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65881U -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65881U
CN204865881U CN201520600128.1U CN201520600128U CN204865881U CN 204865881 U CN204865881 U CN 204865881U CN 201520600128 U CN201520600128 U CN 201520600128U CN 204865881 U CN204865881 U CN 204865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ransfering needle
fixed block
block
regula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001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司潼
冯传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angxinrui Gen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001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65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65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658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涉及试剂传输技术领域;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块、移液针、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固定块单元和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所述每个固定块单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移液针固定块,且相邻的两移液针固定块之间均设置着一调节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上下运动,且调节块向下运动时,所述调节块接触并挤压位于调节块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增大相邻移液针固定块的间距;所述移液针固定块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上,所述移液针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与组装过程都非常方便。

Description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剂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采样、移液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化、分子、细胞等生物学实验,其主要功能是将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采集并转移,在现有广泛使用的采样、移液仪器中,按照通道类型划分:有多通道的,有单通道的;按照采样、移液的动力形式划分:有人工手动的,也有电子电动的。其中多通道移液仪器被广泛使用,它能够实现一次性精准的多通道液体采样和移取。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多通道移液装置,该装置包括若干个移液装置和用于固定移液装置的框体,移液装置包括针头、针筒以及推杆,所述针头与针筒紧密连接,所述推杆套设有所述针筒内;所述框体的顶部设有上下移动的压板,所述推杆的头部与压板的底面相连。虽然该移液装置能同时进行96通道的移液,但其每个移液装置建的距离不能调整。在试剂的实验过程中,通常在不同多通道载样荣期间转移液体,不同多通道载样容器的通道间距不同,例如96孔板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和一般琼脂糖凝胶制胶梳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使用现有通道间距固定的多通道移液装置进行液体转移,操作十分不方便,且容易造成误差。
鉴于上述的不足,人们设计出了间距可调的多通道移液装置,但现有的间距可调的多通道移液装置普遍存在整体结构复杂的问题,并由于其结构复杂,导致生产、组装的过程都十分繁琐。
因此,需要一种整体结构简单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通道移液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块、移液针、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固定块单元和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所述每个固定块单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移液针固定块,且相邻的两移液针固定块之间均设置着一调节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上下运动,且调节块向下运动时,所述调节块接触并挤压位于调节块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增大相邻移液针固定块的间距;所述移液针固定块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上,移液针固定块能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上水平滑动,所述移液针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上。其中,所述调节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移液针固定块与所述调节块的斜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块为三角块,该三角块具有对称的两个斜面,所述相邻的两移液针固定块分别与调节块的两个斜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移液针固定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移液针固定块的斜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调节块和移液针固定块均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调节块的斜面与所述移液针固定块的斜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块和移液针固定块均为三角块,所述三角块具有对称的两个斜面,并且所述调节块的两个斜面分别与调节块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的斜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固定块单元,相邻的固定块单元之间均设置着一单元调节块,所述单元调节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固定块单元的移液针固定块与单元调节块的斜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调节块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上下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为第一水平滑杆。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为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上具有导向槽,所述移液针固定块上具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凸块,导向凸块设置在导向槽内,所述移液针固定块在第一导向块上左右滑动。
其中,还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所述调节块活动固定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滑块和导轴,所述滑块活动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导轴上;所述第二水平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平固定装置为第二水平滑杆,所述调节块均具有与第二水平滑杆相适配的通孔,第二水平滑杆穿过调节块上的通孔,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上下运动时,该调节块同时在第二水平滑杆上左右滑动。
其中,所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调节块之间连接有精密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调节块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精密弹簧的凹槽,所述精密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调节块的凹槽内。
其中,所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两移液针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精密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精密弹簧的凹槽,所述精密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移液针固定块的凹槽内。
其中,所述移液针的外壁上设有放气槽。
进一步的,所述移液针的顶端为穿刺针尖,移液针的侧壁上含有吸液孔,所述吸液孔设置在移液针的穿刺针尖和放气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气缸,所述第二水平滑杆连接在伸缩气缸的气缸杆上,通过伸缩气缸带动第二水平滑杆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螺杆以及滑动块,所述螺杆连接在转动电机的转动轴上,螺杆通过转动轴的带动而转动,所述滑动块套在螺杆上,螺杆的旋转则带动滑动块在螺杆上上下运动,所述的调节块固定在滑动块上。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调节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调节块设置在两移液针固定块之间,通过驱动调节块向下运动,使移液针固定块受水平方向力的作用,相邻两移液针固定块的间距增大,实现了移液针的间距调节,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与组装过程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调节块的示例图。
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移液针固定块的示例图。
图5a、图5b为图4d中所述示例中实现移液针间距调节的原理图。
图5c为图5b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移液针固定块的示例图。
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的示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的示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与导轴的示例图。
图10a、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调节块与精密弹簧的具体实施例图。
图10c、图10d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移液针固定块与精密弹簧的具体实施例图。
图11a、图11b、图11c、图11d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驱动装置安装方式的具体实施例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驱动装置具体实施例图。
图13a、图13b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固定块单元的示例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移液针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第一实施例,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块30、移液针30、驱动装置、一个固定块单元和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所述固定块单元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移液针固定块10,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的下部均安装有移液针20,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着一调节块30,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调节块30上下运动,且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所述调节块30接触并挤压位于调节块30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增大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块30为具有一个斜面301的楔形块,移液针固定块10与调节块30的斜面301相接触,左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具有与斜面301相贴合的倾斜面。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液针固定块10可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左右移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调节块30上下运动。
移液针固定块10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时,移液针固定块10仅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沿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运动。调节块3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调节块30的斜面给予移液针固定块10的力F,F可分解为沿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1和沿竖直方向上的分力F2,此时左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在分力F1的作用下,则向左运动,从而使调节块30左右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了移液针固定块10间距的调节,达到调节移液针20间距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块30为具有一个斜面301的楔形块,调节块30设置在两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通过驱动调节块向下运动,使移液针固定块10受水平方向力的作用,相邻两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了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液针的间距调节装置,该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与组装过程都非常方便,能够实现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有别于采用螺杆与螺母相配合实现移移液针间距调节的装置,采用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实现移液针的间距调节的装置,是将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再将移液针与螺母连接,通过螺杆的转动带动螺母和移液针移动,当需要调节多个移液针的间距时,则需要通过设置多根螺杆和多个螺母,每一个移液针对应的连接在一个螺母上,才能够实现多个移液针间距的调节;或者在同一根螺杆上设置有多段不同螺距、导程、旋向、头数的螺纹,每段螺纹具有与之配合的螺母,移液针与螺母相连接,当螺杆转动时,移液针之间增大或减小的距离相等,实现移液针的间距调节。上述采用螺杆与螺母相配合实现移移液针间距调节的装置的技术方案,需要同时设置有多个螺杆或者在螺杆上设置多段螺纹,整体结构复杂,对于生产和组装的要求较高,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与采用螺杆与螺母相配合实现移移液针间距调节的装置的技术方案相比,其整体结构简单,生产与组装过程都非常方便,能够实现移液针间距的调节。
对于调节块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块30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移液针固定块30与调节块30的斜面相接触,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斜面则挤压与之相接触的移液针固定块10,由于移液针固定块10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达到移液针间距调节的目的。以下通过几个实施方案来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示例,所述调节块10为具有一个斜面的楔形块,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均设置着具有一个斜面的调节块30,并且移液针固定块均具有与调节块的斜面相贴合的倾斜面。在本示例中,总共具有四个调节块30和五个移液针固定块10。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四个调节块30向下运动,每一个调节块30的斜面分别挤压位于调节块30左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使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从而实现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
如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针对调节块10提出的另一示例,所述的调节块30具有两个斜面,移液针固定块10上则分别设有与两个斜面相贴合的倾斜面,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分别固定安装有移液针20。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调节块30的两个斜面给予左、右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的力分别是力F、力F’,F可分解为沿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1和沿竖直方向上的分力F2,F’可分解为沿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1’和沿竖直方向上的分力F2’,当移液针固定块10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时,移液针固定块40则仅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左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在力F1的作用下向左方运动,右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在力F1’的作用下向右方运动,从而使调节块30左右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达到调节移液针20间距的目的。本示例中,所述的调节块30具有两个相同的斜面,在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调节块30的两个斜面给予左、右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因此,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挤压左右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时,左、右移液针固定块10沿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相等。
如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针对调节块30提出的另一示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块单元,所述固定块单元包括五个并排设置的移液针固定块10,每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均固定着一移液针20,移液针固定块10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有一调节块30,总共则设置有四个调节块30。所述调节块3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移液针固定块10上则分别设有与调节块30的斜面相贴合的倾斜面。通过驱动四个调节块30向下运动,调节块30则分别挤压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使得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从而实现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由于调节块3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每个调节块30的两个斜面给予调节块30左右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因此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时,移液针固定块10沿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相等,相邻的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的增量相等,从而实现了移液针20的等间距调节。
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需要说明的是,移液针固定块10用于固定移液针20,一般的,移液针20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10的下方位置,并且每一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只固定一个移液针20。当然,并不排除同一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固定多个移液针20的可能。所述的移液针固定块10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液针固定块10可以在第一水平装置40上左右运动,当移液针固定块10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运动时,带动移液针20运动,则对相邻的移液针20的间距进行了调整。以下通过几个实施方案来具体说明。
如图4a所示,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示例,每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均固定着一个移液针20,移液针固定块10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液针固定块10可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左右滑动,所述调节块3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的纵截面为方形,因此在本示例中,移液针固定块10的顶部拐角处则与调节块30的斜面相接触,移液针固定块10与调节块30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通过力的作用使相邻两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达到调节移液针20间距的目的。
如图4b所示,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所述调节块3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液针固定块10为六边形结,移液针固定块10具有与调节块30的斜面相贴合的倾斜面,因此在本示例中移液针固定块10与调节块30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调节块30则分别挤压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使得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从而实现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调节块30向下运动过程中移液针固定块10的平稳性,在上述任意方案的基础上,如图4c所示,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的顶角处安装有滚轮402,调节块30的斜面则与移液针固定块的滚轮402相接触,滚轮402可绕着其连接点转动,在本方案中,所述调节块3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移液针固定块10的纵截面为方形,移液针固定块10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调节块30通过驱动装置的作用向下运动时,调节块分别挤压相邻移液针固定块,使得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移液针的间距调节,同时由于滚轮402的作用,减少了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与移液针固定块10的摩擦力,提高了调节块30向下运动过程中移液针固定块10的平稳性,提高了移液针20间距调节的精度。
如图4d所示,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块单元,所述固定块单元由八个依次排列的移液针固定块10组成,每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固定安装着一移液针20,并且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嵌入一调节块30,因此总共则设置有七个调节块30。在本方案中,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所述调节块30的纵截面为矩形,将调节块30依次嵌入两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调节块30的顶角则顶压在移液针固定块10的斜面上;本方案中,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调节块30可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左右移动。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均设置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可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左右移动。因此,当驱动装置驱使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一同向下运动,调节块30上的力作用在移液针固定块10上,调节块30上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力与竖直向下的力,由于移液针固定块10设置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处于固定状态,因此移液针固定块10则不能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移液针固定块10在水平分力的作用下向左或向右移动,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从而实现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
如图4e所示,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块单元,所述固定块单元由八个依次排列的移液针固定块10组成,每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固定安装着一移液针20,并且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嵌入一调节块30,因此总共则设置有七个调节块30。在本方案中,所述调节块30具有沿中心轴对称的两个斜面,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的结构与调节块30的结构相同,将调节块30依次嵌入两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形成如图4e所示的结构,调节块30的两个斜面,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斜面相贴合,本方案中,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调节块30可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左右移动。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均设置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可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左右移动。因此,当驱动装置驱使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一同向下运动,调节块30上的力作用在移液针固定块10上,调节块30上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力与竖直向下的力,由于移液针固定块10设置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处于固定状态,因此移液针固定块10则不能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移液针固定块10在水平分力的作用下向左或向右移动,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从而实现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
为了对图4e所示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如图5a所示,左侧图纸为未进行间距调节时的状态示意图,其中,调节块30顶角的角度为25°,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紧密贴合,间距为0,移液针20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10的底部中间位置,相邻移液针20之间的距离为6.942mm。右侧图纸即为进行间距调节后的状态示意图,调节块30通过驱动装置的作用向下运动,运动的距离为1.543mm,相邻的调节块30分开的距离为0.684mm,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也增大了0.684mm,因此,调节后,相邻的移液针20之间的间距为7.625mm。如图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间距调节装置进行间距调节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左侧图纸为未进行间距调节时的状态示意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调节块30的顶角为17.6°,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紧密贴合,间距为0,移液针20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10中部,相邻移液针20之间的距离也为6.942mm。右侧图纸即为进行间距调节后的状态示意图,同样的,调节块30向下运动的距离也为1.543mm,但相邻调节块10分开的距离为0.479mm,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了0.479mm,因此相邻移液针20之间的间距为7.42mm。
理论上,调节块30的顶角的范围是:0°<调节块的顶角<180°,通过对比图5a与图5b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当调节块30的顶角越小,调节块30向下运动相同的距离时,相邻两移液针20之间的间距调整幅度越少,因此,通过调节块30顶角大小的设置,可控制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调节块30的调节幅度,满足不同调整精度的需求。优选的,10°<调节块的顶角<60°。在此区间,既能较好的保证调整精度,又能保证调节效率。如图5c所示,图5c为图5b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设定所述调节块30顶角的角度为c,调节块30下降的距离为b,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的数值为a,根据调节块30顶角的角度c和调节块30下降的距离b,可根据计算公式a=2*b*tan(c/2)可计算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的数值;同样的,在已知调节块30的角度c,需要调节的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a时,可根据计算公式b=a/{2*tan(c/2)}计算出调节块30下降的距离b。因此在本示例中,可增加一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中对参数进行设定和选择,例如,当选择不同顶角大小的调节块30时,在控制装置上对不同顶角大小的档位进行选择,控制装置内部则依据上述的计算公式,由需要调节的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a计算出调节块30下降的距离b,并根据计算出调节块30下降的距离b发送控制信息至驱动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30运动相应的距离b,实现自动化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调节。
在上述图4a、图4b、图4c和图4d所述的示例中,采样针固定块10的下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采样针的长度均相同,因此采样针所处的高度均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采样针固定块10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在图6所述的示例中,包括八个依次排列的采样针固定块,且采样针固定块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减,采样针固定块的下端面呈台阶状,因此当采样针固定在采样针固定块下方位置时,每个采样针所处的高度均不相同,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采样针固定块10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上向左或向右运动,相邻采样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采样针20间距的调节,由于采样针固定块10的下端面呈台阶状,相同长度的采样针固定在采样针固定块下方后,采样针则也呈台阶状,如图6所示,在同一个带盖管放置区中具有多个带盖管31,在图6中带盖管31从左至右高度依次递增,因此本方案中这种采样针固定块10的结构,适用于带盖管放置区3中带盖管31高度依次递增的情况,这种采样针固定块10的结构,既可以保证每一根采样针10对带盖管31进行穿刺取样,也可以防止具有较高高度的采样针固定块触碰到带盖管31,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当图6所示的方案,需要对同一带盖管放置区中的相同规格的带盖管进行穿刺取样时,由于带盖管规格相同,带盖管的管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需要更换采样针,此时选取从左至右长度依次递增的采样针,与从左至右高度依次递减的采样针固定块相适配,使得采样针的针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而完成同一带盖管放置区中相同规格的带盖管的穿刺取样。另外,在本方案中,采样针固定块的排列顺序可以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在图6所述的示例中,最左端的采样针为一号采样针,一号采样针固定在一号采样针固定块上,一号采样针对应穿刺的带盖管为一号带盖管,当一号带盖管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则需要调整一号采样针固定块的位置,否则一号采样针固定块则有可能触碰到调整后的采样针固定块,例如,最右端的采样针为八号采样针,八号采样针固定在八号采样针固定块上,八号采样针对应穿刺的带盖管为八号带盖管,当八号带盖管的位置与一号带盖管的位置互换时,此时若直接进行穿刺取样,一号采样针固定块则会触碰到八号带盖管,或者即使一号采样针未触碰到八号带盖管,顺利的进行了穿刺取样,但由于长度的限制,八号采样针并不能够对一号带盖管进行穿刺取样。此时则可以调整采样针固定块的位置,将一号采样针固定块与八号采样针固定块的位置互换,则可以实现多个采样针的穿刺取样。鉴于上述的原理,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采样针穿刺取样前,根据带盖管放置区中带盖管的放置顺序,调整采样针固定块的排列顺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对不同规格的带盖管进行标号,并在采样针固定块上设置对应的标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此种自动取血仪可以根据带盖管的不同型号,对应的调整采样针固定块的型号或者采样针的型号,满足对同一个带盖管放置区中多种不同型号带盖管的穿刺取样的需求。
在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和图6所述的方案中,移液针1303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1304上,在该方案的基础上,移液针2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10上,当其中任意一根移液针20损坏时,可立即更换移液针20,保证了取样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的,在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和图6所述的方案中,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均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并且可以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滑动,在此种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当其中任意一个移液针固定块10损坏时,可直接将移液针固定块10拆掉,采用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进行替代,或者重新装上一个移液针固定块10,避免了因移液针固定块10的损坏而导致移液针20的取样无法进行。
在上述任意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移液针固定块10均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示例,所述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为第一水平滑杆,移液针固定块10均具有与第一水平滑杆相适配的通孔,第一水平滑杆穿过于移液针固定块10上的通孔,因此移液针固定块10则可在第一水平滑杆上左右滑动。
如图7a所示,针对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图7a为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和移液针固定块10的截面图,所述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为第一导向块,且第一导向设置着对称的两个,每个第一导向块的上部均具有导向槽401,移液针固定块10的下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与两个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凸块1001,导向凸块1001设置在导向槽401内,因此,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时,移液针固定块10则通过导向凸块1001与导向槽401的配合,在第一导向块上滑动,因此移液针固定块10则可在第一导向块上左右滑动。
如图7b所述,针对所述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所述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为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设置着对称的两个,两个导向块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具有导向槽401,所述移液针固定块1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槽401中,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时,移液针固定块10由于导向槽401的作用,在第一导向块上滑动,从而带动移液针20运动。
在上述任意方案的基础上,调节块30活动固定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所述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用于保证调节块30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起到在竖直方向上位置限定的作用;另外,当调节块30均活动固定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下运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则带动调节块30上下运动,此时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还起到力的传导作用。对于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示例,所述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为第二水平滑杆,调节块30均具有与第二水平滑杆相适配的通孔,第二水平滑杆穿过于调节块30上的通孔,因此调节块30可在第二水平滑杆上左右滑动。
如图8所示,对于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示例,所述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为第二导向块,第二导向块设置着对称的两个,两个导向块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具有导向槽504,所述调节块3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槽504中,当调节块30向下运动过程中,调节块30则可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的导向槽504内滑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示例,所述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滑块501上,所述滑块501分别设置于一导轴502上,滑块501可在导轴502上上下滑动,当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30、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以及滑块501上下运动时,滑块501与导轴502的相配合,提供了稳定的导向,避免移液针固定块10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移液针20不能够插入带盖管内或样本放置区的容器内,损坏设备,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本示例中,通过滑块501和导轴502的设置,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调节块30、移液针固定块10可采用上述的任意方案。
在同一固定块单元中,所述相邻的调节块30之间可以设置弹簧,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也可以设置弹簧,并且,还可以同时在相邻的调节块30之间设置弹簧、在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弹簧。在相邻的调节块30之间设置弹簧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保证相邻调节块30的之间距离相等,并且,在调节块向上运动时,使相邻调节块30的间距减小,从而复位。在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弹簧的主要目的是:在调节块30向下运动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移液针固定块10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动时,保证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相等,并且,在调节块30向上运动时,移液针固定块10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实现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间距减小的目的。更进一步,上述方案中采用的弹簧为精密弹簧,提高的移液针间距调节的精度。以下通过几个具体方案来说明。
在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所述相邻的调节块30之间设置有精密弹簧60,如图10a所示,对于调节块30之间设置的精密弹簧6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精密弹簧60的两端连接在调节块30的侧边上,未进行间距调节时,调节块30未下压,精密弹簧60处于原始状态,当调节块3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相邻调节块30的间距增大,则拉伸精密弹簧60;当调节块3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在精密弹簧60的作用下调节块复位,回到原始状态。
如图10b所示,对于调节块30之间设置的精密弹簧6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调节块3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精密弹簧的凹槽302,位于两端的两个调节块30仅在内侧面设有凹槽302,位于中部的三个调节块30则在两个侧边上均设有凹槽302,所述精密弹簧60的两端则固定在调节块的凹槽302中,当调节块30未下压时,精密弹簧60处于原始状态,当调节块3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相邻调节块30的间距增大,则拉伸精密弹簧60;当调节块3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在精密弹簧60的作用下调节块复位,回到原始状态。
图11a、图11b所述的示例,均是在相邻的调节块30之间设置精密弹簧60,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保证相邻调节块30的之间距离相等,达到移液针20的等间距调节效果,并且在调节块30向上运动时,使相邻调节块30的间距减小,从而复位,因此在图11a、图11b所述的示例中,该精密弹簧60为拉伸弹簧。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具体实施例,在两端的调节块30外侧分别设置着一精密弹簧,当调节块30下压时,调节块30使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相邻调节块30的间距也增大,精密弹簧则挤压调节块30;当调节块30向上运动时,调节块30在精密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此时所述的精密弹簧为压缩弹簧。
在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所述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有精密弹簧70,如图10c所示,对于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的精密弹簧7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精密弹簧70的两端连接在移液针固定块10的侧边上,在进行移液针间距调节的过程中,移液针固定块10被调节块30挤开,由于精密弹簧70的刚性一致,弹性稳定,在调节块30向下运动过程中,移液针固定块10则被调节块30均匀的挤压张开,使相邻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的间距相等,保证了移液针20的等间距调节。
如图10d所示,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的精密弹簧7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具体实施例,移液针固定块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精密弹簧70的凹槽103,位于两端的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仅在内侧面设有凹槽103,位于中部的三个移液针固定块10则在两个侧边上均设有凹槽103,所述精密弹簧70的两端则固定在调节块的凹槽103中,移液针固定块10的凹槽103深度均相等,所述精密弹簧70的长度为凹槽103深度的两倍,因此,精密弹簧70装入凹槽103内后,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底部之间的间距为0。当调节块30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向下运动时,则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由于精密弹簧70的刚性一致,弹性稳定,在调节块30向下运动过程中,移液针固定块10则被调节块30均匀的挤压张开,使相邻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提高了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的精度。
图11c、图11d所述的示例,均是在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精密弹簧70,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移液针固定块10被调节块30挤开,移液针固定块10则挤压精密弹簧70,当调节块30向上运动时,移液针固定块10在精密弹簧70的作用下复位,因此在图11c、图11d所述的示例中该紧密弹簧70为压缩弹簧。进一步的,本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具体实施例,在两端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外侧分别设置着一精密弹簧,当调节块30下压时,调节块30使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精密弹簧则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当调节块30向上运动时,移液针固定块10在精密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此时所述的精密弹簧为压缩弹簧。
如果仅用弹簧进行移液针的间距调节,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弹簧会老化,而各个弹簧老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在长久使用后,会影响移液针间距调节的准确性和设备的安全性。并且,随着弹簧的老化,调节到相同间距所需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如果这种间距调节装置需要长期使用,还需要通过人工手动控制调节间距,导致自动化程度低,易用性差。而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间距调节装置的调节块30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调节块30设置在两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通过驱动调节块30向下运动,使移液针固定块10受水平方向力的作用,相邻两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了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与组装过程都非常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对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的参数进行设定和选择,当选择不同顶角大小的调节块30时,在控制装置上对不同顶角大小的档位进行选择,控制装置内部则依据计算公式,由需要调节的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的间距计算出调节块30下降的距离,并根据计算出调节块下降的距离发送控制信息至驱动装置内,实现自动化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调节,解决了自动化程度低、易用性差的问题。更进一步的,在调节块30下降时,移液针固定块10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动,移液针固定块10则被均匀的挤压开,实现了移液针20的等间距调节,并且由于在相邻的调节块30和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均设置有精密弹簧,在调节块30下降过程中,移液针固定块10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上移动时均能够保证相邻调节块30和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相等,实现了移液针20的等间距调节,进一步提高的移液针间距调节的精度。
对于驱动装置的安装形式,如图11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90设置在调节块30的上方,与调节块30相连接,通过驱动装置90的作用驱动调节块30上下运动,调节块30则挤压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实现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如图11b所示,对于驱动装置90的安装形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具体实施例,该具体实施例中总共设有四个调节块30,每个调节块30上方均设置有一驱动装置90,每个调节块30分别通过上方的驱动装置90的作用实现上升与下降,调节块30下降时则挤压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实现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这种结构可以单独的仅对相邻的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进行调节,例如,图11b中从左至右的调节块30依次为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第四调节块,当需要调节第一调节块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时,通过第一调节块上方的驱动装置90驱动第一调节块向下运动,第一调节块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第一调节块的相邻两个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其他移液针20的间距仍保持不变,从而实现单独的仅对相邻的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图11b所述的示例中,通过单独的对每一个调节块30的运动进行控制,使多个移液针20中相邻两个移液针20的间距相同或者不相同,可实现移液针20的等间距调节和移液针20的不等间距调节,从而不满足各类场合对于移液针不同间距的需求。如图11c所示,对于驱动装置90的安装形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具体实施例,调节块30上方设有驱动装置90,并且所有的调节块30均通过同一驱动装置90实现上下运动,因此当驱动装置90同时驱动所有的调节块30一同向下运动时,则同时增大了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实现了多个移液针20间距的同时调节。如图11d所示,对于驱动装置9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具体实施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具有调节块30、移液针固定块10、第一水平固定装置40、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滑块501以及导轴502,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连接有一连杆503,该连杆503与设置在调节块30上方的驱动装置90连接,通过驱动装置90的作用带动连杆503和第二水平固定装置50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调节块30挤压移液针固定块10,实现移液针20的间距调节,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可以实现多个移液针20间距调节的同时,由于滑块501与导轴502提供了稳定的导向,可避免移液针固定块10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防止移液针20不能够插入带盖管内或样本放置区的容器内而损坏设备,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调节块30上下运动,当驱动调节块30向下运动时,调节块30则挤压位于调节块30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10,从而实现移液针间距的调节。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装置90为伸缩气缸,调节块30连接在伸缩气缸的气缸杆上,通过气缸杆的伸缩而带动调节块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90为直线电机,所述调节块30与直线电机的动子相连接,通过动子的运动而带动调节块上下运动。
如图12所示,对于驱动装置9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90包括转动电机901、螺杆902以及滑动块903,所述螺杆902连接在转动电机901的转动轴904上,螺杆902通过转动轴904的带动而转动,所述滑动块903套在螺杆902上,螺杆902的旋转则带动滑动块903在螺杆902上上下运动,同时,所述的调节块30固定在滑动块903上,滑动块903上下运动时,则驱使调节块30上下运动。
对于固定块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块单元,如图1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针对固定块单元提出的一示例,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两固定块单元100,在每个固定块单元100中,分别包括五个并排的移液针固定块10,图13a中可看出,五个移液针固定块10在依次排列;而两个固定块单元100在纵向上平行设置,形成如图13a所示的结构。所述每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均固定有一移液针20,在每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移液针固定块10均设置在同一第一水平滑杆400上,并且相邻的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设置有一调节块30,因此每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设置着四个调节块30。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和调节块30的具体形状,上述的任意方案中的移液针固定块10和调节块30均可在本实施例中适用。当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的调节块30下压时,使同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另外,当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的某一个调节块30下压时,则可仅对该调节块30的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进行调节,其他移液针固定块的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之间还设置有一单元调节块300,单元调节块300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固定块单元100的移液针固定块10与单元调节块300的斜面相接触,当单元调节块300下压时,可使上下两列的固定块单元100之间的间距增大,同时调节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的移液针20的间距。
如图1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针对固定块单元提出的另一示例,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两固定块单元100,两固定块单元100分别包括五个并排的移液针固定块10,每个移液针固定块10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一移液针20,在每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相邻的两个移液针固定块10之间均设置有一调节块30,因此每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设置着四个调节块30。对于移液针固定块10和调节块30的具体形状,上述的任意方案中的移液针固定块10和调节块30均可在本实施例中适用。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之间还可设置有一单元调节块300,单元调节块300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固定块单元100的移液针固定块10与单元调节块300的斜面相接触。另外,设置于同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的多个调节块30,均设置在同一第二水平滑杆500上。在两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设置于同一水平滑杆上,此处需结合附图进行说明,例如,如图13b所示,在第一个固定块单元中具有第一移液针固定块101,在第二个固定块单元中具有第二移液针固定块102,第一移液针固定块101和第二移液针固定块102设置于同一水平滑杆4001上,同样的,在两个固定块单元中的其他移液针固定块10,均为此种结构。当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中设置的调节块30一同向下运动时,驱动移液针固定块10在第一水平滑杆400上滑动,使同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相邻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实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的移液针20间距的调节;当单元调节块300下压时,使两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增大,例如单元调节块300下压时,第一移液针固定块101和第二移液针固定块102则在水平滑杆4001上滑动,第一移液针固定块101与第二移液针固定块102的间距增大,因此,单元调节块300可使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之间的间距增大,同时调节两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的移液针20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a、13b所述的示例中,通过单元调节块300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固定块单元100之间的间距,而固定块单元100包括多个移液针固定块10,因此可以实现相邻的固定块单元100中移液针间距的调整,同时也可以对同一固定块单元100中的移液针固定块10的间距进行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有别于仅能够对一排移液针的间距进行调节的装置,不仅能对同一个固定块单元100中的移液针20的间距进行调节,也可以对相邻固定块单元的间距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针对所述的移液针2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移液针20具有采样、移液的功能,所述移液针20的顶端为穿刺针尖,移液针20的侧壁上含有吸液孔201,该吸液孔201能够防止移液针20的顶端被堵塞而无法取液。进一步的,移液针2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放气槽202,放气槽202的作用是在移液针20需要穿刺取样时连通管内和管外,避免因管内和管外压力不一造成的取液困难,因此,放气槽202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图14所示的结构仅为一较佳的方案,该方案中放气槽202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其他方案也可达到上述的效果,例如,放气槽202可设置为螺旋形,从移液针20底部螺旋盘绕至移液针20的中部或顶部,但需要说明的是,放气槽202不可设置与水平面平行,否则在移液针20穿刺取样时不能够连通管内和管外,无法解决因管内和管外压力不一造成的取液困难。吸液孔201设置在移液针20的穿刺针尖和放气槽202之间,在移液针20需要穿刺取样时,放气槽202能够连通管内与管外,从而避免因管内和管外压力不一而造成的取液困难。在图14所示的方案中,移液针20全长120mm,外径为2.5mm,内径为1.5mm,吸液孔201的内径为1.5mm,所述放气槽202宽度为0.4mm,深度为0.4mm,但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的方案仅作为一较佳的方案。
对于移液针2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所述移液针20为弹簧式结构,移液针20具有采样、移液功能,所述移液针20的顶端为穿刺针尖,移液针20的外壁沿着移液针20的螺旋方向上设置有放气槽,放气槽的作用是在移液针20需要穿刺取样时连通管内和管外,避免因管内和管外压力不一造成的取液困难。本方案中,移液针20在取样时,如若移液针20触碰到带盖管的底部,移液针20采用弹簧式结构的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止移液针20将带盖管刺穿。
对于移液针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示例,为了对移液针20穿刺取样的过程进行观察,在本示例中,所述移液针2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玻璃,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移液针,可以在取样时很方便的观察到移液针是否吸取到样本。
另外,所述采样针的一侧还设置有监视装置,该监视装置用于监视采样针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具体的,所述监视装置包括拍照单元、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和图像存储单元,拍照单元、图像存储单元均同图像信号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拍照单元可以在采样针上下运动过程中连续拍照或录像,以记录不同时间点采样针的运动状态,例如,拍照单元在采样针向下运动时拍照,确认采样针是否正确的插入带盖管内;拍照单元在采样针取样过程中拍照,确认采样针是否吸取到带盖管内的血样。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则可对拍照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判断采样针的运动轨迹是否与预先设定的一致,同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图像存储单元中进行存储。如果采样针的运动轨迹与预先设定的轨迹不一致,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则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则控制驱动间距调节装置的机构停止动作,采样针则停止向下运动。本方案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图像信号处理单元也可以仅是对拍摄所得的图像或录像进行存储,一旦仪器发生故障,即可通过查阅拍摄所得的图像或录像来查找故障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故障的排查和解决;同时一旦实验发生问题,也可通过拍摄所得的图像或录像,来排查是否在进行自动取血前存在人工操作错误。此外,为了减少对存储空间的要求,可通过循环覆盖模式存储拍摄所得的图像或录像。例如,只存储过去若干次的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拍摄所得的图像或录像,具体的可为1次、2次、5次或10次。这样既能够降低设备对存储空间的要求,又能够保留发生故障时的图像或录像,便于故障的排查和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向下运动,调节块使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在水平方向上分开,实现了移液针的间距调节,该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与组装过程都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块、移液针、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固定块单元和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固定装置,所述每个固定块单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移液针固定块,且相邻的两移液针固定块之间均设置着一调节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调节块上下运动,且调节块向下运动时,所述调节块接触并挤压位于调节块两侧的移液针固定块,增大相邻移液针固定块的间距;所述移液针固定块活动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上,移液针固定块能在第一水平固定装置上水平滑动,所述移液针固定在移液针固定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移液针固定块与所述调节块的斜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针固定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移液针固定块的斜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和移液针固定块均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调节块的斜面与所述移液针固定块的斜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固定块单元,相邻的固定块单元之间均设置着一单元调节块,所述单元调节块为具有至少一个斜面的楔形块,所述固定块单元的移液针固定块与单元调节块的斜面相接触,所述单元调节块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上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二水平固定装置,所述调节块活动固定在第二水平固定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块和导轴,所述滑块活动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导轴上;所述第二水平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调节块之间连接有精密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固定块单元中相邻的移液针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精密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针的的外壁上设有放气槽。
CN201520600128.1U 2015-08-11 2015-08-11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65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0128.1U CN204865881U (zh) 2015-08-11 2015-08-11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0128.1U CN204865881U (zh) 2015-08-11 2015-08-11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65881U true CN204865881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0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0012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65881U (zh) 2015-08-11 2015-08-11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65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6634A (zh) * 2015-08-11 2016-03-16 广州康昕瑞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6634A (zh) * 2015-08-11 2016-03-16 广州康昕瑞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6634A (zh)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CN204865881U (zh) 移液针间距调节装置
DE102006034245A1 (de) Positioniereinrichtung zur Positionierung von Pipetten
US11680953B2 (en) Cell transfer device and cell transfer method
CN204247245U (zh) 一种移液吸头及使用其的移液器
CN106214152A (zh) 一种校准肺功能仪的呼吸模拟器
CN106443037B (zh) 自动取血仪
CN208003971U (zh) 一种多点间距调节装置
CN213217494U (zh) 一种血管介入穿刺针
CN114343853B (zh) 夹持旋捻装置、递送装置、介入手术机器人
CN104826679A (zh) 一种移液吸头及使用其的移液器
CN203389202U (zh) 治疗仪固定架
CN209314256U (zh) 一种播种机的导向机构以及播种机
CN110811901B (zh) 一种用于生物实验的电极植入系统
CN219942920U (zh) 一种取卵用恒温试管架
CN211157342U (zh) 自动配药装置
CN219963633U (zh) 一种精确控制给药量的静脉麻醉器
CN213252022U (zh) 一种微量注射泵
CN218792374U (zh) 一种术后压迫护理器
CN216394282U (zh) 一种麻醉医师用药物托盘
CN208988825U (zh) 一种可调节式麻醉咽喉镜
CN220612934U (zh) 一种穿刺针空气帽装配装置
CN218567394U (zh) 一种微孔板加液装置
CN213884590U (zh) 可调节一次使用性注射器
CN209909201U (zh) 一种用于调节多个孵化机温控箱风道的滑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