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7563U -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87563U CN204987563U CN201520382922.3U CN201520382922U CN204987563U CN 204987563 U CN204987563 U CN 204987563U CN 201520382922 U CN201520382922 U CN 201520382922U CN 204987563 U CN204987563 U CN 2049875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ting medium
- coil pipe
- type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管,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所述壳体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两端分别为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均伸出壳体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推行环保节能政策,实现节约型社会,高效节能的水源/地源热泵、热泵热水器等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换热器作为水源/地源热泵、热泵热水器的关键部件,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上述节能产品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劣,因此研究和发展适用于水源/地源热泵、热泵热水器等节能产品用换热器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这对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和规范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起着积极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从而可以解决单台换热器无法做大换热量的问题,并且此设计结构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灵活且更加经济实惠。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管,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所述壳体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两端分别为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均伸出壳体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盘管包括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相互盘旋交叉设置;第一盘管的上端部包覆在第二盘管的上端部外侧,第二盘管的下端部包覆在第一盘管的下端部外侧;该结构下,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长度完全一致,有相同的压降和相同的换热,且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缠绕设置,加大载冷剂流量的同时增加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紧凑而使热量不容易流失。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上的相邻两盘管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径向设置,翅片与壳体之间构成制冷剂流道;通过翅片增加制冷剂与螺旋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是光管的3.7倍,沿盘管径向设置的翅片促使制冷剂盘旋和轴向流动,使制冷剂快速冷凝,这样使制冷剂侧压降很小,并且没有杂质残留在上面。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芯管设置在圆柱形壳体的轴心线上,壳体上端与芯管之间还设有端盖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匹配对接构成。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包括载冷剂输入主管、载冷剂输出主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所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为上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每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上的载冷剂进口与载冷剂输入主管相通,载冷剂出口与载冷剂输出主管相通;通过该并联结构,可以解决单台换热器无法做大换热量的问题,并且此设计结构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灵活且更加经济实惠。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中的螺旋盘管成型后装入壳体内部,并与芯管紧密配合,紧紧盘绕在芯管外侧,结构极其紧凑,有利于缩小整机外形尺寸,节省有限空间。使用时,载冷剂通入螺旋盘管内,制冷剂通入制冷剂流道后与螺旋盘管内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由于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因此热交换时间更长,热交换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螺旋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芯管2,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所述壳体1是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匹配对接构成的圆柱形壳体,芯管2设置在圆柱形壳体1的轴心线上,壳体1上端与芯管2之间还设有端盖3封闭。
所述壳体1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1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制冷剂进口11处于壳体1的上端部上,制冷剂出口12处于壳体1的下端部上。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下端开口为载冷剂进口21,螺旋盘管的管体上端开口为载冷剂出口22,载冷剂进口21和载冷剂出口22均伸出壳体1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
所述螺旋盘管包括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相互盘旋交叉设置,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的相邻两盘管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第一盘管的上端部包覆在第二盘管的上端部外侧,第二盘管的下端部包覆在第一盘管的下端部外侧;该结构下,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长度完全一致,有相同的压降和相同的换热,且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缠绕设置,加大载冷剂流量的同时增加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紧凑而使热量不容易流失。
所述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径向设置,翅片与壳体1之间构成制冷剂流道;通过翅片增加制冷剂与螺旋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是光管的3.7倍,沿盘管径向设置的翅片促使制冷剂盘旋和轴向流动,使制冷剂快速冷凝,这样使制冷剂侧压降很小,并且没有杂质残留在上面。
综上所述,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中的螺旋盘管成型后装入壳体1内部,并与芯管2紧密配合,紧紧盘绕在芯管2外侧,结构极其紧凑,有利于缩小整机外形尺寸,节省有限空间。使用时,载冷剂通入螺旋盘管内,制冷剂通入制冷剂流道后与螺旋盘管内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由于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因此热交换时间更长,热交换更加充分。
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a.冷水从下面的载冷剂进口21进入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
b.气态制冷剂从换热器上方的制冷剂进口11进入,流入一条由翅片管螺旋盘管和圆柱形壳体内壁形成的制冷剂侧流道。
c.气态的制冷剂向水中排放热量,制冷剂冷凝成液态,以液态的方式从换热器下方的制冷剂出口12出来。
d.冷水吸收热量后从上面的载冷剂出口22流出。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包括载冷剂输入主管41、载冷剂输出主管42,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所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为实施例1中所限定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每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上的载冷剂进口21与载冷剂输入主管41相通,载冷剂出口22与载冷剂输出主管42相通;通过该并联结构,可以解决单台换热器无法做大换热量的问题,并且此设计结构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灵活且更加经济实惠。
Claims (7)
1.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管,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两端分别为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均伸出壳体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盘管包括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相互盘旋交叉设置;第一盘管的上端部包覆在第二盘管的上端部外侧,第二盘管的下端部包覆在第一盘管的下端部外侧。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上的相邻两盘管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径向设置,翅片与壳体之间构成制冷剂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芯管设置在圆柱形壳体的轴心线上,壳体上端与芯管之间还设有端盖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匹配对接构成。
7.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冷剂输入主管、载冷剂输出主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所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为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每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上的载冷剂进口与载冷剂输入主管相通,载冷剂出口与载冷剂输出主管相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82922.3U CN204987563U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82922.3U CN204987563U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87563U true CN204987563U (zh) | 2016-01-20 |
Family
ID=5512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82922.3U Active CN204987563U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8756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6267A (zh) * | 2016-10-29 | 2017-04-05 | 刘洋豪 | 波纹管缠绕式热交换器 |
CN106766392A (zh) * | 2016-11-22 | 2017-05-31 | 罗众锋 |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9297218A (zh) * | 2018-12-07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
CN111306825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青岛贺力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
-
2015
- 2015-06-04 CN CN201520382922.3U patent/CN2049875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6267A (zh) * | 2016-10-29 | 2017-04-05 | 刘洋豪 | 波纹管缠绕式热交换器 |
CN106766392A (zh) * | 2016-11-22 | 2017-05-31 | 罗众锋 |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766392B (zh) * | 2016-11-22 | 2023-11-07 | 营口庆营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9297218A (zh) * | 2018-12-07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
CN111306825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青岛贺力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90850U (zh) | 一种双螺旋式热交换器 | |
CN204987563U (zh) |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
CN204007233U (zh) | 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u型管式换热器 | |
CN203731900U (zh) | 一种基于微通道原理的高效换热器 | |
CN102252539B (zh) |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4346214U (zh) | 内外螺旋盘管换热器 | |
CN201335626Y (zh) | 液体废热回收双向节能器 | |
CN103063058A (zh) |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 | |
CN203349680U (zh) | 一种双壳程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5784034U (zh) | 一种高效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
CN201000291Y (zh) | 套管式换热器 | |
CN201237465Y (zh) |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 | |
CN103994672B (zh) | 高效双腔湍流换热器 | |
CN203550682U (zh) | 一种多介质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5115337A (zh) | 一种小型蓄热器 | |
CN204007242U (zh) | 一种板式换热器 | |
CN103867451B (zh) | 一种螺杆式空压机高温余热回收机及工艺 | |
CN204268927U (zh) | 带浮动盘管的容积式换热器 | |
CN202993916U (zh) | 一种易清洁型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1748713U (zh) | 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 |
CN202702454U (zh) | 模温机用隔离式壳管冷却器 | |
CN202614039U (zh) | 用于废弃热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集水换热装置 | |
CN203892197U (zh) | 一种螺杆式空压机高温余热回收机 | |
CN201093892Y (zh) | 迷你型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6531267U (zh) | 一种低压电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3300, Huzhou Industrial Zone, Anj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thre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3300, Huzhou Industrial Zone, Anj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three Patentee before: EXTEK ENERGY EQUIPMENT (ZHEJIANG)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