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6636U - 振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振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6636U
CN204886636U CN201520570913.7U CN201520570913U CN204886636U CN 204886636 U CN204886636 U CN 204886636U CN 201520570913 U CN201520570913 U CN 201520570913U CN 204886636 U CN204886636 U CN 204886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illar
connecting rod
sidewall
balancing weight
vibrat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0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路斌
王洪兴
侯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709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6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6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6636U/zh
Priority to US15/069,072 priority patent/US9882459B2/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该振动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相连,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的导柱和一端可绕所述导柱旋转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转动连接。通过采用连杆组件使振动部件在振动方向正常运动的情况下,在竖直方向垂直于振动方向上的位移为零,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沿一个方向振动,可以使得振动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振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电机,特别地,涉及一种连杆组件定位的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如无线通信设备、导航装置、游戏机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一般都会用到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震动反馈等。这就要求振动电机的性能高,工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相关技术的振动电机主要包括振动部件、用于悬置支撑振动部件的弹性支撑件以及收容所述弹性支撑件和振动部件的壳体。弹性支撑件一端与振动部件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相连。弹性支撑件用于提供回复力,并为振动部件定位导向。
利用弹性支撑件悬置振动部件,振动部件在振动过程中不仅存在水平方向的振动,同时还存在竖直方向上的晃动,这样会加快弹性支撑件的失效和弹性疲劳,从而影响振动电机的整体性能,缩短振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振动部件容易在竖直方向晃动、振动部件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振动电机,其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该振动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相连,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的导柱和一端可绕所述导柱旋转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延伸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导柱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且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导柱和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二导柱,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组和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柱转动相连的第二连杆组;
所述振动部件包括磁钢和用于收容所述磁钢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延伸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延伸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组和所述第二连杆组均包括重叠设置的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柱包括导柱主体和环绕所述导柱主体中部凸起形成的导柱凸台,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在所述导柱凸台的两侧与所述导柱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有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端部相连;
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一端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方向延伸有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端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包括连接杆主体和环绕所述连接杆主体中部设置的连接杆凸台,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在所述连接杆凸台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还装配有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将所述磁钢夹设其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环绕所述磁钢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通过采用连杆组件使振动部件在振动方向正常运动的情况下,在垂直于振动方向上的位移为零,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沿一个方向振动,可以使得振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电机组装后揭去顶盖的俯视图:
图3是装配有轴承的振动电机组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电机组装后揭去顶盖的俯视图。所述振动电机100包括固定部件1、振动部件2和连杆机构3。其中所述固定部件1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振动部件2和所述连杆机构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连杆机构3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2转动连接,使所述振动部件2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固定部件1包括壳体11和线圈12,所述线圈12固定于所述壳体11。
所述壳体11包括底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和、第四侧壁115和顶盖116。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2由所述底壁111一侧延伸得到,所述第二侧壁113与所述底壁11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侧壁1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14与所述第四侧壁115均与所述底壁111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2、所述第三侧壁114、所述第二侧壁113、所述第四侧壁115首尾垂直于所述底壁111连接,所述顶盖116与所述底壁111配合形成收容空间。
所述振动部件2包括配重块21、磁钢22、磁轭23和U型弹簧24。优选地,所述振动部件2包括两个磁钢22,所述磁轭23夹设于所述两个磁钢22之间。所述配重块21设有两个,所述两个磁钢22夹设所述磁轭23的组合体夹设于所述两个配重块21之间。所述U型弹簧设有两个,所述两个U型弹簧24设于所述振动部件2两端,所述两个配重块21均与所述U型弹簧24连接,用于对所述振动部件2在振动过程中提供缓冲。所述线圈12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壁111,且所述线圈12环绕所述磁钢22和磁轭23的组合体设置。
所述配重块21包括第一配重块211和第二配重块212,所述第一配重块211和所述第二配重块212设于所述第一配重块211和所述第二配重块212之间。
所述第一配重块21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1,所述第一连接部2111包括第一连接臂2112和第一连接杆2113。所述第一连接臂2112由所述第一配重块211靠近所述第三侧壁114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112设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连接臂211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臂2112端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包括第一连接杆主体2114和环绕所述第一连接杆主体2114中部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凸台2115。
所述第二配重块212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11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配重块212包括第二连接部21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21包括第二连接臂2122和第二连接杆2123,所述第二连接臂2122由所述第二配重块212靠近所述第四侧壁115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臂2122设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连接臂212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21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臂2122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12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相同,其包括第二连接杆主体2124和环绕所述第二连接杆主体2124中部设置的第二连接杆凸台2125。
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导柱31和连杆组件32,所述连杆组件32的一端与所述导柱31转动连接。
所述导柱31包括第一导柱311和第二导柱312。所述第一导柱31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2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柱311与所述底壁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柱311包括第一导柱主体3111和环绕所述第一导柱主体3111中部设置的第一导柱凸台3112。所述第二导柱312与所述第一导柱311在所述底壁111表面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二导柱312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13且与所述底壁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柱312包括第二导柱主体3121和环绕所述第二导柱主体3121中部设置的第二导柱凸台3122。
所述连杆组件32包括第一连杆组321和第二连杆组322。所述第一连杆组32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柱3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所述第二连杆组32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二导柱3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3。优选地,所述二连杆组322和所述第一连杆组321规格相同。所述第一连杆组3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22均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杆,所述两个连杆的两端均形成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柱311和所述第二导柱312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3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连杆组321的第一通孔3211和所述第一连杆组321的第二通孔3212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柱3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所述第二连杆组322的第一通孔32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22的第二通孔3222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柱3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3。
所述振动电机100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请再参阅图2,在平衡状态时,所述线圈12固定于所述底壁111且套设于所述振动部件2中部,所述振动部件2的中部为两个磁钢22夹设所述磁轭23的组合体,所述线圈12通过电磁感应为所述振动电机100提供驱动力。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组321的第一通孔3211和所述第一连杆组321的第二通孔3212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柱3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杆2113。所述第二连杆组322的第一通孔32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22的第二通孔3222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柱3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3。所述第一导柱311和所述第二导柱312设于所述底壁111表面,所述第一导柱311和所述第二导柱312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3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22将所述振动部件2悬置于所述壳体11的收容空间内。
在正常运动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杆321和所述第二连杆322限制所述振动部件2的运动方向,使得所述振动部件2在垂直于振动方向上的位移为零,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沿一个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3还可以包括轴承33,所述第一连杆组321的第一通孔3211和第一连杆组321的第二通孔3212及所述第二连杆组322的第一通孔3221和第二连杆组322的第二通孔3222内均可装配有所述轴承33。所述轴承33包括导柱轴承331和连接杆轴承332,其中所述导柱轴承331设于所述连杆组件32和所述导柱31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轴承332设于所述连杆组件32和所述配重21的连接处。请参阅图3,所述导柱轴承331与所述连接杆轴承33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柱主体31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主体2114。当然,所述第二导柱主体31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主体2124同样分别固定有所述导柱轴承331和所述连接杆轴承332,这里不再另作图说明。通过将所述轴承33应用于所述导柱31和所述连杆组件32的连接处,以及同时将其应用于所述配重21和所述连杆组件32连接处,可以使所述连杆组件32与所述导柱31和所述配重21的之间的相对转动更为容易,极大地减小所述连杆组件32与所述导柱31和所述配重21之间的转动摩擦。
由所述连杆组件32与所述导柱31和所述配重21之间的装配方式及其结构可知,所述装配方式可以有效的限制所述配重块21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在竖直方向的晃动位移几乎为零。同时在所述振动电机100工作时,所述振动部件2的振动方向主要沿所述振动部件2两端的所述两配重块21的方向。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连杆组321和所述第二连杆组322的长度,可以使的再垂直于所述两配重块21确定的方向的位移很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通过采用连杆组件使振动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零,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沿一个方向振动,可以使得振动更加稳定;同时可以将所述磁钢与的间隙做的足够小,增加所述磁路的利用率。

Claims (9)

1.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该振动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相连,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的导柱和一端可绕所述导柱旋转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振动部件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延伸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导柱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且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导柱和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二导柱,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组和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柱转动相连的第二连杆组;
所述振动部件包括磁钢和用于收容所述磁钢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延伸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延伸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和所述第二连杆组均包括重叠设置的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柱或第二导柱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包括导柱主体和环绕所述导柱主体中部凸起形成的导柱凸台,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在所述导柱凸台的两侧与所述导柱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有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端部相连;
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一端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方向延伸有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端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包括连接杆主体和环绕所述连接杆主体中部设置的连接杆凸台,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在所述连接杆凸台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还装配有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将所述磁钢夹设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环绕所述磁钢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
CN201520570913.7U 2015-07-31 2015-07-31 振动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6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0913.7U CN204886636U (zh) 2015-07-31 2015-07-31 振动电机
US15/069,072 US9882459B2 (en) 2015-07-31 2016-03-14 Vibrating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0913.7U CN204886636U (zh) 2015-07-31 2015-07-31 振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6636U true CN204886636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3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091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6636U (zh) 2015-07-31 2015-07-31 振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82459B2 (zh)
CN (1) CN204886636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93841A (ja) * 2012-11-02 2014-05-1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発電装置
US20150123498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Hyun-Ki Yang Linear vibra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82459B2 (en) 2018-01-30
US20170033656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1551U (zh) 振动电机
CN110266171B (zh) 振动电机
US10038360B2 (en) Vibration motor
CN204810103U (zh) 振动电机
US20180297076A1 (en) Linear vibrator
JP6429100B1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CN105515331A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5081657U (zh) 振动电机
CN204886626U (zh) 振动电机
CN105226909A (zh) 振动电机
CN102223048A (zh) 振动电机
KR102518259B1 (ko) 진동 액추에이터, 웨어러블 단말 및 착신 통지 기능 디바이스
CN105680662A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105207440A (zh) 磁平衡导向线性振动马达
CN104660004A (zh) 扁平线性振动电机
CN105245080B (zh) 振动电机
WO2018095047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6128536B2 (ja) 振動モーター
US1146298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ith magnets fixed to a base and coils fixed to a weight
CN202167967U (zh) 线性振动电机
JP6110932B2 (ja) 振動モーター
CN205753918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565791B (zh) 两级振动线性马达
US10110107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04947872U (zh) 振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