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5549U -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5549U
CN204925549U CN201520460018.XU CN201520460018U CN204925549U CN 204925549 U CN204925549 U CN 204925549U CN 201520460018 U CN201520460018 U CN 201520460018U CN 204925549 U CN204925549 U CN 204925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mella
liquid crystal
rete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600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亮
尚有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an Xian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an Xian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an Xian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an Xian Electro-Optical Technology Inc (us) 62 Martin Road Concord Massachusetts 017
Priority to CN2015204600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5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5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5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圆偏光片层、第一波片层、触控层和背光层,所述圆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设有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波片层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层和显示屏之间,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偏光片层、液晶层、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本实用通过在现有显示装置结构中增加圆偏光片层、第一波片层和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可以有效的实现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可同时减小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获得极佳的阳光下可视性。

Description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阳光下可视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户外显示设备通常都具备阳光下可视的要求。这些设备包括手持式移动终端类产品(手机、GPS、POS机、扫码机)和户外广告机、ATM机、工控机类产品,涉及面相当广泛。目前主流显示技术仍然是液晶显示技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液晶显示技术不断进步,液晶显示的分辨率、亮度、视角等关键指标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液晶显示技术存在透过率低,色饱和度不足,色彩还原度不强的问题。在阳光下由于强烈的反射光,其视觉效果变得更差。特别是随着触控操作方式的普及,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往往要贴附触控层,触控层的多层结构加重了阳光下反射光的反射程度,进一步弱化了显示效果,甚至完全看不清显示内容,现有解决阳光下可视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增加透射亮度及对比度或者利用或减小反射。增加亮度可通过提升液晶屏开口率或增加背光源亮度来实现,例如专利CN201220560975披露的一种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屏幕,采用了该技术;提高对比度可通过根据感测的环境光亮度动态调节图像对比度来增强观看效果,专利CN201210421627披露的一种有效解决液晶显示屏阳光下显示不清晰的方法及系统,便采用了该类技术;利用反射的技术典型的便是半反射半透射式(Transflective)液晶显示技术,该技术将液晶显示屏的每个子像素的一部分设计成反射式,其他部分设计成透射式。在户外阳光下应用时,反射部分起主要作用,反射光可以进入液晶屏的内部成为受控的光源,增强图像显示效果;室内或夜晚应用时,透射部分起主要作用,利用透射光来看清显示内容。该技术的阳光下可视效果优势明显,但由于反射部分占据了一定空间,其透射部分的开口率较通常的液晶屏更低,导致室内或夜晚使用时功耗加重,且每设计一款新型号都需要特别设计、重新开模来制作液晶屏,成本较高,市面上型号较少而且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现有显示装置中增加圆偏光片层和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利用圆偏光片减反特性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利用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再通过增加波片层,破坏线偏振特性提升圆偏光片减反时引入的亮度衰减,同时提升入射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的光通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可同时减小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获得极佳的阳光下可视性,为液晶显示装置户外阳光下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户外阳光下应用需求的终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圆偏光片层、第一波片层、触控层和背光层,所述圆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设有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波片层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层和显示屏之间,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层外侧或设置在所述第一波片层和所述圆偏光片层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一波片层和显示屏之间,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偏光片层、液晶层、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层和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之间,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与所述背光层相连。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APCF膜层构成。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第二偏光片层和APCF膜层构成,所述APCF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第二偏光片层和TRF膜层构成,所述TRF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APCF膜层和TRF膜层构成,所述TRF膜层设置在所述APCF膜层和背光层之间。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第二偏光片层、APCF膜层和TRF膜层构成,所述APCF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和TRF膜层之间,所述TRF膜层与所述背光层相连。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圆偏光片层由线偏振片层和第二波片层组成,所述线偏振片层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外侧。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片层为四分之一波片层或半波片层或四分之三波片层。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波片层为四分之一波片层。
上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表面镀有金属膜层或镀有金属氧化物膜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目前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3e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中不同的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构成对应的不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a、图4b和图4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实施例一中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6a、图6b和图6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实施例一中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光路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实施例二中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括显示屏100,背光层200,以及液晶显示屏上面贴附的触控层300。显示屏100包括第一基板1001、第二基板107、阵列基板多层膜1002、CF基板多层膜106、第一配向层1003、第二配向层105。液晶材料104被封装在第一基板1001与第二基板107之间。虽然图1中未画出,但显示屏100还包括用于液晶材料封装的周边封框胶以及用于控制液晶屏厚的间隙子(隔离物)等。背光层200包括光源201、导光部202、背光膜片组203。触控层300通常有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主要类型,前者在工控中应用较多,后者在消费类市场广泛应用,同时在触控层300和显示屏100贴合时采用全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是运用水胶OCR或光学胶OCA,将显示屏与触控模块以无缝方式完全粘贴在一起),由于胶水的折射率相对空气更加接近反射界面材料的折射率,依据菲涅尔反射定律可以减小反射率,达到减反目的。通常户外日光直射照度在1-10万LUX,显示装置每层结构反射日光约4%,强光下多层反射会看不清显示画面。现有技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小反射提升阳光下可视效果,但受限于减反膜对波长的选择性以及胶水折射率不能精确匹配最小反射条件,其减反效果并不理想,通常仅能将反射率控制在1-2%,很难做到1%以内。
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主要包括包括显示屏100、背光层200,两者都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各种显示屏(包括但不限于液晶及非液晶类显示屏,包括目前常见的液晶屏显示模式VA类型、IPS类型、TN类型等等)及背光解决方案,并不需要做特别限定。触控层300,其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常见的电阻式触控层或投射电容式触控层,触控层的上表面可用现有技术进行各种表面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防反射增透处理。在显示屏100上方加入的圆偏光片层400和第一波片层500。圆偏光片层400的作用是对入射其中的光进行反射屏蔽,第一波片层500可以减小引入圆偏光片层400后带来的偏光亮度损耗。其中第一波片层500的位置相对于圆偏光片层400更靠近显示屏100。圆偏光片层400的位置在第一波片层500的上方,但二者相对触控层300的位置可任意摆放。为获得较佳的防反射效果,将圆偏光片层400放置在触控层300上方,第一波片层500的放置在触控层300的下方;也可将圆偏光片层400和第一波片层500均放置在触控层300上方。显示屏100包括第一偏光片层101、液晶层102、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通过在现有显示装置中增加圆偏光片层400和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利用圆偏光片层400减反特性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利用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再通过增加第一波片层500,破坏线偏振特性提升圆偏光片层400减反时引入的亮度衰减,同时提升入射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的光通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可同时减小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获得极佳的阳光下可视性,为液晶显示装置户外阳光下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户外阳光下应用需求的终端设备,通常用有效对比度(ECR,ECR=1+显示亮度/反射光亮度),这个参数来表征阳光下可读性的强弱,ECR越高,强光可读性越好,至少要保证ECR>5才会有比较好的阳光下可视性,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以户外亮度1万nits、背光亮度400nits为例,ECR=1+400/(10000*1%)=5,可以把反射率控制在1%以下,从而使ECR>5,所以获得比较好的在阳光下可视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d和图3a所示,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由APCF膜层1032构成,APCF膜层1032由偏光层+DBEF层构成,可以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和提升入射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的光通量,为了获得更佳的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和提升入射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的光通量,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还可以由第二偏光片层1031和APCF膜层1032构成如图3b、图3c和图3d所示,更进一步,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还可以由第二偏光片层1031和TRF膜层1033构成如图3c所示,TRF膜层1033设置在第二偏光片层1031和背光层200之间,进一步优选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由APCF膜层1032和TRF膜层1033构成如图3d所示,TRF膜层1033设置在APCF膜层1032和背光层200之间,再进一步优选,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由第二偏光片层1031、APCF膜层1032和TRF膜层1033构成如图3e所示,APCF膜层1032设置在第二偏光片层1031和TRF膜层1033之间,TRF膜层1033与背光层200相连,本实用新型中APCF膜层1032由偏光层+DBEF层构成,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不同的组成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和提升入射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的光通量,而且TRF膜层1033的引入进一步降低了背光透射率,更适合应用在野外、高空机载等户外阳光超强的环境情况。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APCF膜层1032是一种附有增亮膜的偏光片,由偏光片结合3M公司的DBEF增亮膜构成,TRF膜层1033指的是半反射半透射膜,例如可以是在玻璃或塑料等光学材料表面镀上一层或多层金属薄膜而制成,也可以是在玻璃或塑料等光学材料表面镀上一层或多层非金属薄膜而制成,更具体的可以是在玻璃光学材料表面上镀上一层银的薄膜而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圆偏光片层400由线偏振片层401和第二波片层组成,线偏振片层401设置在显示装置外侧,第二波片层优选四分之一波片层402,放置方向不做限定,优选圆偏光片层400中的线偏振片层401透光轴与显示屏100的第一偏光片层101透光轴夹角45°,从而达到更佳的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反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103表面镀有金属膜层或镀有金属氧化物膜层,例如可以是镀银、铬等金属的半反射膜,也可以是在透明介质表面通过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镀制纳米级的氧化物介质膜层,进一步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反射,例如可以镀在TRF膜层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阐述的,第一波片层、第二波片层、第一偏光片层以及第二偏光片层,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部件进行区分,便于清楚本实用新型中的组成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产生影响。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提供2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但是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其图5中,由下至上分别为,背光层200,显示屏100(显示屏100包括第一偏光片层101、液晶层102、APCF膜层1032),第一波片层500,触控层300,圆偏光片层400。圆偏光片层400采用线偏振片层401+四分之一波片层402组合结构,线偏振片层401与显示屏100的第一偏光片层101偏极化轴成45°夹角。第一波片层500采用四分之一波片层,慢光轴与显示屏100的第一偏光片层101偏极化轴成45°夹角,且其慢光轴方向与圆偏光片层400中的线偏振片层401的极化方向一致(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图6a示意的是显示装置外部环境光入射到本实施例结构时产生的干扰反射光的光路图。外部环境光入射到线偏振片层401后形成线偏光,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转换为右旋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经过触控层300、第一波片层500等各层结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转换为左旋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时转换为与线偏振片层401吸收轴同向无法通过,因此可实现减反射效果。图6b示意的是由显示装置外部环境光入射本实施例结构时产生的受控反射光的光路图。外部环境光入射到线偏振片层401后形成线偏光,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转换为右旋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经过触控层300后偏振态保持不变,再经过第一波片层500结构后,转变为线极化光,理想情况下转变为与显示屏100结构中的第一偏光片层101偏极化方向一致。液晶屏内受控反射光经第一偏光片层101射出后,成为与第一偏光片层101极化方向一致的线极化光,经第一波片层500后转化为右旋圆极化光,该极化光经过触控层300后偏振态保持不变,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后转换为与线偏振片层401极化方向一致的线极化光透射出整个显示装置。图6c示意的是由显示装置背光源射出时产生的透射光的光路图。背光源射出光经过液晶屏后转变为与第一偏光片层101极化方向相同的线极化光,该线极化光经过第一波片层500后转换为右旋圆极化光。继续经过触控层300后,偏振特性不改变,仍保持为右旋圆极化光,经过圆偏光片层400中的四分之一波片层402时,该右旋圆极化光转换为与线偏光片层401极化方向相同的线极化光,透射光亮度得以最大程度保持,本实施例采用的APCF膜层会对背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偏振选择性反射,假设P极化光与液晶屏下偏振片极化方向一致,S极化光与其偏极化方向正交,则APCF膜层透射P极化光,反射S极化光。被反射的S极化光经背光层200反射后部分转化为P极化光再次透射,因此本实施例的结构除了具备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减干扰反射,提升受控反射率的有益效果,还额外具有提升透射光亮度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图4a示意的是显示装置外部环境光入射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时产生的干扰反射光的光路图。干扰反射光是指没有进入到液晶屏内的反射光,这种反射光不随液晶驱动电压而产生灰阶变化,是非受控光,会对显示造成干扰,降低显示有效对比度,是干扰光。图中400是前述的圆偏光片层,其主要由401线偏振片层和402四分之一波片层两部分组成,线偏振片层401的透光轴和四分之一波片层402的慢光轴成45°夹角。说明工作原理时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外部环境光入射到线偏振片层401后形成线偏光,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转换为右旋(或左旋,依据四分之一波片层402快慢光轴方向)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经过触控层300、第一波片层500等各层结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转换为左旋(或右旋)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时转换为与线偏振片层401吸收轴同向无法通过,因此可实现减反射效果,图4b示意的是由显示装置外部环境光入射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时产生的受控反射光的光路图。受控反射光是指进入到液晶屏内的反射光,这种反射光会随着液晶驱动电压而产生灰阶变化,是受控光,会对显示造成有益效果,提升显示有效对比度,是受控的信号光。外部环境光入射到线偏振片层401后形成线偏光,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转换为右旋(或左旋,依据四分之一波片层402光轴方向)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经过触控层300后偏振态保持不变,再经过第一波片层500结构后,转变为线极化光,理想情况下转变为与显示屏100结构中的第一偏光片层101偏极化方向一致,为达到此种情况,优选配置为(如图4所示):第一波片层500优选四分之一波片层,且其慢轴方向与圆偏光片中的线偏振片的极化方向一致,且显示屏100结构中的第一偏光片层101的偏极化方向与圆偏光片层400结构中的四分之一波片层402的慢轴方向一致,即与第一波片层500慢轴呈45°夹角。液晶层102内受控反射光经第一偏光片层101射出后,为与第一偏光片层101极化方向一致的线极化光,经第一波片层500后转化为右旋圆极化光,该圆极化光经过触控层300后偏振态保持不变,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层402后转换为与线偏振片层401极化方向一致的线极化光透射出整个显示装置,图4c示意的是由显示装置背光源出射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时产生的透射光的光路图。该透射光是显示装置在室内或暗环境下能有效看清显示内容的重要保证。背光源射出光经过液晶层102后转变为与第一偏光片层101极化方向相同的线极化光,该线极化光经过第一波片层500后转换为圆极化光(或椭圆极化光,依据第一波片层500的厚度及光轴方向)。较佳的如图4c所示,第一波片层500为四分之一波片层,其慢光轴与第一偏光片层101的偏极化方向夹角成45°,此时显示面板透射的线极化光经过第一波片层500后转换为右旋圆极化光。继续经过触控层300后,偏振特性不改变,仍保持为右旋圆极化光,经过圆偏光片层400中的四分之一波片层402时,该右旋圆极化光转换为与线偏光片层401极化方向相同的线极化光,透射光亮度得以最大程度保持,液晶屏包括但不限于液晶及非液晶类显示屏,不限定于是哪种显示模式,目前常见的显示屏100包括但不限于VA类型、IPS类型、TN类型等,背光源模块不限定于是哪种技术实现的背光源,包括但不限于侧发光式或直下式背光源等。发光体可以是CCFL也可以是LED,包括各种白光LED(包括但不限于黄色荧光粉LED、红绿荧光粉LED、RGB三芯片封装的LED,可以是顶发光LED也可以是边发光LED),触控模块不限定于是哪种技术实现的触控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电阻式和电容式等类型。贴合方式也不做限定可为GFF(CoverGlass+ITOFilm+ITOFilm,ITOFilm也可以为1层或双面)、GG(CoverGlass+GlassSensor,ITO可以为单面或双面)、OGS(Oneglasssolution,包括各种仅用单张玻璃实现触控功能的方法)等各种贴合方式。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提供的另一种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由下至上分别为,背光层200,显示屏100(显示屏100包括第一偏光片层101、液晶层102、第二偏光片层1031、APCF膜层(偏光层+DBEF层)1032,半反射半透射膜(TRF膜层)1033),第一波片层500,触控层300,圆偏光片层400。本实施例中,各偏光片层的极化方向和波片层的光轴方向同实施例1。圆偏光片层400采用线偏振片层401+四分之一波片层402组合结构,线偏振片层401与显示屏100的第一偏光片层101偏极化轴夹角成45°。第一波片层500采用四分之一波片层,慢光轴与显示屏100的第一偏光片层101偏极化轴夹角成45°,且其慢光轴方向与圆偏光片层400中的线偏振片层401的极化方向一致,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将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更换为采用第二偏光片层1031加APCF膜(偏光层+DBEF层)1032,再加半反射半透射膜(TRF)1033结构来实现。增加第二偏光片层1031可以提升APCF膜层1032透射光的偏振度,增强显示画面暗态对比度;增加半反射半透射膜(TRF)层1033结构,可以增加受控反射光比率,提升反射光的受控部分的比例。由于TRF膜层1033的引入降低了背光透射率,更适合应用在野外、高空机载等户外阳光超强的环境情况,本实施例说明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途径也可应用于类似实施例2中的各种变形结构,其他变形结构可参见图3。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的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各种修改和替换,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显示装置结构中增加圆偏光片层和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利用圆偏光片减反特性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利用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再通过增加波片层,破坏线偏振特性提升圆偏光片减反时引入的亮度衰减,同时提升入射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的光通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可同时减小环境光的干扰反射,增加环境光的受控反射,获得极佳的阳光下可视性。为液晶显示装置户外阳光下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户外阳光下应用需求的终端设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圆偏光片层、第一波片层、触控层和背光层,所述圆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设有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波片层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层和显示屏之间,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层外侧或设置在所述第一波片层和所述圆偏光片层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一波片层和显示屏之间,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偏光片层、液晶层、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层和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之间,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与所述背光层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APCF膜层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第二偏光片层和APCF膜层构成,所述APCF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第二偏光片层和TRF膜层构成,所述TRF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APCF膜层和TRF膜层构成,所述TRF膜层设置在所述APCF膜层和背光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由第二偏光片层、APCF膜层和TRF膜层构成,所述APCF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层和TRF膜层之间,所述TRF膜层与所述背光层相连。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片层由线偏振片层和第二波片层组成,所述线偏振片层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片层为四分之一波片层或半波片层或四分之三波片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片层为四分之一波片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半透射偏光层表面镀有金属膜层或镀有金属氧化物膜层。
CN201520460018.XU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04925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0018.XU CN204925549U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0018.XU CN204925549U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5549U true CN204925549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60018.XU Active CN204925549U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55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553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复合玻璃结构
CN108877508A (zh) * 2018-07-16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36162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553A (zh) * 2016-03-31 2016-06-0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复合玻璃结构
CN108877508A (zh) * 2018-07-16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US11086061B2 (en) 2018-07-16 2021-08-10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9036162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0248U (zh)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显示装置
JP6293094B2 (ja) 2つの重なった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
CN104977754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89323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253527B (zh) 半穿透半反射透明显示器的显示面板
CN103715217A (zh) 增亮型自发光型显示器
KR101717848B1 (ko) 태양 전지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CN205263429U (zh) 一种阳光下可视防窥液晶显示模组
CN104141896A (zh) 光源模块
CN204925549U (zh) 一种户外阳光下可视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107061A1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471433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7512318A (ja) Oled表示システム及びlc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環境光を低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983434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324886A (zh)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显示模组
CN204790249U (zh)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显示装置
WO2018176601A1 (zh) 透反式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29770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00319515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6622753U (zh) 一种用于oled显示器的圆偏光片及oled显示器
CN206741154U (zh) 一种强光下可视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4815376B (zh) 反射型彩色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206725889U (zh) 基于触控显示器在阳光下可视的组件
CN105259707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028527U (zh) 一种高透过率的节能va液晶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