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3126U - 辐射吊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辐射吊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3126U
CN204963126U CN201520522524.7U CN201520522524U CN204963126U CN 204963126 U CN204963126 U CN 204963126U CN 201520522524 U CN201520522524 U CN 201520522524U CN 204963126 U CN204963126 U CN 204963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radiation ceiling
exhaust apparatus
guide vane
cei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25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彼得·科尼利厄斯·琼斯特
陈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225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3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3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3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辐射吊顶系统包括辐射吊顶单元、位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两侧的出风装置,每个所述出风装置上设有一送风口,每个所述送风口均设有一个导流叶片,其中至少之一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导流叶片的角度可调。

Description

辐射吊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辐射吊顶系统。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系统,是利用低温(高温)辐射板与建筑维护结构、室内家具、人员等固体表面进行辐射换热,并通过辐射板表面对流换热的方式,将冷量(热量)传递到建筑室内的空调形式。辐射空调系统是一种具有节能、舒适等优点的新型系统形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辐射吊顶空调系统,是利用吊顶作为辐射换热的冷(热)面,不影响室内家具、设备的布置,并且不会受室内空间尺寸的限制,特别适用于大开间的办公场所。
在供冷工况条件下,辐射吊顶单元表面存在凝露的风险,往往需要提高供水温度,并配备一套用于防止结露的控制系统,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须要求使用者不得随意打开外门和外窗,否则,即使配有防结露控制系统,依然存在结露风险。
在供热工况条件下,由于热空气密度小从而上浮在吊顶附近,有效换热仅通过辐射吊顶单元辐射换热传递。需要提高辐射吊顶单元的供回水温度来增加辐射换热量,热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供冷工况下结露的出现,且能够提高供热工况下的热舒适性。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辐射吊顶系统包括辐射吊顶单元、位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两侧的出风装置,每个所述出风装置上设有一送风口,每个所述送风口均设有一个导流叶片,其中至少之一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导流叶片的角度可调。
可选的,所述辐射吊顶单元包括吊顶板、设于所述吊顶板上的导热基座和蛇形铜管,所述导热基座与吊顶板面接触导热,所述蛇形铜管分别与导热基座和吊顶板接触导热,所述蛇形铜管的两端分别为进、出水接口。
可选的,不止一个所述导热基座均匀分布于所述吊顶板表面。
可选的,不止一个所述导热基座均匀分布于所述蛇形铜管上。
可选的,所述蛇形铜管包括至少两个直线管和至少一个半圆弧管,每个所述半圆弧管两端均连接一个直线管,其中首个直线管的首端为进水接口,末个直线管的末端为出水接口。
可选的,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上侧的保温层。
可选的,其中之一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导流叶片的角度固定,且被配置成能够将对应送风口的风导流至朝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可选的,角度可调的所述导流叶片的角度由安装于相应出风装置上的执行器调节。
可选的,所述执行器为温感执行元件。
可选的,所述执行器为配备有开关装置的电动执行器。
可选的,角度可调的所述导流叶片的角度范围被限位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其中:
当该导流叶片被调节至所述第一阈值时,至少能够将对应送风口的风导流至朝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当该导流叶片被调节至所述第二阈值时,至少能够将对应送风口的风导流至背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辐射吊顶系统,由于导流叶片的存在,在供冷工况下,该辐射吊顶系统的两个送风口可以将空气同向送出,并沿辐射吊顶单元表面贴附送入室内,防止吊顶单元下表面产生凝露。在供热工况下,该辐射吊顶系统通过改变其中至少之一送风口的出风方向,将空气相向送出,在辐射吊顶单元中央汇聚后向下运动,送至人员停留区,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辐射吊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辐射吊顶系统同向送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辐射吊顶系统相向送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辐射吊顶系统的结构对应示意图;
图中,1-辐射吊顶单元;11-蛇形铜管;12-散热基座;13-吊顶板;2-保温层;31、32-出风装置;311、321-送风口;312、322-导流叶片;313-执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辐射吊顶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辐射吊顶系统包括辐射吊顶单元1、位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1两侧的出风装置31和32,每个所述出风装置31和32上设有一送风口311和312,每个所述送风口311和312均设有一个导流叶片312和322,其中至少之一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导流叶片的角度可调,在图1至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导流叶片312的角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辐射吊顶系统,由于导流叶片322和312的存在,在供冷工况下,请参考图2,该辐射吊顶系统的两个送风口321和311可以将空气同向送出,并沿辐射吊顶单元表面贴附送入室内,防止吊顶单元下表面产生凝露。在供热工况下,请参考图3,该辐射吊顶系统通过改变其中至少之一送风口311的出风方向,将空气相向送出,在辐射吊顶单元1中央汇聚后向下运动,送至人员停留区。
在图1至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吊顶单元1包括吊顶板13、设于所述吊顶板13上的导热基座12和蛇形铜管11,所述导热基座12与吊顶板13面接触导热,所述蛇形铜管11分别与导热基座12和吊顶板13接触导热,所述蛇形铜管的两端分别为进、出水接口。
蛇形铜管11连接到导热基座12上,再一起连接到吊顶板13上;冷(热)水经进水接口进入蛇形铜管11,将冷(热)量传递经过蛇形铜管11给导热基座12再传递到吊顶板13,导热基座12用于保证传递到吊顶板11上的温度分布均匀,然后冷(热)水经出水接口3回到冷(热)水管道。
为了进一步实现热传导的均匀,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不止一个所述导热基座12均匀分布于所述吊顶板13表面。不止一个所述导热基座12均匀分布于所述蛇形铜管11上。图1至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导热基座12的数量为四个。
有关蛇形铜管11,图1至图4示意的实施例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方案,应认识到,其不仅限于此,采用所谓的“蛇形”为的是体现出铜管的形状是曲折的,可以由曲线管和直线管连接组成,或仅由曲线管组成,主要是为了实现热的面分布,只要能够实现这样一个分布功能,就应将其视作是“蛇形铜管”描述下的方案,也可视作图中示意的实施例的等同方案,在图1至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所述蛇形铜管进一步被设计为包括至少两个直线管和至少一个半圆弧管,每个所述半圆弧管两端均连接一个直线管,其中首个直线管的首端为进水接口,末个直线管的末端为出水接口。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1上侧的保温层2。保温层2用于防止冷(热)量传递到辐射吊顶单元1上部,防止产生凝露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中之一所述出风装置32上的导流叶片322的角度固定,且被配置成能够将对应送风口321的风导流至朝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31的一侧。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只需调节另一导流叶片322就能实现相向送风和同向送风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角度可调的所述导流叶片312的角度由安装于相应出风装置上的执行器313调节。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叶片312也可以直接由手来控制,而不使用执行器313。
进一步来说,所述执行器313可以为温感执行元件,可根据送风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导流叶片;所述执行器313也可以为配备有开关装置的电动执行器,该电动执行器可以被外人主动控制。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执行器313也都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的方案之一。
无论采用何种调节方式,在调试完成后可以不再调节,直接进行送风。
夏季供冷工况时,送风冷气流贴附在辐射吊顶单元1表面,防止室内空气接触到辐射吊顶单元1表面,从而起到防止表面凝露的目的;在冬季供热工况时,送风热气流相碰,然后向下运行至人员停留区,提高了热舒适性。
为了进一步实现相向送风和同向送风,本实用新型中,角度可调的所述导流叶片312的角度范围被限位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其中:
当该导流叶片312被调节至所述第一阈值时,至少能够将对应送风口311的风导流至朝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当该导流叶片被调节至所述第二阈值时,至少能够将对应送风口311的风导流至背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除了以上描述外,送风口311和321可选为条缝型送风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辐射吊顶系统,由于导流叶片的存在,在供冷工况下,该辐射吊顶系统的两个送风口可以将空气同向送出,并沿辐射吊顶单元表面贴附送入室内,防止吊顶单元下表面产生凝露。在供热工况下,该辐射吊顶系统通过改变其中至少之一送风口的出风方向,将空气相向送出,在辐射吊顶单元中央汇聚后向下运动,送至人员停留区,提高舒适性。

Claims (10)

1.一种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吊顶单元、位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两侧的出风装置,每个所述出风装置上设有一送风口,每个所述送风口均设有一个导流叶片,其中至少之一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导流叶片的角度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包括吊顶板、设于所述吊顶板上的导热基座和蛇形铜管,所述导热基座与吊顶板面接触导热,所述蛇形铜管分别与导热基座和吊顶板接触导热,所述蛇形铜管的两端分别为进、出水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不止一个所述导热基座均匀分布于所述吊顶板表面,不止一个所述导热基座均匀分布于所述蛇形铜管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铜管包括至少两个直线管和至少一个半圆弧管,每个所述半圆弧管两端均连接一个直线管,其中首个直线管的首端为进水接口,末个直线管的末端为出水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辐射吊顶单元上侧的保温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之一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导流叶片的角度固定,且被配置成能够将对应送风口的风导流至朝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角度可调的所述导流叶片的角度由安装于相应出风装置上的执行器调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为温感执行元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为配备有开关装置的电动执行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角度可调的所述导流叶片的角度范围被限位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其中:
当该导流叶片被调节至所述第一阈值时,至少能够将对应送风口的风导流至朝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当该导流叶片被调节至所述第二阈值时,至少能够将对应送风口的风导流至背向另一所述出风装置的一侧。
CN201520522524.7U 2015-07-17 2015-07-17 辐射吊顶系统 Active CN204963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2524.7U CN204963126U (zh) 2015-07-17 2015-07-17 辐射吊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2524.7U CN204963126U (zh) 2015-07-17 2015-07-17 辐射吊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3126U true CN204963126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2524.7U Active CN204963126U (zh) 2015-07-17 2015-07-17 辐射吊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31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050A (zh) * 2020-04-21 2020-07-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涡流管的室内冷辐射吊顶除露系统及方法
CN112128891A (zh) * 2020-09-04 2020-12-25 北京建筑大学 对流强化型辐射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050A (zh) * 2020-04-21 2020-07-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涡流管的室内冷辐射吊顶除露系统及方法
CN112128891A (zh) * 2020-09-04 2020-12-25 北京建筑大学 对流强化型辐射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3863U (zh) 一种可调风量节能式机房气流组织装置
CN203744430U (zh) 一种顶棚辐射空调系统
CN109489166A (zh) 一种地面调温立体空调系统
CN101922253A (zh) 一种智能保温节能型通信机房
JP6512658B2 (ja) 放射空調システム
WO2013060105A1 (zh) 毛细管网仿生空调系统
CN206176683U (zh) 出风装置及吊顶辐射空调
CN204963126U (zh) 辐射吊顶系统
CN204358949U (zh) 一种立式冷暖风机
CN106051933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3203144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组合式辐射吊顶
CN104613642A (zh) 一种立式暖风机组
CN209386457U (zh) 一种地面调温立体空调系统
CN104748216B (zh) 辐射板及辐射单元及空调系统
CN207247360U (zh) 高大空间循环空气制热机组
CN110779127A (zh) 换热单元及点阵空调系统
CN203518064U (zh) 分散式送新风的空调装置
CN204153908U (zh) 一种柜式毛细管网
CN103876518B (zh) 温控床的温度调节系统
CN204629868U (zh) 辐射制冷/热和新风制冷/热功能一体化换热装置
CN203049871U (zh) 一种空调式冷暖吊顶
CN203744340U (zh) 油烟机
CN102538106A (zh) 小型太阳能水系统中央空调
CN205002289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蓄冷蓄热特性的环境温度调节系统
CN205227756U (zh) 床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