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1231U -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1231U
CN204951231U CN201520731512.5U CN201520731512U CN204951231U CN 204951231 U CN204951231 U CN 204951231U CN 201520731512 U CN201520731512 U CN 201520731512U CN 204951231 U CN204951231 U CN 204951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tendon
prosthese
back segment
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15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
张方杰
罗清
雷光华
何洪波
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7315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1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1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12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包括分别连接至股骨和胫骨的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之间连接有人工肌腱;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均包括螺钉假体前段和螺钉假体后段,螺钉假体前段与螺钉假体后段可拆卸式连接,螺钉假体前段带有可攻入股骨和胫骨中的自攻型外螺纹,螺钉假体后段外表面具有与螺钉假体前段的自攻型外螺纹连续对接的外螺纹,螺钉假体后段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与人工肌腱之间还设有肌腱固定加压螺钉。本实用新型使物理固定和生物固定相结合,实现在无需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即可实现膝关节交叉韧带的重建,明显降低手术难度,避免多种并发症,且能对重建的人工韧带张力实现调节,提高手术精度,提升手术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关节交叉韧带假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交通事故的增多和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已成为运动系统最常见的损伤之一。GordonMD等[Anteriorcruciateligamentinjuries.In:OrthopaedicKnowledgeUpdateSportsMedicineIII,GarrickJG.(Ed),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cSurgeons,Rosemont2004.p.169.]报道:在美国,仅前交叉韧带损伤每年就有超过200,000人次发生。在我国,目前无确切统计数据,但对比劳动强度和人口基数,加上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其数量肯定在美国之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将严重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出现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点,交叉韧带损伤后不可能通过缝合修补的方法进行治疗,恢复其组织结构连续性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建一条韧带”。理想的交叉韧带重建方法需达到良好的功能和长久的生存期,而重建韧带替代物性质、固定方法以及手术难度是其决定因素。目前应用的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由于存在各个方面的缺陷,远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选择重建韧带替代物受限于四个方面:愈合能力、强度、来源和安全性。移植替代物-骨愈合是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核心理念,通过愈合来达到长久的韧带生存期。然而重建韧带替代物缺乏血运,且和骨是两种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的愈合比较困难,这是当前所有重建韧带替代物最明显的缺陷。即使是应用自体肌腱移植,因肌腱往往缺乏血管网络,且属于异位移植,达到完全愈合的机率也不高。如果使用经过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或人工肌腱,其愈合成功率将进一步下降。在其他方面,各种重建韧带替代物都有明显的缺陷,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自体肌腱移植物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必然留下后遗症,且来源极其有限;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经过处理,强度及愈合能力下降,来源有限,晚期容易断裂,同时有传播疾病、发生免疫排斥的风险;人工肌腱移植物与宿主骨难以愈合,极易发生晚期松动及磨损断裂,从而造成手术失败。
重建韧带替代物的固定方法方面也面临着困境。膝关节交叉韧带是对抗膝关节过度位移和保证正常关节运动的主要结构,时时刻刻需承受300-2200N的牵张力。韧带的起点、止点位置的精确性以及韧带张力对发挥其功能至关重要。固定重建韧带的方法需要在对抗张力的情况下保证替代物不会移动直至其与骨达到足够强度的愈合。目前应用的交叉韧带重建固定方法(不论是挤压固定还是悬挂固定)在此方面都有不足之处。挤压固定主要指界面螺钉固定,是一种偏心固定,重建韧带替代物固定时会被螺钉挤向骨道一旁,不是位于骨隧道的正中心点,重建韧带的起止点会产生难以控制的“位移效应”,且在固定过程中螺钉对重建韧带替代物产生不可逆转的切割损伤;最新的Intrafix膨胀螺钉虽然可使重建韧带替代物分束挤向骨隧道四壁,但每束的力臂不同,抗牵张能力不均匀,也有难以控制的韧带旋转及切割效应,且仅能用于胫骨侧。挤压固定另一个大的缺陷是固定强度不够,必然存在的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使膝关节液浸润于重建韧带和骨质之间,产生“雨刷效应”,影响固定强度,使重建韧带在对抗牵张力时产生位移。悬挂固定包括栓桩法、横穿钉固定、Endbutton钢板等。这种方式在保持重建韧带张力的方面有难以解决的缺陷。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以及大大延长的重建韧带在对抗牵张力的时候易产生“蹦极效应”,造成重建韧带的位移及张力失效,影响重建韧带的效能。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过程也是影响重建韧带功能和长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受限于重建韧带替代物种类和固定方法,目前的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难度大,过程繁琐,影响因素众多。目前手术方式均需要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骨隧道的存在,一方面使膝关节液浸润于重建韧带和骨质之间,产生“雨刷效应”,大大增加重建韧带位移的可能,降低愈合成功率;另一方面,手术中重建韧带替代物穿过骨隧道的过程繁琐,骨隧道的骨面往往对韧带替代物产生较大的损伤;此外,重建韧带与骨之间的“杀伤角效应”和“锐角效应”也使重建的韧带容易断裂,降低远期生存率。另一个影响重建韧带功能的重要手术因素是张力调节困难。受限于重建韧带替代物固定方法和松质骨特点,手术过程中需在维持重建韧带张力的情况下固定韧带替代物,一旦固定就难以调节重建韧带的张力,否则容易造成固定的松动,这极大地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重建韧带位置和张力的精确性。
因此,为确保重建韧带-骨愈合成功以及获得良好的功能,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有着长达1年的严格康复锻炼计划,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漫长的恢复期也会有种种意外发生。因上述各种缺陷导致的重建体位移、张力下降及不愈合严重影响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疗效。FithianDC等[AmJSportsMed.2005Mar;33(3):335-346]公布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仅有接近50%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关节活动能力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者都在探索寻求新的方法。US2012/0078369美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锚定同源或人工肌腱的方法,但其实质仍然是一种依赖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骨隧道的悬挂固定,该装置包括中空螺钉和尾部有孔的插入式螺钉,中空螺钉表面为普通螺纹表面,不能与骨产生愈合,中空螺钉旋入骨隧道,肌腱穿过插入式螺钉的孔,再将插入式螺钉插入中空螺钉中,该装置的特点是与骨固定完全依靠中空螺钉的螺纹形状,依靠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将螺钉插入更深,依靠肌腱与骨生长在一起获取长期的稳定性,即达到韧带与骨愈合。这种插入式紧固韧带的装置在抗牵拉张力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同时存在“蹦极效应”及“雨刷效应”,造成韧带位移及张力失效,影响愈合能力,影响重建韧带效能。可见,该技术方案的设计并没有改进移植物与骨之间易产生相对位移及愈合能力不足的缺陷;其结构设计也没有改进界面螺钉对抗牵引力的能力较弱的问题,难以避免对抗牵引力时的韧带位移;依然存在难以调节韧带张力的缺陷;其远期愈合方法也和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一样,没有提供优于目前应用方法的远期愈合稳定性。CN102614036A号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保留前交叉韧带人工膝关节假体,其中包括了锚定于膝关节假体上的交叉韧带部件,但其实质上是一种仅适用于膝关节假体的挤压固定方式,不能单独用于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单独此部件并没有优于现行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地方。
申请号为201180051302.6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紧固肌腱或韧带的固定装置,包括中空螺钉,连接螺钉,尾端有孔的肌腱悬挂装置,以及调节中空螺钉进入深度的校正工具a和移除固定装置的校正工具b;该装置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依赖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骨隧道的固定,依靠校正工具a将固定装置拖曳旋转进入骨隧道中来调节韧带张力,完全依靠中空螺钉的螺纹形状来获取固定装置与骨之间的稳定性;为了能使校正工具插入,在远离关节腔的股骨和胫骨骨质中,需要建立比通常交叉韧带移植手术更大的骨隧道,对骨质和软组织产生更大的损伤,由此产生的“雨刷效应”更为严重,容易造成固定装置松动或不愈合;中空螺钉末端开口,从远离关节腔的骨隧道口经中空螺钉置入连接螺钉有极大的缺陷,一旦连接螺钉脱落于肌肉软组织中或者股骨骨髓腔,将难以取出,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骨隧道中骨屑脱落进入中空螺钉中,校正工具a或者连接螺钉将无法置入,也会造成手术的失败。可见,该技术方案的设计并没有改进移植物与骨之间易产生相对位移及愈合能力不足的缺陷;其结构设计也没有改进界面螺钉对抗牵引力的能力较弱的问题,难以避免对抗牵引力时的韧带位移;其远期愈合方法也和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一样,没有提供优于目前应用方法的远期愈合稳定性;该技术方案虽然加入了调节韧带张力的设计,但是带来新的缺陷,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加重了骨质损伤,整体设计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不大。
总而言之,当前的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方法,重建韧带的精确性及稳定性难以保障,重建韧带的功能变异较大,重建韧带的总体远期生存率不高,再加上手术复杂,术后康复时间长,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而一旦重建手术失败,还会进一步损伤膝关节功能,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不需建立骨隧道、愈合成功率高、重建精确度高、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期短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包括分别连接至股骨和胫骨的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所述第一螺钉假体和所述第二螺钉假体之间连接有人工肌腱;所述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均包括螺钉假体前段和螺钉假体后段,所述螺钉假体前段与所述螺钉假体后段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螺钉假体前段带有可攻入股骨和胫骨中的自攻型外螺纹,所述螺钉假体后段外表面具有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的自攻型外螺纹连续对接的外螺纹,所述螺钉假体后段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所述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与所述人工肌腱之间还设有肌腱固定加压螺钉,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设有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人工肌腱的外端和可拆卸式固接于所述螺钉假体后段的内端,所述螺钉假体后段的尾部设有用于紧固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内端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所述人工肌腱两端可自由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的外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首先创新性地采用分段式、可拆卸式设计,使螺钉假体前段和后段可通过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取材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并形成螺钉假体前段和后段结构功能的互补,使物理固定和生物固定相结合,进而有望实现在无需建立骨隧道的前提下保证用于修复缺损的装置与骨的愈合效果达到更优;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及其与人工肌腱可旋转连接,能够很好的对人工韧带张力实现调节,且不会在调节时发生人工肌腱扭转及影响螺钉假体的固定强度,并可进行多次调节,避免通常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一旦固定即不可调节张力”的缺点,提高手术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假体前段的外形为具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所述螺钉假体前段的外壁设有呈弧形增大的锐利深宽外螺纹。拥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假体可以精确定位需要重建韧带或肌腱的起止点,锐利深宽外螺纹呈弧形增大的特点可进一步保证固定中心点不会发生任何偏移,使之稳固固定于松质骨中,固定后即可获得足够的强度对抗膝关节运动产生的牵张力。锐利深宽外螺纹的可使之稳固固定于松质骨中,固定后即可获得足够的强度对抗膝关节运动产生的牵张力。所述螺钉假体后段的外壁设有平滑浅密外螺纹,所述螺钉假体后段的外径略小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的最大外径。平滑浅密外螺纹小于锐利深宽外螺纹的设置可使螺钉假体后段与松质骨实现更全面的接触和愈合。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假体前段的尾部设有前后段连接轴,所述前后段连接轴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假体后段为中空结构,所述螺钉假体后段前部开设有套接于所述前后段连接轴上的前后段连接孔,所述螺钉假体后段通过一穿设其前后段连接孔并固接于螺纹孔内的连接螺钉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形成可拆卸式连接。这样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且能够实现模块化加工,也便于后期遇到意外情况时对装置的组成部件进行拆卸和替换。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假体后段内部紧邻所述前后段连接孔的后方开设有用于内置旋转改锥的内定位孔,所述内定位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前后段连接孔的内径。该内定位孔可用于紧固螺钉假体后段,当螺钉假体前、后段连接成一体后,则可通过该内定位孔一同旋转螺钉假体前段和螺钉假体后段。
进一步地,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包括相互配合的旋转连接部及驱动所述旋转连接部旋转的驱动部;该旋转连接部及驱动部的相互配合作用可实现对所述人工肌腱张力大小的调节。
更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部为一中空状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其外表面开设有用于紧固至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的肌腱螺钉外螺纹,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尾端设有螺帽棘轮齿;所述驱动部为一铆接加压棘轮盘,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为中空结构,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包括铆接杆和连接于所述铆接杆两端的棘轮盘头和止挡部,所述棘轮盘头朝向所述铆接杆的一面设有棘轮盘棘轮齿,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套接在所述铆接杆的外围并卡在所述棘轮盘头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棘轮盘棘轮齿与所述螺帽棘轮齿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尾端开有用于旋转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的呈十字状的螺帽旋转沟槽,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开有用于旋转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的呈十字状的棘轮盘旋转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肌腱为双半球头人工肌腱,所述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包括半球头、肌腱体部和肌腱收束部,所述肌腱收束部连接于所述半球头和肌腱体部之间,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为中空结构,所述肌腱收束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的内径,所述半球头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的内径,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套接在所述肌腱收束部外围并卡在所述半球头和肌腱体部之间;更优选的,所述人工肌腱由聚酯纤维或弹性金属丝制成。该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之间可产生径向移动和旋转转动,实现“肌腱中心固定”,避免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挤压螺钉将肌腱挤向骨道一旁的缺点,同时实现肌腱与骨之间的微动,避免目前“肌腱与骨刚性结合”的缺点;
进一步地,该内置假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钉假体后段与所述人工肌腱之间防止两者之间产生摩擦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设置该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避免人工肌腱与螺钉假体后段直接接触,避免摩擦,减少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杀伤角效应”、“锐角效应”,及由此带来的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形,延长假体生存时间。更优选的,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为套接在所述肌腱外部并带有弹性的C形结构,在其C形结构的两末端设有一个操作孔,通过卡住所述操作孔合拢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在所述螺钉假体后段的尾端设有放置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的卡环沟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螺钉假体前段由金属、可吸收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可与骨愈合的材料为含有成骨诱导因子的金属骨小梁材料。
相比于目前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手术方法中存在的来源不足、取自体肌腱造成二次损伤、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造成免疫排斥及疾病传播、难以调整修复的韧带或肌腱的张力、移植替代物与骨远期愈合能力不足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整体设计为分段的螺钉外形,可直接由关节腔内植入骨质中并形成可靠的固定强度,不需要建立目前所有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都产生的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减少病人损伤,彻底避免了“雨刷效应”、“蹦极效应”等造成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并发效应;
(2)设计为锥形锐利深宽外螺纹的螺钉假体前段可直接攻入股骨和胫骨,较深而锐利的深宽外螺纹可以达到足够的早期固定强度,外层由含有成骨诱导因子的金属骨小梁材料制成的螺钉假体后段可将愈合时间长、限制多、成功率偏低的肌腱与骨愈合转换为愈合成功率极高并且可以进行终生维持的骨与金属骨小梁的愈合,避免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愈合成功率不高的缺点,极大提升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疗效;
(3)通过设置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可实现关节镜下轴向调节人工韧带张力,并可进行多次调节,避免通常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一旦固定即不可调节张力”的缺点,提高手术精度;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和双半球头人工肌腱结合,配合螺钉假体前段的锥形设计,实现真正的“肌腱中心定位、中心固定”,避免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挤压螺钉将肌腱挤向骨道一旁的缺点,提高手术精度,同时实现肌腱与骨之间的微动,避免目前“肌腱与骨刚性结合”的缺点,符合生物力学特点,避免应力集中,延长假体生存时间;
(4)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防止人工肌腱与骨连接螺钉摩擦,极大减少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杀伤角效应”、“锐角效应”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形,延长假体生存时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及配套手术方法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无需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植入的方向范围更大,无复杂的肌腱穿越骨隧道过程,螺钉假体可以从定位的中心点向最坚固或最容易操作的骨质部分拧入,大大减少病人骨质损伤、减少出血量,操作过程较现有的手术方法更为简单,手术精度更高,减少了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的分段设计,使“力学固定”和“生物愈合固定”两种固定理念相结合,持续保持有效的固定强度,早期即可自由活动和运动,避免目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漫长的恢复期和繁琐的康复方法;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避免了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人工肌腱与骨难以愈合,扩增了交叉韧带替代材料的来源,避免应用自体肌腱移植对病人的损伤,避免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等缺点,且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独特的分段设计可显著降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手术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前段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前段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前段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前段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后段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后段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后段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螺钉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螺钉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前段与螺钉假体后段装配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前段与螺钉假体后段装配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半球头人工肌腱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铆接加压棘轮盘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半球头人工肌腱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假体一端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假体一端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假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假体装配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假体植入膝关节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置假体植入膝关节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剖视图。
其中1、锐利深宽外螺纹;2、前后段连接轴;3、螺纹孔;4、锐利深宽外螺纹最大径;5、螺钉假体前段;6、平滑浅密外螺纹;7、平滑浅密外螺纹最大径;8、前后段连接孔;9、内定位孔;10、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1、卡环沟槽;12、肌腱出口;13、连接螺钉螺帽;14、连接螺钉螺杆;15、连接螺钉螺帽十字沟槽;16、螺钉假体后段;17、连接螺钉;18、半球头;19、肌腱收束部;20、肌腱体部;21、肌腱螺钉外螺纹;22、螺帽棘轮齿;23、螺帽旋转沟槽;24、铆接杆;25、棘轮盘棘轮齿;26、棘轮盘旋转沟槽;27、铆接加压棘轮盘;28、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9、人工肌腱;30、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1、操作孔;32、C形卡环;33、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4、股骨远端;35、胫骨近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
如图18~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包括分别连接至股骨和胫骨的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之间连接有人工肌腱29;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均包括包括螺钉假体前段5、螺钉假体后段16、连接螺钉17、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以及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如图19、图21所示为各部件装配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及图10、图11、图18、图19所示,为获取早期稳固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应用的螺钉假体前段5由金属制成(亦可由可吸收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螺钉假体前段5可深深植入骨干骺端松质骨中,其为拥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螺钉假体前段5外壁设有沿螺旋走向逐渐增大的锐利深宽外螺纹1。拥有自攻刃的锥形尖端可以精确定位需要重建韧带后肌腱的起止点,锐利深宽外螺纹1沿螺旋走向逐渐增大的特点保证固定中心点不会发生任何偏移,锐利深宽外螺纹1可使螺钉假体前段5稳固固定于松质骨中,固定后即可获得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关节运动产生的牵张力。螺钉假体前段5与螺钉假体后段16通过连接螺钉17可拆卸地连接,螺钉假体前段5的尾部设有前后段连接轴2用于连接螺钉假体后段16,前后段连接轴2内开有用于固定连接螺钉17的螺纹孔3。
如图5至图7及图10、图11、图18、图19所示,螺钉假体后段16用于连接其前方的螺钉假体前段5和其后方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本实施例中的螺钉假体后段16为中空结构,优选为中空的的圆柱体结构,螺钉假体后段16外表面具有与螺钉假体前段5的锐利深宽外螺纹1连续对接的平滑浅密外螺纹6,螺钉假体后段16的外径略小于螺钉假体前段5的最大外径。平滑浅密外螺纹6较锐利深宽外螺纹1浅且光滑,平滑浅密外螺纹最大径7稍小于锐利深宽外螺纹最大径4,这样可使螺钉假体后段16与骨质有全面的接触。螺钉假体后段16内部依次开设有前后段连接孔8、内定位孔9、带有螺纹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卡环沟槽11及肌腱出口12。前后段连接轴2可插入前后段连接孔8内,连接螺钉17穿过前后段连接孔8后固接在前后段连接轴2上。在手术中,当螺钉假体后段16与螺钉假体前段5通过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时,调整锐利深宽外螺纹1和平滑浅密外螺纹6的对接点使二者连续对接。内定位孔9内径略大于前后段连接孔8的内径,可便于内接改锥,用于旋转螺钉假体后段16;当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连接后,可通过旋转内定位孔9可同时旋转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
如图8、图9、图11、图18、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螺钉17用于固定连接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其包括连接螺钉螺帽13和连接螺钉螺杆14,连接螺钉螺帽13底部有连接螺钉螺帽十字沟槽15。
本实施例中,螺钉假体后段16中的卡环沟槽11为圆柱形,其直径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和肌腱出口12,用于容纳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肌腱出口12为圆柱形,其直径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而小于卡环沟槽11,肌腱体部20由肌腱出口12中伸出。
本实施例中的螺钉假体后段16的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例如金属骨小梁材料)使之与骨达到生物学愈合,以获取长期稳固的强度。另外,螺钉假体后段16的外表面金属骨小梁材料内可含有通常应用的促骨生长因子,如骨形成发生蛋白(BMP)等,也可是其他类似因子。
如图13、图14、图15、图16、图18所示,为了使重建的交叉韧带呈中心性固定,同时为了固定重建韧带后可以调节其张力,达到最优的韧带功能,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空式带棘轮加压盘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本实用新型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为中空圆柱状,包括相互配合的旋转连接部及驱动旋转连接部旋转的驱动部。旋转连接部为一中空状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其外表面设有肌腱螺钉外螺纹21,尾端设有螺帽棘轮齿22以及呈十字状的螺帽旋转沟槽23(参见图13)。驱动部为一中空结构的铆接加压棘轮盘27,包括铆接杆24、连接在铆接杆24两端的棘轮盘头和止挡部(参见图14),铆接加压棘轮盘27开设有呈十字状的棘轮盘旋转沟槽26。肌腱螺钉外螺纹21与上述螺钉假体后段16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匹配(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为圆柱形,其与图15所示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的肌腱螺钉外螺纹21相匹配),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的螺纹轴向长度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的长度,以使得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在其内有一定的距离调节空间。铆接杆24为中空圆柱体,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套接在铆接杆24的外围并卡在棘轮盘头和止挡部之间(参见图15),棘轮盘头朝向铆接杆24的一面设有棘轮盘棘轮齿25,螺帽棘轮齿22和棘轮盘棘轮齿25互相匹配。
如图12、图16、图18~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肌腱29为双球头人工肌腱,包括位于两端的半球头18、肌腱收束部19及位于中段的肌腱体部20,两个肌腱收束部19连接于两个半球头18和中段的肌腱体部20之间。肌腱收束部19的外径小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内径,半球头18的底面直径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内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套接在肌腱收束部19外围并卡在半球头18和肌腱体部20之间。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内表面圆滑,可卡住人工肌腱半球头18,并可在肌腱收束部19上自由旋转。人工肌腱29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之间可产生径向移动和旋转转动。本实施例的人工肌腱29可为聚酯纤维编织而成,也可是其他类似生物力学材料,如编织弹性金属丝等。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配合螺钉假体前段5的锥形设计,可实现真正的“肌腱中心定位、中心固定”,避免目前韧带(或肌腱)修复手术中螺钉将肌腱挤向骨道一旁的缺陷,可提高手术精度,符合生物力学特点,避免应力集中,延长韧带(或肌腱)替代物的生存时间。
如图17~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设置在螺钉假体后段16与人工肌腱29之间,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为套接在人工肌腱29外部并带有弹性的C形卡环32,在其C形结构的两末端各有一个操作孔31,通过卡住操作孔31可合拢C形卡环32。C形卡环32可通过螺钉假体后段16的肌腱出口12置入卡环沟槽11中,放松操作孔31后C形卡环32可回复原状。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可避免螺钉假体后段16与人工肌腱29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减少目前韧带缺损修复术后韧带与骨的成角摩擦效应,避免韧带磨损断裂。
如图20所示,分别将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的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的螺钉假体前段5与螺钉假体后段16通过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再将套接在人工肌腱29两端的肌腱收束部19外围的两个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分别旋转连接入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的螺钉假体后段16内,最后将两个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分别置入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的螺钉假体后段16的卡环沟槽11,装配完成后的本实用新型内置假体如图2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全关节镜下不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而精确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
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为例,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假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流程,如下:
1、建立膝关节镜前内侧、前外侧入路,关节镜下清除损伤前交叉韧带残余断端,分别在韧带起点中心点和韧带止点中心点定位标记,测量正常位置时起点中心点至止点中心点距离。
2、根据股骨、胫骨大小选择合适大小螺钉假体前段5、螺钉假体后段16和连接螺钉17,根据交叉韧带起止点中心点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人工肌腱29的组配体。
3、于股骨外髁内侧面前交叉韧带止点中心点处钻开骨皮质,向松质骨丰厚处钻入1cm;应用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确保前后段之间螺纹连续;沿钻孔方向缓慢拧入螺钉假体直至尾端平齐骨面。
4、于胫骨平台前交叉韧带起点中心点处钻开软骨,向松质骨丰厚处钻入1cm;应用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并确保前后段之间的螺纹连续;然后使螺钉假体前段5尖端对准韧带起止点中心点,沿钻孔方向缓慢拧入紧固螺钉,直至螺钉假体后段16的末端平齐骨面。若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螺钉假体后段16周围可先填入骨水泥,然后再植入紧固螺钉,从而获得更稳固的固定。
5、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双半球头人工肌腱的组配体送入关节腔,关节镜直视下将一端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拧入股骨外髁处螺钉假体内,将另一端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拧入胫骨平台处螺钉假体内,直至人工肌腱29绷紧并产生一定的张力。体外作双膝前抽屉实验对比,根据实验对比情况决定增加或者减低重建韧带张力,直至与健侧完全一致。
临床手术中重建韧带的阻挡和扭转是影响操作的难点。在重建韧带固定物中心性固定重建韧带的时候,由于重建韧带的阻挡,用改锥旋转肌固定物每次最多旋转90°,就需要松开改锥,重新插入改锥沟槽进行再次旋转,如此反复才可能实现固定物的旋转;当处于关节腔这种狭小的空间情况下时,这种操作会非常复杂难以实现。这种困难造成两个结果:中心性固定重建韧带只能采用悬挂固定的方式;固定韧带后无法调节韧带张力。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假体采用棘轮齿和棘轮盘这种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使用时,用中空“一”字改锥对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棘轮盘旋转沟槽26施加径向压力并顺时针旋转90°,棘轮盘棘轮齿25带动螺帽棘轮齿22,使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产生顺时针旋转,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旋入螺钉假体后段16中,放松改锥对棘轮盘旋转沟槽26施加的径向压力,逆时针旋转铆接加压棘轮盘27旋转90°,棘轮盘棘轮齿25和螺帽棘轮齿22之间传动效应消失,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并不会产生逆时针旋转,再次用中空“一”字改锥对棘轮盘旋转沟槽26施加径向压力并顺时针旋转90°,可继续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拧入到螺钉假体后段16中。而在上述过程中无需将中空“一”字改锥重复插入棘轮盘旋转沟槽26中,只需在顺时针旋转时施加压力,在逆时针旋转时放松压力,即使在处于关节腔这种狭小的空间情况下时,也很好操作。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旋转角度为90°左右,即可避免人工肌腱29对改锥的阻挡(其原理是将连续的360°圆周运动改为往复的90°运动),同时可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旋入螺钉假体后段16中,通过拧紧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从而增加人工肌腱29的张力。当需要调松人工肌腱29的张力时,可使用中空“一”字改锥同时插入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棘轮盘旋转沟槽26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的螺帽旋转沟槽23,同时逆时旋转铆接加压棘轮盘27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向旋出方向转动。在两端固定的情况下,继续拧紧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可增加人工肌腱29的张力,放松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可降低人工肌腱29的张力,避免通常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一旦固定即不可调节张力”的缺点。在临床使用时,铆接加压棘轮盘27还可以有效阻挡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反向旋转的作用,人工肌腱29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没有直接接触,人工肌腱29的牵拉张力直接作用于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止挡部上,而铆接加压棘轮盘27相对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是可以自由旋转的,这就避免了人工肌腱29的牵拉张力转换为使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产生逆向旋转的力,避免人工肌腱29的张力失效。
6、根据螺钉假体大小选择合适大小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膝关节施行后抽屉实验放松韧带,通过卡住操作孔31合拢C形卡环32,通过肌腱出口置入卡环沟槽11中,放松操作孔31后C形卡环32可回复原状,卡在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和螺钉假体后段16之间。转动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放松膝关节,确保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和螺钉假体后段16之间无接触。
7、重建后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如图22所示。
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在无需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条件下实现了交叉韧带的有效重建,避免了多种并发症,减少了手术创伤,改善了疗效。本实用新型中的螺钉假体后段外层由金属骨小梁材料制造,其在股骨远端34和胫骨近端35松质骨中愈合成功率接近100%,改变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腱与骨愈合困难的局面,是获取重建韧带长久生存的关键点。本实施例中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可允许韧带修复重建完成后对重建韧带张力进行调节,通过体外双侧膝关节韧带功能的测试对比,精确调节韧带张力,这是现有的交叉韧带重建方法或装置所不能完成的,也是保证重建韧带优良功能的重要改良。
另外,我们以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为例,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假体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手术流程,如下:
1、建立膝关节镜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入路,关节镜下清除损伤后交叉韧带残余断端,分别在韧带起点中心点和韧带止点中心点定位标记,测量正常位置时起点中心点至止点中心点距离。
2、根据股骨、胫骨大小选择合适大小螺钉假体前段5、螺钉假体后段16和连接螺钉17,根据交叉韧带起止点中心点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人工肌腱29的组配体。
3、于股骨内髁外侧面后交叉韧带起点中心点处钻开骨皮质,向松质骨丰厚处钻入1cm;应用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确保前后段之间螺纹连续;沿钻孔方向缓慢拧入螺钉假体直至尾端平齐骨面。
4、于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止点中心点处钻开皮质骨,向松质骨丰厚处钻入1cm;应用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确保前后段之间螺纹连续;沿钻孔方向缓慢拧入螺钉假体直至尾端平齐骨面。
5、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双半球头人工肌腱的组配体送入关节腔,关节镜直视下将一端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拧入股骨内髁处螺钉假体内,将另一端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拧入胫骨平台处螺钉假体内,直至人工肌腱绷紧并产生一定的张力。体外作双膝后抽屉实验对比,根据实验对比情况决定增加或者减低重建韧带张力(调节张力的操作参见上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操作),直至与健侧完全一致。
6、根据螺钉假体大小选择合适大小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膝关节施行前抽屉实验放松韧带,通过卡住操作孔31合拢C形环,通过肌腱出口置入卡环沟槽11中,放松操作孔后C形环可回复原状,卡在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和螺钉假体后段16之间。转动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放松膝关节,确保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和螺钉假体后段16之间无接触。
7、重建后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如图23所示。
患者在应用本实用新型重建交叉韧带后,螺钉假体前段5深深固定于松质骨之中,可获取足够的早期稳定性(一般有1年左右),螺钉假体后段16通过连接螺钉17与螺钉假体前段5相连接,不会产生任何位移。3~6个月后,螺钉假体后段16表面含有多孔的金属骨小梁材料,并附有促进骨生长因子,使其可与松质骨很好的愈合,愈合几率接近100%,从而达到很好的稳定效果。应用本实用新型重建交叉韧带,重建韧带的起止点与患者韧带生物解剖附着点的位置基本一致,重建韧带的张力也调整至和健侧一致。因此,重建韧带的功能和正常膝关节韧带功能最为近似,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本体感觉。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假体,无需建立贯穿股骨-膝关节腔-胫骨的骨隧道,螺钉假体植入的方向范围更大,无复杂的肌腱穿越骨隧道过程,操作过程较目前手术方法更为简单,手术精度更高,减少了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螺钉假体的分段设计,使“力学固定”和“生物愈合固定”两种固定理念相结合,持续保持有效的固定强度,早期即可自由活动和运动,避免目前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手术后漫长的恢复期和繁琐的康复方法,并可显著降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手术的难度。现有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患者在早期(3个月内)需要佩戴支具进行康复,3个月到6个月内才能开始日常活动恢复性康复锻炼,1年后才能回到运动场,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也需要花费相当的康复费用,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假体实施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和晚期重建的交叉韧带的固定强度很高,康复锻炼方式也比较简单,预期康复时间不超过6个月,可大大减少康复时间,降低康复费用。本实用新型还避免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人工肌腱与骨难以愈合的缺陷,扩展了交叉韧带替代材料的来源,避免应用自体肌腱移植对病人的损伤,避免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至股骨和胫骨的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所述第一螺钉假体和所述第二螺钉假体之间连接有人工肌腱(29);所述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均包括螺钉假体前段(5)和螺钉假体后段(16),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与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带有可攻入股骨或胫骨中的自攻型外螺纹,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外表面具有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的自攻型外螺纹连续对接的外螺纹,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所述第一螺钉假体和第二螺钉假体与所述人工肌腱(29)之间还设有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设有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人工肌腱(29)的外端和可拆卸式固接于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的内端,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的尾部设有用于紧固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内端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所述人工肌腱(29)两端可自由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的外形为具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的外壁设有呈弧形增大的锐利深宽外螺纹(1);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的外壁设有平滑浅密外螺纹(6),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的外径略小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的最大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的尾部设有前后段连接轴(2),所述前后段连接轴(2)内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为中空结构,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前部开设有套接于所述前后段连接轴(2)上的前后段连接孔(8),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通过一穿设其前后段连接孔(8)并固接于螺纹孔(3)内的连接螺钉(17)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内部紧邻所述前后段连接孔(8)的后方开设有用于内置旋转改锥的内定位孔(9),所述内定位孔(9)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前后段连接孔(8)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包括相互配合的旋转连接部及驱动所述旋转连接部旋转的驱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部为一中空状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其外表面开设有用于紧固至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的肌腱螺钉外螺纹(21),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尾端设有螺帽棘轮齿(22);所述驱动部为一铆接加压棘轮盘(27),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27)为中空结构,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27)包括铆接杆(24)和连接于所述铆接杆(24)两端的棘轮盘头和止挡部,所述棘轮盘头朝向所述铆接杆(24)的一面设有棘轮盘棘轮齿(25),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套接在所述铆接杆(24)的外围并卡在所述棘轮盘头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棘轮盘棘轮齿(25)与所述螺帽棘轮齿(22)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尾端开有用于旋转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的呈十字状的螺帽旋转沟槽(23),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27)开有用于旋转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呈十字状的棘轮盘旋转沟槽(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肌腱(29)为双半球头人工肌腱,所述双半球头人工肌腱包括半球头(18)、肌腱体部(20)和肌腱收束部(19),所述肌腱收束部(19)连接于所述半球头(18)和肌腱体部(20)之间,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为中空结构,所述肌腱收束部(19)的外径小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内径,所述半球头(18)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内径,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套接在所述肌腱收束部(19)外围并卡在所述半球头(18)和肌腱体部(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该内置假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与所述人工肌腱(29)之间防止两者之间产生摩擦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
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为套接在所述肌腱外部并带有弹性的C形结构,在其C形结构的两末端设有一个操作孔(31),通过卡住所述操作孔(31)合拢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在所述螺钉假体后段(16)的尾端设有放置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的卡环沟槽(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假体前段(5)由金属、可吸收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可与骨愈合的材料为含有成骨诱导因子的金属骨小梁材料。
CN201520731512.5U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51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1512.5U CN204951231U (zh)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1512.5U CN204951231U (zh)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1231U true CN204951231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4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151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51231U (zh)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1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5049A (zh) * 2015-09-21 2015-11-1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5049A (zh) * 2015-09-21 2015-11-1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CN105055049B (zh) * 2015-09-21 2017-04-1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5049A (zh)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RU2712801C2 (ru) Модульный реверсивный плечевой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имплантат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мплантации
AU2008275070B2 (en) Extra-articular implantable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systems and implantation method
CN105078526B (zh) 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US7410489B2 (en) Internal cord fixation device
US20090043342A1 (en) Flat Shaft Fasteners
US7846211B2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US8425616B2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US7632310B2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AU2010308366B2 (en) Extra-articular implantable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ies having a tension member and methods
WO2010062379A1 (en) Bone fracture fixation screw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4042365B (zh) 用于关节线接近的假体部件和方法
US20090018665A1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CN204951039U (zh) 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AU2009241768A2 (en) Femoral and tibial base components
WO2013184540A2 (en) Interchangeable orthopedic blade
CN204951231U (zh)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CN106691628A (zh) 一种一体化人工骨韧带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RU2712803C1 (ru)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ый расширяющийся стержень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трубчатых костей
CN209107550U (zh) 非金属植入物螺钉锁定结构
AU2009241686B2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CN206964702U (zh) 一种一体化人工骨韧带骨移植物
RU2766250C1 (ru) Имплантат для замещения зоны костного дефекта на передн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гленоида лопатки плечевого сустава и манипулятор для его установки
CN214318118U (zh) 一种骨折固定系统
CN216365433U (zh) 一种具有弹片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