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7579U -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7579U
CN204927579U CN201520553127.6U CN201520553127U CN204927579U CN 204927579 U CN204927579 U CN 204927579U CN 201520553127 U CN201520553127 U CN 201520553127U CN 204927579 U CN204927579 U CN 204927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oint
insulating base
shape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531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531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7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7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7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装置,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该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连接器和第二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包括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可置入或者取出于绝缘基座的连接部,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所有导电端子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且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接触端子;于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绝缘基座时,每一导电端子与一接触端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及其应用的连接装置可缩小所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例如手机)越做越薄,越做越窄,电子产品的主板空间压缩越来越小,需要使用多种连接器来实现数据连接。现有的连接器一般是用于实现硬性印刷电路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以使硬性印刷电路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实现数据连接。
目前电子产品上应用的连接器基本采用102T102(板对板)与ZIF(零插入力)形式连接器,但这两种连接器的连接方式占用空间大,特别是电路板的引脚(pin)数较多时(例如40pin、50pin、80pin),对于主板布局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连接器和第二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包括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可置入或者取出于绝缘基座的连接部,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所有导电端子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接触端子,且接触端子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缺口;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所述绝缘基座时,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定位凸块被插入到与其配合的所述定位缺口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可缩小所占用的空间,设置定位凸块可方便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装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应用上述连接器,可缩小所占用的空间;通过设置定位凸块和定位缺口可方便置入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并实现定位装配,提高装配的可靠性,提高点状的导电端子与点状的接触端子的接触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压盖处于打开状态;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压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其中,压盖处于打开状态;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其中,压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6示出了图5中的连接器沿D-D线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绝缘基座,且压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于绝缘基座,且压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9示出了图8中的连接装置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连接装置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取出于绝缘基座,且压盖处于打开状态;
图12示出了在图11的基础上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于绝缘基座,且压盖处于打开状态;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第二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与接触端子均呈点状突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呈点状凹陷而接触端子呈点状突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呈点状突起而接触端子呈点状凹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以上。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101,用于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该连接器101包括绝缘基座1,所述绝缘基座1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11。
参阅图15至图17,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11是呈点状的突起或者是呈点状的凹陷,所述突起或凹陷可以为但不限于球面状、方锥体状、棱柱状、圆锥状或者柱体状。
该连接器101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1上的压盖2,所述压盖2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压盖2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压盖2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压盖2处于关闭状态。
参阅图3,所述绝缘基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12,设置定位凸块12可方便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装配。
参阅图6,所述绝缘基座1上设有一安装面13,所有导电端子11均设于安装面13上,所述压盖2在闭合状态时与所述安装面13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14。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点状的导电端子来缩小连接器的所占空间;设置定位凸块12可方便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装配。
实施例二:
参阅图7至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102、连接器101和第二电路板103,所述连接器101包括安装于第一电路板102上的绝缘基座1,所述第二电路板103具有可置入或者取出于绝缘基座1的连接部3;
所述绝缘基座1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11,所有导电端子11均与第一电路板102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3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接触端子31,且接触端子31与第二电路板103电性连接;
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3置入绝缘基座1时,每一导电端子11与一接触端子31电性连接。
所述接触端子31的数量与导电端子11的数量是相同的。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点状的导电端子和点状的接触端子来缩小连接装置的所占空间,且点状的导电端子与点状的接触端子的接触连接可靠性高。
所述第一电路板102为硬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103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参阅图15,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11是呈点状的突起,而所述呈点状的接触端子31也是呈点状的突起。
参阅图16,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11是呈点状的凹陷,而所述呈点状的接触端子31是呈点状的突起。
参阅图17,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11是呈点状的突起,而所述呈点状的接触端子31是呈点状的凹陷。
所述突起或凹陷可以为但不限于球面状、方锥体状、棱柱状、圆锥状或者柱体状。
所述连接器101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1上的压盖2,所述压盖2在可允许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3置入或者取出于绝缘基座1的打开状态与将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2挤压于导电端子11上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压盖2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压盖可进一步提高点状的导电端子与点状的接触端子的接触连接可靠性。
所述绝缘基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12;
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缺口32;
每一定位凸块12与一定位缺口32配合,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3置入绝缘基座1时,每一定位凸块12被插入到与其配合的定位缺口32中。通过设置定位凸块和定位缺口可方便置入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并实现定位装配,提高装配的可靠性,提高点状的导电端子与点状的接触端子的接触连接可靠性。
所述绝缘基座1上设有一安装面13,所有导电端子11设于安装面13上,所述压盖2在闭合状态时与所述安装面13之间形成一夹持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3的夹持空间14。
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通过设置点状的导电端子和点状的接触端子来缩小连接装置的所占空间,且点状的导电端子与点状的接触端子的接触连接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是呈点状的突起或者是呈点状的凹陷,所述突起或凹陷为球面状、方锥体状、棱柱状、圆锥状或者柱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压盖,所述压盖呈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4.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连接器和第二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包括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绝缘基座,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可置入或者取出于绝缘基座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所有导电端子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设有若干个呈点状的接触端子,且接触端子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绝缘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
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缺口;
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所述绝缘基座时,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定位凸块被插入到与其配合的所述定位缺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的数量与导电端子的数量是相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硬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是呈点状的突起,而所述呈点状的接触端子是呈点状的突起;或者,
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是呈点状的凹陷,而所述呈点状的接触端子是呈点状的突起;或者,
所述呈点状的导电端子是呈点状的突起,而所述呈点状的接触端子是呈点状的凹陷;
所述突起或凹陷为球面状、方锥体状、棱柱状、圆锥状或者柱体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压盖,所述压盖在一可允许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置入或者取出于绝缘基座的打开状态与一将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挤压于导电端子上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一安装面,所有导电端子设于安装面上,所述压盖在闭合状态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形成一夹持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部的夹持空间。
CN201520553127.6U 2015-07-28 2015-07-28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ctive CN204927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3127.6U CN204927579U (zh) 2015-07-28 2015-07-28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3127.6U CN204927579U (zh) 2015-07-28 2015-07-28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7579U true CN204927579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3127.6U Active CN204927579U (zh) 2015-07-28 2015-07-28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7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52205Y (zh) 电连接器
US20140377976A1 (en)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113471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2139075A2 (en) Press-fit contact,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ss-fit contact
US100629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CN105792506A (zh) Fpc、fpc连接器和fpc连接装置
US9437960B2 (en) Dustproof cover for charging port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base corresponding to dustproof cover
CN101640360B (zh) 电连接器
US66990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7664280U (zh) 同轴连接器
US6224388B1 (en) In-board connector
CN204927579U (zh) 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N216649826U (zh) 电子设备
CN206211097U (zh) 弹片及终端设备
US1153291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sulating body and a first shell forming insertion space and a second shell covering rear side of insulating body and a metallic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hell
JP3138751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1038461Y (zh) 电连接装置
CN203071275U (zh) 电池连接器
CN208674424U (zh) 一种带有机械开关端子的卡连接器
CN201556742U (zh) 电连接器
CN201556756U (zh) 导电端子
CN201663222U (zh) 一种天线连接器及其应用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1752695A (zh) 电子卡连接装置及具有该电子卡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JP3156557U (ja) 導電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US779424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b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