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9470U - 手电筒和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手电筒和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9470U
CN204879470U CN201520475095.2U CN201520475095U CN204879470U CN 204879470 U CN204879470 U CN 204879470U CN 201520475095 U CN201520475095 U CN 201520475095U CN 204879470 U CN204879470 U CN 204879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light
induction coil
cradle
hous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50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750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9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9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94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电筒,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第一感应线圈。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和充电座,利用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的电磁感应,为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充电。由于是通过充电座的充电孔卡住该手电筒,此因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壳体中部,即手电筒与充电座的卡定位置在壳体中部,这使得手电筒卡在充电座里后,手电筒相对充电座两端的重量分布较均匀,且卡接具有固定位置作用,这样,对充电座的放置位置无要求,无论如何放置充电座,皆可与手电筒固定实现充电,并且充电座与手电筒可连接后一起携带,从而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Description

手电筒和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手电筒和充电座。
背景技术
手电筒作为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能方便地满足人们的照明需求,深受大众欢迎,因手电筒需要用电,为了简化手电筒充电的操作,出现了许多给手电筒充电的不同方式。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31282U,公告日2011.02.02,公开了一种应急LED手电筒,包括一手电筒,所述手电筒的底部内具有感应线圈连接到手电筒内部的充电电池,并且通过充电电池给手电筒上装有的LED照明元件提供电源,所述手电筒的外表面设有感应元件以及开关连接到手电筒内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同时连接所述手电筒上的LED照明元件;一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具有供所述手电筒底部插入的孔,所述孔的周围、充电座的内部具有与手电筒底部的感应线圈相对应的感应线圈,所述充电座上的感应线圈连接到充电座内部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到从所述充电座伸出的插头。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729507Y,公告日2005年9月28日,公开了一种手电筒,其包括一手电筒,该手电筒的低端设有一感应线圈,并在感应线圈上连接设有一充电电池组,手电筒的一侧设有一按钮,该按钮与控制电路连接,手电筒的顶端环设有多个LED灯泡;一充电座,该充电座上设有孔洞,并在孔洞的內缘设有一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与充电电路连接,而充电电路与充电座后方的插头介接。
上述两种的手电筒,都是通过设置在手电筒的底部的感应线圈与充电座的感应线圈产生电磁感应而达到无线充电的效果的,在携带时需要将手电筒与充电座分开携带,并且只有在充电座放置平稳后方可插入手电筒进行充电,这给充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无线充电和携带的手电筒和充电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手电筒,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第一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手电筒一端还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照明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照明组件与所述电池之间。将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照明组件与所述电池之间,避免了第一感应线圈对其他两零件的妨碍,使得本手电筒的内部零件安装得更紧凑,从而设计出更小巧且便携的手电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灯座支架上,所述灯座支架一端与所述照明组件连接,所述灯座支架和照明组件可从手电筒一端与所述手电筒拆装,所述第一感应线圈通过电连接结构与电池电连接。将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灯座支架上能简化第一感应线圈的安装过程,而将第一感应线圈、灯座支架、照明组件设计成一个整体组件,共同与壳体拆装,这使得本手电筒制造起来更加快捷且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结构为与所述灯座支架连接的导电弹性部件与导电触头。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组件为带LED灯和指示灯的LED电路板,所述手电筒设置有保护所述LED灯和指示灯的灯罩,在所述灯罩远离LED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聚光镜片,所述LED电路板与所述灯座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电筒一端设置有镜头盖,其可限定所述照明组件在所述壳体中的位置。
还包括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孔,在所述充电座内部沿充电孔周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对应的第二感应线圈,所述手电筒的壳体可穿过该充电座的充电孔并与所述充电座固定,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电后,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电磁感应,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壳体设置第一感应线圈的位置处的截面形状对应,当所述手电筒穿过所述充电座的通孔且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对置时,所述手电筒被所述充电座卡定。这样,利用壳体与充电座之间的卡接两相互固定两者,简单易行,又满足充电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在充电座上设置插头,既使充电座的结构更紧凑,也方便了手电筒的充电实施,即将插头插入插座即可固定充电座的位置,将手电筒插入充电座充电后,手电筒的位置也得到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过电路板电连接。如此,将电路结构设置在电路板上,可使得充电座内的零件更少,从而设计出小巧的充电座。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和充电座,利用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的电磁感应,为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充电。由于是通过充电座的充电孔卡住该手电筒,此因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壳体中部,即手电筒与充电座的卡定位置在壳体中部,这使得手电筒卡在充电座里后,手电筒相对充电座两端的重量分布较均匀,且卡接具有固定位置作用,这样,对充电座的放置位置无要求,无论如何放置充电座,皆可与手电筒固定实现充电,并且充电座与手电筒可连接后一起携带,从而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电筒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手电筒和充电座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手电筒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手电筒的部分零件图;
图5是图4所示手电筒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手电筒的部分分解图;
图7是图1所示手电筒的充电座的分解图。
其中:1、壳体;2、电池盒;3、固定架;4、弹簧;5、导电触头;6、导电件;7、镜头盖;8、第一感应线圈;9、灯座支架;10、LED灯;11、指示灯;12、LED电路板;13、灯罩;14、聚光镜片;15、开关组件;16、底盖;17、开关电路板;18、开关键;19、开关支撑块;20、充电座;21、第二感应线圈;22、插头;23、充电电路板;24、充电孔;25、底盖导电件;26、电路板支撑座;27、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一个实施例。手电筒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一端设置有带LED灯10和指示灯11的LED电路板12,有一圆锥形结构的灯罩13与LED电路板12顶接,灯罩13上开有两个被LED灯10和指示灯11穿过的通孔,从而该灯罩13即可保护LED灯10与指示灯11,也可对LED灯10和指示灯11的光线起到汇聚作用。在灯罩13一端设置有固定圈,其用于与聚光镜片14卡接,从而限定聚光镜片14的位置。该聚光镜片14可用来对LED灯10的光线进行汇聚,以提高手电筒的光线亮度。在手电筒一端连接有设置有通孔的镜头盖7,镜头盖7与壳体1一端螺纹旋扭连接,聚光镜片14位于该镜头盖7的通孔内,并被镜头盖7卡紧。LED电路板12远离灯罩的一侧与灯座支架9固定连接,该灯座支架9上套接有第一感应线圈8。灯座支架9的一端与设置有四个通孔的固定架3连接,该固定架3的每个通孔内安装有相互顶接的弹簧4和导电触头5,将弹簧4和导电触头5插入固定架3的通孔后中,再将固定架3与灯座支架9连接,即可将弹簧4和导电触头5的位置限定在固定架3的通孔内。其中弹簧4位于固定架3靠近灯座支架9的一端,导电触头5的一部分露出固定架3的通孔,如图4和图5所示。弹簧4具有提供弹力与导电作用,是导电弹性部件的一种方案,当然也可用导电泡棉等其他方案代替弹簧。
将LED电路板12与灯座支架9和固定架3组装好后从壳体1的一侧装入壳体1内,该三者被设置壳体1中部内的隔板限定位置,再依次将灯罩13与聚光镜片14安装进壳体1中,最后将镜头盖7与壳体1旋紧,即可通过镜头盖7与设置在壳体1中部的隔板的共同作用将固定架3、灯座支架9、LED电路板12、灯罩13以及聚光镜片14固定在壳体1内。而壳体1内的隔板上设置有供导电触头5通过的通孔。当然,该设置在壳体1内的带通孔的隔板可用替他方案代替,如凸出壳体1内侧面的凸块,甚至不设置该隔板也是可行的,只通过镜头盖7和电池盒2的共同作用限定两者之间的LED电路板12、灯座支架9和固定架3的组合部件。
在壳体远离镜头盖7的一端亦有一空腔,有一可与壳体1拆装的电池盒2安装进该空腔内。由图6可知,该电池盒2包括上盖和下盖,电池盒2内部安装有3个电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目的电池。在电池盒2两端设置有导电件6,该导电件6为五金弹片材料,也可用其他导电材料替代,如导电橡胶和石墨垫片等。其中电池盒2的一端的导电件6为四小块五金弹片。将电池盒2从壳体1远离镜头盖的一端装入壳体1中,将该四小块五金弹片分别与已安装进壳体1内的四根导电触头5接触,从而实现电池盒2内的电池与导电触头5电连接。弹簧4为该电池盒2提供了缓冲效果,并且第一感应线圈8通过弹簧4、导电触头5与电池盒的电池电连接。通过电池感应,该第一感应线圈可为电池盒2内的电池充电。在固定架3和灯座支架9的中部还相应地设置有可通电线的线路通孔,电池盒2内的电池通过这些穿过前述线路通孔的电线与LED电路板电连接,从而为LED灯和指示灯提供电能。本实施例设置了4组弹簧与导电触头的组合,可为电池盒提供对称的作用力,使电池盒2的安装更稳定。在壳体与电池盒上分别设置对应的限位结构,如限位槽与限位件,可限定电池盒2在壳体1内的相对转动,从而使电池盒上的四小块五金弹片能与四根导电触头准确连接。作为电路连接的替代方案,弹簧与导电触头的组数可为3、5或其他的数目。也可用其中的某些弹簧与导电触头组合替代穿过固定架中部通孔的电路,然后与沿灯座支架9的电路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盒内的电池对LED电路板的供电。或者第一感应线圈通过通过线路通孔的电线为电池盒内的电池充电,该电池通过弹簧4和导电触头5为LED电路板12提供电能也是可行的。
在壳体1远离镜头盖的一端设置有开关组件15,其包括:底盖16、开关电路板17、开关键18、电路板支撑座26、开关支撑块9以及第二电路连接件25。在底盖16中部开有通孔,开关键18通过该通孔。在底盖16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支撑座26。开关电路板17安装在该电路板支撑座26内。在开关电路板17与开关键18设置有连接两者的开关支撑块9,开关支撑块9设置在开关键18设置的圆形凹槽内。在电路板支撑座26面向电池盒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底盖导电件25,其能联通开关组件15的线路。在电池盒靠近开关组件的一端也设置有导电件6,其联通电池盒2内的电路。开关组件15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弹簧与电池盒2的导电件电连接,弹簧可使开关组件和电池盒接触更充分并提供导电功能。使用者可通过动作开关键18控制手电筒的LED灯的开关。将开关组件15设置在壳体1远离镜头盖7的一端即方便使用者动作开关键18,同时也可用于固定电池盒2在手电筒壳体1内的位置,并且使壳体内的零件布局更简化,可谓一举多得。
将电池盒2装入壳体1的腔体内,再将开关组件15的底盖16与壳体1旋紧。则电池盒2的位置得到了固定。因弹簧4的伸缩作用,电池盒2可与导电触头5、开关组件15充分接触,保证了这些部件之间充分的电连接。因固定架3的通孔可按需要设计其孔径及长度,并且固定架3的长度、直径以及在手电筒中部的安装位置可以有一定的设计自由,从而本手电筒选用的弹簧4可以选择更大的伸缩量的,从而进一步地使电池盒2与开关组件15能更充分地接触,另一方面,这使电池盒、开关组件等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得以降低,从而降低成本。而导电触头5的设置,即能固定弹簧的位置,又与电池盒的导电件6具有优异的电连接效果。将弹簧4和导电触头5设置在固定架3的通孔内,避免了导电的弹簧4和导电触头5与外界的过多接触,使这两者的被腐蚀影响得到降低,提高了两者的使用寿命,这对导电零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实施例的导电触头为柱形结构,当然也可用其他方案代替,如设计成片状的触头形式或小块件等。
在壳体1外还可以设置橡胶圈27,用以防滑。
手电筒可通过充电座20对电池盒2的电池实现充电,如图1、图3所示。由图7可知,充电座20的壳体分为两部分,充电座壳体的中部中空部分为充电孔24,其为一直径与手电筒的壳体1的直径对应的圆形通孔。在充电座20内部,沿充电孔24设置有第二感应线圈21,在充电座20的一端设置有插头22,第二感应线圈21通过设置在充电座20内的充电电路板23电连接。当手电筒插入充电座20的充电孔后,当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对置时,充电座20可卡住并固定手电筒的位置,因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壳体1中部,即手电筒与充电座的卡定位置在壳体中部,手电筒相对充电座两端的重量分布较均匀,且卡接具有固定位置作用,从而充电座20的插头22插入插座后的放置位置不受限制,手电筒的壳体都能与充电座20固定稳当。即插头22可插入墙上的插座,使手电筒垂直放置充电,也可插入平放的插座,使手电筒水平放置充电,或者插头22插入其他摆放位置的插座中,都不影响手电筒的充电。此时第二感应线圈21与第一感应线圈8的位置相对峙,从而充电座通电后,第二感应线圈与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电磁,对电池盒2的电池实现了无线充电。并且,在携带时,可将手电筒直接卡进充电座内后一起携带,这方便了使用者的携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中部,并非特指壳体1的正中间位置,而是指壳体主体部分,即非两端部分,包括壳体1中间及中间附近部分。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还用其他的方案,如最优例手电筒的壳体为圆柱形的,其还可是横截面是正方形、多边形等的柱体结构,设置非柱体结构也形,如橄榄球形的。而开关组件设置在壳体中部或其他地方也是可行的。照明组件除了是LED电路板外还可使灯泡等形式。手电筒壳体1与充电座20除了卡接外也可用限位件限位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电筒,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第一感应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一端还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照明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照明组件与所述电池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设置在灯座支架上,所述灯座支架一端与所述照明组件连接,所述灯座支架和照明组件可从手电筒一端与所述手电筒拆装,所述第一感应线圈通过电连接结构与电池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为与所述灯座支架连接的导电弹性部件与导电触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为带LED灯和指示灯的LED电路板,所述手电筒设置有保护所述LED灯和指示灯的灯罩,在所述灯罩远离LED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聚光镜片,所述LED电路板与所述灯座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一端设置有镜头盖,其可限定所述照明组件在所述壳体中的位置。
7.一种充电座,其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孔,在所述充电座内部沿充电孔周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对应的第二感应线圈,所述手电筒的壳体可穿过该充电座的充电孔并与所述充电座固定,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电后,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电磁感应,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孔的形状与所述壳体设置第一感应线圈的位置处的截面形状对应,当所述手电筒穿过所述充电孔且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对置时,所述手电筒被所述充电座卡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过充电电路板电连接。
CN201520475095.2U 2015-06-30 2015-06-30 手电筒和充电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9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5095.2U CN204879470U (zh) 2015-06-30 2015-06-30 手电筒和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5095.2U CN204879470U (zh) 2015-06-30 2015-06-30 手电筒和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9470U true CN204879470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2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509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9470U (zh) 2015-06-30 2015-06-30 手电筒和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9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4171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尚平 手电筒和充电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4171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尚平 手电筒和充电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0734B2 (en) Modular flash light with magnetic connection
CN204901373U (zh) 手电筒
CN201190905Y (zh) 一种具有联动控制的手电筒
WO2017000211A1 (zh) 手电筒和充电座
CN204879470U (zh) 手电筒和充电座
CN104037882B (zh) 一种充电器
CN208423865U (zh) 一种适应不同直径电池的充放电装置
CN104964174A (zh) 手电筒
CN104964171A (zh) 手电筒和充电座
CN102913768A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组合灯
CN202972567U (zh) 手电筒
CN205488916U (zh) 便于携带的插线板
WO2017000208A1 (zh) 手电筒
KR20170064072A (ko) 휴대용 랜턴
CN210141536U (zh) 多用途充电式工作灯
CN214369437U (zh) 子母野营灯
CN215185957U (zh) 无线充电装置、灯具及照明组件
CN220981250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照明灯
CN210601359U (zh) 一种分体式无线充电小夜灯
CN212481098U (zh) 便携式台灯
CN218468956U (zh) 一种无线感应充电的应急灯
CN205299174U (zh) 便携式太阳能多功能照明装置
CN202901862U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组合灯
CN204611381U (zh)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及照明系统
CN216530651U (zh) 一种带有夜灯功能的手机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