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2165U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Google Patents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52165U CN204952165U CN201520763032.7U CN201520763032U CN204952165U CN 204952165 U CN204952165 U CN 204952165U CN 201520763032 U CN201520763032 U CN 201520763032U CN 204952165 U CN204952165 U CN 204952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t
- chute
- elevating lever
- slide block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0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1856 erectil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5 exerci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包括球袋体,球袋体的三个侧壁上分别安装直立机构,球袋体一侧壁上安装升降驱动机构。直立机构包括支撑脚、滑块、升降杆、支座;支撑脚位于滑槽内,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铰接销,铰接销铰接在支撑脚的左侧壁上;升降杆活动插设在支座的顶部,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滑块的顶面上。升降驱动机构位于直立机构的上方;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杆升降。使用者动作升降驱动机构,经升降杆、滑块驱动支撑脚下行,三个支撑脚成三足鼎立之势,可稳定地支撑高尔夫球袋。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杜绝现有技术中高尔夫球袋的斜撑装置的撑杆伤人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具体而言,涉及高尔夫球运动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生活之外的娱乐运动也日益丰富起来;高尔夫球运动作为一种人们锻炼、休闲的高雅运动,亦日渐新兴起来;它不仅能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亦可让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畅心舒肺。
就其运动所需的高尔夫球袋,如专利申请号为CN02226115.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尔夫球袋的斜撑装置,其技术方案为:斜撑装置的两撑杆间设有一起动板,该起动板一端与撑杆固接,另一端连接连杆外露于高尔夫球袋外的端头;连杆另一端与隐设于底座体上的压板相连;压板一端通过枢接轴与底座体连接,并在枢接轴上套设有一弹簧。按上述技术方案,如欲将撑杆撑开,则先将压板向下压,此时弹簧受压;当松开压板后,受压的弹簧复位,带动压板复位,并依靠其速度继续向上旋转,从而使连杆向上运动,该连杆与起动板连接的一端向外伸张,起动板向外转动,带动撑杆撑开,支撑高尔夫球袋倾斜伫立。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却存在如下技术隐患:在需要将撑杆撑开时,使用者需动作压板,而压板位于撑杆的下方且与撑杆位于高尔夫球袋的同一侧,使用者无论是用脚还是手动作压板,弹簧复位所释放的弹力均可能使撑杆快速撑开而伤到使用者;在不需要将撑杆撑开时,所述压板也可能因使用者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得到触发,进而使撑杆撑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高尔夫球袋的斜撑装置,在需要将撑杆撑开时,在弹力作用下快速撑开的撑杆可能会伤到使用者;在不需要将撑杆撑开时,所述压板也可能因使用者的无意接触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得到触发,进而使撑杆撑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包括内骨架、插置座、底座体、壳体,所述内骨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插置座和底座体,所述壳体包覆在内骨架上且与插置座和底座体连接;
所述高尔夫球袋还包括第一直立机构、第二直立机构、第三直立机构、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直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一滑块、第一升降杆、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壁上,第一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支撑脚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支撑脚的右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导向槽,第一滑杆与第一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支撑脚的上方,第一滑块可沿第一滑槽上下移动,第一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铰接销,第一铰接销铰接在第一支撑脚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一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一支座的顶部,第一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一滑块的顶面上,第一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一支座的顶面;
所述第二直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脚、第二滑块、第二升降杆、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右侧壁上,第二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二滑槽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支撑脚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支撑脚的左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导向槽,第二滑杆与第二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支撑脚的上方,第二滑块可沿第二滑槽上下移动,第二滑块右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铰接销,第二铰接销铰接在第二支撑脚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二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二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二支座的顶部,第二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二滑块的顶面上,第二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二支座的顶面;
所述第三直立机构包括第三支撑脚、第三滑块、第三升降杆、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侧壁上,第三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三滑槽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支撑脚位于第三滑槽内,第三支撑脚的右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三导向槽,第三滑杆与第三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三滑块位于第三滑槽内且与第三滑槽滑动配合,第三滑块位于第三支撑脚的上方,第三滑块可沿第三滑槽上下移动,第三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铰接销,第三铰接销铰接在第三支撑脚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三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三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三支座的顶部,第三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三滑块的顶面上,第三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三支座的顶面;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上,升降驱动机构位于第一直立机构、第二直立机构、第三直立机构的上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通过一曲形连接杆驱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同时升降。
按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动作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曲形连接杆下行,下行的曲形连接杆驱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下行;其中,第一升降杆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向下移动,第一滑块驱动第一支撑脚在第一滑槽内向下移动,第一滑杆在第一导向槽内滑动,当第一支撑脚的底端向下突出第一滑槽底端开口预定长度时,第一滑杆位于第一导向槽的顶端,即第一滑杆限制第一支撑脚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支撑脚的底端面位于底座体底面的下方;同理,第二支撑脚的底端向下突出第二滑槽底端开口预定长度,第三支撑脚的底端向下突出第三滑槽底端开口预定长度,第二支撑脚的底端面和第三支撑脚的底端面均位于底座体底面的下方。由于第一直立机构、第二直立机构、第三直立机构分别安装在高尔夫球袋的三个侧壁上,因此,向下突出的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成三足鼎立之势,可稳定地支撑高尔夫球袋。
当使用者无需使用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时,动作升降驱动机构,将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同时拉起并分别隐藏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以不妨碍使用者正常使用高尔夫球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杜绝现有技术中高尔夫球袋的斜撑装置的撑杆伤人的可能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直立机构、第二直立机构、第三直立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脚呈直条状,第一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一弧形面和第一限位块,第一弧形面位于第一支撑脚的后侧,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一滑杆位于第一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相同地,所述第二支撑脚呈直条状,第二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二弧形面和第二限位块,第二弧形面位于第二支撑脚的后侧,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二滑杆位于第二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二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二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二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二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相同地,所述第三支撑脚呈直条状,第三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三弧形面和第三限位块,第三弧形面位于第三支撑脚的后侧,第三限位块位于第三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三滑杆位于第三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三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三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三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三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
按上述改进,当第一支撑脚下行至第一滑杆位于第一导向槽的顶端时,由于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弧形面的存在,因此,在第一滑块的向下推力下,第一支撑脚可围绕第一铰接销旋转,在第一支撑脚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面为其提供了旋转的自由度。当第一支撑脚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滑槽的底壁接触,限制第一支撑脚继续旋转。同理,第二支撑脚亦围绕第二铰接销旋转一定的角度,第三支撑脚亦围绕第三铰接销旋转一定的角度。经过旋转后的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倾斜设置,即三个支撑脚的底部向外叉开,如此,可提高三个支撑脚支撑高尔夫球袋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升降驱动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杆、升降驱动元件;所述升降驱动元件包括固定在壳体前侧壁上的安装盘、安装在安装盘上的齿轮组合件;所述齿轮组合件包括齿条卡接件和齿轮,所述齿条卡接件上开设齿条卡槽和齿轮安装槽,齿条卡槽与齿轮安装槽连通,所述齿轮枢接在齿条卡接件上且位于齿轮安装槽内,齿轮连接一旋转手柄;所述升降驱动杆竖直设置,升降驱动杆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活动插设在齿条卡槽内,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曲形连接杆将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与升降驱动杆连接在一起。
按上述说明,使用者摇动旋转手柄即可驱动齿轮旋转,齿轮驱动齿条升降,齿条带动升降驱动杆升降,升降驱动杆带动曲形连接杆升降,曲形连接杆带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所述第二滑槽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所述第三滑槽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一滑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脚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一滑块的厚度;所述第二滑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撑脚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滑块的厚度;所述第三滑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支撑脚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滑块的厚度。如此设计,可使第一支撑脚及第一滑块、第二支撑脚及第二滑块、第三支撑脚及第三滑块完全隐藏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槽内、第三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说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安装一对背带,方便使用者背负高尔夫球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向视图;
图4为图2中B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涉第一支撑脚51、第二支撑脚61、第三支撑脚71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从后方观察所述高尔夫球袋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从右侧观察所述高尔夫球袋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滑块5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一支撑脚51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升降驱动元件8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20、插置座;
30、底座体;
40、壳体;
50、第一直立机构;51、第一支撑脚;511、第一弧形面;512、第一限位块;52、第一滑块;53、第一升降杆;54、第一支座;55、第一滑槽;56、第一滑杆;57、第一导向槽;58、第一铰接销;
60、第二直立机构;61、第二支撑脚;62、第二滑块;63、第二升降杆;64、第二支座;65、第二滑槽;66、第二滑杆;
70、第三直立机构;71、第三支撑脚;72、第三滑块;73、第三升降杆;74、第三支座;75、第三滑槽;76、第三滑杆;
80、升降驱动机构;81、曲形连接杆;82、升降驱动杆;83、升降驱动元件;831安装盘;832、齿轮组合件;833、齿条卡接件;834、齿轮;835、齿条卡槽;836、齿轮安装槽;837、旋转手柄;
90、一对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包括内骨架、插置座20、底座体30、壳体40、第一直立机构50、第二直立机构60、第三直立机构70、升降驱动机构80。
结合图1至图4,所述内骨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插置座和底座体,所述壳体包覆在内骨架上且与插置座和底座体连接。其中,所述壳体40的后侧壁上安装一对背带90。
结合图1、图8、图9,所述第一直立机构50包括第一支撑脚51、第一滑块52、第一升降杆53、第一支座54;所述第一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壁上,第一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一滑槽55,第一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一滑杆56;所述第一支撑脚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支撑脚的右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导向槽57,第一滑杆与第一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支撑脚的上方,第一滑块可沿第一滑槽上下移动,第一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铰接销58,第一铰接销铰接在第一支撑脚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一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一支座的顶部,第一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一滑块的顶面上,第一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一支座的顶面。
上述第一直立机构50中,所述第一支撑脚51呈直条状,第一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一弧形面511和第一限位块512,第一弧形面位于第一支撑脚的后侧,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一滑杆56位于第一导向槽57的顶端时,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铰接销58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第一直立机构50中,所述第一滑槽55的底端面与底座体30的底平面齐平。
上述第一直立机构50中,所述第一滑槽5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脚51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一滑块52的厚度。
如图3,所述第二直立机构60包括第二支撑脚61、第二滑块62、第二升降杆63、第二支座64;所述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右侧壁上,第二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二滑槽65,第二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二滑槽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二滑杆66;所述第二支撑脚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支撑脚的左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导向槽,第二滑杆与第二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支撑脚的上方,第二滑块可沿第二滑槽上下移动,第二滑块右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铰接销,第二铰接销铰接在第二支撑脚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二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二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二支座的顶部,第二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二滑块的顶面上,第二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二支座的顶面。
上述第二直立机构60中,所述第二支撑脚61呈直条状,第二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二弧形面和第二限位块,第二弧形面位于第二支撑脚的后侧,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二滑杆66位于第二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二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二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二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二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第二直立机构60中,所述第二滑槽65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
上述第二直立机构60中,所述第二滑槽6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撑脚61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滑块62的厚度。
如图4,所述第三直立机构70包括第三支撑脚71、第三滑块72、第三升降杆73、第三支座74;所述第三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侧壁上,第三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三滑槽75,第三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三滑槽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三滑杆76;所述第三支撑脚位于第三滑槽内,第三支撑脚的右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三导向槽,第三滑杆与第三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三滑块位于第三滑槽内且与第三滑槽滑动配合,第三滑块位于第三支撑脚的上方,第三滑块可沿第三滑槽上下移动,第三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铰接销,第三铰接销铰接在第三支撑脚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三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三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三支座的顶部,第三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三滑块的顶面上,第三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三支座的顶面。
上述第三直立机构70中,所述第三支撑脚71呈直条状,第三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三弧形面和第三限位块,第三弧形面位于第三支撑脚的后侧,第三限位块位于第三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三滑杆76位于第三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三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三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三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三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第三直立机构70中,所述第三滑槽75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
上述第三直立机构70中,所述第三滑槽7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支撑脚71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滑块72的厚度。
如图4,所述升降驱动机构80安装在壳体上,升降驱动机构位于第一直立机构、第二直立机构、第三直立机构的上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通过一曲形连接杆81驱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同时升降。
结合图4、图10,所述升降驱动机构80包括升降驱动杆82、升降驱动元件83;所述升降驱动元件包括固定在壳体40前侧壁上的安装盘831、安装在安装盘上的齿轮组合件832;所述齿轮组合件包括齿条卡接件833和齿轮834,所述齿条卡接件上开设齿条卡槽835和齿轮安装槽836,齿条卡槽与齿轮安装槽连通,所述齿轮枢接在齿条卡接件上且位于齿轮安装槽内,齿轮连接一旋转手柄837;所述升降驱动杆竖直设置,升降驱动杆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活动插设在齿条卡槽内,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曲形连接杆81将第一升降杆71、第二升降杆72、第三升降杆73与升降驱动杆连接在一起。
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动作升降驱动机构80,升降驱动机构80驱动曲形连接杆81下行,下行的曲形连接杆81驱动第一升降杆53、第二升降杆63、第三升降杆73下行;其中,第一升降杆53驱动第一滑块52在第一滑槽55内向下移动,第一滑块52驱动第一支撑脚51在第一滑槽55内向下移动,第一滑杆56在第一导向槽57内滑动,当第一支撑脚51的底端向下突出第一滑槽55底端开口预定长度时,第一滑杆56位于第一导向槽57的顶端,即第一滑杆56限制第一支撑脚5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支撑脚51的底端面位于底座体30底面的下方;同理,第二支撑脚61的底端向下突出第二滑槽65底端开口预定长度,第三支撑脚71的底端向下突出第三滑槽75底端开口预定长度,第二支撑脚61的底端面和第三支撑脚71的底端面均位于底座体30底面的下方。由于第一直立机构50、第二直立机构60、第三直立机构70分别安装在高尔夫球袋的三个侧壁上,因此,向下突出的第一支撑脚51、第二支撑脚61、第三支撑脚71成三足鼎立之势,可稳定地支撑高尔夫球袋。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包括内骨架、插置座(20)、底座体(30)、壳体(40),所述内骨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插置座和底座体,所述壳体包覆在内骨架上且与插置座和底座体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直立机构(50)、第二直立机构(60)、第三直立机构(70)、升降驱动机构(80);
所述第一直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脚(51)、第一滑块(52)、第一升降杆(53)、第一支座(54);所述第一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壁上,第一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一滑槽(55),第一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一滑杆(56);所述第一支撑脚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支撑脚的右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导向槽(57),第一滑杆与第一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支撑脚的上方,第一滑块可沿第一滑槽上下移动,第一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铰接销(58),第一铰接销铰接在第一支撑脚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一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一支座的顶部,第一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一滑块的顶面上,第一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一支座的顶面;
所述第二直立机构包括第二支撑脚(61)、第二滑块(62)、第二升降杆(63)、第二支座(64);所述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右侧壁上,第二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二滑槽(65),第二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二滑槽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二滑杆(66);所述第二支撑脚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支撑脚的左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导向槽,第二滑杆与第二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支撑脚的上方,第二滑块可沿第二滑槽上下移动,第二滑块右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铰接销,第二铰接销铰接在第二支撑脚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二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二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二支座的顶部,第二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二滑块的顶面上,第二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二支座的顶面;
所述第三直立机构包括第三支撑脚(71)、第三滑块(72)、第三升降杆(73)、第三支座(74);所述第三支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侧壁上,第三支座开设竖直向的第三滑槽(75),第三滑槽的底端开口,所述第三滑槽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第三滑杆(76);所述第三支撑脚位于第三滑槽内,第三支撑脚的右侧壁上开设竖直向的第三导向槽,第三滑杆与第三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三滑块位于第三滑槽内且与第三滑槽滑动配合,第三滑块位于第三支撑脚的上方,第三滑块可沿第三滑槽上下移动,第三滑块左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铰接销,第三铰接销铰接在第三支撑脚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三升降杆竖直设置,第三升降杆活动插设在第三支座的顶部,第三升降杆的底端连接在第三滑块的顶面上,第三升降杆的顶端向上突出第三支座的顶面;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上,升降驱动机构位于第一直立机构、第二直立机构、第三直立机构的上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通过一曲形连接杆(81)驱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同时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脚(51)呈直条状,第一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一弧形面(511)和第一限位块(512),第一弧形面位于第一支撑脚的后侧,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一滑杆(56)位于第一导向槽(57)的顶端时,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一铰接销(58)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第二支撑脚(61)呈直条状,第二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二弧形面和第二限位块,第二弧形面位于第二支撑脚的后侧,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二滑杆(66)位于第二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二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二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二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二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第三支撑脚(71)呈直条状,第三支撑脚的顶端设有第三弧形面和第三限位块,第三弧形面位于第三支撑脚的后侧,第三限位块位于第三支撑脚的前侧;当第三滑杆(76)位于第三导向槽的顶端时,第三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三弧形面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三滑杆的中心线与第三铰接销的中心线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80)包括升降驱动杆(82)、升降驱动元件(83);所述升降驱动元件包括固定在壳体(40)前侧壁上的安装盘(831)、安装在安装盘上的齿轮组合件(832);所述齿轮组合件包括齿条卡接件(833)和齿轮(834),所述齿条卡接件上开设齿条卡槽(835)和齿轮安装槽(836),齿条卡槽与齿轮安装槽连通,所述齿轮枢接在齿条卡接件上且位于齿轮安装槽内,齿轮连接一旋转手柄(837);所述升降驱动杆竖直设置,升降驱动杆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活动插设在齿条卡槽内,齿条与齿轮啮合;
所述曲形连接杆(81)将第一升降杆(71)、第二升降杆(72)、第三升降杆(73)与升降驱动杆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5)的底端面与底座体(30)的底平面齐平;所述第二滑槽(65)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所述第三滑槽(75)的底端面与底座体的底平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脚(51)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一滑块(52)的厚度;所述第二滑槽(6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撑脚(61)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滑块(62)的厚度;所述第三滑槽(7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支撑脚(71)的厚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滑块(72)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的后侧壁上安装一对背带(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63032.7U CN204952165U (zh) | 2015-09-28 | 2015-09-28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63032.7U CN204952165U (zh) | 2015-09-28 | 2015-09-28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52165U true CN204952165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4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6303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2165U (zh) | 2015-09-28 | 2015-09-28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521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9671A (zh) * | 2015-09-28 | 2015-12-23 | 冯义文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
2015
- 2015-09-28 CN CN201520763032.7U patent/CN2049521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9671A (zh) * | 2015-09-28 | 2015-12-23 | 冯义文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82232U (zh) | 一种计算机键盘 | |
CN204952165U (zh)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
CN108042980B (zh) | 一种平衡滚筒 | |
CN109925676A (zh) | 一种体育手臂锻炼器 | |
CN204050803U (zh) | 自动制动漫步机 | |
CN105169671A (zh)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
CN204932777U (zh) | 一种设有支撑装置的高尔夫球袋 | |
CN204952163U (zh) | 一种可倾斜放置的高尔夫球袋 | |
CN212700381U (zh) | 一种用于体育武术单脚平衡力训练的装置 | |
CN204952162U (zh) | 一种功能扩展的高尔夫球袋 | |
CN204952154U (zh) | 一种设倾斜支撑装置的高尔夫球袋 | |
CN209333125U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儿童用推肩架 | |
CN201295516Y (zh) | 活动升降休闲篮球架 | |
CN212998278U (zh) | 一种篮球支架的稳定底座 | |
CN204932770U (zh) | 一种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
CN204889254U (zh) | 伸缩活动看台专用折叠座椅 | |
CN200942275Y (zh) | 可升降多筐篮球架 | |
CN105169660A (zh) | 一种可倾斜放置的高尔夫球袋 | |
CN210722078U (zh) | 一种糖尿病足智能化教学模具 | |
CN203987154U (zh) | 儿童秋千 | |
CN213308451U (zh) | 一种儿童博物馆用手工体验工作台 | |
CN111097151B (zh) | 一种可变式多功能幼儿训练装置 | |
CN217220086U (zh) | 一种儿童保健科用锻炼装置 | |
CN203886098U (zh) | 力量及有氧综合训练机 | |
CN204635894U (zh) | 一种自升衣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