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8572U -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8572U
CN204978572U CN201520443621.7U CN201520443621U CN204978572U CN 204978572 U CN204978572 U CN 204978572U CN 201520443621 U CN201520443621 U CN 201520443621U CN 204978572 U CN204978572 U CN 204978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assembling
swing arm
rear end
breach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36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x Wirer Enterpris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lex Wirer Enterpris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ex Wirer Enterpris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lex Wirer Enterpris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436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8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8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85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刷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座、与固定座配合的连接组件,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与雨刷主体连接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侧壁,两个侧壁之间组成一个开槽,两侧壁的顶部铆接有中空圆柱销;所述的两侧壁通过两个壁柱与圆柱销铆接,所述两个侧壁在壁柱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另一侧设置有间距小于两侧壁间距的两个次级侧壁;所述缺口远离壁柱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低于第二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所述壁柱上端设置有超过圆柱销的凸起。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将固定座设计成适配多种连接器的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刷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连接雨刷刷杆与雨刷臂的雨刷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挡风玻璃前均设置有雨刷,用于刮去落于玻璃上的雨水或杂质,以防止雨水遮住驾驶员的视线,其相对于汽车本身来说体积虽小,但在汽车中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于无骨雨刷来说,雨刷的主体部分是通过连接装置与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前的雨刮臂连接的。一般来说连接装置的结构是依据雨刮臂的结构而设置的。但是无论是何种连接装置,其通常包括主座及连接器,主座固定安装在雨刷主体的中部,连接器再固定在主座上,两者配合可与雨刮臂连接。有的雨刷还在连接器之外设置有外罩,用以封盖内部结构,起到美观的作用。目前连接装置的组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连接,另一种是可拆卸式连接。固定式连接方式即主座是焊接或铆接在雨刷主体上,而连接器再通过铆钉铆在主座上。具体可参见于2008年6月18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07395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然而,现有固定式的雨刷连接结构,一旦雨刷主体部分损坏,或者连接装置部分损坏,整个雨刷就必须全部丢弃,从而造成浪费。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雨刷容易损坏的部位通常是连接装置与雨刮臂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就是连接器,因此就经常出现仅仅是连接装置的连接器损坏而将整个雨刷都丢弃的现象,造成很大浪费。目前,各种品牌及款式的车型都具有不同结构的雨刮臂,这就必须配备具有相对应结构连接装置的雨刷,又由于雨刷的连接装置为固定式的,这就导致了雨刷的适配性很差,不能任意组合适配。
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一般由固定座与雨刷杆进行可拆卸式连接,一般由固定座、连接件及顶盖配合组成,可以满足几种类型的雨刷臂安装。申请号为CN2012207277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雨刷连接结构通过各个零件组合为一体接头,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雨刷臂安装,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刷的适配性,但是零件数较多,生产和拆装都需要多道工序,不利于更换。
目前,不同型式设计的雨刷臂通常必须配合专属的连接装置才能连结固定雨刷条,如美国专利第US6516491、US6643889、及US6668419等专利中所揭露的雨刷结构,其均已揭露有不同雨刷臂及其专属组配的连接装置;由于不同雨刷臂需要对应的连接装置才能连结雨刷条,为此,雨刷业者必需附上多种连接装置以供客户组装,此举不但造成雨刷价格的增加,连接装置的固定座拆装会增加维修操作的难度,多余的固定座也导致不必要的零件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刷连接结构,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将固定座设计成适配多种连接器的的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刷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座、与固定座配合的连接组件,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与雨刷主体连接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侧壁,两个侧壁之间组成一个开槽,两侧壁的顶部铆接有中空圆柱销;所述的两侧壁通过两个壁柱与圆柱销铆接,所述两个侧壁在壁柱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另一侧设置有间距小于两侧壁间距的两个次级侧壁;所述缺口远离壁柱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低于第二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所述壁柱上端设置有超过圆柱销的凸起;所述的连接组件设在固定座上,连接组件下端有开口,开口中部设有配合固定座圆柱销的轴孔,轴孔通过弹性卡扣卡接固定座的圆柱销;开口中部位于轴孔的两侧设置有侧壁槽,侧壁槽容纳固定座的侧壁;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摆臂匹配。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的顶面两侧设有凸阶,所述凸阶设置在侧壁槽背面,凸阶靠近固定座缺口一侧为弧形的斜坡,凸阶的斜坡之间设置有限定摆臂位置的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为卡扣连接在凸阶上;所述凸阶对应固定座壁柱及次级侧壁覆盖有与摆臂配合的摆臂基座面。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该前端顶面高于后端顶面,且前端设置有供所述摆臂枢轴穿过的贯通的枢轴孔,该枢轴孔与轴孔平行;摆臂的压板扣紧靠在所述前端与后端形成的阶梯处;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后端顶面还设置有两个用于限位的条槽。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三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的端部为一头段,头段与侧壁和顶面形成阶梯,头段下侧靠近侧壁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摆臂的定位条;所述的后端设置有弹性限位按钮,限位按钮与摆臂上的限位孔匹配。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四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的端部为一头段,头段与侧壁和顶面形成阶梯,侧壁低端靠近头段的两侧设置有与摆臂配合的加强肋;所述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弹性限位按钮,前端限位按钮与摆臂端部配合,后端限位按钮与摆臂上的限位孔配合;所述摆臂通过卡扣卡住侧壁底部并包覆整个第四连接组件。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五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后端延伸出燕尾翼,侧壁槽顶端开口且前后延伸至第五连接组件的前端处和后端的燕尾翼处。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六连接组件,第六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顶部靠近轴孔处设置有容纳摆臂延伸板的方孔,后端顶部设置有与摆臂限位孔配合的限位按钮,后端底部延伸出一对弹性夹翼,该对弹性夹翼会分别向外抵接该摆臂的内侧面,弹性夹翼的肩部限制摆臂的前后自由度。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七连接组件,第七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中部设置有配合摆臂枢轴的枢轴开槽,前端顶部连接有将摆臂枢轴压紧在枢轴开槽内的定位盖板。
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八连接组件,第八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第八连接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摆臂的摆臂安装槽,摆臂安装槽前端为可穿过摆臂的通孔,摆臂安装槽的后端底部设置有与摆臂限位孔匹配的固定限位块。
第一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低于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三连接组件、第七连接组件的枢轴开槽的底部高度;第二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与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七连接组件的摆臂缺口底部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采用模块化思想,将连接组件模块化,减少零件的装配,同时,增加连接组件可装配摆臂的种类,便于雨刷的拆装和更换;固定座结构简化,两侧臂设置有次级侧壁,侧壁设有缺口,适用于多种连接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还能保证雨刮的直接受力点与和雨刮对汽车玻璃的扫拭面基本一致,使该雨刷对不同车型的雨刷臂有超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与摆臂配合的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固定座、1-卡扣、2-侧壁、3-开槽、4-圆柱销、20-缺口、21-壁柱、22-第一缺口、23-第二缺口、24-次级侧壁、25-凸起、123-轴孔、31-侧壁槽、5-摆臂、6-第一连接组件、61-凸阶、62-弧形限位块、63-摆臂基座面、7-第二连接组件、101-前端、102-后端、51-摆臂枢轴、71-枢轴孔、52-压板扣、72-条槽、521-限位扣、8-第三连接组件、103-头段、81-定位条、82-限位按钮、53-限位孔、9-第四连接组件、91-加强肋、10-第五连接组件、110-燕尾翼、11-第六连接组件、111-方孔、112-弹性夹翼、12-第七连接组件、121-枢轴开槽、122-定位盖板、13-第八连接组件、131-摆臂安装槽、132-通孔、133-固定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5所示,一种雨刷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座100、与固定座100配合的连接组件,固定座100底部设置有与雨刷主体连接的卡扣1,所述的固定座100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侧壁2,两个侧壁2之间组成一个开槽3,两侧壁2的顶部铆接有中空圆柱销4;所述的两侧壁2通过两个壁柱21与圆柱销4铆接,所述两个侧壁2在壁柱21的一侧设置有缺口20,另一侧设置有间距小于两侧壁2间距的两个次级侧壁24;所述缺口20远离壁柱21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缺口22、第二缺口23,所述第一缺口22对应的侧壁2高度低于第二缺口23对应的侧壁2高度;所述壁柱21上端设置有超过圆柱销4的凸起25;所述的连接组件设在固定座100上,连接组件下端有开口,开口中部设有配合固定座100圆柱销4的轴孔,轴孔123通过弹性卡扣卡接固定座100的圆柱销4;开口中部位于轴孔的两侧设置有侧壁槽,侧壁槽容纳固定座100的侧壁2;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摆臂5匹配。
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00圆柱销4对应的侧壁2上方还设置有凸起25,凸起25与侧壁槽的槽底接触,主要是为了让固定座100和连接组件之间多一份力的支持,减少轴孔的应力劳损。
如图2所示,实施例1是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6,第一连接组件6的顶面两侧设有凸阶61,所述凸阶61设置在侧壁槽背面,凸阶61靠近固定座100缺口20一侧为弧形的斜坡,凸阶61的斜坡之间设置有限定摆臂5位置的弧形限位块62,所述弧形限位块62为卡扣连接在凸阶61上;所述凸阶61对应固定座100壁柱21及次级侧壁24覆盖有与摆臂5配合的摆臂基座面63。
如图3-5所示,实施例2: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二连接组件7,第二连接组件7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该前端101顶面高于后端102顶面,且前端101设置有供所述摆臂枢轴51穿过的贯通的枢轴孔71,该枢轴孔71与轴孔平行;摆臂5的压板扣52紧靠在所述前端101与后端102形成的阶梯处;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7后端102顶面还设置有两个用于限位的条槽72,本实施例的摆臂枢轴51是从左侧穿过枢轴孔71的,该压板扣52的限位扣521恰好紧扣连接组件的一个右侧壁。如图4,实施例3提供一种实施方式为摆臂枢轴51从右侧穿过枢轴孔71,该压板扣52的限位扣521恰好紧扣连接组件的一个左侧壁2。如图5所示,实施例4提供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7后端102顶面还设置有两个用于限位的条槽72,摆臂5的压板扣5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限位扣521,两个限位扣521分别与两个条槽72进行限位配合。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摆臂5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大体一致,摆臂枢轴51是从左侧穿过枢轴孔71的,该压板扣52的限位扣521恰好紧扣连接组件的一个右侧壁。
如图8所示,实施例7: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三连接组件8,第三连接组件8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前端101的端部为一头段103,头段103与侧壁2和顶面形成阶梯,头段103下侧靠近侧壁2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摆臂5的定位条81;所述的后端102设置有弹性限位按钮82,限位按钮82与摆臂5上的限位孔53匹配;前端101中部还设置有平行于轴孔的枢轴孔71,所示枢轴孔71和摆臂5进行搭配。
如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8: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四连接组件9,第四连接组件9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前端101的端部为一头段103,头段103与侧壁2和顶面形成阶梯,侧壁2低端靠近头段103的两侧设置有与摆臂5配合的加强肋91;所述前端101和后端102分别设置有弹性限位按钮82,前端101限位按钮82与摆臂5端部配合,后端102限位按钮82与摆臂5上的限位孔53配合;所述摆臂5通过卡扣卡住侧壁2底部并包覆整个第四连接组件9。实施例9的摆臂5与实施例8的摆臂5安装方向正好对称。
如图11所示,实施例10,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五连接组件10,第五连接组件10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后端102延伸出燕尾翼110,侧壁槽31顶端开口且前后延伸至第五连接组件10的前端101处和后端102的燕尾翼110处。摆臂5截面为U型结构,摆臂5两侧与侧壁槽31的外侧壁2抵接,摆臂5的一端与延伸至第五组件的前端101处的侧壁槽31端部抵接,摆臂5下侧另一端与后端102燕尾翼110处的侧壁槽31端部抵接,进而,整个摆臂5被限定在侧壁槽31内;摆臂5的下侧还设置有两个成犄角位置设置的突出端,两个突出端直接刚好容纳有固定座100轴孔123对应的圆柱体,当摆臂5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时,一个突出端正好卡住轴孔123对应的圆柱体,这种结构不但使摆臂5固定在连接组件上,同时可以实现摆臂5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例11: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六连接组件11,第六连接组件11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前端101顶部靠近轴孔123处设置有容纳摆臂5延伸板的方孔111,后端102顶部设置有与摆臂5限位孔53配合的限位按钮82,后端102底部延伸出一对弹性夹翼112,该对弹性夹翼112会分别向外抵接该摆臂5的内侧面,弹性夹翼112的肩部限制摆臂5的前后自由度。实施例12的摆臂5上没有设置限位孔53,而摆臂5与连接组件配合时直接覆盖连接组件的限位按钮82。
如图14所示,实施例13: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七连接组件12,第七连接组件12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前端101中部设置有配合摆臂枢轴51的枢轴开槽121,前端101顶部连接有将摆臂枢轴51压紧在枢轴开槽121内的定位盖板122。
如图15所示,实施例14: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八连接组件13,第八连接组件13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101和一后端102,第八连接组件13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摆臂5的摆臂安装槽131,摆臂安装槽131前端101为可穿过摆臂5的通孔132,摆臂安装槽131的后端102底部设置有与摆臂5限位孔53匹配的固定限位块133。
如图1-15所示,各实施例中,第一缺口22对应的侧壁2高度低于安装在固定座100上的第三连接组件8、第七连接组件12的枢轴开槽121的底部高度;第二缺口23对应的侧壁2高度与安装在固定座100上的第七连接组件12的摆臂5缺口20底部高度一致。
本方案采用模块化思想,将连接组件模块化,减少零件的装配,同时,增加连接组件可装配摆臂5的种类,便于雨刷的拆装和更换;固定座100结构简化,两侧臂设置有次级侧壁24,侧壁2设有缺口20,适用于多种连接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还能保证雨刮的直接受力点与和雨刮对汽车玻璃的扫拭面基本一致,使该雨刷对不同车型的雨刷臂有超强的适应性。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雨刷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座、与固定座配合的连接组件,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与雨刷主体连接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侧壁,两个侧壁之间组成一个开槽,两侧壁的顶部铆接有中空圆柱销;所述的两侧壁通过两个壁柱与圆柱销铆接,所述两个侧壁在壁柱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另一侧设置有间距小于两侧壁间距的两个次级侧壁;所述缺口远离壁柱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低于第二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所述壁柱上端设置有超过圆柱销的凸起;所述的连接组件设在固定座上,连接组件下端有开口,开口中部设有配合固定座圆柱销的轴孔,轴孔通过弹性卡扣卡接固定座的圆柱销;开口中部位于轴孔的两侧设置有侧壁槽,侧壁槽容纳固定座的侧壁;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摆臂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的顶面两侧设有凸阶,所述凸阶设置在侧壁槽背面,凸阶靠近固定座缺口一侧为弧形的斜坡,凸阶的斜坡之间设置有限定摆臂位置的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为卡扣连接在凸阶上;所述凸阶对应固定座壁柱及次级侧壁覆盖有与摆臂配合的摆臂基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该前端顶面高于后端顶面,且前端设置有供所述摆臂枢轴穿过的贯通的枢轴孔,该枢轴孔与轴孔平行;摆臂的压板扣紧靠在所述前端与后端形成的阶梯处;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后端顶面还设置有两个用于限位的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三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的端部为一头段,头段与侧壁和顶面形成阶梯,头段下侧靠近侧壁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摆臂的定位条;所述的后端设置有弹性限位按钮,限位按钮与摆臂上的限位孔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四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的端部为一头段,头段与侧壁和顶面形成阶梯,侧壁低端靠近头段的两侧设置有与摆臂配合的加强肋;所述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弹性限位按钮,前端限位按钮与摆臂端部配合,后端限位按钮与摆臂上的限位孔配合;所述摆臂通过卡扣卡住侧壁底部并包覆整个第四连接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五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后端延伸出燕尾翼,侧壁槽顶端开口且前后延伸至第五连接组件的前端处和后端的燕尾翼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六连接组件,第六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顶部靠近轴孔处设置有容纳摆臂延伸板的方孔,后端顶部设置有与摆臂限位孔配合的限位按钮,后端底部延伸出一对弹性夹翼,该对弹性夹翼会分别向外抵接该摆臂的内侧面,弹性夹翼的肩部限制摆臂的前后自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七连接组件,第七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前端中部设置有配合摆臂枢轴的枢轴开槽,前端顶部连接有将摆臂枢轴压紧在枢轴开槽内的定位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为第八连接组件,第八连接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前端和一后端,第八连接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摆臂的摆臂安装槽,摆臂安装槽前端为可穿过摆臂的通孔,摆臂安装槽的后端底部设置有与摆臂限位孔匹配的固定限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8所述的雨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低于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三连接组件、第七连接组件的枢轴开槽的底部高度;第二缺口对应的侧壁高度与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七连接组件的摆臂缺口底部高度一致。
CN201520443621.7U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8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3621.7U CN204978572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3621.7U CN204978572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8572U true CN204978572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36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8572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857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1452A (zh) * 2016-05-19 2019-02-05 电缆塔制造有限公司 挡风玻璃雨刮器连接器
CN113561940A (zh) * 2020-11-27 2021-10-29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US11235736B2 (en) 2020-05-19 2022-02-01 Scan Top Enterprise Co., Ltd. Rocker-type assembly device for wip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1452A (zh) * 2016-05-19 2019-02-05 电缆塔制造有限公司 挡风玻璃雨刮器连接器
US11235736B2 (en) 2020-05-19 2022-02-01 Scan Top Enterprise Co., Ltd. Rocker-type assembly device for wiper
CN113561940A (zh) * 2020-11-27 2021-10-29 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7506B1 (en) Wiper connecting device
CN204736820U (zh) 一种多功能无骨雨刷
US9783164B2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US9738261B2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US9365189B2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KR200449008Y1 (ko) 조립성 향상 및 중량이 감소한 차량용 와이퍼
CN204978572U (zh)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US20060191093A1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CN106627499B (zh) 用于风挡雨刮器刷的连接系统的元件
US9415750B2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US9637090B2 (en) Wiper device
KR20160013897A (ko) 윈드스크린 와이퍼 장치용 연결 장치
WO2007122569A2 (en) End caps used in windshield wipers for vehicles
CN110505985A (zh) 挡风玻璃刮水器装置
CN208248157U (zh) 连接器组件
US11603077B2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CN207328392U (zh) 雨刷适配器
CN203094003U (zh) 雨刷的连接结构
CN208344173U (zh) 一种雨刷器接头及具有其的多功能汽车雨刷器
CN204488741U (zh) 一种雨刮器
CN203372196U (zh) 一种雨刷接头
CN216232130U (zh) 一种雨刷器连接件
CN201516837U (zh) 一种可屈伸的雨刷头
CN106240529B (zh) 一种雨刷连接组件
CN205202962U (zh) 一种多功能雨刷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