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4276U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4276U CN204904276U CN201520692138.2U CN201520692138U CN204904276U CN 204904276 U CN204904276 U CN 204904276U CN 201520692138 U CN201520692138 U CN 201520692138U CN 204904276 U CN204904276 U CN 2049042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identity
-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 identified
- identity characteri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可一定程度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均相连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显示器以及收发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穿戴设备与用户皮肤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该方法应用于身份识别过程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识别技术已广泛被用于各种身份识别或身份验证的场景中。以指纹识别为例,用户需要将自己的手指放置在采集设备的指定感应区域上,以使得采集设备可以采集到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而,采集设备将用户的指纹信息与预置的指纹信息库中的各个指纹信息进行比对,最终确定用户的身份。
然而,在上述过程中,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容易被遗留在采集设备上,从而导致非用户本人对该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仿制的可能,最终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可一定程度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均相连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收发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穿戴设备与用户皮肤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对所述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模数转换,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以及,通过电光转换,将所述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电数字信号进行加密。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也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为可穿戴手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以及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无线方式通信的接收端,所述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所述接收端之外,其中,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字信号;并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手表的主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手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01可以用于实施下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实现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图5-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
该可穿戴设备01可以为可穿戴手表、可穿戴手环以及可穿戴头盔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01,包括处理器11,与所述处理器均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12、第二传感器13、及收发器14。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穿戴设备与用户皮肤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传感器13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传感器12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3,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所述处理器11,用于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所述收发器14,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对所述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示例性的,该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心率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通过模数转换,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以及,通过电光转换,将所述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对所述电数字信号进行加密。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器15,所述显示器15也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所述显示器15,用于显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存储器16,所述存储器16与所述处理器11、所述第一传感器12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3均相连。
例如,可以直接在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16中预先存储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和声音信息等,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从其自身的存储器16中获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无需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该身份特征信息。也就是说,待识别用户预先可以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存储到可穿戴设备中,等到需要身份认证时,操作可穿戴设备从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16中调出预先存储的身份特征信息即可。
示例性的,以可穿戴手表为例,如图4a所示,为该可穿戴手表的主视图,如图4b所示,为该可穿戴手表的俯视图。
其中,该可穿戴手表包括与待识别用户手腕处皮肤接触的第一传感器100、第二传感器200、显示屏300、处理器400以及收发器500。
具体的,第一传感器100由于与待识别用户手腕处皮肤接触,因此,可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心率信息、脉搏信息和温度信息等身份特征信息,而第二传感器200可以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身份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将采集到的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处理器400,处理器400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并且,处理器400可以将该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显示屏300进行显示,最终,处理器400通过收发器500将该数字光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至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一种可穿戴设备01,以及与该可穿戴设备01数据相连的接收端02。
其中,可穿戴设备01与接收端02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并且,可穿戴设备01独立于接收端02之外。
其中,该接收端02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PDA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接收端02,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01发送的数字信号;并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101、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102、可穿戴设备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103、可穿戴设备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可穿戴设备,具体可以为可穿戴手表、可穿戴手环以及可穿戴头盔等。类似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接收端,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PDA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的,当待识别用户需要向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时,为避免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可穿戴设备上,而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并通过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接收端,进而接收端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在步骤101中,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其中,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唯一,例如的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公司中等等。
示例性的,该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心率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并且,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内设置至少一个传感器,以便于通过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可穿戴设备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指纹传感器,那么,可穿戴设备可以分别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体温信息,并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此时,身份特征信息包括待识别用户的体温信息和指纹信息。由于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因此,该采集的身份特征信息可用于后续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
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可穿戴设备的内部预先存储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和声音信息等,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从其自身的存储单元中获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无需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该身份特征信息。也就是说,待识别用户预先可以将自己的身份特征信息存储到可穿戴设备中,等到需要身份认证时,操作可穿戴设备从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单元中调出预先存储的身份特征信息即可。
在步骤102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101中采集到的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具体的,由于传感器采集到的身份特征信息通常为模拟信号,而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进行交互时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介质,因此,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进而,可穿戴设备通过电光转换,将该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由于以光波为载波的光通信方式具有保密性能好、信息容量大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可穿戴设备优选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当然,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直接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并将该电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由于该电数字信号中也包含有该身份特征信息,因此,接收端仍然可以从该电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在步骤103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102中生成的该数字信号(例如,数字光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由于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因此,接收端可以根据该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其中,该数字光信号可以为可见光,也就可以为不可见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201、接收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字信号。
202、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203、接收端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该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与该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在步骤201中,接收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字信号,例如,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或者,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并且,该数字信号中携带有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例如,心率信息、静脉信息、声音信息等。
在步骤202中,接收端从步骤201中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中,提取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其中,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其中,接收端提取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的方法,可以与步骤102中,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逆运算相同。
例如,以数字信号为数字光信号为例,接收端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将该数字光信号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进而,接收端通过数模转换,将该电数字信号转化为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在步骤203中,接收端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
具体的,接收端内预先存储有特征库,该特征库中存储有多位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由于身份特征信息中可能包含多项信息,例如同时包含指纹信息和脉搏信息,因此,接收端通过对比特征库中的身份特征信息与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时,当查找到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相同,或者,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的相似度大于一定阈值(例如98%)时,可确定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与特征库中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相匹配,接收端则通过该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认证。
进一步地,该特征库中还可以存储有认证用户中,每一个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与其对应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当接收端在特征库中查找到步骤202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认证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相同时,接收端则可以确定该待识别用户即为第一认证用户。
至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301、若获取到待识别用户触发得到的第一指令,可穿戴设备则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302、可穿戴设备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后,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303、可穿戴设备将该数字光信号携带在该第一指令中发送至接收端。
304、接收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中携带有数字光信号。
305、接收端对该数字光信号进行解密,以便接收端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306、接收端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该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307、接收端根据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执行与该第一指令对应的程序。
在步骤301中,当待识别用户触发可穿戴设备的相应功能键时,可穿戴设备生成相应的指令(即第一指令),其中,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接收端执行与该第一指令对应的程序。
例如,当待识别用户点击可穿戴设备屏幕内的遥控接收端打卡的按钮时,触发可穿戴设备生成第一指令,即指示接收端执行打卡程序。
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其中,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示例性的,该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心率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声音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步骤302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301中采集到的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具体的,为了增加数字光信号传输时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可穿戴设备可以先通过模数转换,将该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进而,可穿戴设备通过调制对该电数字信号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电数字信号通过电光转换,使该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在步骤303中,可穿戴设备将步骤302中得到的该数字光信号携带在该第一指令中,并将该第一指令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根据该第一指令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得到认证后,即可执行该第一指令。
可以看出,通过步骤301-303,可穿戴设备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并携带在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中,通过光通信的定向传播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采集设备上的可能,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步骤304中,接收端接收步骤303中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中携带有该数字光信号。
在步骤305中,接收端从该数字光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具体的,接收端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将该数字光信号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进而,由于在步骤302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调制对该电数字信号进行加密,因此,此时,接收端通过解调将对电数字信号进行解密,最终通过数模转换,将该电数字信号转化为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在步骤306中,由于接收端的特征库中存储有认证用户中,每一个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与其对应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当接收端在特征库中查找到步骤305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与特征库中第一认证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相同时,接收端则可以确定该待识别用户即为第一认证用户。
例如,特征库中存储有第一认证用户的标识,与第一认证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认证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具体包括第一认证用户的指纹信息、脉搏信息、声音信息和体温信息。当步骤305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时,将该指纹信息与特征库中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比较,如果该指纹信息与第一认证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同,则可以确定该待识别用户即为第一认证用户。
相应的,若步骤305中提取到的身份特征信息,与特征库中第一认证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均不相同时,则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无法认证,即身份识别失败。
又或者,还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内存储该特征库,这样,在步骤301中,当可穿戴设备则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后,便可以对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此时,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失败,则无需再向接收端发送该第一指令。
进一步地,在步骤307中,当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成功后,接收端便可以根据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执行与该第一指令对应的程序。
仍以步骤301中的例子进行说明,若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成功,由于该第一指令指示接收端执行打卡程序,因此,接收端此时可以为该待识别用户打卡。
至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中,可穿戴设备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该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穿戴设备将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接收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信息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接收端之外,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和接收端并没有集成在一起,因此,用于采集用户身份特征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而言,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与接收端交互进行身份识别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携带在数字信号中,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进行身份识别,因而避免了直接将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遗留在用于身份识别的接收端上的可能,进而避免身份识别过程中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均相连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收发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穿戴设备与用户皮肤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对所述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模数转换,将所述身份特征信息转化为以电信号为载波的电数字信号;以及,通过电光转换,将所述电数字信号转化为以光波为载波的数字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电数字信号进行加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也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
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可穿戴手表。
7.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以及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无线方式通信的接收端,所述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所述接收端之外,其中,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数字信号;并从所述数字信号中提取待识别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在预先存储的特征库中查找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若存储有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则认证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2138.2U CN204904276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2138.2U CN204904276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4276U true CN204904276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92138.2U Active CN204904276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427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8907A (zh) * | 2016-06-30 | 2016-09-28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解密方法及装置、系统 |
WO2018058955A1 (zh) * | 2016-09-29 | 2018-04-05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穿戴式终端的防丢失方法、系统及穿戴式终端 |
CN109117612A (zh) * | 2018-07-03 | 2019-01-01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手表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069480A (zh) * | 2020-08-06 | 2020-12-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可穿戴设备 |
-
2015
- 2015-09-08 CN CN201520692138.2U patent/CN2049042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8907A (zh) * | 2016-06-30 | 2016-09-28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解密方法及装置、系统 |
WO2018058955A1 (zh) * | 2016-09-29 | 2018-04-05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穿戴式终端的防丢失方法、系统及穿戴式终端 |
CN109117612A (zh) * | 2018-07-03 | 2019-01-01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手表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069480A (zh) * | 2020-08-06 | 2020-12-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可穿戴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84136A (zh) |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9942760B2 (en) | Wearable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storing credentials associated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said wearable device | |
CA2992333C (en) | User access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physiological user sensor and authentication device therefor | |
CN108925144B (zh)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 |
US9472033B2 (en) | Preauthorized wearable biometri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 |
EP3116138B1 (en) |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hort-distance unlocking according to electrocardiogram, and system thereof | |
CN105391682B (zh) | 使用生物特征信息和背景信息的认证方法和设备 | |
US10262123B2 (en) | Multimod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photoplethysmography (PPG) bulk absorption biometric | |
JP4900578B2 (ja) |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 |
CN204904276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身份识别系统 | |
US20150379255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ing access to a computing device using a wearable device | |
Saxena et al. | Vibrate-to-unlock: Mobile phone assisted user authentication to multiple personal RFID tags | |
CN105243312B (zh) | 一种密码系统及加解密方法 | |
CN114846527A (zh) | 使用运动的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和方法以及用户访问授权系统和采用其的方法 | |
CN106557124B (zh) |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搜索系统及方法 | |
CN114072795A (zh) | 活的用户认证设备、系统和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欺诈或合谋防止 | |
KR20180061819A (ko) | 다중 생체 인증 장치 또는 다중 생체 인증 시스템, 그리고 이를 사용한 다중 생체 인증 방법 | |
EP3871433A1 (en) | Cryptographic process for portable devices, and user presence and/or access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same | |
WO2016135437A2 (en) |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device | |
KR102325342B1 (ko) | 무선 통신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60113788A (ko) | 형태 변형이 가능한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인터페이스 장치를 이용한 보안 처리 방법 | |
CN118629119A (zh) | 一种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095077B (zh) | 可穿戴设备自身安全保护系统 | |
CN117540362A (zh) | 设备解锁方法、模板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