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9618U - 一种张拉反力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张拉反力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9618U
CN204959618U CN201520775404.8U CN201520775404U CN204959618U CN 204959618 U CN204959618 U CN 204959618U CN 201520775404 U CN201520775404 U CN 201520775404U CN 204959618 U CN204959618 U CN 204959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olumn
stretch
buried box
reaction frame
bur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54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仵军胜
宁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ao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ao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ao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754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9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9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9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张拉反力架。所述张拉反力架,包括:第一预埋箱柱(1)、第二预埋箱柱(2)、上箱柱(3)和直板(4);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4)的一端,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上端铰接所述上箱柱(3)的下端,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4)的另一端。通过双墩斜拉式的张拉反力系统,所述拉张反力架不但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张拉反力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张拉反力架。
背景技术
在诸如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等建筑工程中,随着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结构耐久性、质量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消除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的管道堵孔、压浆不严实和乱束等问题,同时改善梁端和腹板的应力状态以及构件耐久性,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即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张拉预应力筋,并将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张拉台座上)在中大跨径桥梁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现有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进行预制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墩式或槽式混凝土的张拉台座,通过台座牛腿、钢横梁和混凝土压杆等组合张拉反力系统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由于先张法施工对张拉台座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前述的张拉反力系统所能承受的张拉控制应力却极为有限,因此这种张拉台座只能适用于小跨径、直线配筋预制梁结构的工厂化施工,难以满足中大跨径预制梁的现场施工要求,例如跨度超过30m的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现有施工方案是临时搭建超大型的张拉台座进行先张法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无法重复利用和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张拉台座的问题,考虑张拉台座中的张拉反力系统是影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施工以及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张拉反力系统,不但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前述现有张拉台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拉反力架,通过双墩斜拉式的张拉反力系统,不但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张拉反力架,包括用于埋入固定基础的第一预埋箱柱和第二预埋箱柱,还包括上箱柱和直板;所述第一预埋箱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上端铰接所述上箱柱的下端,所述上箱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的另一端,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结构。在所述张拉反力架结构中,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用于间隔埋入固定基础中,从而与所述上箱柱和所述直板一起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传力系统。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首先作用在所述上箱体上,然后通过作用力分解,一部分作用力通过呈斜拉状的所述直板(此时等同于一个二力杆,用于承受轴向拉力)传递到所述第一预埋箱柱上,最终通过所述第一预埋箱柱的腹板传递到固定基础中,另一部分作用力通过所述上箱柱(此时等同于一个压弯构件,用于承受横向拉力)传递到所述第二预埋箱柱上,最终通过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腹板传递到固定基础中,从而使所述张拉反力架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进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中填充配重材料,满足不同配重需求,解决张拉台座在施工过程中的倾覆问题。此外,所述张拉反力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前后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垂直钉。所述垂直钉用于使对应的预埋箱柱抓牢固定基础,防止出现倾覆和松动现象。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所述上箱柱和所述直板均由钢材制成。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均为长方形箱柱体结构。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的上端左侧分别铰接一块所述直板的两端,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的上端右侧分别铰接另一块所述直板的两端。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的左右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横向耳板。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腹板的底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左右两侧腹板的顶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三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双腔体箱柱结构。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埋箱柱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四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三腔体箱柱结构。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张拉反力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双墩斜拉式的张拉反力系统,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2)可在箱柱中填充配重材料,满足不同配重需求,解决张拉台座在施工过程中的倾覆问题;(3)可通过布置在腹板上的垂直钉,使所述张拉反力架抓牢固定基础,防止出现倾覆和松动现象;(4)所述张拉反力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一种第一预埋箱柱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一种第二预埋箱柱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上箱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二种第一预埋箱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二种第二预埋箱柱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第一预埋箱柱2、第二预埋箱柱3、上箱柱4、直板5、垂直钉6、横向耳板7、纵向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用于但不限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还可以用于其它类似领域。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一种第一预埋箱柱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一种第二预埋箱柱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上箱柱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张拉反力架,包括:第一预埋箱柱1、第二预埋箱柱2、上箱柱3和直板4;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4的一端,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上端铰接所述上箱柱3的下端,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4的另一端,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结构。
如图1所示,在所述张拉反力架结构中,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用于间隔埋入固定基础中,从而与所述上箱柱3和所述直板4一起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传力系统,所述固定基础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混凝土基础或基台,所述铰接的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过销轴连接。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首先作用在所述上箱体3上,然后通过作用力分解,一部分作用力通过呈斜拉状的所述直板4(此时等同于一个二力杆,用于承受轴向拉力)传递到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上,最终通过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的腹板传递到固定基础中,另一部分作用力通过所述上箱柱3(此时等同于一个压弯构件,用于承受横向拉力)传递到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上,最终通过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腹板传递到固定基础中,从而使所述张拉反力架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进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和所述上箱柱3中填充配重材料,满足不同配重需求,解决张拉台座在施工过程中的倾覆问题。此外,所述张拉反力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所述上箱柱3和所述直板4均由钢材制成。钢材是一种典型的高硬度和高韧性材料,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所述上箱柱3和所述直板4采用钢材材质,可防止在张拉过程中出现变形情况。进一步具体的,所述钢材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碳素钢,例如型号为Q345B碳素钢。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和所述上箱柱3均为长方形箱柱体结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和所述上箱柱3采用长方形箱柱体结构,可使所述张拉反力架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方便拆卸和运输。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左侧分别铰接一块所述直板4的两端,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右侧分别铰接另一块所述直板4的两端。采用对称设计的双直板斜拉结构,不但可方便拆卸和组装,还可利于平衡所述张拉反力架,防止扭曲变形。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和所述上箱柱3的左右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横向耳板6。所述横向耳板6用于稳固所述箱柱的腰部,防止扭曲变形,其中,所述设置在所述预埋箱柱上的横向耳板6还用于将来自腹板的作用力传递到固定基础中。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腹板的底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7。如图1所示,所述设置在所述预埋箱柱底部的纵向耳板7,一方面用于稳固所述预埋箱柱的底部,防止扭曲变形,另一方面还用于将来自腹板的作用力传递到固定基础中。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左右两侧腹板的顶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7。如图1所示,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二预埋箱柱顶部的纵向耳板7,用于稳固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顶部,防止扭曲变形。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三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双腔体箱柱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设置为双腔体箱柱结构,用于防止扭曲变形。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四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三腔体箱柱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设置为三腔体箱柱结构,用于防止扭曲变形。
上述提供的张拉反力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双墩斜拉式的张拉反力系统,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2)可在箱柱中填充配重材料,满足不同配重需求,解决张拉台座在施工过程中的倾覆问题;(3)所述张拉反力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实施例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二种第一预埋箱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中第二种第二预埋箱柱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化,其提供的张拉反力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拉张反力架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前后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垂直钉5。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前后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均布置有呈纵横排列的垂直钉5,所述垂直钉5用于使对应的预埋箱柱抓牢固定基础,防止出现倾覆和松动现象。
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基础上,实施例二提供的张拉反力架还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布置在腹板上的垂直钉,可使所述张拉反力架抓牢固定基础,防止出现倾覆和松动现象。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张拉反力架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埋入固定基础的第一预埋箱柱(1)和第二预埋箱柱(2),还包括上箱柱(3)和直板(4);
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4)的一端,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上端铰接所述上箱柱(3)的下端,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4)的另一端,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前后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垂直钉(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所述上箱柱(3)和所述直板(4)均由钢材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和所述上箱柱(3)均为长方形箱柱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左侧分别铰接一块所述直板(4)的两端,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所述上箱柱(3)的上端右侧分别铰接另一块所述直板(4)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和所述上箱柱(3)的左右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横向耳板(6)。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腹板的底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7)。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的左右两侧腹板的顶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7)。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箱柱(1)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三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双腔体箱柱结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张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箱柱(2)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四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三腔体箱柱结构。
CN201520775404.8U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张拉反力架 Active CN204959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5404.8U CN204959618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张拉反力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5404.8U CN204959618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张拉反力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9618U true CN204959618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5404.8U Active CN204959618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张拉反力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9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5521B1 (en)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elements with pre-stressing connectors
KR100864220B1 (ko) 교량용 강관 거더
KR100935096B1 (ko) 프리스트레스 프리캐스트 세그먼트(pps)석재 아치교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JP2004520511A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合成トラス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906748B (zh)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
CN104988844A (zh) 二次张拉预应力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KR20110126866A (ko) 강관 매립형 콘크리트 블록 일체식 지점부 시공방법
KR101260863B1 (ko) 아치형 피에스씨빔을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1133085Y (zh) 一种提高体外预应力效应的结构
CN210596977U (zh) 一种钢管-钢板组合腹板钢混组合箱梁
KR100644745B1 (ko) 피씨 기둥-보 접합부 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0883809B1 (ko) 강-콘크리트 인티그럴 복합라멘교의 전단연결재 설치구조
CN206570671U (zh)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CN103882797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及其施工工艺
CN102051980A (zh)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KR20090057180A (ko) 교량의 경량화된 코핑
CN203639804U (zh)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CN101230659A (zh) 一种承力式底板构件
CN204959618U (zh) 一种张拉反力架
KR100767145B1 (ko) 횡방향 강선을 이용해 조립 및 해체가 가능한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가설교량의 시공법
KR101536659B1 (ko) 프리스트레스 철골합성 구조물
KR100622452B1 (ko) 부분합성된 멀티 h형강 거더
CN108978996A (zh) 一种在既有砖混结构中增加的挑梁及其施工方法
KR101342894B1 (ko) 트러스형 프리스트레스 콘크리트 거더, 그 제작 방법 및 연속화 교량의 제작 방법
KR102033052B1 (ko) Src 거더를 이용한 충전강관 트러스교의 지점부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0000 area a and B, 8th floor, Sichuan Expressway Building, No.90, West 1st section of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area a and B, 8th floor, Sichuan Expressway Building, No.90, West 1st section of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JIAO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47 area a and B, 8th floor, Sichuan Expressway Building, No.90, West 1st section of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area a and B, 8th floor, Sichuan Expressway Building, No.90, West 1st section of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