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1866U -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41866U
CN204941866U CN201520542469.8U CN201520542469U CN204941866U CN 204941866 U CN204941866 U CN 204941866U CN 201520542469 U CN201520542469 U CN 201520542469U CN 204941866 U CN204941866 U CN 204941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regulation
spool
contro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24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424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41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41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418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包括泵体、中心体、中心轴、隔膜片、调控阀、喷气旋转充氧喷头,泵体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体,中心体上设置有调控阀并且中心体上活动连接有中心轴,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三通和出气三通;隔膜片连接中心轴两端,隔膜片与中心体之间形成气室,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液体腔,液体腔与进气三通连接位置处以及与出气三通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球;调控阀包括阀套、隔板、调控腔室、主控腔室,阀套内设置有隔板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

Description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氧机,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背景技术
申请人通过检索发现南京友联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0.03.05申请的运用于电动工具的往复机构,其专利号为201020124743.7,其公开了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通过不完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实现机构的往复伸缩。
现有的大型储油桶、牛奶存储桶等大型桶体,难清洗、清洗成本高,并且清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清洗存储易燃、易爆液体的桶体时,不能采用电力驱动,防止产生电火花;现有的气动隔膜泵的出气三通都是固定的,不能实现旋转喷射清洗,清洗范围小。
水产养殖大户的养殖密度较大,必备充氧机,利用充氧机给鱼类补充氧气,现有的充氧机都是通过电力驱动,每年都有新闻报道,由于雷雨天气影响造成电力供应不畅,使得大量鱼苗缺氧死亡,水产养殖户承受巨大损失;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充氧机,其利用气体气压为动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充氧机可以与沼气发酵系统的储气板连通,利用沼气气压为动力实现充氧机工作,为池塘补充氧气,其操作安全,成本低,不需要电力驱动,可以避免鱼苗的缺氧大量死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气动隔膜泵清洗范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气动马达的充氧机,包括泵体、中心体、中心轴、隔膜片、调控阀,泵体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体,中心体上设置有调控阀并且中心体上活动连接有中心轴,隔膜片连接中心轴两端,隔膜片与中心体之间形成气室,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充气腔,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三通和出气三通,充气腔与进气三通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阀,充气腔与出气三通连接处设置有出气阀;
调控阀包括阀套、隔板、调控腔室、主控腔室,阀套内设置有隔板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
调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调控轴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右凸起部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调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即第一透气孔连通左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右排气区;
主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中心阀芯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主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第二右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第二气腔室通过第四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中心阀芯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中心阀芯中心位置设置有往复滑槽,往复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和下齿条,不完全齿轮安装于往复滑槽内;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相匹配时,与下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下齿条相匹配时,并与上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和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不完全齿轮连接输出轴;
阀套上设置有中心进气槽、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右排气槽,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中心进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和右气槽,中心进气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环形的中心进气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与调控腔室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与主控腔室相连通;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始终与中心阀芯上的进气凹槽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连通泵体的进气通道,左气槽、右气槽分别连通对应侧边气室,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左排气槽、右排气槽分别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
左凸起部的左端与右凸起部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的右端与右凸起部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利用气体气压作为动力,转换成不完全齿轮的转动,泵体可以空转并且对机构不会有磨损;并且输出动能的同时可以实现充氧的功能或者吸除气体。
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吸除方法,其步骤包括:
初始状态,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中心阀芯位于调控阀的中间位置;
气源经过泵体的进气通道进入泵体内,并进入中心进气槽中,由于中心进气槽通过气孔分别连通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气体进入调控腔室中并进入调控轴的进气区内,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状态,调控轴会向左或向右移动;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被阻塞,第一气腔室和第二气腔室为密闭空间,中心阀芯不发生移动;
假设调控轴向左移动,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连通排气通道,左排气区的空间减小,右排气区的空间增大,从而使得进气区连通第三透气孔,右排气区连通第四透气孔;
气体经过第三透气孔进入第一气腔室内,由于第二气腔室经过第四透气孔、右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使得第一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第二气腔室,在气压的作用下,中心阀芯向右移动;
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接通中心进气槽和右气槽,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进气凹槽、右气槽进入右气室内,并使得右隔膜片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左隔膜片发生收缩变形;左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左气室内的气体经过左气槽、主控腔室、左排气槽进入泵体的排气通道内;
左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挤压调控轴向右移动,使得调控轴的进气区与第三透气孔脱离并与第四透气孔接通,并使得左排气区接通第三透气孔;气体经过进气区、第四透气孔进入第二气腔室内,由于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左排气区、第一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第二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第一气腔室,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进气凹槽与右气槽脱离并与左气槽连通,右气槽连通主控腔室;
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进气凹槽、左气槽进入左气室中,左隔膜片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右隔膜片的收缩变形,右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右气室内的气体经过右气槽、主控腔室、右排气槽排入泵体的排气通道内;
如此往复,实现中心阀芯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隔膜片的伸缩变形或者伸张变形;中心阀芯往复移动过程中,带动上齿条和下齿条的左右往复移动,并带动设置有中心阀芯往复滑槽内的不完全齿轮转动,并带动与不完全齿轮连接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实现动能的输出;
左隔膜片伸张变形时,通过中心轴的带动作用,使得右隔膜片收缩变形,并使得左隔膜片与泵体之间的左充气腔内的空间减小,并使得右隔膜片与泵体之间的右充气腔内的空间增大,由于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与进气三通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阀,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与出气三通连接处设置有出气阀,左充气腔处于排气状态,右充气腔处于吸气状态;同理,右隔膜片伸张变形时,通过中心轴的带动作用,使得左隔膜片收缩变形,右充气腔内的空间减小,左充气腔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右充气腔处于排气状态,左充气腔处于吸气状态。
由于采用气压为动力,并且整个过程不产生火花,安全性高,装置即使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升温过快,特别是对易燃易爆气体的吸除,效果显著。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包括泵体、中心体、中心轴、隔膜片、调控阀、喷气旋转充氧喷头,泵体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体,中心体上设置有调控阀并且中心体上活动连接有中心轴,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三通和出气三通;隔膜片连接中心轴两端,隔膜片与中心体之间形成气室,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液体腔,液体腔与进气三通连接位置处以及与出气三通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球;
调控阀包括阀套、隔板、调控腔室、主控腔室,阀套内设置有隔板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
调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调控轴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右凸起部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调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即第一透气孔连通左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右排气区;
主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中心阀芯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主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第二右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第二气腔室通过第四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中心阀芯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中心阀芯中心位置设置有往复滑槽,往复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和下齿条,不完全齿轮安装于往复滑槽内;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相匹配时,与下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下齿条相匹配时,并与上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和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
阀套上设置有中心进气槽、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右排气槽,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中心进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和右气槽,中心进气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环形的中心进气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与调控腔室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与主控腔室相连通;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始终与中心阀芯上的进气凹槽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连通泵体的进气通道,左气槽、右气槽分别连通对应侧边气室,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左排气槽、右排气槽分别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
左凸起部的左端与右凸起部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的右端与右凸起部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喷气旋转充氧喷头,其包括接气管、转动管、输出轴、喷射气管、转台,接气管连通出气三通,接气管内套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的驱动端连接不完全齿轮;接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外套接有转动管,转动管上固定有转台,转台以及输出轴上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转动管连接弯曲的喷射气管并且排气口与喷射腔相接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接气管与转动管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喷射气管外套接有隔网。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旋转喷射管上设置有两个喷射腔。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泵体的进气通道连通沼气池的储气板,利用沼气气压为动力带动泵体的工作,绿色环保。
摩擦型喷气旋转充氧系统,包括泵体、中心体、中心轴、隔膜片、调控阀、喷气旋转充氧喷头,泵体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体,中心体上设置有调控阀并且中心体上活动连接有中心轴,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三通和出气三通;隔膜片连接中心轴两端,隔膜片与中心体之间形成气室,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液体腔,液体腔与进气三通连接位置处以及与出气三通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球;
调控阀包括阀套、隔板、调控腔室、主控腔室,阀套内设置有隔板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
调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调控轴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右凸起部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调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即第一透气孔连通左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右排气区;
主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中心阀芯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主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第二右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第二气腔室通过第四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中心阀芯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中心阀芯中心位置设置有往复滑槽,往复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和下齿条,不完全齿轮安装于往复滑槽内;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相匹配时,与下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下齿条相匹配时,并与上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和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
阀套上设置有中心进气槽、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右排气槽,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中心进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和右气槽,中心进气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环形的中心进气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与调控腔室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与主控腔室相连通;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始终与中心阀芯上的进气凹槽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连通泵体的进气通道,左气槽、右气槽分别连通对应侧边气室,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左排气槽、右排气槽分别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
左凸起部的左端与右凸起部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的右端与右凸起部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喷气旋转充氧喷头其包括接气管、转动管、输出轴、喷射气管、转台,接气管连通出气三通,接气管内套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的驱动端连接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带动输出轴的转动;接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外套接有转动管,转动管上固定有转台,转动管连接弯曲的喷射气管并且排气口与喷射腔相接通,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上摩擦片,转台上滑动套接有连杆,所述的连杆伸入接气管内的一端连接有下摩擦片,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转盘,转盘与转台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转盘与转台之间设置有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接气管与转动管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喷射气管外套接有隔网。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泵体的进气通道连通沼气池的储气板,利用沼气气压为动力带动泵体的工作,绿色环保。
上述的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摩擦型喷气旋转充氧系统,都是采用气压为动力带动不完全齿轮的工作,并带动喷头的旋转,从而为水中输送氧气,在补充氧气过程中,喷射气管的搅拌作用,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并且在停电时,可以保证鱼苗获得充足的氧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隔膜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阀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阀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阀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阀状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阀状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控阀状态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阀芯与不完全齿轮的配合关系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气旋转充氧喷头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气旋转充氧喷头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气旋转充氧喷头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充氧机;110、泵体;120、中心体;130、中心轴;140a、左隔膜片;140b、右隔膜片;150a、左充气腔;150b、右充气腔;160a、左气室;160b、右气室;170a、进气阀;170b、出气阀;180、进气三通;190、出气三通。
200、调控阀;210、隔板;220、调控腔室;230、主控腔室;240、调控轴;240a、左凸起部;240b、右凸起部;242、进气区;244a、左排气区;244b、右排气区;250a、第一左端部阀芯;252a、第一透气孔;250b、第一右端部阀芯;252b、第二透气孔;260、中心阀芯;262、进气凹槽;264a、左活塞杆;264b、右活塞杆;266a、上齿条;266b、下齿条;270、不完全齿轮;280a、第二左端部阀芯;280b、第二右端部阀芯;282a、第一气腔室;282b、第二气腔室;284a、第三透气孔;284b、第四透气孔;290、中心进气槽;292a、左气槽;292b、右气槽;294a、左排气槽;294b、右排气槽。
300、喷气旋转充氧喷头;310、接气管;312、接气通道;314、排气口;320、转动管;322、喷射气管;324、转台;326、喷射腔;330、输出轴;332、螺钉;334、上摩擦片;336、下摩擦片;340、隔网;350、弹簧;360、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充氧机100,包括泵体110、中心体120、中心轴130、隔膜片、调控阀200,泵体110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体120,中心体120上设置有调控阀200并且中心体120上活动连接有中心轴130,泵体1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三通180和出气三通190;隔膜片包括左隔膜片140a和右隔膜片140b,左隔膜片140a连接中心轴130左端,右隔膜片140b连接中心轴130右端,左隔膜片140a与中心体120之间形成左气室160a,左隔膜片140a与泵体110之间形成左充气腔150a,右隔膜片140b与中心体120之间形成右气室160b,右隔膜片140b与泵体110之间形成右充气腔150b;左充气腔150a与进气三通18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进气阀170a,左充气腔150a与出气三通19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出气阀170b,右充气腔150b与进气三通18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进气阀170a,右充气腔150b与出气三通19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出气阀170b。
如图2、3所示,调控阀200包括阀套、隔板210、调控腔室220、主控腔室230,阀套内设置有隔板210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220和主控腔室230。
如图2-7所示,调控腔室220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240,调控轴240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240a和右凸起部240b,调控轴240上位于左凸起部240a和右凸起部240b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242,调控轴240上位于左凸起部240a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244a,调控轴240上位于右凸起部240b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244b;调控腔室22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250a和第一右端部阀芯250b,第一左端部阀芯250a和第一右端部阀芯250b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220的第一透气孔252a和第二透气孔252b,即第一透气孔252a连通左排气区244a,第二透气孔252b连通右排气区244b。
如图2-8所示,主控腔室230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260,中心阀芯260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264a和右活塞杆264b,主控腔室23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280a和第二右端部阀芯280b,第二左端部阀芯280a和第二右端部阀芯280b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264a和右活塞杆264b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280a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264a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282a,第二右端部阀芯280b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264b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282b,第一气腔室282a通过第三透气孔284a连通调控腔室220,第二气腔室282b通过第四透气孔284b连通调控腔室220;中心阀芯260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262,中心阀芯260中心位置设置有往复滑槽,往复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266a和下齿条266b,不完全齿轮270安装于往复滑槽内;不完全齿轮270与上齿条266a相匹配时,与下齿条266b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270与下齿条266b相匹配时,并与上齿条266a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270与上齿条和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不完全齿轮270与阀套相对固定,即不完全齿轮270只有转动没有移动。
如图2-7所示,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290,中心进气槽290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292a和右气槽292b,中心进气槽290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294a和右排气槽294b;环形的中心进气槽29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290与调控腔室220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290与主控腔室230相连通;左气槽292a、右气槽292b、左排气槽294a和右排气槽294b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230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290始终与中心阀芯260上的进气凹槽262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290连通泵体110的进气通道,左气槽292a连通左气室160a,右气槽292b连通右气室160b,第一透气孔252a、第二透气孔252b、左排气槽294a、右排气槽294b分别连通泵体110的排气通道。
尤为重要地,左凸起部240a的左端与右凸起部240b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240a的右端与右凸起部240b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基于气动马达的充氧机工作原理:
充氧机100的初始状态,左凸起部240a阻塞第三透气孔,右凸起部240b阻塞第四透气孔,中心阀芯260位于调控阀200的中间位置。
气源经过泵体110的进气通道进入泵体内,并进入中心进气槽290中,由于中心进气槽290通过气孔分别连通调控腔室220和主控腔室230,气体进入调控腔室220中并进入调控轴240的进气区242内,调控轴240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状态,调控轴240会向左或向右移动;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被阻塞,第一气腔室282a和第二气腔室282b为密闭空间,中心阀芯260不发生移动。
假设调控轴240向左移动,调控轴240向左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连通排气通道,左排气区244a的空间减小,右排气区244b的空间增大,从而使得进气区242连通第三透气孔284a,右排气区244b连通第四透气孔。
气体经过第三透气孔284a进入第一气腔室282a内,由于第二气腔室282b经过第四透气孔、右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使得第一气腔室282a内的气压大于第二气腔室282b,在气压的作用下,中心阀芯260向右移动。
中心阀芯260向右移动过程中接通中心进气槽290和右气槽292b,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290、进气凹槽262、右气槽292b进入右气室160b内,并使得右隔膜片140b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中心轴130的联动作用,带动左隔膜片140a发生收缩变形;左隔膜片140a收缩变形过程中,将左气室160a内的气体经过左气槽292a、主控腔室230、左排气槽294a进入泵体110的排气通道内。
左隔膜片140a收缩变形过程中将挤压调控轴240向右移动,使得调控轴240的进气区242与第三透气孔脱离并与第四透气孔接通,使得左排气区接通第三透气孔;气体经过进气区242、第四透气孔进入第二气腔室282b内,由于第一气腔室282a通过第三透气孔、左排气区、第一透气孔连通泵体110的排气通道,第二气腔室282b内的气压大于第一气腔室282a,从而使得中心阀芯260向左移动;中心阀芯260向左移动过程中,进气凹槽262与右气槽292b脱离并与左气槽292a连通,右气槽292b连通主控腔室230。
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290、进气凹槽262、左气槽292a进入左气室160a中,左隔膜片140a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右隔膜片140b的收缩变形,右隔膜片140b收缩变形过程中,将右气室160b内的气体经过右气槽292b、主控腔室230、右排气槽294b排出泵体110的排气通道内。
左隔膜片140a伸张变形时,通过中心轴130的带动作用,使得右隔膜片140b收缩变形,左充气腔150a内的空间减小,右充气腔150b内的空间增大,左充气腔150a处于排气状态,右充气腔150b处于吸气状态;同理,右隔膜片140b伸张变形时,通过中心轴130的带动作用,使得左隔膜片140a收缩变形,右充气腔150b内的空间减小,左充气腔150a内的空间增大,右充气腔150b处于排气状态,左充气腔150a处于吸气状态。
如此往复,实现中心阀芯260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隔膜片的伸缩变形或者伸张变形,从而使得充气腔吸收并排出气体。
如图2-8所示,中心阀芯260往复移动过程中,带动上齿条266a和下齿条266b的移动,并带动不完全齿轮270转动。
充氧机100所采用的气源,可以采用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优选地选用水压式沼气池,将生物能转换成沼气,不需要电力的驱动,特别是在养鱼池停电的时候,作为备用充氧机,可以有效的为鱼苗补充氧气,避免鱼苗缺氧大面积死亡。
如图9所示,喷气旋转充氧喷头300,其包括接气管310、转动管320、输出轴330、喷射气管322、转台324,接气管310连通出气三通190,接气管310内套接有输出轴330,输出轴330的驱动端连接不完全齿轮270,不完全齿轮270的转动带动输出轴330的转动;接气管310上设置有排气口314,排气口314外套接有转动管320,转动管320上固定有转台324,转台324以及输出轴330上设有与螺钉332相匹配的螺纹孔,转动管320连接弯曲的喷射气管322并且排气口314与喷射腔326相接通。
插入螺钉332时,转台324与输出轴330固定,不完全齿轮270的转动,带动转动管320的转动,并使得空气经过接气管、转动管320、喷射气管322排出进入水中,为水中鱼苗补充氧气;拔出螺钉332时,不完全齿轮270的转动,带动输出轴330的空转。
更为优化的,接气管310与转动管32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有效防止气体从接气管310与转动管320的连接处溢出。
更为优化的,喷射气管322外套接有隔网340,喷射气管322在转动过程中,不会误伤水中鱼苗,提高安全性能。
将喷气旋转充氧喷头放置于水中,不完全齿轮270带动输出轴330的转动,当螺钉332插入输出轴330内时,输出轴330带动转动管330转动,并带动与转动管330连接的弯曲的喷射气管322转动,充氧机输送的空气经过出气三通进入接气通道、排气口314、喷射腔326,并最终压入水中,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如图10、11所示,喷气旋转充氧喷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喷气旋转充氧喷头300其包括接气管310、转动管320、输出轴330、喷射气管322、转台324,接气管310连通出气三通190,接气管310内套接有输出轴330,输出轴330的驱动端连接不完全齿轮270,不完全齿轮270的转动带动输出轴330的转动;接气管310上设置有排气口314,排气口314外套接有转动管320,转动管320上固定有转台324,转动管320连接弯曲的喷射气管322并且排气口314与喷射腔326相接通,输出轴330的输出端连接上摩擦片334,转台324上滑动套接有连杆,所述的连杆伸入接气管310内的一端连接有下摩擦片336,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转盘360,转盘360与转台324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旋转螺钉控制转盘360与转台324之间的间隔,并控制上摩擦片334与下摩擦片336的接触与分离。
更为完善地,转盘360与转台324之间设置有弹簧350,利用弹簧350的弹力,防止连杆在转动过程中打滑。
旋入螺钉并使得上摩擦片与下摩擦片接触,输出轴带动转动管转动,并带动与转动管330连接的弯曲的喷射气管322转动,充氧机输送的空气经过出气三通进入接气通道、排气口314、喷射腔326,并最终压入水中,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喷气旋转充氧喷头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水花并且可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

1.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包括泵体、中心体、中心轴、隔膜片、调控阀、喷气旋转充氧喷头,泵体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体,中心体上设置有调控阀并且中心体上活动连接有中心轴,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三通和出气三通;隔膜片连接中心轴两端,隔膜片与中心体之间形成气室,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液体腔,液体腔与进气三通连接位置处以及与出气三通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球;
调控阀包括阀套、隔板、调控腔室、主控腔室,阀套内设置有隔板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其特征在于,
调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调控轴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右凸起部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调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即第一透气孔连通左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右排气区;
主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中心阀芯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主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第二右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第二气腔室通过第四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中心阀芯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中心阀芯中心位置设置有往复滑槽,往复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齿条和下齿条,不完全齿轮安装于往复滑槽内;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相匹配时,与下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下齿条相匹配时,并与上齿条脱离配合关系;不完全齿轮与上齿条和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
阀套上设置有中心进气槽、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右排气槽,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中心进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和右气槽,中心进气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环形的中心进气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与调控腔室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与主控腔室相连通;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始终与中心阀芯上的进气凹槽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连通泵体的进气通道,左气槽、右气槽分别连通对应侧边气室,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左排气槽、右排气槽分别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
左凸起部的左端与右凸起部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的右端与右凸起部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喷气旋转充氧喷头,其包括接气管、转动管、输出轴、喷射气管、转台,接气管连通出气三通,接气管内套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的驱动端连接不完全齿轮;接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外套接有转动管,转动管上固定有转台,转台以及输出轴上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转动管连接弯曲的喷射气管并且排气口与喷射腔相接通。
CN201520542469.8U 2015-07-24 2015-07-24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41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2469.8U CN204941866U (zh) 2015-07-24 2015-07-24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2469.8U CN204941866U (zh) 2015-07-24 2015-07-24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41866U true CN204941866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9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246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41866U (zh) 2015-07-24 2015-07-24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41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842A (zh) * 2015-07-24 2015-10-07 朱陈伟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842A (zh) * 2015-07-24 2015-10-07 朱陈伟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2681B (zh) 用于清除渠道边坡藻泥混合物的水下空化射流清洗装置
CN204941867U (zh) 基于气动马达的充氧机
CN205590701U (zh)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发酵罐
CN107875939A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农药快速配制装置
CN104963841A (zh) 基于气动马达的充氧机
CN204941866U (zh)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CN204941868U (zh) 摩擦型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CN2822807Y (zh) 消防水带清洗机
CN104097229A (zh) 自动裁剪机的分区吸附装置
CN206264344U (zh) 一种水管塑形机
CN209549803U (zh) 一种圆板用喷漆装置
CN204941869U (zh) 循环动力驱动的节能型充氧设备
CN105065243A (zh) 摩擦型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CN104963844A (zh) 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吸除方法
CN104963842A (zh)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CN205993398U (zh) 一种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池塘结构
CN204941859U (zh) 应用于大型桶体清洗的气动旋转喷射型清洗机
CN204941861U (zh) 动能输出阀
CN204941862U (zh) 油轮储油桶喷射清洗装置
CN204627909U (zh) 油泵马达联合装置
CN202070353U (zh) 蒸汽润麦新装置
CN202152304U (zh) 一种垂直轴风车风力气压自控增氧机
CN203664309U (zh) 转台式机油清洗机
CN208676178U (zh) 一种飞行喷药机器人
CN203221541U (zh) 自动裁剪机的分区吸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