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4734U -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4734U
CN205004734U CN201520560264.2U CN201520560264U CN205004734U CN 205004734 U CN205004734 U CN 205004734U CN 201520560264 U CN201520560264 U CN 201520560264U CN 205004734 U CN205004734 U CN 205004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chip
switching tube
resistan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02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中辉
钟大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reat Wal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reat Wall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reat Wall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reat Wall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602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4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4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47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辅助电源领域,提供了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辅助供电系统中的单片机和变压器连接,所述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其中,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电压控制模块的受控端和输出检测端分别与单片机相接。整个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辅助电源的成本,减小了辅助电源整体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的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辅助电源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源中,开关电源中的辅助电源是维系微机、主板电源等模块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例如个人计算机中开关电源在向微机主板电源监控电路输出待机电压同时向主板电源内部脉宽调制芯片提供直流工作电压。现有的开关电源中的辅助电源电路处在高频、高压的自激振荡或受控振荡的工作状态,部分电路自身缺乏过压和过流保护,因此会当辅助电源电路因过流或过压产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时,开关电源主电路也会受其影响而停止工作。
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将开关电源电路与辅助电源电路相互独立输入供电。虽然能够实现各路输出过流及过压等保护,且不影响其他路输出,但是需要两路独立辅助供电系统,即同时采用两路独立辅助供电系统,使得开关电源的生产成本提高、体积变大且变得更加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源与辅助电源在同一个辅助供电系统的情况下,辅助电源缺乏过压和过流保护,且当辅助电源所在的电路中发生故障时会影响开关电源的正常使用的问题。以及将开关电源与辅助电源分别与两个独立的辅助供电系统相连接时,使得开关电源的生产成本提高、体积变大,且造成开关电源变得更加笨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辅助供电系统中的单片机和变压器连接,所述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控制模块;
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受控端和输出检测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电源,所述辅助电源包括与辅助电路中主功率变换反激变压器和单片机相连的保护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辅助电源电路中采用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控制模块的保护控制电路,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大于阈值电流时,或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高于阈值电压时,由单片机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单片机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与电压控制模块的受控端置于高电平,使得辅助电源处于关闭状态,并持续至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值为正常工作数值,或持续至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为正常工作数值。整个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辅助电源的成本,减小了辅助电源整体的体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辅助电源电路可使得在开关电源电路与辅助电源电路同输入供电的情况下,两电路间不会相互影响,且实现了对辅助电源的过压和过流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控制电路在辅助电源中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检测模块、电压控制模块及单片机的具体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中SVCC为电流检测模块的供电端;SBUVP_DELAY为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OCP_EN为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即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入端;SB_EN为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出检测端;+12VSBUVP为电压控制模块的受控端;+12VSB1为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供电端;+12VSB为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即为辅助电源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辅助电源电路中采用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控制模块的保护控制电路,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大于阈值电流时,或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高于阈值电压时,由单片机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单片机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与电压控制模块的受控端置于高电平,使得辅助电源处于关闭状态,并持续至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值为正常工作数值,或持续至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为正常工作数值。整个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辅助电源的成本,减小了辅助电源整体的体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控制电路100分别与辅助供电系统中的单片机20和变压器10相连。
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控制电路100包括电流检测模块101和电压控制模块102。其中,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变压器10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出端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受控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受控端和输出检测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20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20可以是辅助电源或开关电源电路中现有的用于控制电路动作的单片机,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中设于各个模块内且能够实现控制需求的单片机。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保护控制电路100连接于辅助电源内部电路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受控端,用于供单片机对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入端的工作电流进行检测和电位变换。当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入端电流大于阈值电流时,单片机20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所述单片机20控制电流检测模块101的受控端与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受控端置于高电平,并持续至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入端的电流为正常工作数值。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入端的阈值电流值为3.2A。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检测端供单片机对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端的工作电压进行检测和电位变换,当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高于阈值电压时,单片机20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端,同时单片机20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受控端与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受控端置于高电平,并持续至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为正常工作数值。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输出检测端的阈值电压值为13V。
为了实现当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入端的电流大于阈值电流时,所述单片机20能够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包括:电流放大电路1011、电压比较电路1012和电源1013。所述电流放大电路1011和电压比较电路分别1012与所述电源1013相连。在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可以是现有的芯片外接供电电源,也可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电源系统中用于芯片供电的电源。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电流放大电路1011的正相输入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1011的负相输入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电流放大电路1011的输出端接所述电压比较电路1012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电路1012的输出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比较电路1012的受控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受控端,与所述单片机20相连。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电流放大电路1011包括:用于放大输入电流的第一芯片U1、电容C52、二极管D1、用于限流的电阻R401和电阻R402。
所述电容C52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的供电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芯片U1的负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有电阻R401,所述第一芯片U1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有电阻R402,所述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与地线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403和电容C5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为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U1为FP130A型芯片,该型号为FP130A的第一芯片U1包括5个引脚,其各引脚定义为:
1号引脚:供电端;2号引脚:负相输入端;3号引脚:正相输入端;4号引脚:输出端;5号引脚:地线端。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芯片U1的供电端与所述电源1013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1013,可以是辅助电源系统外接的任意一种现有的供电电源,也可是辅助电源内部线路中的任意符合芯片供电要求的电源。所述第一芯片U1的负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有电阻R401,所述第一芯片U1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有电阻R402,其中,所述电阻R401和电阻R402均为限流用电阻。所述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与地线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403和电容C51。
如图3所示,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所述电压比较电路。所述电容C52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的供电端与地之间,该电容C52用于降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芯片U1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放大电流信号的放大器。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压比较电路包括:用于进行电压比较的第二芯片U2、电容C54、二极管D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及电阻R407。
第二芯片U2的供电端与地之间连有电容C53,所述第二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与地之间并联有电阻R406和电容C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与供电端之间连有电阻R405,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接电阻R409,所述电阻R409另一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所述二芯片U2的负相输入端与地之间接有所述电容C54;
电阻R407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正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2负极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
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共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03;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经由电阻R409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0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片U2为用于进行电压比较的FP702型电压比较芯片,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二芯片U2可以是任何一种具有电压比较功能的电压比较器。
本实施例中以FP702型电压比较芯片作为所述第二芯片U2,具体的,如图3所示,型号为FP702的第二芯片U2包括5个引脚,其各引脚定义为:
1号引脚:供电端;2号引脚:为REF引脚,可自产生1.25V基准电压,同时为负相输入端;3号引脚:正相输入端;4号引脚:输出端;5号引脚:地线端。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芯片U2的供电端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芯片U2的供电端与地之间连有电容C53,所述第二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与地之间并联有电阻R406和电容C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与供电端之间连有电阻R405,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接电阻R409,该电阻R409另一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54用于漏电保护,接在所述第二芯片U2的负相输入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407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正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2负极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U1所产生的输出电流由并联的电阻R403产生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入电压,并由所述第二芯片U2对该输入电压与其自产生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共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03。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经由电阻R409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04。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分别为NMOS管Q1和NMOS管Q2。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MOS管Q2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分别为NPN型三级管Q1和NPN型三级管Q2,所述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PN型三级管Q2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电路设计要求对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管型进行选用,以达到最大程度实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电流检测和过流保护性能的目的。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当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高于阈值电压时,单片机20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包括:第三芯片U3、保护电阻R40、电容C57、电容C58、二极管D3、第三开关管Q3及第四开关管Q4。
所述第三芯片U3的地线端与电压软启动端之间连有电容C57,所述第三芯片的使能端与地之间并接有电容C56,所述第三芯片U3的输入端为电压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三芯片U3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412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为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58负极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接地端相连,其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58正极和负极两端并联有电阻R413,该电阻R413两端分别经由电阻R414和电阻R415形成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出检测端;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11,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受控端;
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10,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芯片U3为NIS5112型电子保险控制芯片。具体的,型号为NIS5112的第三芯片U3,其各引脚定义为:
1号引脚:地线端;2号引脚:电压软启动端;3号引脚:使能端;4号引脚:过流保护端;5、6、7号引脚:共接为输出端;8号引脚:输入端。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芯片U3的1号引脚地线端与2号引脚电压软启动端之间连有电容C57。所述第三芯片的3号引脚使能端与地之间并接有电容C56。所述第三芯片U3的输入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10相连。所述第三芯片U3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412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输出端。
如图3所示,所述电容C58为极性电容,该电容C58负极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接地端相连,其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58正极和负极两端并联有电阻R413,所述电阻R413两端分别经由电阻R414和电阻R415形成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出检测端。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11。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10,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与第四开关管Q4分别为NMOS管Q3和NMOS管Q4。所述NMOS管Q3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MOS管Q4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与第四开关管Q4分别为NPN型三级管Q3和NPN型三级管Q4,所述NPN型三级管Q3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PN型三级管Q4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电路设计要求对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的管型进行选用,以达到最大程度实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102的电压检测和过压保护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控制电路100与辅助电源电路中变压器10和单片机20相连,所述保护控制电路100包括电流检测模块101和电压控制模块102。所述变压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变压器10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或电路中发生故障时,则会发生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大于阈值电流,或电压控制模块102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高于阈值电压的情况。此时,由单片20机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输出端置于高电平,从而断开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单片机20控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受控端与电压控制模块102的受控端置于高电平,使得辅助电源处于关闭状态。该状态一直持续至电路中故障完全排除,所述电流检测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流值为正常工作数值,或持续至所述电压控制模块102的输出检测端的电压为正常工作数值。整个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辅助电源的成本,减小了辅助电源整体的体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辅助电源电路可使得在开关电源电路与辅助电源电路同输入供电的情况下,两电路间不会相互影响,且实现了对辅助电源的过压和过流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辅助电源,该辅助电源包括变压器10和单片机20及上述的保护控制电路100。实现了辅助电源与开关电源在共用辅助供电系统的情况下,辅助电源具有过压和过流保护,且当辅助电源所在的电路中发生故障时会影响开关电源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辅助供电系统中的单片机和变压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电压控制模块;
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接所述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受控端和输出检测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流放大电路和电压比较电路;
其中,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正相输入端和负相输入端分别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受控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放大电路包括:用于放大输入电流的第一芯片U1、电容C52、二极管D1、用于限流的电阻R401和电阻R402;
所述电容C52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的供电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芯片U1的负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有电阻R401,所述第一芯片U1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有电阻R402,所述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与地线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403和电容C5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为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电路包括:用于进行电压比较的第二芯片U2、电容C54、二极管D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及电阻R407;
所述第二芯片U2的供电端与地之间连有电容C53,所述第二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与地之间并联有电阻R406和电容C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与供电端之间连有电阻R405,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接电阻R409,所述电阻R409另一端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所述二芯片U2的负相输入端与地之间接有所述电容C54;
所述电阻R407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正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2负极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共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受控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03;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经由电阻R409接于所述第二芯片U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0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芯片U3、保护电阻R40、电容C57、电容C58、二极管D3、第三开关管Q3及第四开关管Q4;
所述第三芯片U3的地线端与电压软启动端之间连有电容C57,所述第三芯片的使能端与地之间并接有电容C56,所述第三芯片U3的输入端为电压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三芯片U3的输出端经由电阻R412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为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58负极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接地端相连,其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58正极和负极两端并联有电阻R413,该电阻R413两端分别经由电阻R414和电阻R415形成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出检测端;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11,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受控端;
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低电位端接地,并与控制端之间连有电阻R410,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为所述电压控制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分别为NMOS管Q1和NMOS管Q2,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MOS管Q2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分别为NPN型三级管Q1和NPN型三级管Q2,所述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PN型三级管Q2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与第四开关管Q4分别为NMOS管Q3和NMOS管Q4,所述NMOS管Q3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MOS管Q4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与第四开关管Q4分别为NPN型三级管Q3和NPN型三级管Q4,所述NPN型三级管Q3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所述NPN型三级管Q4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
10.一种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电源的保护控制电路。
CN201520560264.2U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4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0264.2U CN205004734U (zh)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0264.2U CN205004734U (zh)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4734U true CN205004734U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61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026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4734U (zh) 2015-07-29 2015-07-29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47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644A (zh) * 2016-05-28 2016-09-07 来安县信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防护电路
CN109450049A (zh) * 2018-12-28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装置和供电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644A (zh) * 2016-05-28 2016-09-07 来安县信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防护电路
CN109450049A (zh) * 2018-12-28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装置和供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4826A (zh) 电源控制模块
CN204131210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2332898B (zh) 零待机功耗开关机电路
CN103001315A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CN102904217B (zh) 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igbt驱动保护电路和模块及其拓扑装置
CN204967252U (zh) 一种电源输入保护电路
CN212210475U (zh) 一种过流过压自锁保护电路
CN205004734U (zh) 一种辅助电源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CN204835697U (zh) 一种电压优选供电切换电路
CN207475496U (zh) 一种x波段固态功放组件
CN209608555U (zh) 具有双通路过压保护的直流电源
CN205249042U (zh) 减小开关电源输入冲击电流的电路
CN204205576U (zh) 一种t接线路差动保护装置
CN217406513U (zh) 一种包含单线盒嵌入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快速关断装置
CN207459700U (zh) 基于零静态损耗的过压保护与防反接车载电路模块
CN2938640Y (zh) 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及电视机
CN103475220A (zh) 一种lnb电源及信源控制专用芯片
CN207766148U (zh) 一种无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09283098U (zh) 一种并联供电电路
CN204089154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取电的过压保护电路
CN208316403U (zh) 一种具有防反灌供电自动切换无压损输出电路
CN206640342U (zh) 一种低功耗的信号控制开机电路
CN206023261U (zh) 一种电池电压保护电路
CN111030452A (zh) 大功率全SiC-MOSFET模块的驱动装置
CN218242989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plc快速关断装置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computer 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CHINA GREAT WAL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Great Wall computer building, 3 FA FA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CHINA GREATWALL COMPUTER SHENZHE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