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6523U -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6523U
CN204956523U CN201520578873.0U CN201520578873U CN204956523U CN 204956523 U CN204956523 U CN 204956523U CN 201520578873 U CN201520578873 U CN 201520578873U CN 204956523 U CN204956523 U CN 204956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ground reinforcement
combined train
reinforcement equipment
mast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88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彦平
杨丁一
何占元
李辉
陈松
马卓英
王远波
倪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788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6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6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6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其中,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位于所述组合列车的通信弱场区段,用于接收和/或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以及控制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用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从而保证所述无线数据的传输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中继转接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无线通信信号,解决了采用单纯的车载无线通信方式造成在通信困难区段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之间的通信中断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朔黄铁路使用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控制开行万吨组合列车。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依靠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为组合列车中头部主控机车和中部从控机车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整列组合列车同步牵引、同步制动。该同步控制系统中的无线数据通信系统采用800MHz车载单频点广播和接力转发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图1是组合列车中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进行通信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所示,列车的主控机车10的所有操控命令都由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传送到各个从控机车11,各个从控机车11根据主控机车10的操控命令自动控制机车实现同步操控,而从控机车11的工作状态也可同时由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传送到主控机车10进行显示,为司机提供操控列车的数据。无线通信的质量和数据传输时延将直接影响机车同步操控时的制动和纵向冲动。因此,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成为了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控制重载组合列车安全开行和平稳操纵的关键。
朔黄铁路沿线地形比较复杂,以山区丘陵为主,属山区多隧道地区,无线电波传播比较困难,尤其是在隧道地段无线电波传播损耗更多。无线重联组合列车中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通信为移动点到移动点之间通信,两者之间的通信距离保持不变。当使用C80编组时,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距离约为650米。当使用C64编组时,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距离约为870米。当组合列车开行时,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铁路线路的地理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可能有如下情况:
1)主从控机车行驶在平原开阔地带;
2)主从控机车行驶在路堑内;
3)主从控机车都行驶在隧道内;
4)主从控机车一个行驶在隧道内,另一个行驶在隧道外;
5)主从控机车分别行驶在短隧道两侧;
6)主从控机车行驶在弯道内且有山体阻挡。
当组合列车行至平原开阔地带时,主从控机车之间800MHz通信效果良好,系统工作正常。但当组合列车行至上述隧道、山丘、路堑等复杂地形区段时,则有可能由于隧道的屏蔽或整列车成S状或C状被山体阻挡,主从控机车之间800MHz无法直接通信。这些区段就是800MHz电波传播弱场区。在这些区段中,800MHz无线数据传输成功率下降。根据朔黄线线路地形、机车车辆的现状和车流密度比较大等特点,组合列车开行中不允许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之间的通信出现较长时间的中断。但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受电波传播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山区短隧道群区段,由于隧道、弯道地形、山体阻挡以及会车等因素影响,可能会造成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之间通信丢失甚至通信中断,进而影响组合列车的安全开行和平稳操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设备通过中继转接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无线通信信号,解决了采用单纯的车载无线通信方式造成在通信困难区段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之间的通信中断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位于所述组合列车的通信弱场区段,用于接收和/或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以及控制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用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从而保证所述无线数据的传输质量。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系统,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数据终端设备,用于发射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以及第二数据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无线数据。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方法,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以及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解决了采用单纯的车载无线通信方式造成在通信困难区段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之间的通信丢失问题或通信中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组合列车中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的地补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传输无线数据的时序图;
图6是在第一通信弱场区段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后的场强图;
图7是在第二通信弱场区段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后的场强图;以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控机车11从控机车12控制装置
13状态显示装置14监测装置15数传电台
16功率分配单元17射频输入/输出口18电源装置
19蓄电池20隔离变压器21防雷器
22地补主机23浪涌保护器24避雷器
25功分器26定向天线27射频电缆
28第一数据终端设备29第二数据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通常组合列车所使用频段的电波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的区段主要分布在有弯道的隧道口以及短隧道群区段。在这些区段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分别处于隧道内和隧道外,容易造成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通信困难,特别是在会车时表现得更为严重。因此,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的地补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位于所述组合列车的通信弱场区段,用于接收和/或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以及控制装置12,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用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从而保证所述无线数据的传输质量。其中,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藉此,当组合列车开行至通信弱场区段时,可保证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正常通信。
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功率分配单元16,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用于在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情况下整合及分配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中任意一者的射频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15,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16及所述控制装置12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功率分配单元的射频信号,将与其工作频点相对应的射频信号转化为基带信号,再将所述基带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其中,每个数传电台15工作在不同的频点上。藉此,所述地面补强设备不仅可以将接收的射频信号转化为适合于控制装置12的基带信号,而且还可以对与数传电台数量相等且工作于不同频点的组合列车同时进行弱场补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面补强设备配置4台数传电台,那么所述地面补强设备可以同时对4列工作于不同频点的组合列车进行弱场补强。
优选地,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15还用于在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基带信号,将与其工作频点相对应的基带信号转化为射频信号;以及所述功率分配单元16还用于整合及分配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的射频信号,以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同时转发所述射频信号。藉此,所述地面补强设备不仅可以将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基带信号转化为适合于天线发射的射频信号,而且还可以让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同时发射所述射频信号以使得所述射频信号覆盖整个通信弱场区段。
所述控制装置12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15的基带信号后,对其进行CRC校验,在校验正确的情况下,控制与该基带信号相对应的数传电台15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藉此,可保证转发的无线数据的正确性。具体地,所述控制装置12控制与该基带信号相对应的数传电台15在所述主控机车与所述从控机车不发送无线数据的空闲时间转发所述无线数据。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传输无线数据的时序图。如图5所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控机车的启动发送时间、地面补强设备的启动发送时间以及从控机车的启动发送时间是相同的,都为T1。主控机车的数据终端设备的无线数据发送时间与地面补强设备的无线数据发送时间是相同的,都为T2,且T2的大小与无线传输的数据的长度有关系。一般来说,数据的长度越长,时间T2越大。T3为从控机车的处理时间,比时间T2略大,且其大小也和无线传输的数据的长度有关系。一般来说,数据的长度越长,时间T3越大。T4为从控机车的数据终端设备的无线数据发送时间。其中,从地面补强设备启动发送到发送完成的时间为T1+T2,从从控机车处理到从控机车启动发送完成的时间为T1+T3,从而只要保证时间T2小于时间T3,便可使得地面补强设备的无线数据发送时间与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发送时间不重叠。所述控制装置12在对接收的基带信号进行CRC校验后应立即控制与该基带信号相对应的数传电台15转发校验正确的无线数据并控制时间T2小于时间T3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与该基带信号相对应的数传电台15在所述主控机车与所述从控机车不发送无线数据的空闲时间转发所述无线数据。藉此,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的数据终端设备和地面补强设备之间不会出现同时发送无线数据的重叠现象,也就是说,地面补强设备不会对组合列车中主控机车与从控列车之间的现有无线数据通信造成影响且能够实现与组合列车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相融合。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12还用于控制所述地面补强设备产生的无线数据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组合列车中同步操控系统的时间片。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组合列车中同步操控系统的时间片为固定值,可通过编程的方式控制地面补强设备产生的无线数据传输时延小于组合列车中同步操控系统的时间片便可实现此功能。藉此,满足了组合列车中同步操控系统的要求,而且同步操控系统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转发无线数据前向无线数据增加设备号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和/或地补识别码。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无线数据中增加两个字节便可在无线数据上附加设备号信息、设备状态信息以及地补识别码。地面补强设备在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同时还能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传达至位于通信弱场区段的维护设备。藉此,方便于维护设备对地面补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状态显示装置13,与所述控制装置12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显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运行状态。藉此,方便于工作人员知晓地面补强设备的运行状态。
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监测装置14,与所述控制装置12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监测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工作状态。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14通过控制装置12监测数传电台15的RSSI硬件信号便可判断数传电台15发射或接收无线数据是否正常。藉此,方便于工作人员维护管理地面补强设备。
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电源装置18,与所述控制装置12连接,用于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提供电源。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源装置18负责将交流220V电源转换为直流13.8V电源,为地面补强设备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藉此,保证了地面补强设备的能量供应。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蓄电池19,与所述电源装置18连接,用于在外部供电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供电。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外部供电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电源装置18对蓄电池19进行浮充以存储能量。在外部供电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蓄电池19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供电且持续供电时间大于12小时。藉此,可向地面补强设备持续供应能量。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隔离变压器20,与所述电源装置18连接,用于电隔离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从而保护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藉此,在外部电路遭遇过电压的情况下,隔离变压器可避免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受到损坏。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防雷器21,与所述电源装置18连接,用于防止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因受雷电过电压而损坏。藉此,在雷电天气下,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依然能够正常的工作。
如图2所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2、状态显示装置13、监测装置14、数传电台15、功率分配单元16、电源装置18、蓄电池19、隔离变压器20以及防雷器21构成了地面补强设备的地补主机22。地补主机22安装于铁路线路的通信弱场区段,具有壁挂和电杆两种安装形式。其中,壁挂安装适应于隧道内的安装环境,电杆安装适应于隧道外的安装环境。
除了地补主机22之外,地面补强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也具有壁挂和电杆两种安装形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地面补强设备包括3个天线。用于连接地补主机22与天线的馈线的长度可根据通信弱场区段的实际长度及地补主机的安装位置而确定。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中间的天线与地补主机22同地址安装,左右两侧的天线通过几百米的低损耗长馈线与地补主机22相连,并且能够保证3个天线同时发射射频信号时所述射频信号可覆盖整个通信弱场区段。
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地面补强设备包括6个天线。所述6个天线均为定向天线26。定向天线26可以增加辐射功率的有效利用率,具有比全向天线更高的增益,可满足铁路通信弱场区段线状覆盖的需求。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铁路通信弱场区段中的3个不同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定向天线26。由于铁路通信弱场区段为线状,在同一位置处安装不同朝向的两个定向天线26。优选地,两个定向天线26沿着铁路线路的朝向是相反的。藉此,能够进一步保证所述定向天线同时发射射频信号时所述射频信号能够覆盖整个通信弱场区段。定向天线26与地补主机22之间通过射频电缆27(传输电磁能量的电缆)而连接。地补主机22左右侧的射频电缆27的长度较长,为减少射频信号的衰减,一般采用5/4英寸的射频电缆27,而中间的射频电缆27采用1/2英寸的射频电缆27即可。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浪涌保护器23,与所述功率分配单16连接,用于防止因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的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损坏所述地面补强设备。浪涌保护器23是为通信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电压时,浪涌保护器23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地补主机22造成损坏。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3条射频电缆中的每一者上安装有浪涌保护器23,且安装于靠近所述功率分配单元16的一端(射频输入/输出口17附近)。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避雷器24,与所述浪涌保护器23连接,用于防止所述地面补强设备因受雷电过电压而损坏。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3条射频电缆中的每一者上安装有避雷器24,且安装于远离所述功率分配单元16的一端。藉此,在雷电天气下,地面补强设备依然能够正常的工作。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功分器25,与所述避雷器24连接,用于在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情况下分配来自所述功率分配单元的射频信号以使得同位置处的不同朝向的定向天线同时发射所述射频信号。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功分器25安装于3条射频电缆中的每一者上且与同位置处的两个不同朝向的定向天线26连接。藉此,可保证多个定向天线同时发射所述射频信号,从而所述射频信号能够覆盖整个铁路通信弱场区段。其中,避雷器24、浪涌保护器23以及地补主机22均接地。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数据终端设备28,用于发射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以及第二数据终端设备29,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无线数据。其中,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
如图4所示,在具体的应用中,当组合列车行驶至铁路通信弱场区段时,主控机车10处于地面补强设备的1号天线的覆盖范围内,从控机车11处于地面补强设备的3号天线的覆盖范围内,此时主控机车10与从控机车11之间不能直接通信。主控机车10的数据终端设备发送操控命令,而从控机车11的数据终端设备不能直接接收到主控机车10发送的操控命令。但是,地面补强设备能够通过1号天线接收到主控机车10的数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操控命令。在校验操控命令正确的情况下,地面补强设备立即启动3个天线同时转发操控命令。从控机车11的数据终端设备便可从地面补强设备的3号天线接收到转发的操控命令。经校验正确后,从控机车执行该命令,便可实现组合列车的同步操控。同样地,从控机车11向主控机车10发送本机车的状态信息,而主控机车10不能直接接收到从控机车发送的状态信息。但是,地面补强设备能够通过3号天线接收到从控机车11的数据终端设备发送的状态信息。在校验状态信息正确的情况下,地面补强设备立即启动3个天线同时转发状态信息。主控机车10的数据终端设备便可从地面补强设备的1号天线接收到转发的状态信息。经校验正确后,主控机车10显示状态信息,主控机车的司机便可了解从控机车的状态信息。总的来说,地面补强设备负责转发组合列车中主控机车10和从控机车11之间的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此外,地面补强设备还能够负责转发组合列车中从控机车11之间的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
图5是在第一通信弱场区段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后的场强图。图6是在第二通信弱场区段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后的场强图。如图5和图6所示,位于场强图上方的黑色曲线代表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后的场强,位于场强下方的灰色曲线代表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的场强。通过对比在第一通信弱场区段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后的场强以及在第二通信弱场区段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补强设备前后的场强可知,在通信弱场区段安装地面补强设备后,接收电平值(经场强转换得到)比在通信弱场区段安装地面补强设备前有很大的改善,信号补强效果显著,接收电平值提高约10~50dB。
在第一通信弱场区段和第二通信弱场区段安装地面补强设备后,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的同步操控数据的转发成功率有很大的改善,如下表2所示。
表2
地面补强设备通过采用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以及长馈线与多天线的技术,增大了通信弱场区段内的有效覆盖范围,显著改善了组合列车头部主控机车和中后部从控机车在通信弱场区段的无线数据传输成功率和接收电平值,有效地解决了通信弱场区段造成的通信中断和通信丢失的问题,从而可确保组合列车的安全开行和平稳操控,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效率,为提高运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方法包括:在步骤S101中,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在步骤S102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以及在步骤S103中,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具体地,步骤S102包括:在接收到所述无线数据后,对其进行CRC校验,在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在所述主控机车与所述从控机车不发送无线数据的空闲时间转发所述无线数据。优选地,步骤S102还包括:控制所述无线数据的传输时延以使得所述无线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组合列车中同步操控系统的时间片。优选地,步骤S102还包括:在转发无线数据前,向无线数据增加设备号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和/或地补识别码。对于各步骤中还可能涉及的细节,已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中做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通信弱场区段,主控机车和从控机车之间可能无法直接通信,通过地面补强设备接收车载数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数据并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达到对无线数据的补强传输,从而避免了间隔较远的主控机车与从控机车之间或从控机车之间的无线通信丢失。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天线,位于所述组合列车的通信弱场区段,用于接收和/或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以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用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控制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从而保证所述无线数据的传输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功率分配单元,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用于在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情况下,整合及分配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中任意一者的射频信号;以及
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及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功率分配单元的射频信号,将与其工作频点相对应的射频信号转化为基带信号,再将所述基带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还用于在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基带信号,将与其工作频点相对应的基带信号转化为射频信号;以及
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还用于整合及分配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数传电台的射频信号,以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同时转发所述射频信号。
4.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包括定向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浪涌保护器,与所述功率分配单元连接,用于防止因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的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损坏所述地面补强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避雷器,与所述浪涌保护器连接,用于防止所述地面补强设备因受雷电过电压而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功分器,与所述避雷器连接,用于在转发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的情况下,分配来自所述功率分配单元的射频信号以使得同位置处的不同朝向的定向天线同时发射所述射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状态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显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运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监测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电源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提供电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蓄电池,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用于在外部供电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所述地面补强设备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隔离变压器,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用于电隔离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从而保护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防雷器,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用于防止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内部电路因受雷电过电压而损坏。
14.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系统,所述组合列车包括主控机车和/或从控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终端设备,用于发射来自所述主控机车和/或来自所述从控机车的无线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以及
第二数据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地面补强设备的无线数据。
CN201520578873.0U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204956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8873.0U CN204956523U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8873.0U CN204956523U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6523U true CN204956523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8873.0U Active CN204956523U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6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330A (zh) * 2015-08-04 2015-11-1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9330A (zh) * 2015-08-04 2015-11-1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2544B (zh) 基于lte-u的车地无线综合承载系统和方法
CN105704740A (zh) 一种列车车地通信网络系统
CN109474935B (zh) 一种隧道微波通信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580295A (zh) 用于高速列车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智能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104410A (zh) 高速铁路微波通信网络
CN104925090B (zh) 一种列车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CN107819503A (zh) 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以及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CN105059330A (zh)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系统及方法
CN201118567Y (zh) 无线数据传输设备
CN204956523U (zh) 一种用于组合列车的地面补强设备及系统
KR101349167B1 (ko) 선로 곡선부의 효율적인 광대역 무선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전후방 양방향 무선송수신 방법
CN203876778U (zh) 列车列尾通信系统
CN210958812U (zh) 一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基站系统
JP4665829B2 (ja) 車上無線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用いた車両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00636A (zh) 一种双电源信道冗余的泄露电缆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591673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通信设备以及配备有该设备的轨道车辆
CN103997380A (zh) 一种漏缆故障定位方法以及系统
EP2987249B1 (en) Power-sav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leaky transmission lines and amplifiers to extend wireless coverage and power control unit included therein
CN110933644A (zh) 一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0611695B (zh)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的数据传输系统及车载终端
CN209959247U (zh) 采煤机无线通讯系统
CN211429529U (zh) 一种用于铁路弱场区间的场强覆盖通信系统
CN102006092B (zh) 一种400kHz与800MHz混合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4301426A (zh) 一种输电线路在线监控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09089326B (zh) 一种运控系统控制下的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