPGA,所述FPGA连接数据传输接口和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上安装板(11)与雾化片下安装板(12)之间设有至少两片雾化片(5),这些雾化片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6)均为聚四氟乙烯0型圈或者氟橡胶0型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超声雾化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计选用热电偶或电子温度计。
CN201520614259.5U 2015-08-14 2015-08-14 超声雾化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08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4259.5U CN205008172U (zh) 2015-08-14 2015-08-14 超声雾化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4259.5U CN205008172U (zh) 2015-08-14 2015-08-14 超声雾化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8172U true CN205008172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1425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08172U (zh) 2015-08-14 2015-08-14 超声雾化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817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2679A (zh) * 2015-08-14 2015-11-11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超声雾化源
CN106362629A (zh) * 2016-11-01 2017-02-01 绍兴文理学院 管道连续输送中的超声分散方法
CN110385228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北京中献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传导雾化的方法及超声波雾化装置
CN111644279A (zh) * 2020-05-15 2020-09-11 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供浆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2679A (zh) * 2015-08-14 2015-11-11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超声雾化源
CN105032679B (zh) * 2015-08-14 2017-04-0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超声雾化源
CN106362629A (zh) * 2016-11-01 2017-02-01 绍兴文理学院 管道连续输送中的超声分散方法
CN106362629B (zh) * 2016-11-01 2019-05-10 绍兴文理学院 管道连续输送中的超声分散方法
CN110385228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北京中献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传导雾化的方法及超声波雾化装置
CN111644279A (zh) * 2020-05-15 2020-09-11 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供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8172U (zh) 超声雾化源
CN201575979U (zh) 一种液体样品池和液体样品装置
McLean et al. A direct injection high-efficiency nebulizer f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CN105032679A (zh) 一种超声雾化源
CN102495058A (zh) 一种恒温光纤比色滴定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7066913U (zh) 一种多功能岩心驱替实验装置
CN106525710A (zh) 一种声发射检测材料腐蚀性能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27397A (zh) 基于智能凝胶的Pb2+微流控检测芯片及水样中Pb2+的检测方法
CN114487028A (zh) 一种提高低电导率水样pH在线测量准确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58583A (zh) 污水透射光谱测试用光学腔
CN103439220A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全自动粘度计的夹套式z型乌氏粘度计
RU9090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жидкого ракетного топлива
CN106680225A (zh) 一种用于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的样品反应检测装置
CN215030578U (zh) 一种防腐疏水涂料涂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202548057U (zh) 一种恒温光纤比色滴定装置
CN109900660A (zh) 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60853B (zh) 一种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
CN206881548U (zh) 一种用于化学镀的水浴搅拌装置
CN206583877U (zh) 一种原位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
CN111239037A (zh) 一种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箱
CN214503432U (zh) 一种传热实验装置
CN206440646U (zh) 一种相变材料的检测设备
CN220603366U (zh) 一种控制冷凝馏出液体积的氟离子测定仪
CN202599847U (zh) 一种反应检测一体化装置
Garwin et al. Heat Transfer Design Data-Inclined Falling Fil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