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2967U -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2967U
CN204972967U CN201520563578.8U CN201520563578U CN204972967U CN 204972967 U CN204972967 U CN 204972967U CN 201520563578 U CN201520563578 U CN 201520563578U CN 204972967 U CN204972967 U CN 204972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ell
strip capacitor
strip
electric capacity
pe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35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月红
陈明珠
王慧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5635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2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2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29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脚蹬传感器、编码器和传感器系统信号处理器,编码器安装在脚蹬轴的外端,脚蹬传感器布置在测试车的左右脚蹬上,脚蹬传感器包括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均包括电容单元模块,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为寻找适合于训练者人体结构特性的坐姿定位以及为所测的每个自行车运动员获得各自最优的车架结构尺寸提供理论依据。

Description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训练技术领域,涉及到自行车训练项目,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骑行中,蹬踏是人与车前进的唯一动力,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最大的功率,而落后的、错误的踏蹬技术会过分消耗运动员的体能,却得不到相应的功效。从自行车的几何结构看,骑行时车手与自行车接触部位只有三处:即车把、车坐和脚蹬。因此足、臀部及手臂在自行车上的相对位置决定了骑行的舒适度和作用力的传递。例如,踏脚板与曲柄轴之间的夹角,会影响训练者脚作用在踏板上的法向力和切向力沿有效力和无效力方向的分力大小,影响有效力的作用效率。因此,有必要对运动过程中足、臀部及手臂的作用力进行监测,帮助训练者调整骑行姿势,并训练最佳踏蹬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通过监测受试者上体姿位、改变坐角、坐高所引起的脚蹬、车坐、手把上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从而为适合于训练者人体结构特性的坐姿定位以及为所测的每个自行车运动员获得各自最优的车架结构尺寸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原始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脚蹬传感器、编码器和传感器系统信号处理器,编码器安装在脚蹬轴的外端,用于获取任意时刻曲柄与脚蹬间的夹角β,求解沿曲柄轴方向的无效力及垂直方向的有效力,脚蹬传感器布置在测试车的左右脚蹬上,获取作用在脚蹬上的三维力,所述脚蹬传感器包括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所述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均包括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电容单元模块包括由两个以上宽度a0长度b0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两个以上宽度ka0长度b0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装置还包括车把传感器和车座传感器,用于监测车座和车把上的三维作用力,获取上体的重量分配以及躯干-手臂系统的用力特征。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条状电容单元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2aδ+ka0)b0/2,其中,M为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所述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的条状电容单元引线通过并联方式或者独立连接到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器。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所述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与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器之间分别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通过监测受试者上体姿位、改变坐角、坐高所引起的脚蹬、车坐、手把上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寻找适合于训练者人体结构特性的坐姿定位以及为所测的每个自行车运动员获得各自最优的车架结构尺寸提供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及其坐标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右向偏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左向偏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宽度为a0和ka0的电容对受力偏移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单元电容对的信号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电容器剖面结构。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脚踏上受力情况分析图。
其中,1、上PCB基板,2、下PCB基板,3、驱动电极,4、感应电极,5、弹性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9所示,为自行车测试车脚踏上受力情况分析图,左边为曲柄坐标系,右边为作用于踏板上的受力分析,脚蹬三维力测试出来后,针对地球坐标系,将作用于脚蹬上的法向力(Fpn)和切向力(Fpt)沿曲柄轴平行和与曲柄轴垂直的方向分解时,在根据编码器测得的相应瞬间踏脚板与曲柄轴之间的夹角β,这样就可以求得沿曲柄轴平行方向的分力,也即无效力,和与曲柄轴垂直的方向的分力,也即有效力,有效力与合力之比就是作用效率,作用效率是蹋蹬技术的评价指标,而蹋蹬技术是控制姿势、负荷和蹋蹬频率的直观体现。因此,在测试车左右踏板上安装三维力传感器,监测脚作用在踏板上的切向力和法向力,通过改变座角、座高及蹋蹬频率,作用于踏板上的切向力和法向力作用模式会发生变化,在脚蹬轴的外端安装编码器,获取任意时刻曲柄与脚蹬间的夹角。
在车座下和车把下也装上三维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车座和车把上的作用力,从而探求改变骑行量时上体的重量分配以及躯干-手臂系统的稳定性特征。综合三处的作用力特点确保最佳骑姿定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车把、车座、左、右脚蹬三维力传感器及左、右脚蹬编码器及采样时间序列等15路信号在信号调理器中进行调理,经过ADC变换后进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同时控制同步发光点(以实现运动学、动力学测量的同步),并通过USB接口与PC相连。软件可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及数据回放等功能。
有效力、无效力及相应的合力可按照如下的公式求得:F有效力=-Fptcosβ+Fpnsinβ;F无效力=-Fptsinβ+Fpncosβ;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三维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如图4-6为本实用新型压力传感器的极板结构图,一种接触式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所述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均包括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采用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电容单元模块包括由两个以上宽度a0长度b0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两个以上宽度ka0长度b0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2aδ+ka0)b0/2,其中,M为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所述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的条状电容单元引线通过并联或者独立连接到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器。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所述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与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器之间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1、条状电容单元的转换特性
(1)激励信号和坐标系
将条状电容单元置于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极板平面长度b0、宽度a0、介质厚度d0。三维激励施加于电容极板的外表面,产生的接触式作用力具有Fx、Fy和Fz三个方向分量,Fx和Fy的作用方向沿X轴和Y轴,Fz的作用方向沿OZ轴即方向,法向和切向应力均为一种应力张量,从电极的引线间即可输出电容响应;法向应力σn=Fn/A,其中A=a0·b0为极板法向受力面,Fn=Fz为法向分量;两侧表面上产生成对的切向应力τx=Fx/A,τy=Fy/A。
根据弹性力学中的虎克定律,σn和τx,τy都将使弹性体产生相应的变形。其中,
σ n = E · ϵ n = E · δ n / d 0 = F n A - - - ( 1 )
± τ x = ± γ x · G = ± G · δ x / d 0 = ± F x A - - - ( 2 )
± τ y = ± γ y · G = ± G · δ y / d 0 = ± F y A - - - ( 3 )
式中,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单位:GN/m2),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单位:GN/m2),δn为弹性介质的法向位移(单位:μm),而δx和δy为电容器上下两极板的相对错位(单位:μm),其正负号由坐标轴指向决定。
(2)电容公式及其输入输出特性
条状电容单元的初始电容为:
C 0 = ϵ 0 · ϵ r · a 0 · b 0 d 0 - - - ( 4 )
式中,ε0真空介质电常数为8.85PF/m,εr=2.5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d0受σn的激励产生相对变形εn=δn/d0=σn/E,代入(4)得到输入输出特性
C n = ϵ 0 · ϵ r a 0 · b 0 d 0 ( 1 - ϵ n ) = ϵ 0 · ϵ r a 0 · b 0 d 0 ( 1 - F n A E ) - - - ( 5 )
(3)法向应力作用下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a、法向线性度
在(5)式中Fn在分母中,故Cn=f(Fn)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转换量程中的最大值σnmax与介质弹性常数E相比,εn是个很小的量,即分母中εn<<1,将(5)按级数展开并略去二次方以上的高阶无穷小,(5)式可简化为:
C n = C 0 ( 1 + &epsiv; ) = C 0 ( 1 + F n A &CenterDot; E ) - - - ( 6 )
可见在Cn与Fn的转换特性中的法向线性度的最大相对误差接近于零。
b、灵敏度
按法向灵敏度的定义
按(6)式可得线性灵敏度,
Sn1=C0/AE=ε0εr/d0E(7)
而按(5)式则
S n 2 = dC n dF n = C 0 &CenterDot; 1 1 - 2 &epsiv; = C 0 &CenterDot; 1 1 - 2 F n A &CenterDot; E - - - ( 8 )
Sn2随Fn而变,Fn愈大,Sn2愈大,在整个转换特性上呈轻微非线性。
(4)切向应力τx和τy激励下的电容变化
切向应力τx和τy并不改变极板的几何尺寸参数b0和a0,对介质厚度d0也不产生影响。然而τx和τy改变了条状电容单元的空间结构,正向面对的上下极板之间发生了错位偏移。现以OX方向为例,极板在τx作用下的错位偏移δx
在图2中当τx为零时,a0上=a0下是正对的,基板之间有效截面Aτ=a0·b0;在图3中,在τx右向的作用下,上极板相对于下极板产生了向右的错位偏移δx,从而使上下极板之间在计算电容时的有效面积Aτ=(a0x)·b0;图4中,当τx为左向时,错位偏移δx则向左,而Aτ=(a0x)·b0,τx在左向和右向时,有效面积的减少量相同,由此产生的电容为:
C &tau; x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 a 0 - &delta; x ) &CenterDot; b 0 d 0 - - - ( 9 )
根据剪切虎克定律
τx=γx·G=G·δx/d0(10)
将(10)代入(9)可得
C &tau; x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delta; X &CenterDot; b 0 d 0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tau; x G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F x Ga 0 - - - ( 11 )
(11)式即为切应力下的输入—输出特性,Cτ与τx呈线性关系。
而其灵敏度
s &tau; x = dC &tau; x dF x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Ga 0 - - - ( 12 )
公式(9)-(12)类似的分析同样适用与τy与Cτy的特性与技术指标,只不过式中条状电容单元的长边b0应设置于OX轴方向,而其短边a0则在OY方向。
2、接触式平行板电容设计
(1)平行板电容的平面设计
设定的原始指标法向最大接触应力σnmax为200Kpa,如果法向受力A为正方形10×10mm2,则最大法向力FZmax为σnmax·A=20N。切向最大接触应力τmax为70Kp,切向应力的受力分布面均为10×10mm2,则最大切向力分量Fxmax=Fymax=τmax·A=7N。
图3和图4所示的条状电容单元结构性变化,只说明电容输出与切向应力±τx输入的关系,电容增量都是负的,因此这种初始电容结构不适宜作为对±τx得到增减电容的响应。为此本实用新型对条状电容单元上下极板的初始结构进行调整,宽度为a0和ka0的条状电容单元构成一对电容单元对(CL与CR),具体如图5所示。
图5中,电容单元CL和CR电极尺寸b0、d0均相同,宽度一个为a0,一个为ka0,其中k为常数,优选大于1的整数。当τx=0时,CL=C0,CR=kC0,在此基础上如在Fx激励下产生δx的错误偏移,将会形成如图3或4所示的偏移效果。
C L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CenterDot; ( a 0 - &delta; x ) d 0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tau; x G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F x Ga 0 - - - ( 13 )
C R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CenterDot; ( Ka 0 - &delta; x ) d 0 = k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tau; x G = k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F x Ga 0 - - - ( 14 )
CL和CR电容单元对在同一个τx将产生δx和ΔCτ的响应。
由此,公式(11)可修改为
C &tau; x = C &tau;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Ga 0 F x
式中,为切应力为零时的初始电容,上式即为切应力输入输出特性,Cτx与Fx是线性关系,而其灵敏度
参见图6的电极平面布置,在一个10×10mm2的基板中心作十字分隔,形成四个象限,右上第一象限Ⅰ、左上第二象限Ⅱ、左下第三象限Ⅲ、右下第四象限Ⅳ,其中Ⅰ、Ⅲ象限为对τx做出响应的电容单元组合,而Ⅱ、Ⅳ象限为对τy做出响应的电容单元组合。外围线为10×10mm2的PCB板四根边缘线,影线部分表示失蜡铸造工艺的外模截面。将感应电极在下层PCB基板上的位置作为参照,则驱动电极在上层PCB基板上的布置应以PCB基板边缘线为基准。图中四个虚线方框为感应电极在下极板上的基准,置他们与几何基准线差距均为δ0(0.1mm)。
电容单元模块采用梳齿结构,电容单元模块采用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由公式(12)a0愈小,切向应力响应的灵敏度越大,故单个电容单元均为长条状。设每根条状电容单元宽为a0,两条状电容之间的槽宽为aδ,则每根条状电容单元的节距为ka0+a0+2aδ。为了充分利用方形基板的平面空间,M(ka0+a0+2aδ)b0/2≈1方形基板表面积,M为条状电容数量,则有M(ka0+a0+2aδ)=20mm,式中,槽宽aδ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使用基板上的有效平面空间,也不宜过小,要受到失蜡铸造工艺的约束。为使法向灵敏度Sn和切向灵敏度Sτ相等,按公式(7)和(12),令a0·G=d0·E,当d0=0.1mm,k=1.5时,从而可以求出M。
为了实现τx和τy之间切向响应不相互产生影响,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两端预留差位δ0,因此b0驱=b0底+2·δ0,其中在b0驱两端长度预留差位理论上应保证其计算值为 10 - 5 &times; 70 &times; 10 3 2.4 &times; 10 6 = 2.9 &times; 10 - 8 m = 10 - 2 u m < < 1 u m , 故在工艺上应保证b0驱-b0底≥0.01mm。
为了实现τx和τy不对法向电容响应不产生任何影响,宽度为a0和ka0的条状电容单元构成一对电容单元对(CL与CR)进行公示推算消除相互之间的影响。保证τx在Ⅰ、Ⅲ象限电容单元产生对τx的电容响应,而在Ⅱ、Ⅳ象限电容单元则产生对τy的电容响应,以保证四个象限中的电容单元在τx和τy切向激励下能产生两组差动电容对。这样在计算法向电容输出响应时,保证τx和τy不对法向电容响应产生任何影响。在图6中CτxI=CR和CτxIII=CL为转换τx的差动电容对,而CτxII=CL和CτxIV=CR则为转换τy的差动电容对。
(2)法向应力和切向力的计算
设图6中宽度为a0的条状电容单元在受到切向力τx,产生一个切向位移dx后的输出电容值为C1,宽度为ka0的条状电容单元在受到切向力τx,产生一个切向位移dx后的输出电容值为C2,则有:
C 1 = &epsiv; ( a 0 - d x ) b 0 d n = &epsiv;a 0 b 0 d n - &epsiv;b 0 d x d n - - - ( 15 )
C 2 = &epsiv; ( ka 0 - d x ) b 0 d n = &epsiv;ka 0 b 0 d n - &epsiv;b 0 d x d n - - - ( 16 )
由(15)-(16)得到:
C 1 - C 2 = &epsiv;a 0 b 0 d n - &epsiv;ka 0 b 0 d n 计算得到:
d n = &epsiv;a 0 b 0 ( 1 - k ) C 1 - C 2 - - - ( 17 )
由(15)*k-(16)得到:
kC 1 - C 2 = &epsiv;d x b 0 d n - &epsiv;kd x b 0 d n = &epsiv;d x b 0 ( 1 - k ) d n , 将(17)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d x = a 0 ( kC 1 - C 2 ) C 1 - C 2 - - - ( 18 )
根据 d n = d 0 - &Delta; d = d 0 ( 1 - F n E &CenterDot; S 0 )
可知: F n = ( d n - d 0 ) E &CenterDot; S 0 d 0
d x d 0 = &gamma; = &tau; G = F &tau; G &CenterDot; S 0 , 所以 F &tau; x = GS 0 d x d 0 .
上式中,无论是法向激励Fn或切向激励Fy均不对Oτ产生影响。即自动消除了σn和τy对τx的总输出的耦合或干扰,因为凡是在信号包含相减的运算中,等量和同符号的电容变化都自动消除。而Fy和Fx对σn的干扰可通过上层电极在b0方向增加几何长度2δ0消除。同理可以求出Fτy
(4)主要材料选择及其特性参数
梳齿状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剖面图类似于图8所示的三明治结构。图8中1为上PCB基板,2为下PCB基板,3为驱动电极,4为感应电极,5为弹性介质。极板距d0=0.1mm,上下基板内侧空间除铜箔电极外,均为用失蜡铸造法充填的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超弹绝缘介质。其机械和物理特性参数为杨氏模量E=6.2MPa,而其抗剪弹性模量为G=4.1MPa,介质极化时相对介电常数εγ=2.5。由于介质的E和G远小于铜的弹性模量E=103GPa。故电容器内部介质在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远大于极板的变形。
(5)电极引线设计
无论是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都需备有引出线,考虑各个驱动电极在信号电平上都是接地的,故四组驱动电极只需共用同一个引出线。而四个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的感应电极则需用各自独立的引出线,于是整个电容组件共有至少5个管脚从平面封装的侧面引出,四个感应电极是指X方向宽度为a0的感应电极和宽度为ka0的感应电极,以及Y方向宽度为a0的感应电极和宽度为ka0的感应电极,以便整个组件顶部与底部外表面能方便地与测量对象接触。本实用新型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支撑下,完成了一种新型三维力敏感电容组合的设计,在10×10mm2的受力面上,无论是法向或切向,都可向介质较均匀的传递应力。文中四个单元电容呈两对组合分布。在空间力与传感器表面的接触中外力只有1个,电容响应却有4个,整个电极板都对求Fn做出贡献,同时将两对电容组合组成系统,又可获得Fx和Fy的信息,从而完整描述一个三维力。
通过改变座角、座高,可直接测出人-车系统接触处(脚蹬、车把及车座)受力,脚蹬轴上的编码器能跟踪曲柄与脚蹬间的夹角并与三维力测量同步,这样就可通过计算求得作用于脚蹬上有效力。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同步发光点,实现动力学测量与运动学测试的同步,其测试所得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一同并入自行车踏蹬技术诊断反馈系统软件中,从而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存贮和回放一体化。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蹬传感器、编码器和传感器系统信号处理器,编码器安装在脚蹬轴的外端,用于获取任意时刻曲柄与脚蹬间的夹角β,求解沿曲柄轴方向的无效力及垂直方向的有效力,脚蹬传感器布置在测试车的左右脚蹬上,获取作用在脚蹬上的三维力,所述脚蹬传感器包括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所述X方向电容单元组和Y方向电容单元组均包括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电容单元模块包括由两个以上宽度a0长度b0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两个以上宽度ka0长度b0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车把传感器和车座传感器,用于监测车座和车把上的三维作用力,获取上体的重量分配以及躯干-手臂系统的用力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条状电容单元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2aδ+ka0)b0/2,其中,M为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的条状电容单元引线通过并联方式或者独立连接到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电容单元组和第二条状电容单元组与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器之间分别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CN201520563578.8U 2015-07-28 2015-07-28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2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3578.8U CN204972967U (zh) 2015-07-28 2015-07-28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3578.8U CN204972967U (zh) 2015-07-28 2015-07-28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2967U true CN204972967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0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357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2967U (zh) 2015-07-28 2015-07-28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29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8889A (zh) * 2015-07-28 2015-10-07 安徽工程大学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8889A (zh) * 2015-07-28 2015-10-07 安徽工程大学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15611U (zh) 自行车骑行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204758191U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204972974U (zh) 一种运动员跨栏过程姿态检测装置
CN105030248A (zh) 一种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溃疡监控系统
CN105054952A (zh) 拳击运动靶体上作用力测量装置
CN104997569B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牙套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204972967U (zh)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CN105012039A (zh) 一种牙齿综合测量仪
CN204788762U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差动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104997515A (zh) 一种足底压力分布测量装置
CN204798051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牙套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104978095A (zh) 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8073A (zh) 感应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1482A (zh) 短跑辅助训练装置
CN204815616U (zh) 短跑中足底与起跑器间作用力测量装置
CN104958889A (zh) 自行车测试车辅助训练装置
CN105046084A (zh) 一种可数据融合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204798786U (zh) 基于压力分析的拳击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104984531A (zh) 自行车骑行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204855332U (zh) 基于皮肤摩擦性能测试的护肤品品质评定系统
CN205145547U (zh) 一种拳击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204831004U (zh) 枪械后坐运动受力测量装置
CN104997524A (zh) 一种自行车骑行运动参数采集装置
CN104964778A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204815604U (zh) 短跑辅助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