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1845U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Google Patents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31845U CN204931845U CN201520700685.0U CN201520700685U CN204931845U CN 204931845 U CN204931845 U CN 204931845U CN 201520700685 U CN201520700685 U CN 201520700685U CN 204931845 U CN204931845 U CN 204931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member
- gear
- electrophysiologicalcatheter catheter
- tooth bar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所述电生理导管包括壳体、推钮、支撑杆、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加速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本实用新型的电生理导管,能够改善支撑杆的移动效果,使得对推钮进行较小的移动时,就能够实现支撑杆的同向变行程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背景技术
电生理导管用于治疗心脏类和外周动脉等相关疾病,包括心律失常以及顽固性高血压;根据电生理导管的作用分为两大块,即用于标测电生理信号的标测导管以及消融阻隔电信号传导以及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的消融导管。
请参考图1,随着电生理导管的发展,其结构主要分为电生理导管主体1以及电生理导管手柄2两大块。电生理导管主体1主要由尼龙等高分子材料和编制网构成,包括导管近端部分11和导管远端部分12,通过导管远端部分12的电极来实现标测和消融功能;电生理导管手柄2控制导管远端部分12实现其控弯、旋转、推直、拉伸、收缩等机械功能,从而便于医生通过人体外电生理导管手柄2的操控来实现介入人体内的导管远端部分12到达预期的目的地。
现有电生理导管手柄的技术主要有通过手柄上的推钮控制拉线来实现电生理导管远端部分诸如控弯、收缩等动作,或者通过手柄上的旋扭来实现电生理导管1的旋转等功能。
但是,请同时参考图2,当电生理导管手柄通过支撑杆控制导管远端部分在螺旋型和直线型之间变化时,支撑杆在导管内的行程可能较大,现有技术中的推钮在实现导管远端部分12的动作时,往往需要移动较大的行程,而推钮又受限于电生理导管手柄2的尺寸,因此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支撑杆的操控,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更方便的对电生理导管内的支撑杆进行操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包括壳体、推钮、支撑杆、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加速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平行,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副。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共轴,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数相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多于第一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为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两倍。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推钮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二端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啮合。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推钮位于一电生理导管主体中。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为0.3~0.8mm。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齿条槽,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位于齿条槽中。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以及与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相连接的电生理导管主体,所述电生理导管主体包括一与电生理导管手柄相连接的导管近端部分及一与所述导管近端部分相连接的导管远端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生理导管手柄中,包括壳体、推钮、支撑杆、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钮穿过所述壳体连接于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加速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此获得的电生理导管,能够有效改善支撑杆的移动效果,使得对推钮进行较小的移动时,就能够实现支撑杆的较大移动,使得对电生理导管远端部分的操控更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及本实用新型中电生理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生理导管远端部分在进入血管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生理导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生理导管手柄的加速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生理导管手柄的实现传动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生理导管远端操控不方便,主要是由于电生理导管手柄内部传送部件设置不妥当,于是,发明人设计了这样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一推钮穿过所述壳体连接于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一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通过加速传动机构传动,在同步运动时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从而使得支撑杆移动效果明显,也就克服了现有缺陷,实现了对电生理导管内的支撑杆同向变行程地操控方式。
以下列举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的较优实施例,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其他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的改进亦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中设置有第一齿条21及第二齿条22,一推钮24穿过所述壳体20连接于第一齿条21,所述第二齿条22连接一支撑杆25,所述第一齿条21和第二齿条22通过齿轮副23传动,在同步运动时第二齿条22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一齿条21的移动距离,所述第一齿条21及第二齿条2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20中,所述齿轮副2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20中,所述推钮24穿过所述壳体20连接于第一齿条21,所述第二齿条22连接所述支撑杆25,所述第一齿条21和第二齿条22分别与齿轮副23相连接,所述第二齿条22在所述齿轮副23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齿条21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齿条22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齿条21的移动距离。
所述壳体2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和材质,例如图3中所示的圆柱形。所述推钮24可以包括一连接件30,从而贯穿所述圆柱形的壳体20的第一端,与第一齿条21相连接。连接件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齿条21的延伸方向相同,而支撑杆2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齿条2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齿条21与第二齿条22相平行。那么,在推动推钮24时,第一齿条21也会同向运动,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传动,实现第二齿条22的同向运动,进而带动支撑杆25的同向变行程运动。
此外,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在所述壳体20的第二端设置有尾线插头28,用于连接导管电极上的导线和电源线。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还包括一旋钮26及螺旋齿轮副27,所述旋钮26位于所述壳体20的第一端,所述螺旋齿轮副27可以设置于壳体20中,旋钮26和螺旋齿轮副27实现导管远端的旋转和控弯等功能。
下面对实现支撑杆25的运动的较佳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加速传动机构2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加速传动机构为齿轮副结构23,具体包括第一齿轮231、第二齿轮232及第三齿轮233,所述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32共轴,所述第二齿轮232与第三齿轮233啮合,具体的,可以是如图4中的第三齿轮233的上半部分与第二齿轮232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31、第二齿轮232及第三齿轮233分别通过轴234固定于壳体20中,该固定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详述。
请继续参考图4,所述第一齿轮231与第三齿轮233的齿数相同,并且直径也相同,所述第二齿轮232的齿数多于第一齿轮231的齿数,所述第二齿轮232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231的直径。具体的,所述第二齿轮232的齿数可以与第一齿轮231的齿数成倍数关系,例如N倍(N为大于1的自然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232的齿数为第一齿轮231的齿数的两倍。那么,当第一齿轮231转动时,第二齿轮会带动第三齿轮233以更快的速率转动,而第二齿条22与第三齿轮233啮合,因此,在同步运动时第二齿条22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一齿条21的移动距离。
所述第一齿轮231、第二齿轮232及第三齿轮233的设计并非限制于上述情况,例如第一齿轮231的齿数与第三齿轮233的齿数可以不同,只需满足在同步运动时第二齿条22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一齿条21的移动距离(推钮24的移动距离)即可。
所述加速传动机构23也不限于是齿轮副结构,例如,还可以是涡轮、摩擦轮和/或齿轮的组合,也可以实现第一传动件21与第二传动件22的不同位移,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请结合图5,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齿条21,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齿条22。所述第一齿条21与所述第二齿条22相平行,所述推钮24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21的第一端A,所述第一齿条21的第二端B与第一齿轮231啮合,所述第二齿条22的第一端C连接所述支撑杆25,所述第二齿条22的第二端D与第三齿轮233啮合。具体的,所述推钮24与所述连接件30固定,该连接件例如可以是筒状,也可以是一个长条结构,所述固定件30与所述第一齿条21的第一端A固定,从而推动推钮24时,第一齿条21也将同步移动。所述壳体20中设置有齿条槽29,所述第一齿条21和第二齿条22位于所述齿条槽29中,实现定位。
所述支撑杆25通过一固定件251固定在所述第二齿条22的第一端C。所述固定件251例如可以是螺栓,支撑杆25一端及第二齿条22的第一端C都有着缺口,从而利用螺栓固定。较佳的,所述支撑杆25可以穿过所述推钮24,使得电生理导管手柄的结构更为合理。优选的,所述支撑杆25的直径为0.3~0.8mm,例如为0.4mm、0.5mm等,所述支撑杆25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或者为具备一定形状记忆能力的金属,如镍钛合金等。
此外,除却齿条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动件21和第二传动件22还可以是涡杆,涡杆与加速传动机构23中的涡轮啮合,通过合适的涡轮、齿轮或摩擦轮的传动,也可以实现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由此可知,当推动推钮时,经过第一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支撑杆会同时运动,如上文的描述,利用加速传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更为显著,即使得支撑杆的移动距离大于推钮被推动的距离,那么位于导管中的支撑杆就能够有效的使得导管远端部分(可参考图1)实现推直、拉伸、收缩等动作,使得操作更为方便。
基于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一种电生理导管,可参考图1,包括电生理导管手柄2,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2为上文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与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2相连接的电生理导管主体1,所述电生理导管主体1包括一与电生理导管手柄2相连接的导管近端部分11及一与所述导管近端部分11相连接的导管远端部分12。
经由上文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生理导管,由于在电生理导管手柄中设置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因此,能够有效改善支撑杆的移动效果,使得对推钮进行较小的移动时,就能够实现支撑杆的较大移动,使得对电生理导管远端部分的操控更便捷高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推钮、支撑杆、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加速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平行,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共轴,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数相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多于第一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为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二端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啮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推钮位于一电生理导管主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为0.3~0.8m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齿条槽,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位于齿条槽中。
10.一种电生理导管,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以及与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相连接的电生理导管主体,所述电生理导管主体包括一与电生理导管手柄相连接的导管近端部分及一与所述导管近端部分相连接的导管远端部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00685.0U CN204931845U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00685.0U CN204931845U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31845U true CN204931845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499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00685.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31845U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318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0836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
2015
- 2015-09-10 CN CN201520700685.0U patent/CN20493184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0836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016109156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а кардиостимуляции без проводов | |
CN103251458A (zh) |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丝传动四自由度手术器械 | |
CN103565518B (zh) | 双控弯电生理导管 | |
CN203989439U (zh) | 一种喉部注射器 | |
NZ602624A (en) | Drive system | |
CN108673384A (zh) | 一种基于汽车的零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 |
CN204351925U (zh) | 医用圈套器 | |
CN204931845U (zh)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
CN104546339A (zh) | 方便帮助病人翻身的护理床 | |
CN219440204U (zh) | 一种可实施心脏介入治疗的股动脉插管 | |
CN106246482B (zh) | 一种智能可穿戴肘膝关节发电护具 | |
CN202143746U (zh) | 口腔扩张装置 | |
CN106510836B (zh) | 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 |
CN203138175U (zh) | 打蛋机 | |
CN108266498A (zh) | 一种三行星架九齿第二行星架二级行星轮系式rcm机构 | |
CN204170017U (zh) | 方便帮助病人翻身的护理床 | |
CN203060129U (zh) | 血液内科专用床 | |
CN210871826U (zh) | 腹部皮下注射按压装置 | |
US20240216086A1 (en) | Force tactile feedback device at master end of robot assisted system for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surgery | |
CN203075153U (zh) | 一种新型弱视治疗仪 | |
CN108245232A (zh) | 耳鼻喉科用易滑异物取出器 | |
CN110859673A (zh) | 介入手术机器人往复推拉导丝和测距装置 | |
CN103566454A (zh) | 双控弯手柄 | |
CN207949835U (zh) | 一种多功能牵开器 | |
TWI517827B (zh) | 導管之運動控制裝置及磁控內視鏡導管運動系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1318 twenty-eighth, 1-28 Lane 588, Tian Xiong Road, Zhou Pu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electrophysiology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201318 twenty-eighth, 1-28 Lane 588, Tian Xiong Road, Zhou Pu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91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