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1887U -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1887U
CN204871887U CN201520587493.3U CN201520587493U CN204871887U CN 204871887 U CN204871887 U CN 204871887U CN 201520587493 U CN201520587493 U CN 201520587493U CN 204871887 U CN204871887 U CN 204871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ivision
packing chest
liner components
holding tank
chest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74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g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rontier Technology Institute
Shenzhen Kuang Ch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rontier Technology Institute, Shenzhen Kuang Ch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rontier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205874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1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1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1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包装箱内衬组件用于固定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中部定位部,具有容纳和定位至少部分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的中部容纳槽;两个端部定位部,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部定位部的两端,并与中部定位部连接,端部定位部上具有容纳和定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的端部容纳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进行定位,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待运输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滑动。

Description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装箱由具有容纳腔的整块的中部定位部组成,现有的包装箱很难保证待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滑动,从而存在由于颠簸、急刹车等工况对待运输产品造成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在运输过程中易滑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内衬组件,包装箱内衬组件用于固定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中部定位部,具有容纳和定位至少部分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的中部容纳槽;两个端部定位部,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部定位部的两端,并与中部定位部连接,端部定位部上具有容纳和定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的端部容纳槽。
进一步地,中部定位部包括容纳本体和与容纳本体配合的顶部盖体,容纳本体和顶部盖体之间形成中部容纳槽。
进一步地,顶部盖体具有朝向容纳本体的一侧延伸的凸起,凸起与容纳本体相适配。
进一步地,端部容纳槽具有第一底壁和与第一底壁连接的周向侧壁,第一底壁和周向侧壁之间形成朝向中部定位部的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周向侧壁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间隔设置,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包装箱内衬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设置在端部定位部和中部定位部之间,中部定位部通过连接件与端部定位部连接。
进一步地,中部定位部具有与中部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凹槽,端部定位部具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端部容纳槽连通,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凹槽相适配,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中部定位部与两个端部定位部之间均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中部定位部和端部定位部均由泡沫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包装箱内衬组件还包括防滑结构,设置在中部容纳槽和/或端部容纳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防滑结构为橡胶垫。
进一步地,防滑结构为设置在中部容纳槽和/或端部容纳槽底壁上的防滑纹。
进一步地,端部容纳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
进一步地,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多个中部定位部,相邻两个中部定位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端部定位部分别与多个中部定位部整体的相对两端相邻设置,每个端部定位部与处于最外侧的一个中部定位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包括包装箱本体和设置在包装箱本体内部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包装箱内衬组件为前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中部定位部和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部定位部的两端的两个端部定位部。其中,中部定位部具有容纳和定位至少部分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的中部容纳槽;端部定位部与中部定位部连接,端部定位部上具有容纳和定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的端部容纳槽。上述设置中,利用中部容纳槽可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利用端部容纳槽可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从而更好地对待运输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进行定位,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滑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内衬组件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内衬组件的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中部定位部;11、中部容纳槽;12、容纳本体;12a、第三凹槽;13、顶部盖体;131、凸起;14、第一凹槽;2、端部定位部;21、端部容纳槽;21a、第一底壁;21b、第一开口;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2、第二凹槽;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中部定位部1和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部定位部1的两端的两个端部定位部2。其中,中部定位部1具有容纳和定位至少部分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的中部容纳槽11;端部定位部2与中部定位部1连接,端部定位部2上具有容纳和定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的端部容纳槽21。
上述设置中,由于中部定位部1和两个端部定位部2可以形成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相适配的容纳腔,置于上述容纳腔内的被包装物被包装箱内衬组件固定,能够有效防止被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攒动,利用中部定位部1和两个端部定位部2承载被包装物,将被包装物的挤压力或者重力分散到中部定位部1和/或端部定位部2上,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设置整块定位部而产生的定位部的破坏失效问题。
进一步地,即使受力的中部定位部1和两个端部定位部2中有个别发生破损,由于容纳腔与被包装物的形状相适配,所以被包装物仍然可以被固定,且未破损的中部定位部1和/或端部定位部2仍然能够支撑被包装物,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待运输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进行定位,防止被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滑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部定位部1包括容纳本体12和与容纳本体12配合的顶部盖体13,容纳本体12和顶部盖体13之间形成上述的中部容纳槽11。中部定位部1的第一侧面与其中一个端部定位部2间隔设置,中部定位部1的第二侧面与另一个端部定位部2间隔设置。中部容纳槽11从第一侧面延伸至第二侧面。
上述设置中,由于容纳本体12和顶部盖体13形成的中部容纳槽11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的中间部位的形状相适配,中部定位部1可以对上述物体的头部与尾部之间的部分起到支撑、定位和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容纳本体12分散并承担来自顶部盖体13的抵压力时,可以提高顶部盖体13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更为有效地保护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待运输的产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部盖体13具有朝向容纳本体12的一侧延伸的凸起131,凸起131与容纳本体12相适配。
上述设置中,一方面利用凸起131与容纳本体12的适配,可以快速拆装包装箱内衬组件,另一方面,容纳本体12和顶部盖体13之间可以形成中部容纳槽11,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在运输过程中旋转。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容纳本体12具有第三凹槽12a,第三凹槽12a的内壁为曲面。第三凹槽12a的内壁与凸起13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上述的中部容纳槽11。
上述设置中,即使受力的端部定位部2发生破损,由于第三凹槽12a的内壁面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外形相适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仍然可以被固定,未破损的第三凹槽12a仍然可支撑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从而保证包装箱内衬组件起到保护被包装物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部容纳槽21具有第一底壁21a和与第一底壁21a连接的周向侧壁,第一底壁21a和周向侧壁之间形成朝向中部定位部1的第一开口21b。
上述设置中,利用第一开口21b可以将至少部分设置于中部容纳槽11内部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设置于端部容纳槽21内,从而对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进行定位。
具体地,第一开口21b设置在端部定位部2的朝向中部定位部1的一侧。
为了便于装卸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端部容纳槽21还具有与第一开口21b垂直的第二开口。具体地,第二开口设置在端部定位部2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的周向侧壁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第一侧壁211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之间形成夹角。
以上结构的结合使得端部容纳槽21成尖顶脊形,端部容纳槽21的横截面沿远离中部定位部1的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设置中,即使受力的中部定位部1发生破损,由于第一底壁21a和周向侧壁形成的端部容纳槽21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头部或尾部形状相适配,仍然可以对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进行支撑,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在运输过程中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周向侧壁为曲面或平面与曲面的结合,第一底壁21a为曲面、平面或者曲面与平面的结合。
上述设置中,由于周向侧壁的形状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相适配,且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置于上述周向侧壁和第一底壁21a形成的端部容纳槽21内时,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与周向侧壁贴合,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与整块的定位部之间存在间隔而出现的滑动问题,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攒动,从而更好地定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部定位部1与两个端部定位部2之间均间隔设置。
为了满足不同长度尺寸要求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中部定位部1和端部定位部2之间间隔设置,因此,该包装箱内衬组件的适用性更广泛,灵活性更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装箱内衬组件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设置在端部定位部2和中部定位部1之间,中部定位部1通过连接件3与端部定位部2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部定位部1具有与中部容纳槽11连通的第一凹槽14,端部定位部2具有与第一凹槽14对应的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与端部容纳槽21连通,连接件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凹槽14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相适配,第二凹槽22与连接件3的第二端相适配,从而实现中部定位部1与端部定位部2的连接。
上述设置中,当连接件3的第一端嵌入第一凹槽14内,连接件3的第二端嵌入第二凹槽22内之后,由于连接件3的上表面与中部容纳槽11、端部容纳槽21的底部平齐,当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放置在包装箱内衬组件的内部时,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外壁与连接件3的上表面抵接,连接件3能够对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由于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22的内部,这种配合方式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连接件3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平板。平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凹槽14与平板的第一端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凹槽22与平板的第二端的形状相适配。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利用连接件3可以将中部定位部1和端部定位部2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另一方面,由于中部定位部1和端部定位部2之间具有间隔,采用体积较小的连接件3连接中部定位部1和端部定位部2,可以减轻整个包装箱内衬组件的重量,控制制造成本。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给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装置或者铰链等其他方式将中部定位部1和端部定位部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部定位部1和端部定位部2均由泡沫材料制成。
上述设置中,由于泡沫材料的容易切割的性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切割成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外形相适配的形状,从而使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与包装箱内衬组件更好地贴合,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在运输过程中滑动。
进一步地,泡沫材料不仅密度小、重量轻,而且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装箱内衬组件还包括防滑结构,设置在中部容纳槽11和/或端部容纳槽2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防滑结构为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包装箱包括包装箱本体和设置在包装箱本体内部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包装箱内衬组件为前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
通过上述设置,将该包装箱内衬组件设置在包装箱本体的内部,然后利用该包装箱内衬组件将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进行固定后,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等工况对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造成的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未给出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防滑结构为设置在中部容纳槽11和/或端部容纳槽21底壁上的防滑纹。
在本实用新型未给出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多个中部定位部1,相邻两个中部定位部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端部定位部2分别与多个中部定位部1整体的相对两端相邻设置,每个端部定位部2与处于最外侧的一个中部定位部1连接。
具体地,将多个中部定位部1构成的组件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一个端部定位部2与第一端(即处于最外侧的中部定位部1)连接,另一个端部定位部2与第二端(即处于最外侧的中部定位部1)连接。上述方式中,通过设置多个中部定位部1,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对不同长度尺寸的待运输产品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未给出的第三个替代实施例中,端部容纳槽2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其中,该横截面指的是与水平方向平行的平面。通过将端部容纳槽21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可以满足待运输产品的不同需求,以提高该包装箱内衬组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中部定位部和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部定位部的两端的两个端部定位部,其中,中部定位部具有容纳和定位至少部分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的中部容纳槽;端部定位部与中部定位部连接,端部定位部上具有容纳和定位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以防止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的端部容纳槽,由于中部定位部和两个端部定位部可以形成与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相适配的容纳腔,置于上述容纳腔内的被包装物被包装箱内衬组件固定,能够有效防止被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攒动,利用中部定位部和两个端部定位部承载被包装物,将被包装物的挤压力或者重力分散到中部定位部和/或端部定位部上,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设置整块定位部而产生的定位部的破坏失效问题。进一步地,即使受力的中部定位部和两个端部定位部中有个别发生破损,由于容纳腔与被包装物的形状相适配,所以被包装物仍然可以被固定,且未破损的中部定位部和/或端部定位部仍然能够支撑被包装物,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待运输的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等被包装物进行定位,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内衬组件用于固定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所述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
中部定位部(1),具有容纳和定位至少部分所述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以防止所述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旋转的中部容纳槽(11);
两个端部定位部(2),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部定位部(1)的两端,并与所述中部定位部(1)连接,所述端部定位部(2)上具有容纳和定位所述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的端部以防止所述具有凹形曲面的物体轴向窜动的端部容纳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定位部(1)包括容纳本体(12)和与所述容纳本体(12)配合的顶部盖体(13),所述容纳本体(12)和所述顶部盖体(13)之间形成所述中部容纳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体(13)具有朝向所述容纳本体(12)的一侧延伸的凸起(131),所述凸起(131)与所述容纳本体(12)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容纳槽(21)具有第一底壁(21a)和与所述第一底壁(21a)连接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周向侧壁之间形成朝向所述中部定位部(1)的第一开口(21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壁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211)和所述第四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壁(212)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内衬组件还包括连接件(3),设置在所述端部定位部(2)和所述中部定位部(1)之间,所述中部定位部(1)通过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端部定位部(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定位部(1)具有与所述中部容纳槽(11)连通的第一凹槽(14),所述端部定位部(2)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4)对应的第二凹槽(22),所述第二凹槽(22)与所述端部容纳槽(21)连通,所述连接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14)相适配,所述连接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凹槽(22)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定位部(1)与两个所述端部定位部(2)之间均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定位部(1)和所述端部定位部(2)均由泡沫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内衬组件还包括防滑结构,设置在所述中部容纳槽(11)和/或所述端部容纳槽(21)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橡胶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中部容纳槽(11)和/或所述端部容纳槽(21)底壁上的防滑纹。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容纳槽(2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内衬组件包括多个所述中部定位部(1),相邻两个所述中部定位部(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两个端部定位部(2)分别与所述多个中部定位部(1)整体的相对两端相邻设置,每个所述端部定位部(2)与处于最外侧的一个所述中部定位部(1)连接。
15.一种包装箱,包括包装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包装箱本体内部的包装箱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内衬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内衬组件。
CN201520587493.3U 2015-08-06 2015-08-06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Active CN204871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7493.3U CN204871887U (zh) 2015-08-06 2015-08-06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7493.3U CN204871887U (zh) 2015-08-06 2015-08-06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1887U true CN204871887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7493.3U Active CN204871887U (zh) 2015-08-06 2015-08-06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18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9196A (zh) * 2019-09-09 2019-12-20 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包装运输箱及包装方法
CN113306828A (zh) * 2021-05-18 2021-08-27 印铠熠 包装盒、内孔可调节的纸内衬及纸内衬成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9196A (zh) * 2019-09-09 2019-12-20 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包装运输箱及包装方法
CN113306828A (zh) * 2021-05-18 2021-08-27 印铠熠 包装盒、内孔可调节的纸内衬及纸内衬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0650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包装箱
CN204150437U (zh) 用于蛋类运输的包装结构
CN204871887U (zh)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CN104590767B (zh) 鸡蛋包装盒
CN202728947U (zh) 透气鸡蛋包装箱
CN210063770U (zh) 一种耐磨防水瓦楞纸包装盒
CN107685953A (zh) 一种野鸡蛋包装盒
CN201406139Y (zh) 一种茶具包装盒
CN207129331U (zh) 一种酒瓶盒
CN210126778U (zh) 包装结构
CN203997466U (zh) 一种圆柱形化妆品瓶包装衬垫
CN203740370U (zh) 带有缓冲防震功能的皮蛋包装盒
CN203581511U (zh) 一种高强度防水防潮型纸箱
CN204916503U (zh)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包括其的包装箱
CN204776818U (zh) 一种鸡蛋包装盒
CN205837572U (zh) 一种食品减震包装盒
CN202935781U (zh) 一种带有保鲜功能的水果包装箱
CN203006123U (zh) 一种方便取出型一次性手术衣包装整理箱
CN204896257U (zh) 包装箱内衬组件及具有其的包装箱
CN202784283U (zh) 防止物品破碎的储物箱
CN108146811A (zh) 一种鲜奶运输包装箱
CN205525715U (zh) 圆柱形礼盒结构
CN220641062U (zh) 一种保温纸箱层面结构及其纸箱
CN212075022U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封装的吸塑托盘
CN203624208U (zh) 一种鸡蛋防摔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Room 501, Building D2, Songshan Lake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munity,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Dongg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502, 5th floor, building 1,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ark, Songshan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FRONTIER TECHNOLOGY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SPACE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