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8844U -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8844U
CN204918844U CN201520543269.4U CN201520543269U CN204918844U CN 204918844 U CN204918844 U CN 204918844U CN 201520543269 U CN201520543269 U CN 201520543269U CN 204918844 U CN204918844 U CN 204918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houlder
hole
main part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32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和松
陈辉
郭大伟
靳秋诚
郁叙法
张礼铭
冷先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yuntongTechnology Co.,Ltd.
Jiangyin Dongsheng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Dong Sheng New Forms Of Energy Co Ltd
BEIJING JINGYUNTONG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Dong Sheng New Forms Of Energy Co Ltd, BEIJING JINGYUNTONG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Dong Sheng New Forms Of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432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8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8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8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硅芯生产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该电极包括杆状的电极主体,且所述电极主体内设置有阶梯孔,且所述阶梯孔中直径较大的孔为螺纹孔,所述电极主体背离所述阶梯孔孔口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电极主体上设置有定位的档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电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由于焊接不严密漏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递电流。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上加工出阶梯孔及档肩,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及档肩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硅芯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背景技术
铜电极是炉内加热热场与炉外电源的连接通道,在炉内与热场通过螺栓连接,炉外通过水冷电缆与变压器连接。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的结构,其由电极法兰1、电极杆体2、电极堵头3焊接而成。焊接完成后,经过机加工,形成最终尺寸。其中的电极是纯铜原料加工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会产生应力,故容易变形。尤其是焊接工序,因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应力释放,工件很可能会严重变形,精加工的所有公差尺寸都会受到影响。由于铜电极的大部分都在炉体内部,炉体内部为高温高真空的环境,因此铜电极的焊接有非常高的要求。既不能因焊接降低导电率,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渗漏,否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用以提高电极的导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该电极包括杆状的电极主体,且所述电极主体内设置有阶梯孔,且所述阶梯孔中直径较大的孔为螺纹孔,所述电极主体背离所述阶梯孔孔口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电极主体上设置有定位的档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电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由于焊接不严密漏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递电流。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上加工出阶梯孔及档肩,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及档肩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优选的,所述杆状的电极主体为阶梯杆,且所述档肩设置在所述阶梯杆的阶梯面。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的孔口位于所述阶梯杆中直径较大的一端,且所述螺纹孔的深度小于所述阶梯杆中直径较大的杆的长度。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孔内的冷却管,且所述冷却管为双层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为直线型的石墨加热器,所述直线型的石墨加热器具有波浪形的折弯结构,且所述石墨加热器的设置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及第二连接端口,位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口之间的石墨加热器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上分别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及第二连接端口连接在同一相电源线,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分别连接在另外两相电源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电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由于焊接不严密漏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递电流。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上加工出阶梯孔及档肩,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及档肩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优选的,所述波浪形折弯结构的形状不相同。
优选的,所述石墨电极的折弯结构形成避让所述硅芯炉上的测温口及观察口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硅芯炉,该炉包括炉膛以及设置在所述炉膛内的保温罩,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保温罩内顶部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电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由于焊接不严密漏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递电流。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上加工出阶梯孔及档肩,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及档肩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极法兰2-电极杆体3-电极堵头
11-电极主体12-档肩13-阶梯孔
14-冷却管15-冷却腔20-石墨电极
21-第一连接端口22-第二连接端口23-第三连接端口
24-第四连接端口25-避让测温口的间隙26-避让观察口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该电极包括杆状的电极主体11,且电极主体11内设置有阶梯孔13,且阶梯孔13中直径较大的孔为螺纹孔,电极主体11背离阶梯孔13孔口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电极主体11上设置有定位的档肩12。
在上述实施例中,整个电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由于焊接不严密漏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递电流。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11上加工出阶梯孔13及档肩12,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11及档肩12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为了方便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2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继续参考图2,杆状的电极主体11为阶梯杆,且档肩12设置在阶梯杆的阶梯面。其具体加工时,将一根棒状的铜电极车削成阶梯杆状,并且,在车削时,车削出档肩12,之后,在阶梯杆上切割出阶梯孔13,并且阶梯孔13中直径较大的孔为螺纹孔,该螺纹孔的孔口位于阶梯杆中直径较大的一端,且螺纹孔的深度小于阶梯杆中直径较大的杆的长度。在打孔时,阶梯孔13内的顶部存在车削的倒角,并且,在阶梯孔13中孔径较大的孔内设置有螺纹。阶梯杆的直径较小的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孔13内的冷却管14。具体的,该冷却管插在所述阶梯孔13内,该阶梯孔13为冷却腔15,冷却腔15连接有外部的回水管路。在电极使用时,在冷却管14内通入降温用的液体,液体在流入到冷却腔15内时,对电极进行降温,避免电极连接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导致电极出现熔融状态,影响其导电性,升温后的液体通过与冷却腔15连通的回水管路流出。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为直线型的石墨加热器,直线型的石墨加热器具有波浪形的折弯结构,且石墨加热器的设置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及第二连接端口,位于两个连接端口之间的石墨加热器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其中,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上分别设置有上述任一种电极,且第一连接端口及第二连接端口连接在同一相电源线,第三连接端口及第四连接端口分别连接在另外两相电源线。
一并参考图2及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采用直线型石墨电极20,可以在炉体的热场顶部布置直线型加热器,并且石墨电极20采用波浪形结构,从而保证了石墨电极20能够有足够的阻值来提供热量,并且,石墨电极20的设置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口21及第二连接端口22,位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口之间的石墨电极20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口23及第四连接端口24,从而使得石墨电极20被分割成三部分,且分割的三部分的电阻相同。并且,在设备外部通过水冷电缆等外部部件连接成三角形,保证加热器三相的发热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一改往日的方圈型设计布置,本实用新型按工艺要求布置成直线型。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采用顶面加热器一相与侧面加热器一相并联的方式形成三角形连接。而本实用新型只用顶部加热器的一相形成三角形,且通过炉膛外部机械结来形成三角形加热器,从而简化了加热器的结构,并且方便加热器设置。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11上加工出阶梯孔13及档肩12,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11及档肩12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此外,该波浪形结构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较佳的,所述波浪形折弯结构的形状不相同。从而方便直线型石墨电极20布置,并且,石墨电极20的折弯结构形成避让所述硅芯炉上的测温口及观察口的间隙。如图3所示,图2示出了折弯结构之间形成间隙避让观察口及测温口,其中,图3中示出了一个避让测温口的间隙25及两个避让观察口的间隙26,使得安装后的石墨电极20不会影响到炉体设备上的其他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硅芯炉,该炉包括炉膛以及设置在炉膛内的保温罩,还包括固定在保温罩内顶部的上述任一项的加热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整个电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由于焊接不严密漏水,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递电流。具体的,整个电极由电极主体11上加工出阶梯孔13及档肩12,使得电极能够将线缆与加热器连接,同时,由于电极主体11及档肩12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电极能够更好的传递电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工艺带来的不良后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杆状的电极主体,且所述电极主体内设置有阶梯孔,且所述阶梯孔中直径较大的孔为螺纹孔,所述电极主体背离所述阶梯孔孔口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电极主体上设置有定位的档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的电极主体为阶梯杆,且所述档肩设置在所述阶梯杆的阶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的孔口位于所述阶梯杆中直径较大的一端,且所述螺纹孔的深度小于所述阶梯杆中直径较大的杆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孔内的冷却管。
CN201520543269.4U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Active CN204918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3269.4U CN204918844U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3269.4U CN204918844U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8844U true CN204918844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3269.4U Active CN204918844U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88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8585A (zh) * 2017-04-23 2017-06-20 连云港清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超大尺寸硅锭的热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8585A (zh) * 2017-04-23 2017-06-20 连云港清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超大尺寸硅锭的热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19009087A (es) Tubo de revestimiento de acero super largo con aislamiento termico y proceso de mecanizado del mismo.
CN204918844U (zh) 一种电极、加热器及硅芯炉
CN102078994A (zh) 超导导体接头锡焊焊接加热器
CN204034701U (zh) 一种高效电加热反应釜
CN204795655U (zh) 一种三段式电热管
CN204466028U (zh) 一种电弧通道冷却结构
CN102328145A (zh) 钎焊炉炉体电极装置
CN105202303A (zh) 基于石油运输的保温装置改进结构
CN201969979U (zh) 一种用于超导导体接头锡焊焊接的加热器
CN203794770U (zh) 底插式电极熔化炉电极冷却器
CN204211779U (zh) 一种膨胀管热处理装置
CN210648955U (zh) 用于线性急冷器的内管加热装置
CN105642765A (zh) 一种钛合金板材热冲孔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冲孔的方法
CN202930114U (zh) 耐高温水冷电缆
AU2021106099A4 (en) High-temperature air pressure sintering furnace
CN202240033U (zh) 钎焊炉炉体电极装置
CN202738144U (zh) 防泄漏式辐射电热管
CN219876153U (zh) 一种超导电加热器
CN109287007A (zh) 复合型高电压加热器电热管安装结构
CN203577356U (zh) 一种内电热式试剂提纯设备
CN204290257U (zh) 一种冷绝超导电缆端头
CN204918846U (zh) 一种加热器及硅芯炉
CN202340327U (zh) 一种电极棒连接装置
CN110449697B (zh) 用于线性急冷器的内管加热装置及应用其的内管焊接方法
CN212463545U (zh) 等温合金加热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No. four, No. 158, Hai Lu,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yuntong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yin Dongsheng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No. four, No. 158, Hai Lu,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gyuntong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yin Dong Sheng new forms of energy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