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7563U -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7563U
CN204987563U CN201520382922.3U CN201520382922U CN204987563U CN 204987563 U CN204987563 U CN 204987563U CN 201520382922 U CN201520382922 U CN 201520382922U CN 204987563 U CN204987563 U CN 204987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ng medium
coil pipe
typ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829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真健
陈新波
黄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tek Energy Equipment Zhejia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tek Energy Equipment Zhejiang Ltd filed Critical Extek Energy Equipment Zhejia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829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7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7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7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管,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所述壳体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两端分别为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均伸出壳体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推行环保节能政策,实现节约型社会,高效节能的水源/地源热泵、热泵热水器等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换热器作为水源/地源热泵、热泵热水器的关键部件,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上述节能产品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劣,因此研究和发展适用于水源/地源热泵、热泵热水器等节能产品用换热器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这对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和规范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起着积极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从而可以解决单台换热器无法做大换热量的问题,并且此设计结构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灵活且更加经济实惠。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管,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所述壳体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两端分别为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均伸出壳体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盘管包括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相互盘旋交叉设置;第一盘管的上端部包覆在第二盘管的上端部外侧,第二盘管的下端部包覆在第一盘管的下端部外侧;该结构下,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长度完全一致,有相同的压降和相同的换热,且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缠绕设置,加大载冷剂流量的同时增加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紧凑而使热量不容易流失。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上的相邻两盘管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径向设置,翅片与壳体之间构成制冷剂流道;通过翅片增加制冷剂与螺旋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是光管的3.7倍,沿盘管径向设置的翅片促使制冷剂盘旋和轴向流动,使制冷剂快速冷凝,这样使制冷剂侧压降很小,并且没有杂质残留在上面。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芯管设置在圆柱形壳体的轴心线上,壳体上端与芯管之间还设有端盖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匹配对接构成。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包括载冷剂输入主管、载冷剂输出主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所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为上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每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上的载冷剂进口与载冷剂输入主管相通,载冷剂出口与载冷剂输出主管相通;通过该并联结构,可以解决单台换热器无法做大换热量的问题,并且此设计结构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灵活且更加经济实惠。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中的螺旋盘管成型后装入壳体内部,并与芯管紧密配合,紧紧盘绕在芯管外侧,结构极其紧凑,有利于缩小整机外形尺寸,节省有限空间。使用时,载冷剂通入螺旋盘管内,制冷剂通入制冷剂流道后与螺旋盘管内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由于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因此热交换时间更长,热交换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螺旋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芯管2,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所述壳体1是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匹配对接构成的圆柱形壳体,芯管2设置在圆柱形壳体1的轴心线上,壳体1上端与芯管2之间还设有端盖3封闭。
所述壳体1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1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制冷剂进口11处于壳体1的上端部上,制冷剂出口12处于壳体1的下端部上。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下端开口为载冷剂进口21,螺旋盘管的管体上端开口为载冷剂出口22,载冷剂进口21和载冷剂出口22均伸出壳体1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
所述螺旋盘管包括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相互盘旋交叉设置,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的相邻两盘管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第一盘管的上端部包覆在第二盘管的上端部外侧,第二盘管的下端部包覆在第一盘管的下端部外侧;该结构下,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长度完全一致,有相同的压降和相同的换热,且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缠绕设置,加大载冷剂流量的同时增加换热效率,并且结构紧凑而使热量不容易流失。
所述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径向设置,翅片与壳体1之间构成制冷剂流道;通过翅片增加制冷剂与螺旋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是光管的3.7倍,沿盘管径向设置的翅片促使制冷剂盘旋和轴向流动,使制冷剂快速冷凝,这样使制冷剂侧压降很小,并且没有杂质残留在上面。
综上所述,该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中的螺旋盘管成型后装入壳体1内部,并与芯管2紧密配合,紧紧盘绕在芯管2外侧,结构极其紧凑,有利于缩小整机外形尺寸,节省有限空间。使用时,载冷剂通入螺旋盘管内,制冷剂通入制冷剂流道后与螺旋盘管内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由于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因此热交换时间更长,热交换更加充分。
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a.冷水从下面的载冷剂进口21进入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
b.气态制冷剂从换热器上方的制冷剂进口11进入,流入一条由翅片管螺旋盘管和圆柱形壳体内壁形成的制冷剂侧流道。
c.气态的制冷剂向水中排放热量,制冷剂冷凝成液态,以液态的方式从换热器下方的制冷剂出口12出来。
d.冷水吸收热量后从上面的载冷剂出口22流出。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包括载冷剂输入主管41、载冷剂输出主管42,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所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为实施例1中所限定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每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上的载冷剂进口21与载冷剂输入主管41相通,载冷剂出口22与载冷剂输出主管42相通;通过该并联结构,可以解决单台换热器无法做大换热量的问题,并且此设计结构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灵活且更加经济实惠。

Claims (7)

1.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管,以及缠绕在芯体外侧的螺旋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螺旋盘管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壳体上设有与制冷剂流道相通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螺旋盘管的管体内部通道为载冷剂流道,螺旋盘管的管体两端分别为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进口和载冷剂出口均伸出壳体外侧;所述载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与制冷剂流道的介质流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盘管包括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相互盘旋交叉设置;第一盘管的上端部包覆在第二盘管的上端部外侧,第二盘管的下端部包覆在第一盘管的下端部外侧。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上的相邻两盘管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径向设置,翅片与壳体之间构成制冷剂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芯管设置在圆柱形壳体的轴心线上,壳体上端与芯管之间还设有端盖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匹配对接构成。
7.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的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冷剂输入主管、载冷剂输出主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所述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为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双盘管桶式换热器,每个双盘管桶式换热器上的载冷剂进口与载冷剂输入主管相通,载冷剂出口与载冷剂输出主管相通。
CN201520382922.3U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Active CN204987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2922.3U CN204987563U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2922.3U CN204987563U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7563U true CN204987563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82922.3U Active CN204987563U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75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267A (zh) * 2016-10-29 2017-04-05 刘洋豪 波纹管缠绕式热交换器
CN106766392A (zh) * 2016-11-22 2017-05-31 罗众锋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97218A (zh) * 2018-12-07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267A (zh) * 2016-10-29 2017-04-05 刘洋豪 波纹管缠绕式热交换器
CN106766392A (zh) * 2016-11-22 2017-05-31 罗众锋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66392B (zh) * 2016-11-22 2023-11-07 营口庆营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97218A (zh) * 2018-12-07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0850U (zh) 一种双螺旋式热交换器
CN204987563U (zh) 一种双盘管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CN203731900U (zh) 一种基于微通道原理的高效换热器
CN201335626Y (zh) 液体废热回收双向节能器
CN103063058A (zh)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
CN102252539B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03349680U (zh) 一种双壳程管壳式换热器
CN204421694U (zh) 可有效提升换热效率的钛管换热器
CN201503175U (zh) 一种带有双层螺旋管体的热交换器
CN204438882U (zh) 立式加强薄管板热回收器
CN107687723B (zh) 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
CN201844716U (zh) 高效紧凑型冷凝换热器
CN205784034U (zh) 一种高效桶式换热器及其并联结构
CN204027386U (zh) 正弦波蛇形管换热器
CN201237465Y (zh)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
CN203550682U (zh) 一种多介质管壳式换热器
CN204649020U (zh) 一种高效管壳式换热器
CN203534270U (zh) 可抽芯换热器
CN202993916U (zh) 一种易清洁型管壳式换热器
CN201748713U (zh) 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CN103994672B (zh) 高效双腔湍流换热器
CN105115337A (zh) 一种小型蓄热器
CN203892197U (zh) 一种螺杆式空压机高温余热回收机
CN205027184U (zh) 一种小型蓄热器
CN204514129U (zh) 套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3300, Huzhou Industrial Zone, Anj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thre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3300, Huzhou Industrial Zone, Anj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three

Patentee before: EXTEK ENERGY EQUIPMENT (ZHEJIANG)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