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0304U - 体外止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体外止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0304U
CN204890304U CN201520646462.0U CN201520646462U CN204890304U CN 204890304 U CN204890304 U CN 204890304U CN 201520646462 U CN201520646462 U CN 201520646462U CN 204890304 U CN204890304 U CN 204890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external device
capitiform
height
preventing sn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64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一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464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0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0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0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外止鼾装置,其包括:头颈支撑部分,该头颈支撑部分包括基部、头形凹陷部、颈后承托部、颈侧限制部;背部按摩部分,该背部按摩部分包括基板部和固定于基板部上的、对应穴位放置的多颗按摩磁石,其中,头形凹陷部位于基部的中间位置,该头形凹陷部的高度从与基部和颈侧限制部的边界处逐渐减小,颈后承托部与颈侧限制部位于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的一侧中,颈后承托部位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之间,该颈后承托的高度从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的边界处逐渐减小,并且颈后承托部高度不小于基部的高度。

Description

体外止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物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体外止鼾装置。
背景技术
打鼾是睡眠时最常见,但又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多打鼾者无睡眠呼吸暂停,但很多无睡眠呼吸暂停的打鼾者有与睡眠呼吸暂停者相同的症状,如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工作能力下降等,甚至可能具有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打鼾是一种声学现象。是由上气道组织振动而产生。研究证明,打鼾是由于上气道松弛、塌陷、舌根后坠,使睡眠时上气道狭窄,由于气流通过狭窄的咽部,使咽腔软组织颤动而发出的一种声音。临床上,鼾症主要与上气道疾病、鼻部疾病、肥胖以及吸烟饮酒等有密切关系。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鼾症患者中有40~60%的人群由肥胖导致的,这些人群的BMI指数均大于28。肥胖者颈部、咽部、舌及腭部等上气道脂肪过度聚集,软组织体积增大,导致上气道变窄,仰卧位睡眠时咽部脂肪的下坠和颈部脂肪的压迫使狭窄的气道进一步塌陷闭塞,从而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发生。
现在采用的止鼾技术主要分为西医的鼻部、口腔、电子产品以及中医的中药、推拿和针灸的方法。
表一:几种常见止鼾方法的比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现在所采用的止鼾方法中,口腔止鼾器和推拿的有效性较高,根据舌后坠原理设计的止鼾器主要部件都放置在口腔内,会引起口干、流口水和牵拉疼痛等不适,这样设计的产品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止鼾效果,但因为佩戴时舒适度差,影响患者入睡和睡眠治疗,所以常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能坚持佩戴,而导致效果不显著;后者因为需要长期反复进行治疗常会因为人们个人因素而不能持续进行。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以下称“OSAHS”)患者,设计制作一种新型体外佩戴的止鼾装置,从而为肥胖患者保守治疗鼾症提供更多地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颈支撑部分,该头颈支撑部分包括基部、头形凹陷部、颈后承托部、颈侧限制部;背部按摩部分,该背部按摩部分包括基板部和固定于所述基板部上的、对应穴位放置的多颗按摩磁石,其中,所述头形凹陷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中间位置,该头形凹陷部的高度从与所述基部和所述颈侧限制部的边界处逐渐减小,所述颈后承托部与所述颈侧限制部位于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的一侧中,所述颈后承托部位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之间,该颈后承托的高度从与所述左、右侧颈侧限制部的边界处逐渐减小,并且所述颈后承托部高度不小于所述基部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部的高度为1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形凹陷部为椭圆形半球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形凹陷部深度为30mm至50mm,其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为155mm至175mm并且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50mm至270mm。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头形凹陷部深度为40mm,其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为170mm并且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6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颈侧限制部的高度为170mm,所述颈后承托部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60mm,并且其高度从所述左、右侧颈侧限制部平滑地减小,在最薄处的高度为13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颗按摩磁石分别具有10mm直径,突出高度为7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颗按摩磁石分别对应以下穴位:肺俞、心俞、天柱、督俞、隔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部按摩部分具有背带部分和/或腰部固定调节部分。
技术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时,使用者平躺于床等卧具上(仰卧式),将头颈部支撑于体外止鼾装置的头颈支撑部分上,将枕骨置于头形凹陷部中,颈部置于颈后承托部。此时,使用者的背部位于背部按摩部份上,并且背部穴位对准多颗按摩磁石。
由于颈后承托部最薄处的高度不小于头形凹陷部最厚处的高度,并且头形凹陷部为半球状凹陷,所以处于仰卧式的使用者头颈部处于仰额抬颏的状态,促进气道打开,增加通气。在此状态下,颈侧限制部辅助将使用者的颈部限制在颈后承托部上,并有助于保持仰卧姿态。
同时,由于使用者背部穴位对准多颗按摩磁石,在使用者处于仰卧式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使用者的自身重量接触多颗按摩磁石,从而达到推拿按摩的作用,来减缓鼾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头颈支撑部分的基部、头形凹陷部、颈后承托部、颈侧限制部采用了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尺寸,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进而有助于持续地改善使用者的睡眠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背部按摩部分中,多颗按摩磁石具有特定的尺寸和布置位置,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按摩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背部按摩部分具有背带部分和腰部固定调节部分。其中背带部分和腰部固定调节部分可以限制背部按摩部分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防止其随着使用者的动作(如翻身等)错位。并且背带部分可以矫正使用者的睡眠体态,进一步促进使用者的背部与多颗按摩磁石进行良好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头颈支撑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头颈支撑部分从使用者使用时身体方向观看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背部按摩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背部按摩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体外止鼾装置
2头颈支撑部分
21基部
22头形凹陷部
23颈后承托部
24颈侧限制部
3背部按摩部分
31基板部
32多颗按摩磁石
33背带部分
34腰部固定调节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体外止鼾装置的构造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具体构造。应注意,图中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的大致形状,其各部分之间的具体尺寸和比例,参见下文中的具体说明。
体外止鼾装置1,包括:头颈支撑部分2,该头颈支撑部分包括基部21、头形凹陷部22、颈后承托部23、颈侧限制部24;背部按摩部分3,背部按摩部分3包括基板部31和固定于基板部31上的、对应穴位放置的多颗按摩磁石32,其中,头形凹陷部22位于基部21的中间位置,头形凹陷部22的高度从与基部21和颈侧限制部24的边界处逐渐减小,颈后承托部23与颈侧限制部24位于头颈支撑部分2的短边的一侧中,颈后承托部23位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24之间,该颈后承托部23的高度从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24的边界处逐渐减小,并且颈后承托部23的高度不小于基部21的高度。
基部21的高度(图3至5中的箭头H方向上的尺寸,下同)为110mm。
头形凹陷部22为半球状凹陷,优选为椭圆形半球状。优选地,头形凹陷部22的深度(在图3的从上到下的方向上,从基部21与头形凹陷部22的交界处到头形凹陷部22的高度最小处的距离,下文中相同)为30mm至50mm。头形凹陷部22在头颈支撑部分2的长边方向(图1至3中的箭头L方向的尺寸,下同)上的尺寸为155mm至175mm,并且头形凹陷部22在头颈支撑部2分的短边方向(图1、图4和5中的箭头W方向的尺寸,下同)上的尺寸为250mm至270mm。
另外,如图4所示,头颈支撑部分2的设置有颈后承托部23和颈侧限制部24的一侧的侧表面与头颈支撑部分2的放置表面(例如,床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具有60°的夹角。虽然未图示,但是该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而在60°到90°的区间内进行选择。
颈侧限制部24的高度为170mm,颈后承托部23在头颈支撑部分2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60mm,并且其高度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24平滑地减小,在最薄处的高度为130mm。
优选地,在背部按摩部分3中,多颗按摩磁石32分别具有10mm直径,突出高度为7mm,并且布置在分别对应以下穴位的位置中:肺俞、心俞、天柱、督俞、隔俞。
优选地,背部按摩部分3具有背带部分33和腰部固定调节部分34。
体外止鼾装置的使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时,使用者平躺于床等卧具上(仰卧式),将头颈部支撑于体外止鼾装置1的头颈支撑部分2上,将枕骨置于头形凹陷部22中,颈部置于颈后承托部23。此时,使用者的背部位于背部按摩部份3上,并且背部穴位对准多颗按摩磁石32。
由于颈后承托部23最薄处的高度不小于头形凹陷部23最厚处的高度,并且头形凹陷部22为半球状凹陷,所以处于仰卧式的使用者头颈部处于仰额抬颏的状态,促进气道打开,增加通气。在此状态下,颈侧限制部24辅助将使用者的颈部限制在颈后承托部23上,并有助于保持仰卧姿态。
同时,由于使用者背部穴位对准多颗按摩磁石32,在使用者处于仰卧式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使用者的自身重量接触多颗按摩磁石32,从而达到推拿按摩的作用,来减缓鼾症。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头颈支撑部分的基部21、头形凹陷部22、颈后承托部23、颈侧限制部24采用了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尺寸,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进而有助于持续地改善使用者的睡眠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背部按摩部分3中,多颗按摩磁石32具有特定的尺寸和布置位置,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按摩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背部按摩部分3具有背带部分33和腰部固定调节部分34。其中背带部分33和腰部固定调节部分34可以限制背部按摩部分3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防止其随着使用者的动作(如翻身等)错位。并且背带部分33可以矫正使用者的睡眠体态,进一步促进使用者的背部与多颗按摩磁石32进行良好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效果的测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效果的测定中采用的体外止鼾装置1中,头形凹陷部22为椭圆形半球状凹陷,其深度为40mm,在头颈支撑部分2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为170mm,并且在头颈支撑部分2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60mm。
首先,通过下表二的标准选择合格的受试者。
表二:受试者选择标准
然后,根据澳大利亚墨尔本的Epworth医院睡眠疾病中心设计的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pworthsleepinessscale,ESS)(附录一)以及加拿大Calgary医学院设计的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调查表(theCalgarysleepapneaqualityoflifeindex,SAQLI)(附录二),获取受试者佩戴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之前的基础情况,并用录音笔记录受试者佩戴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前任意两晚睡觉时的打鼾情况。
随后,在一周的每次睡眠时间内,受试者持续佩戴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之后,用录音笔记录受试者佩戴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任意两晚睡觉时的打鼾情况。
测试结果
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后,受试者的鼾声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分别从42%至77%降到了29%至51%,鼾声分贝高于60的状态持续的时间总和所占比例也稍有降低,下降了2.33%至4.17%。现列举一些典型受试者数据如下。
治疗前 治疗后
患者一 总睡眠时间(h) 6.1±0.8 6.7±0.5
鼾声时间/总时间 68% 47%
≥60dB时间/总时间 20% 16%
患者二 总睡眠时间(h) 7.5±0.4 7.7±0.7
鼾声时间/总时间 46% 33%
≥60dB时间/总时间 8% 5%
表三:典型受试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前后睡眠数据
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后,ESS调查表数据下降了5.51±1.54;SAQLI调查表总的分数上升了1.09±0.24,其四部分得分在治疗后均有上升,其中症状部分上升了1.31±0.42最为明显。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ESS 11.77±2.29 6.26±2.23 5.51±1.54
日常生活 6.49±0.30 7.51±0.34 1.01±0.26
社会互动 6.38±0.45 7.40±0.33 1.02±0.24
情绪功能 6.52±0.32 7.55±0.30 1.03±0.26
症状 5.87±0.50 7.19±0.38 1.31±0.42
SAQLI 6.32±0.37 7.41±0.31 1.09±0.24
表四:典型受试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前后ESS调查表数据
另外,通过口头询问受试者关于使用舒适性的评价,都认为相对于市售止鼾产品,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的舒适性较好。
以上测试结果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止鼾装置1在减缓鼾症方面是有效的。
附录一
Epworth嗜睡量表
在下列情况下你打瞌睡(不仅仅是感到疲倦)的可能性如何?这是指你最近几个月的通常生活情况;假如你最近没有做过其中某些事情,请试着填上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运用下列标度给每种情况选出最适当的数字,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你的情况的数字,用(√)表示。
0=从不打瞌睡;1=轻度可能打瞌睡;2=中度可能打瞌睡;3=很可能打瞌睡。
附录二
卡尔加里睡眠呼吸生活质量指数
这份问卷主要用来调查睡眠呼吸障碍或/和打鼾可能对您日常生活的影响,请根据您最近四周的实际感受,如实回答。所有问题采用七分法进行评估,按时间的多少和程度轻重分为七个等级:1代表全部时间或最严重程度,7代表完全没有、4代表中等水平,1至7代表从重到轻。请选一个最符合您情况的数字。用“√”表示,逐项填写。
A日常活动
一.最重要的日常活动:关于您在最近四周以来最重要,一向做的日常活动(例如:工作、上学、照顾小孩、家务等等)。
二.次要活动:是您最近四周以来,除了上面最重要的日常活动以外所做的事。
三.综合功能状态(在最近四周内)。
全部时间 很多 较多 中等量 较少 偶尔 完全没有
1.试图记住事情时感到困难 1 2 3 4 5 6 7
2.要集中精神感到困难 1 2 3 4 5 6 7
3.要保持清醒感到困难 1 2 3 4 5 6 7
B社会互动
以下问题主要针对最近四周您和配偶、其他家庭成员、亲人和/或亲近朋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请回答可能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C情绪功能
请您指出在最近四周内的感受。
D症状
以下是一些有关睡眠障碍或打鼾的病人的常见症状,找出您在最近四周内存在的症状,如果您的症状不包括在内,您可以在空白处写出。请选出五个您觉得自己最重要的症状并作出评价。

Claims (10)

1.一种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颈支撑部分,该头颈支撑部分包括基部、头形凹陷部、颈后承托部、颈侧限制部;
背部按摩部分,该背部按摩部分包括基板部和固定于所述基板部上的、对应穴位放置的多颗按摩磁石,
其中,所述头形凹陷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中间位置,该头形凹陷部的高度从与所述基部和所述颈侧限制部的边界处逐渐减小,
所述颈后承托部与所述颈侧限制部位于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的一侧中,所述颈后承托部位于左、右侧颈侧限制部之间,该颈后承托的高度从与所述左、右侧颈侧限制部的边界处逐渐减小,并且
所述颈后承托部高度不小于所述基部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的高度为1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形凹陷部为椭圆形半球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形凹陷部深度为30mm至50mm,其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为155mm至175mm并且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50mm至27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形凹陷部深度为40mm,其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为170mm并且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6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侧限制部的高度为170mm,所述颈后承托部在所述头颈支撑部分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60mm,并且其高度从所述左、右侧颈侧限制部平滑地减小,在最薄处的高度为13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颗按摩磁石分别具有10mm直径,突出高度为7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颗按摩磁石分别对应以下穴位:肺俞、心俞、天柱、督俞、隔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按摩部分还具有背带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止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按摩部分还具有腰部固定调节部分。
CN201520646462.0U 2015-08-25 2015-08-25 体外止鼾装置 Active CN204890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6462.0U CN204890304U (zh) 2015-08-25 2015-08-25 体外止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6462.0U CN204890304U (zh) 2015-08-25 2015-08-25 体外止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0304U true CN204890304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2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6462.0U Active CN204890304U (zh) 2015-08-25 2015-08-25 体外止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03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0407A (zh) * 2015-08-25 2015-11-11 卫一名 体外止鼾装置
CN106377350A (zh) * 2016-11-09 2017-02-08 陈杰 健康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0407A (zh) * 2015-08-25 2015-11-11 卫一名 体外止鼾装置
CN106377350A (zh) * 2016-11-09 2017-02-08 陈杰 健康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1535B (zh) 一种多功能枕头
CN103249333B (zh) 枕头
CN204890304U (zh) 体外止鼾装置
CN105030407A (zh) 体外止鼾装置
US20080092908A1 (en) Orthopedic and Anti-Apnea Apparatus for Reposing or Sleeping
CN206596899U (zh) 一种三级缓冲720度全天候家居旅行保健颈枕
RU172207U1 (ru) Подушка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а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CN102429800B (zh) 颈椎自体牵引药枕
CN203934955U (zh) 一种改善颈椎承托力的木枕头
WO2014181020A1 (es) Almohada antirronquidos y atenuadora de apneas
CN2652357Y (zh) 防止打鼾器
CN202822012U (zh) 高度可调的中药颈椎保健枕
CN200938989Y (zh) 组合式承托物
CN111757725A (zh) 人造奶嘴头部
KR200190882Y1 (ko) 건강경추베개
CN202981265U (zh) 调节枕
CN202775459U (zh) 一种异形颈康枕
Cole Poor sleep: The biggest robber of all
Muluk et al. Effects of subjective tinnitus on sleep quality and 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scores.
CN202477173U (zh) 颈椎康复枕
CN203790242U (zh) 一种头部固定架
Rosner Infant and child chiropractic care: an assessment of research
CN2696442Y (zh) 磁性理疗曲线形睡垫
CN2552511Y (zh) 一种防治打鼾的用具
CN205053576U (zh) 一种防护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