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3539U - 一种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3539U
CN204923539U CN201520696518.3U CN201520696518U CN204923539U CN 204923539 U CN204923539 U CN 204923539U CN 201520696518 U CN201520696518 U CN 201520696518U CN 204923539 U CN204923539 U CN 20492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ort
compressor
cold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965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kai thermal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aoaolan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aoaolan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aoaolan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965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3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上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经过第一换热器,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气态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液态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冷水或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水,且两种水温使经过沸点不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得到的,因此机组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热泵制冷水或热水的机组只能出一个水温,或者说一台压缩机对应的系统,只能提供一个水温,因为吸气压力是一样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是一致的。但是在有些场合,需要有两个水温,比如需要7℃的水温用于新风处理,18℃的水温用于顶棚辐射制冷。
现有的做法是让机组供应部分7℃的水用于新风处理,同时,另外一部分7℃的水通过水水换热器把顶棚辐射回来的23℃的水降温到18℃,再回到顶棚辐射换热器去将空气温度调节下来。现有的机房需要降温度和调节湿度,也需要两个水温。由于新风除湿用的制冷量少,顶棚辐射用的制冷量大。现有单压缩机组实现不了这个功能。只能统一制取低温水,然后再中间换热成中温水。导致机组的效率低下。现有的另外一个办法是提供两个机组,一个出中温水,一个出低温水。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供两种水温的制冷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上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所述的压缩机具有出气口、吸气口,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三进出口、第四进出口,所述的第三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五进出口、第六进出口,所述的第四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七进出口、第八进出口,所述的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和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三进出口与所述的第二进出口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液态制冷剂流向第三进出口,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气态制冷剂流向第五进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四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第六进出口与所述的第四换热器的第七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六进出口与所述的第七进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阀,所述的第四换热器的第八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为沸点不同的混合制冷剂,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混合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经过第一换热器,所述的沸点高的制冷剂冷凝成液态,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所述的沸点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气态,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混合制冷剂包括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所述的第一制冷剂的沸点比第二制冷剂高。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用于盛放制冷剂液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具有制冷剂进口、液态制冷剂出口、气态制冷剂出口,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的容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的容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沸点高的制冷剂冷凝成液态,经过容器,从容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所述的沸点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气态,经过容器,从容器的其态制冷剂出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一四通换向阀、单向阀,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包括D端口、C端口、S端口、E端口,所述的单向阀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和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用于使制冷剂从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流向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在调节过程中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D端口与C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E端口导通,D端口与E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C端口导通,D端口与C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E端口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D端口、C端口、第一换热器、容器,在进入容器后,气态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出口流出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四通换向阀E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在进入容器后,液态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出口流出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低通换向阀的E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D端口与E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C端口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D端口、E端口,从E端口流出口,制冷剂一部分流向第二换热器,一部分流向第四换热器,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容器、第一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流向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膨胀阀、第三换热器、单向阀、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四换热器包括第四进水口、第四出水口,所述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或者相断开。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具有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液态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容器的底部,所述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容器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的第三换热器集成为一个总换热器,所述的总换热器为一壳管换热器,所述的混合制冷剂先接触第一换热器,沸点高的制冷剂被冷凝为液态,液态制冷剂被引流到第一膨胀阀。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具有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底部的第一出口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侧部或顶部的第二出口部,所述的第一出口部用于将所述的沸点高的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引流至第一膨胀阀,所述的第二出口部用于将所述的沸点低的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气态的制冷剂引流至第三换热器。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有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混合组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的第一制冷剂的沸点比第二制冷剂高,当所述的混合制冷剂进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时,沸点高的第一制冷剂冷凝呈液态,在经过容器后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从容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一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内变为气态,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当所述的混合制冷机进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后,沸点低的第二制冷剂为气态,在经过容器后气态的第二制冷剂从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流出,流经第三换热器冷凝为液态,再流经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在第四换热器内变为气态,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四换热器包括第四进水口、第四出水口,所述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或者相断开,当需要制冷水时,使水进入第二进水口,经过第二换热器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二出水口流出,或使水进入第四进水口,经过第四换热器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四出水口流出,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冷水;当需要制热水时,当第一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断开时,使水进入第一进水口,经过第一换热器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一出水口流出,或使水进入第三进水口,经过第三换热器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三出水口流出,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水;当需要制热水时,当第一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时,使水进入第三进水口,经过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一出水口流出,制得高温热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具有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当需要制得一种温度的冷水或热水时,关闭所述的第一膨胀阀打开第二膨胀阀,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容器、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用于制热水,所述的第四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用于制冷水;打开所述的第一膨胀阀关闭第二膨胀阀,所述的制冷剂从要所述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容器、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用于制热水,所述的第三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用于制冷水。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为冷媒,通过先在第一换热器里冷凝沸点较高的第一制冷剂放出热量,再在第二换热器里冷凝沸点较低的第二制冷剂放出热量,同时第一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里蒸发吸收热量,第二制冷剂在第四换热器里蒸发吸收热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冷水或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水,且两种水温使经过沸点不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得到的,因此机组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压缩机;11、出气口;12、吸气口;2、第一换热器;21、第一进出口;22、第二进出口;23、第一进水口;24、第一出水口;3、容器;31、制冷剂进口;32、气态制冷剂出口;33、液态制冷剂出口;4、第一膨胀阀;5、第二换热器;51、第三进出口;52、第四进出口;53、第二进水口;54、第二出水口;6、第三换热器;61、第五进出口;62、第六进出口;63、第三进水口;64、第三出水口;7、第二膨胀阀;8、第四换热器;81、第七进出口;82、第八进出口;83、第四进水口;84、第四出水口;9、四通换向阀;91、D端口;92、C端口;93、S端口;94、E端口;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下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上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5、第三换热器6、第四换热器8、第一膨胀阀4、第二膨胀阀7、用于盛放制冷剂的容器3,
所述的压缩机1具有出气口11、吸气口12,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具有制冷剂的第一进出口21、第二进出口22,所述的第二换热器5具有制冷剂的第三进出口51、第四进出口52,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具有制冷剂的第五进出口61、第六进出口62,所述的第四换热器8具有制冷剂的第七进出口81、第八进出口82,所述的容器3具有制冷剂进口31、液态制冷剂出口33、气态制冷剂出口32,所述的液态制冷剂出口33设置在容器3的底部,所述的气态制冷剂出口32设置在容器3的顶部。
所述的压缩机1的出气口11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进出口21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进出口22与所述的容器3的制冷剂进口31相连通,所述的容器3的液态制冷剂出口33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5的第三进出口51相连通,所述的容器3的气态制冷剂出口32与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的第五进出口61相连通。所述的液态制冷剂出口33与所述的第三进出口51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4,所述的第二换热器5的第四进出口52与所述的压缩机1的吸气口12相连通,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的第六进出口62与所述的第四换热器8的第七进出口81相连通,所述的第六进出口62与所述的第七进出口81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阀7,所述的第四换热器8的第八进出口82与所述的压缩机1的吸气口12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还包括第一进水口23、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5包括第二进水口53、第二出水口54,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包括第三进水口63、第三出水口64,所述的第四换热器8包括第四进水口83、第四出水口84,所述的第一进水口23与第三出水口64相断开。所述的第一膨胀阀4和第二膨胀阀7具有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有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混合组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的第一制冷剂的沸点比第二制冷剂高。
当所述的混合制冷剂进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时,沸点高的第一制冷剂冷凝呈液态,在经过容器3后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从容器3的液态制冷剂出口33流出,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4、第二换热器5,第一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5内变为气态,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当所述的混合制冷机进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后,沸点低的第二制冷剂为气态,在经过容器3后气态的第二制冷剂从容器3的气态制冷剂出口32流出,流经第三换热器6冷凝为液态,再流经第二膨胀阀7、第四换热器8,在第四换热器8内变为气态,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
当需要制冷水时,使水进入第二进水口53,经过第二换热器5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二出水口54流出,或使水进入第四进水口83,经过第四换热器8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四出水口84流出,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冷水,也可以使低温水与第四换热器8换热以降低水温,中温水与第二换热器5换热以降低水温;
当需要制热水时,使水进入第一进水口23,经过第一换热器2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一出水口流出,或使水进入第三进水口63,经过第三换热器6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三出水口64流出,制得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水,也可以使中温水经过第三换热器6换热以提高水温,使高温水经过第一换热器2以提高水温。
当需要制得一种温度的冷水或热水时,关闭所述的第一膨胀阀4打开第二膨胀阀7,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出气口11流出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容器3、第三换热器6、第二膨胀阀7、第四换热器8,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所述的第二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用于制热水,所述的第四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用于制冷水;打开所述的第一膨胀阀4关闭第二膨胀阀7,所述的制冷剂从要所述的出气口11流出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容器3、第一膨胀阀4、第二换热器5,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用于制热水,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作为蒸发器,用于制冷水。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制冷系统,所述的第一进水口23与第三出水口64相连通,当需要制热水时,使水进入第三进水口63,经过第三换热器6与第一换热器2,与之发生热交换,从第一出水口流出,制得高温热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使第三出水口64与第一进水口23设置为可断开的连接状态,由用户自由选择第三出水口64与第一进水口23的连接状态。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制冷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一四通换向阀9、单向阀10,所述的四通换向阀9包括D端口91、C端口92、S端口93、E端口94,所述的单向阀10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6的第五进出口61和四通换向阀9的C端口92,用于使制冷剂从第三换热器6的第五进出口61流向四通换向阀9的C端口92。
所述的四通换向阀9在调节过程中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D端口91与C端口92导通且S端口93与E端口94导通,D端口91与E端口94导通且S端口93与C端口92导通。
D端口91与C端口92导通且S端口93与E端口94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出气口11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9的D端口91、C端口92、第一换热器2、容器3。在进入容器3后,气态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出口32流出流经第三换热器6、第二膨胀阀7、第四换热器8、四通换向阀9E端口94、S端口93,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在进入容器3后,液态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出口33流出流经第一膨胀阀4、第二换热器5、低通换向阀的E端口94、S端口93,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此时的制冷系统与图2中的制冷系统相似,其中,第一换热器2与第三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可以用于制取热水,第二换热器5与第四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可以用于制取冷水。也可以用过第一膨胀阀4与第二膨胀阀7的打开或关闭控制制冷剂的流向。
D端口91与E端口94导通且S端口93与C端口92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出气口11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9的D端口91、E端口94,从E端口94流出口,制冷剂一部分流向第二换热器5,一部分流向第四换热器8,流向第二换热器5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4、容器3、第一换热器2、四通换向阀9的C端口92、S端口93,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流向第四换热器8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膨胀阀7、第三换热器6、单向阀10、四通换向阀9的C端口92、S端口93,最后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2回到压缩机1。此时的第四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可以用于制取热水,第一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6作为蒸发器,可以用于制取冷水。此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膨胀阀4和第二膨胀阀7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6可以集成在一个总换热器中,如壳管换热器,所述的混合制冷剂先接触第一换热器2,沸点高的制冷剂被冷凝为液态,液态制冷剂被引流到第一膨胀阀4。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具有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底部的第一出口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侧部或顶部的第二出口部,所述的第一出口部用于将所述的沸点高的经过第一换热器2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引流至第一膨胀阀4,所述的第二出口部用于将所述的沸点低的经过第一换热器2后为气态的制冷剂引流至第三换热器6。所述的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出口部与所述的第一膨胀阀4相连通,以将所述的液态制冷剂引流至第一膨胀阀4,所述的第二出口部与所述的第五进出口61相连通,以将所述的气态制冷剂引流至第三换热器6中进行进一步的冷凝,所述的第一出口部与第二出口部未在图中显示。
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的组分可以配比相等,第一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换热量比值也可以相等。用户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调配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的不同的组分配比,来实现不同换热量需求,同时需要调整的是对应换热器的大小。
以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为例,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系统: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热水系统用于制冷的时候,30℃冷却水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6,高沸点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里面先冷凝为液体,然后进入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4到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中中温冷水23℃进入,放出热量,降为18℃;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到第三换热器6冷凝,经过第二膨胀阀7到第四换热器8蒸发,第四换热器8中低温冷水12℃进入,放出热量,降为7℃。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热水系统用于制冷的时候,30℃冷却水依次进入第三换热器6和第一换热器2,高沸点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里面先冷凝下来,然后进入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4节流到第二换热器5蒸发,第二换热器5中中温冷水23℃进入,放出热量,降为18℃;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气体制冷剂到第三换热器6冷凝,经过第二膨胀阀7节流到第四换热器8蒸发,第四换热器8中低温冷水12℃进入,放出热量,降为7℃。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热水系统用于制热的时候,40℃高温水进入第一换热器2,升温到45℃,30℃中温水进入第三换热器6,升温到35℃,高沸点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里面先冷凝下来,加热高温水,然后进入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4节流到第二换热器5蒸发,第二蒸发器中15℃的水进入,放出热量,降为7℃;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气体制冷剂到第三换热器6冷凝,加热中温水,经过第二膨胀阀7节流到第四换热器8蒸发,第四换热器8中15℃水进入,放出热量,降为7℃。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热水系统用于制热的时候,40℃高温水进入第一换热器2,升温到45℃,30℃中温水进入第三换热器6,升温到35℃,高沸点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里面先冷凝下来,加热高温水,然后进入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4节流到第二换热器5蒸发,第二蒸发器中15℃水进入,放出热量,降为11℃;所述容器3分离出的气体制冷剂到第三换热器6冷凝,加热中温水,经过第二膨胀阀7节流到第四换热器8蒸发,第四换热器8中11℃源侧水进入,放出热量,降为7℃。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热水系统用于制冷时,只需要一个低温水的时候,关闭第一膨胀阀4;只需要一个中温水的时候,关闭第二膨胀阀7;系统用于制热时,只需要一个高温水的时候,关闭中温水水流,关闭第二膨胀阀7或者维持一个最小的开度;只需要一个中温水的时候,关闭高温水水流,关闭第一膨胀阀4或者维持一个最小的开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采用的制冷剂是R407C,包括了高沸点组分R134a和低沸点组分R125&R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上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
所述的压缩机具有出气口、吸气口,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三进出口、第四进出口,所述的第三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五进出口、第六进出口,所述的第四换热器具有制冷剂的第七进出口、第八进出口,
所述的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和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三进出口与所述的第二进出口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液态制冷剂流向第三进出口,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气态制冷剂流向第五进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四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第六进出口与所述的第四换热器的第七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第六进出口与所述的第七进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膨胀阀,所述的第四换热器的第八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为沸点不同的混合制冷剂,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混合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经过第一换热器,
所述的沸点高的制冷剂冷凝成液态,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所述的沸点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气态,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混合制冷剂包括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所述的第一制冷剂的沸点比第二制冷剂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用于盛放制冷剂液体的容器,所述的容器具有制冷剂进口、液态制冷剂出口、气态制冷剂出口,
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的容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的容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相连通,所述的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相连通,
所述的沸点高的制冷剂冷凝成液态,经过容器,从容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所述的沸点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气态,经过容器,从容器的其态制冷剂出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一四通换向阀、单向阀,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包括D端口、C端口、S端口、E端口,所述的单向阀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和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用于使制冷剂从第三换热器的第五进出口流向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
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在调节过程中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D端口与C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E端口导通,D端口与E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C端口导通,
D端口与C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E端口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D端口、C端口、第一换热器、容器,
在进入容器后,气态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出口流出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二膨胀阀、第四换热器、四通换向阀E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在进入容器后,液态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出口流出流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低通换向阀的E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D端口与E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C端口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D端口、E端口,从E端口流出口,制冷剂一部分流向第二换热器,一部分流向第四换热器,
流向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一膨胀阀、容器、第一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流向第四换热器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膨胀阀、第三换热器、单向阀、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四换热器包括第四进水口、第四出水口,所述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或者相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具有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容器的底部,所述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容器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的第三换热器集成为一个总换热器,所述的总换热器为一壳管换热器,
所述的混合制冷剂先接触第一换热器,沸点高的制冷剂被冷凝为液态,液态制冷剂被引流到第一膨胀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具有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底部的第一出口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侧部或顶部的第二出口部,所述的第一出口部用于将所述的沸点高的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引流至第一膨胀阀,所述的第二出口部用于将所述的沸点低的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气态的制冷剂引流至第三换热器。
CN201520696518.3U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制冷系统 Active CN20492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6518.3U CN204923539U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6518.3U CN204923539U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3539U true CN204923539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2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96518.3U Active CN204923539U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3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791A (zh) * 2015-09-09 2015-12-30 江苏宝奥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791A (zh) * 2015-09-09 2015-12-30 江苏宝奥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060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4943956U (zh)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CN104236164B (zh) 一种超高温复叠式水源热泵系统
CN208896808U (zh)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05465916A (zh) 空调系统
CN109945374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集成循环管路系统
CN205919561U (zh) 一种浓度可调的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空调系统
CN204063308U (zh) 空调系统
CN105890084B (zh) 热水供给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115012B (zh) 一种用于暖气片采暖的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45404U (zh) 空调系统
CN203731741U (zh) 空调热水机系统
CN203274348U (zh) 一种超低温双回路热泵空调热水机
CN204923539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8832733U (zh) 一种双工况空气能高温热泵热水机装置
CN208312577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103968455A (zh) 空调器
CN203880998U (zh) 热泵系统
CN203323455U (zh) 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
CN202947366U (zh) 空气能热泵三联供冷热水机
CN104990169B (zh) 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空调系统
CN20158304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CN201034394Y (zh) 一种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N203964446U (zh) 热水发生装置
CN103225930A (zh) 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8

Address after: 214521 No. 55, Xinjian North Road, Chengbei Park, Jing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kai thermal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500 No. 55, Xinjian North Road, Chengbei Industrial Park, Jingjia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BAOAOLAN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