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6808U -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6808U
CN208896808U CN201821606525.XU CN201821606525U CN208896808U CN 208896808 U CN208896808 U CN 208896808U CN 201821606525 U CN201821606525 U CN 201821606525U CN 208896808 U CN208896808 U CN 208896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way solenoid
heat pump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65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张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uper forc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65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6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6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6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涉及热泵技术领域。间接热泵系统由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电子水泵、水暖电加热器、暖风芯体、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组成,间接热泵系统具有四种除湿模式,且在加热和制冷模式转换时流过蒸发器的制冷剂无需换向。间接热泵系统可解决传统热泵系统设计不完善和除湿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背景技术
热泵技术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空调热泵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住宅及汽车中,如热泵型空调器。
现有典型的汽车热泵技术方案通过将现有HVAC(采暖通风与空调)中暖风芯体替换为室内冷凝器,在冬季工况下,热泵运行时,室内冷凝器放出热量,室外换热器吸收热量,达到将车外热量传送至车内的目的,此系统结构及控制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可在≥-5℃以上工作。但是在制冷和热泵运行模式时,蒸发器制冷剂进出方向相反,无法满足更低温度的车内采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接热泵系统,解决传统热泵系统设计不完善和除湿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解决传统空调设计不完善和除湿工作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解决传统汽车空调设计不完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包括:
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
压缩机的压缩机出口连接至第一电磁三通阀后通过第一电磁三通阀分别连接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和水冷冷凝器的一端;
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电磁三通阀依次串联连接,蒸发器一端与第二电磁三通阀连接,蒸发器另一端、第二节流装置与第一电磁截止阀的一端依次串联连接,第一电磁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
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一端口连接至第一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端口与水冷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端口与第二电磁三通阀连接,第四端口与压缩机的压缩机进口连接;
第二电磁截止阀一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电磁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磁截止阀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端口与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
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共同限定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中具有制冷剂。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汽车热泵系统在热泵加热运行时,制冷剂由水冷冷凝器流向蒸发器,而制冷时,制冷剂则由室外换热器流向蒸发器,这导致蒸发器制冷剂进出方向相反,而在设计应用中,低压侧通常需要大管径以降低流阻,高压侧通常需小管径以利于保证高压压力,现有热泵系统回路中蒸发器制冷剂进出方向不一致有悖于设计原则;另一方面,现有的汽车热泵系统除湿方案较少,不能根据车内负荷或整车需求选择适应的除湿方案。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间接热泵系统,其中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组成。当关闭第一电磁截止阀,开启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时,系统为加热循环模式/第一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当蒸发器实现冷凝功能时为加热循环模式,当蒸发器实现蒸发功能时为第一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当关闭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和第一节流装置,开启第二节流装置时,系统为第二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开启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时,系统为第三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当关闭第二电磁截止阀,开启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时,系统为第四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当关闭第二电磁截止阀,开启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并关闭第一电磁三通阀至水冷冷凝器的一路时,系统为制冷模式。四种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与制冷模式中,蒸发器制冷剂的进出方向不变,符合低压侧通常需要大管径以降低流阻,高压侧通常需小管径以利于保证高压压力的原则,气液分离器具有回热增焓功能,无需使用专用补气增焓压缩机或者再增加回热器,整个间接热泵系统能够提高热泵性能,降低成本,能够很好地满足汽车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共同限定过冷通道;
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共同限定过热通道;
气液分离器被构造为增加在过冷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过热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电子水泵、水暖电加热器和暖风芯体;
水暖电加热器、暖风芯体和电子水泵的水泵进口依次串联连通,电子水泵的水泵出口、水冷冷凝器和水暖电加热器远离暖风芯体的一端依次串联连通;
水冷冷凝器、电子水泵、水暖电加热器、暖风芯体共同限定防冻液回路;
防冻液回路中具有防冻液,防冻液回路与制冷剂回路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电池冷却器和第三节流装置;
电池冷却器与第三节流装置连接;
电池冷却器远离第三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电磁三通阀与第三端口之间的管路上;
第三节流装置远离电池冷却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节流装置与第一电磁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电池冷却器还具有电池冷却液,电池冷却器分别连接有电池冷却液的进液管和电池冷却液的出液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进液管、出液管与电池冷却器共同限定电池冷却液回路,电池冷却液回路与制冷剂回路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制冷剂为R134a。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节流装置被构造为可控制蒸发器的蒸发温度;
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一种空调,空调具有上述间接热泵系统。
一种汽车,汽车具有上述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相对高性能的补气增焓压缩机系统,性能相当而成本更低,并且蒸发器无需换向,具有多种可根据负荷不同进行选择的除湿模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空调设计不完善和除湿工作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汽车所用的空调设计不完善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间接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加热循环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三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四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间接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间接热泵系统;11-间接热泵系统;12-第一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加热循环模式);14-第二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5-第三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6-第四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40-第一电磁截止阀;42-第二电磁截止阀;43-第三电磁截止阀;44-第四电磁截止阀;45-第五电磁截止阀;46-第六电磁截止阀;48-第一电磁三通阀;49-第二电磁三通阀;50-第一节流装置;52-第二节流装置;54-第三节流装置;100-压缩机;102-压缩机出口;104-压缩机进口;200-水冷冷凝器;300-室外换热器;400-气液分离器;410-第一端口;420-第二端口;430-第三端口;440-第四端口;500-蒸发器;600-电池冷却器;610-出液管;620-进液管;700-回热器;800-暖风芯体;810-电子水泵;820-水暖电加热器;900-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接热泵系统10,间接热泵系统10用于解决传统热泵系统设计不完善和除湿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间接热泵系统10的具体结构。
间接热泵系统10由压缩机100、水冷冷凝器200、室外换热器300、气液分离器400、蒸发器500、电池冷却器600、暖风芯体800、电子水泵810、水暖电加热器820、第一电磁截止阀40、第二电磁截止阀42、第一电磁三通阀48、第二电磁三通阀49、第一节流装置50、第二节流装置52和第三节流装置54组成。压缩机100的压缩机出口102连接至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一个端口后通过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和第三个端口分别连接室外换热器300的上端和水冷冷凝器200的上端;室外换热器300的下端、第一节流装置50与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依次串联连接,蒸发器500上端与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二个端口连接,蒸发器500下端、第二节流装置52与第一电磁截止阀40的右端依次串联连接,第一电磁截止阀40的左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50与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之间的管路上;气液分离器400具有第一端口410、第二端口420、第三端口430和第四端口440,第一端口410连接至第一电磁截止阀40右端与第二节流装置52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端口420与水冷冷凝器200的下端连接,第三端口430与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连接,第四端口440与压缩机100的压缩机进口104连接;第二电磁截止阀42上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300上端与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磁截止阀42下端连接至第三端口430与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之间的管路上。
气液分离器400中,第二端口420与第一端口410共同限定过冷通道,第三端口430与第四端口440共同限定过热通道,过冷通道内的制冷剂与过热通道内的制冷剂能够发生热交换,使得气液分离器400能够增加在过冷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过热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起到回热增焓的作用。
电池冷却器600下端与第三节流装置54的上端连接,电池冷却器600上端连接至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与第三端口430之间的管路上,第三节流装置54的下端连接至第二节流装置52下端与第一电磁截止阀40右端之间的管路上。电池冷却器600还分别连接有出液管610和进液管620,进液管620和出液管610供电池冷却液进出。
压缩机100、水冷冷凝器200、室外换热器300、气液分离器400、蒸发器500、第一电磁三通阀48、第二电磁三通阀49、第一电磁截止阀40、第二电磁截止阀42、第一节流装置50和第二节流装置52共同限定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中具有制冷剂。
水暖电加热器820、暖风芯体800和电子水泵810的水泵进口依次串联连通,电子水泵810的水泵出口、水冷冷凝器200和水暖电加热器820远离暖风芯体800的一端依次串联连通构成防冻液回路,防冻液回路中具有防冻液。
电池冷却液的循环回路与制冷剂回路互相独立,并且电池冷却液与制冷剂能够在电池冷却器600内发生热交换;防冻液回路与制冷剂回路独立,并且防冻液与制冷剂能够在水冷冷凝器200内发生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50、第二节流装置52和第三节流装置54为电子膨胀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一节流装置50、第二节流装置52和第三节流装置54的具体形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50、第二节流装置52和第三节流装置54也可采用热力膨胀阀或者毛细管。
本实施例中,制冷剂为R134a(1,1,1,2-四氟乙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制冷剂的具体形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可为其他介质。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加热循环模式)12。
关闭第一电磁截止阀40和第三节流装置54,开启第二电磁截止阀42、第一节流装置50和第二节流装置52;并使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由压缩机100排出高温气态制冷剂经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水冷冷凝器200进行冷却,此时水冷冷凝器200中流过的高温制冷剂会与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同时由电子水泵810驱动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循环流动,然后流过水暖电加热器820进入暖风芯体800实现冷空气和防冻液换热。水冷冷凝器200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水冷冷凝器200将高温制冷剂冷却为液态,同时产生大量热量散发至车内)。从水冷冷凝器200流出的制冷剂由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二端口420流入,从第一端口410流出后经第二节流装置52进入蒸发器500,制冷剂在蒸发器500内换热后通过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进入第一节流装置50再次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0(此时室外换热器300为蒸发功能)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经第二电磁截止阀42进入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三端口430,然后从第四端口440流出回到压缩机100。
流经气液分离器400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制冷剂分别在气液分离器400内的过冷通道和过热通道,并且相互发生热交换,使得气液分离器400能够增加在过冷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过热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起到回热增焓的作用,经气液分离器400回热后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0,使得热泵性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压缩机100吸气状态更为可靠。
本循环中,第二节流装置52能够控制蒸发器500的蒸发温度,当蒸发器500起到冷凝的功能时,本循环为加热循环;当蒸发器500起到蒸发的功能时,本循环为加热与除湿循环。
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4。
关闭第一电磁截止阀40、第二电磁截止阀42、第一节流装置50和第三节流装置54,开启第二节流装置52;并使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由压缩机100排出高温气态制冷剂经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水冷冷凝器200进行冷却,此时水冷冷凝器200中流过的高温制冷剂会与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同时由电子水泵810驱动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循环流动,然后流过水暖电加热器820进入暖风芯体800实现冷空气和防冻液换热。水冷冷凝器200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水冷冷凝器200将高温制冷剂冷却为液态,同时产生大量热量散发至车内)。从水冷冷凝器200流出的制冷剂由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二端口420流入,从第一端口410流出后经第二节流装置52进入蒸发器500(起到蒸发功能),制冷剂在蒸发器500内换热后通过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三端口430,然后从第四端口440流出回到压缩机100。
流经气液分离器400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制冷剂分别在气液分离器400内的过冷通道和过热通道,并且相互发生热交换,使得气液分离器400能够增加在过冷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过热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起到回热增焓的作用,经气液分离器400回热后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0,使得热泵性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压缩机100吸气状态更为可靠。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5。
关闭第三节流装置54,开启第一电磁截止阀40、第二电磁截止阀42、第一节流装置50和第二节流装置52;并使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由压缩机100排出高温气态制冷剂经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水冷冷凝器200进行冷却,此时水冷冷凝器200中流过的高温制冷剂会与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同时由电子水泵810驱动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循环流动,然后流过水暖电加热器820进入暖风芯体800实现冷空气和防冻液换热。水冷冷凝器200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水冷冷凝器200将高温制冷剂冷却为液态,同时产生大量热量散发至车内)。从水冷冷凝器200流出的制冷剂由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二端口420流入,从第一端口410流出后,分为两路,第一路制冷剂经第二节流装置52进入蒸发器500(起到蒸发功能),制冷剂在蒸发器500内换热后通过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三端口430,然后从第四端口440流出回到压缩机100;第二路制冷剂经第一电磁截止阀40后进入第一节流装置50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0(起到蒸发功能)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第二电磁截止阀42与第一路的制冷剂一起汇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三端口430,然后从第四端口440流出回到压缩机100。
流经气液分离器400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制冷剂分别在气液分离器400内的过冷通道和过热通道,并且相互发生热交换,使得气液分离器400能够增加在过冷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过热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起到回热增焓的作用,经气液分离器400回热后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0,使得热泵性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压缩机100吸气状态更为可靠。
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6。
关闭第二电磁截止阀42和第三节流装置54,开启第一电磁截止阀40、第一节流装置50和第二节流装置52;并使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三个端口均开启;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由压缩机100排出高温气态制冷剂经第一电磁三通阀48后,分为两路。
第一路制冷剂由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水冷冷凝器200进行冷却,此时水冷冷凝器200中流过的高温制冷剂会与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同时由电子水泵810驱动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循环流动,然后流过水暖电加热器820进入暖风芯体800实现冷空气和防冻液换热。水冷冷凝器200能够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水冷冷凝器200将高温制冷剂冷却为液态,同时产生大量热量散发至车内)。从水冷冷凝器200流出的制冷剂由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二端口420流入,从第一端口410流出。
第二路制冷剂由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进入室外换热器300(起到冷凝功能)与室外空气发生热交换,然后经第一节流装置50(此时第一节流装置50全开,不进行节流),从第一电磁截止阀40流出。
两路制冷剂汇合后再经第二节流装置5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500(起到蒸发功能),换热后通过第三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进入气液分离器400的第三端口430,然后从第四端口440流出回到压缩机100。
流经气液分离器400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制冷剂分别在气液分离器400内的过冷通道和过热通道,并且相互发生热交换,使得气液分离器400能够增加在过冷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过热通道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起到回热增焓的作用,经气液分离器400回热后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0,使得热泵性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压缩机100吸气状态更为可靠。
另外,需要选择制冷模式时,关闭第二电磁截止阀42,开启第一电磁截止阀40、第一节流装置50和第二节流装置52;并使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三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一个端口关闭,其他两个端口开启。其中第三节流装置54根据电池是否需要进行冷却的需求可选择地进行开启或关闭。由压缩机100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102排出,由第一电磁三通阀48的第二个端口进入室外换热器300,室外换热器300此时起到冷凝的作用,与室外空气发生热交换,将高温高压过热制冷剂冷凝为液态,并放出大量热排出室外,冷却后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一节流装置50(此时第一节流装置50全开,不进行节流),从第一电磁截止阀40流入第二节流装置52,冷却后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二节流装置52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下降,进入蒸发器500,通过蒸发器500对流经蒸发器500中的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蒸发为气态,同时蒸发过程吸收车内热量降温,实现制冷功能;(若第三节流装置54开启,则冷却后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三节流装置54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下降,进入电池冷却器600,进入电池冷却器600中的制冷剂与电池冷却液发生热交换,吸收电池冷却液中的热量后流出电池冷却器600,起到给电池降温的作用。)而后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由蒸发器500上端流出,经第二电磁三通阀49的第三个端口流向气液分离器400,最后制冷剂回到压缩机100。
具体地,由上所述,间接热泵系统10可完成关键的第一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加热循环模式)12、第二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4、第三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5以及第四加热与除湿循环模式16四种加热除湿模式,四种加热除湿模式根据具体的系统热负荷决定采取哪一种车内除湿模式。同时间接热泵系统10也可实现制冷模式,并且在制冷模式和四种加热除湿模式中,蒸发器500中的制冷剂的进出方向不变,符合低压侧连接大管径以降低流阻、高压侧连接小管径以利于保证高压压力的设计原则。相对于传统热泵方案,整个间接热泵系统10能够提高热泵性能,相对专用补气增焓压缩机系统能降低成本,能够很好地满足汽车的需求。采用独立循环的防冻液回路与制冷剂回路,防冻液回路中的防冻液能够间接地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通过与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在水冷冷凝器200中发生热交换实现),可以满足对于现有HVAC的改制,从而大幅减少开发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接热泵系统11,间接热泵系统11用于解决传统热泵系统设计不完善和除湿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间接热泵系统11的具体结构。
间接热泵系统11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间接热泵系统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间接热泵系统11利用第三电磁截止阀43和第四电磁截止阀44代替间接热泵系统10中的第一电磁三通阀48;利用第五电磁截止阀45和第六电磁截止阀46代替间接热泵系统10中的第二电磁三通阀49;利用普通的气液分离器900与回热器700共同配合代替间接热泵系统10中的具有回热增焓功能的气液分离器4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空调具有上述实施例1中的间接热泵系统10或者上述实施例2中的间接热泵系统11,空调用于解决传统空调设计不完善和除湿工作模式选择少的问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汽车用于解决传统汽车空调设计不完善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第一电磁截止阀、第二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
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后通过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一端;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电磁三通阀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蒸发器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连接,所述蒸发器另一端、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截止阀的一端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截止阀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磁截止阀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电磁截止阀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所述第一电磁截止阀、所述第二电磁截止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共同限定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具有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共同限定过冷通道;
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共同限定过热通道;
所述气液分离器被构造为增加在所述过冷通道内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在所述过热通道内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过热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子水泵、水暖电加热器和暖风芯体;
所述水暖电加热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电子水泵的水泵进口依次串联连通,所述电子水泵的水泵出口、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水暖电加热器远离所述暖风芯体的一端依次串联连通;
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电子水泵、所述水暖电加热器、所述暖风芯体共同限定防冻液回路;
所述防冻液回路中具有防冻液,所述防冻液回路与所述制冷剂回路相互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池冷却器和第三节流装置;
所述电池冷却器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连接;
所述电池冷却器远离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远离所述电池冷却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冷却器还具有电池冷却液,所述电池冷却器分别连接有所述电池冷却液的进液管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出液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电池冷却器共同限定电池冷却液回路,所述电池冷却液回路与所述制冷剂回路相互独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为R134a。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被构造为可控制所述蒸发器的蒸发温度;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热泵系统。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具有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空调。
CN201821606525.X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Active CN208896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525.XU CN208896808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525.XU CN208896808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6808U true CN208896808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7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6525.XU Active CN208896808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680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238A (zh) * 2020-03-13 2020-07-1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3320350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换向的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WO2022017443A1 (zh) * 2020-07-23 2022-01-2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阀组装置、控制方法、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WO2023177120A1 (ko) * 2022-03-17 2023-09-2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열관리 시스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238A (zh) * 2020-03-13 2020-07-1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1397238B (zh) * 2020-03-13 2021-06-0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WO2022017443A1 (zh) * 2020-07-23 2022-01-2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阀组装置、控制方法、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13320350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换向的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13320350B (zh) * 2021-06-02 2024-04-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换向的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WO2023177120A1 (ko) * 2022-03-17 2023-09-2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열관리 시스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96808U (zh)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03889751B (zh) 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泵系统
CN210821724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
CN104833152B (zh) 一种防液击空调除霜系统
CN206676353U (zh) 空调系统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9080409B (zh) 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06524339A (zh) 空调节能系统和节能方法及空调
CN106247654A (zh) 一种二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85766A (zh) 空调系统
CN204063308U (zh) 空调系统
CN208896809U (zh) 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074990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579193A (zh) 蒸发冷太空能双源多联热泵机组
CN206094296U (zh) 空调器
CN107449129A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035450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595118A (zh) 风冷冷热水机组
CN208881526U (zh) 一种间接式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206310607U (zh) 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制热效果的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205425229U (zh) 空调系统
CN211526761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209558591U (zh) 蒸发冷太空能双源多联热泵机组
CN109282520B (zh) 涡流管与压缩式复合的直膨式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2

Address after: 401120, No. 2001, Golden Road, North New District, Chongqing, Yube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super forc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No. 2001, Golden Road, North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OLI HI-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