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65521U - 吸收塔 - Google Patents

吸收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65521U
CN204865521U CN201520601602.2U CN201520601602U CN204865521U CN 204865521 U CN204865521 U CN 204865521U CN 201520601602 U CN201520601602 U CN 201520601602U CN 204865521 U CN204865521 U CN 204865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ies
absorption tower
valve
liquid supplementation
fe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016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书洲
王雁军
刘喆
刘旭平
张国新
郝剑
向丽晖
马海波
李建山
孙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anhe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anhe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anhe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016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65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65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65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包括脉冲悬浮泵和用于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浆液补液管,所述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收塔通过将用于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补充的新鲜石灰石浆液通过脉冲悬浮泵的扰动作用,在吸收塔壳体内的浆液池中能够迅速扩散、溶解,大大缩短了PH值调节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吸收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塔。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脱硫装置的核心,是利用石灰石浆液来脱去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主要设备。在现有的脱硫吸收塔中,如图1所示,石灰石浆液补浆管路1a的入口设置在氧化空气管网下方的吸收塔塔壁2a上,吸收塔通过补浆管路1a直接将石灰石浆液补到吸收塔的浆液3a内。
由于现有吸收塔的石灰石浆液补浆位置位于吸收塔浆液扰动区的上方,且在吸收塔塔壁2a上的固定位置处,导致在补浆的过程中,新鲜的石灰石浆液可能会滞留在某一区域,不能很快的扩散和溶解,这样不仅影响PH值调节的响应时间,同时还可能影响到PH测量取样的准确性,使PH测量取样的浆液不具有代表性。(其中PH值的高低是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关键参考指标,对于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硫的吸收快慢、石灰石的溶解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吸收塔,以加速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内部的扩散和溶解,提高PH值调节的响应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收塔,该吸收塔包括脉冲悬浮泵和用于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浆液补液管,其中所述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与浆液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浆液进液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吸收塔壳体内,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出口与脉冲悬浮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脉冲悬浮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壳体内且安装有扰动喷嘴,所述扰动喷嘴位于吸收塔壳体内的浆液液面以下,所述浆液补液管与所述浆液进液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脉冲悬浮泵包括第一脉冲悬浮泵和第二脉冲悬浮泵,所述浆液进液管包括第一浆液进液管和第二浆液进液管,所述浆液补液管包括第一浆液补液管和第二浆液补液管,其中:
所述第一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和第二浆液进液管与所述吸收塔壳体连通,所述第一脉冲悬浮泵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脉冲悬浮泵的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浆液出液管和第二浆液出液管与所述脉冲悬浮管连通,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和第二浆液补液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和第二浆液进液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浆液进液管的进液口在同一高度上。
可选的,所述浆液补液管还包括第三浆液补液管和第四浆液补液管,所述第三浆液补液管和第四浆液补液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和第二浆液进液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和第二浆液补液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一总补液管连通,所述第三浆液补液管和第四浆液补液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二总补液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和第二浆液进液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浆液出液管和第二浆液出液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第二浆液补液管、第三浆液补液管和第四浆液补液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均为手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的循环进液管的进液口位于所述脉冲悬浮泵在所述吸收塔壳体内的浆液中产生的扰动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收塔通过将用于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这样,补充的新鲜石灰石浆液通过脉冲悬浮泵的扰动作用,在吸收塔壳体内的浆液池中能够迅速扩散、溶解,大大缩短了PH值调节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浆液补浆管路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收塔中补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脉冲悬浮泵,12-第一浆液进液管,
13-第一浆液出液管,21-第二脉冲悬浮泵,
22-第二浆液进液管,23-第二浆液出液管,
31-第一浆液补液管,32-第二浆液补液管,
33-第三浆液补液管,34-第四浆液补液管,
35-第一总补液管,36-第二总补液管,
41-脉冲悬浮管,42-扰动喷嘴,
51-第一阀门,52-第二阀门,
53-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
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
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
59-第九阀门,61-吸收塔壳体,
62-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3-吸收塔喷淋层,
64-循环进液管,65-循环出液管,
9-浆液液面,
1a-石灰石浆液补浆管路,2a-吸收塔塔壁,
3a-浆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吸收塔,通过将用于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借助脉冲悬浮泵的扰动作用,能够使新鲜的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内迅速扩散、溶解。同时,将浆液补液管设置在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借助脉冲悬浮泵入口处的负压,可以减少新鲜石灰石浆液的供浆阻力,有利于新鲜的石灰石浆液的输送。在此技术构思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吸收塔并不局限于图2-3所示的具体结构,例如浆液补液管可以直接连接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上,也可以连接到设置于脉冲悬浮泵的入口与吸收塔壳体之间的浆液进液管上。这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附带予以简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壳体61、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和设置于吸收塔壳体61内的吸收塔喷淋层63,所述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的入口通过循环进液管64与吸收塔壳体61连通,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的出口通过循环出液管65与吸收塔喷淋层6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的数量为3个,每个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的入口均通过一根循环进液管64与吸收塔壳体61连通,每个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的出口均通过一根循环出液管65与吸收塔喷淋层63连通。其中吸收塔喷淋层63布置在吸收塔顶部,由一系列输浆管道和喷嘴组成,吸收塔喷淋层63的层数与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的数量相同。
吸收塔脱硫的工作原理为:吸收塔浆液循环泵62将吸收塔壳体61内浆液池中的浆液通过循环进液管64和循环出液管65输送至吸收塔喷淋层63,在吸收塔喷淋层63的喷嘴的雾化效果下,浆液分散成细小液滴,与逆流向上的烟气在吸收塔壳体61内的吸收区发生接触反应,从而脱去烟气中二氧化硫。
适当参见图2,为了达到新鲜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内部加速扩散和溶解的目的,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与浆液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浆液进液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吸收塔壳体61内,用于将吸收塔内的浆液输送至所述脉冲悬浮泵。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出口与脉冲悬浮管41的一端连通,所述脉冲悬浮管4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壳体61内且安装有扰动喷嘴42,所述扰动喷嘴42位于所述吸收塔壳体61内的浆液液面9以下,用于将浆液通过扰动喷嘴42输送至吸收塔内,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产生扰动。所述浆液补液管与所述浆液进液管连通,通过将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浆液进液管上,能够将新鲜的石灰石浆液由经浆液进液管输送至脉冲悬浮泵,然后通过脉冲悬浮管41将新鲜石灰石浆液由扰动喷嘴42喷处,从而实现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内部快速扩散和溶解的目的。为了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将浆液补液管直接连接在了浆液进液管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能够达到向脉冲悬浮泵输送新鲜石灰石的目的,浆液补液管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浆液补液管也可以直接连接在脉冲悬浮泵的入口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形式,参考图2所示,脉冲悬浮泵包括第一脉冲悬浮泵11和第二脉冲悬浮泵21,所述浆液进液管包括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所述浆液补液管包括第一浆液补液管31和第二浆液补液管32。通过设置两套脉冲悬浮泵,能够实现一备一用,提高了吸收塔的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脉冲悬浮泵11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脉冲悬浮泵21的入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与所述吸收塔壳体61连通,所述第一脉冲悬浮泵1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脉冲悬浮泵21的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浆液出液管13和第二浆液出液管23与所述脉冲悬浮管41连通,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31和第二浆液补液管32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浆液进液管22的进液口在同一高度上,即第一浆液进液管12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浆液进液管22的进液口到吸收塔壳体61底板的距离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图2中未示出第一浆液进液管12的进液口与第二浆液进液管22的进液口的具体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浆液补液管还包括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所述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连通。通过设置四根浆液补液管,能够提供多种新鲜石灰石浆液的补充来源,提高吸收塔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31和第二浆液补液管3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一总补液管35连通,所述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二总补液管36连通。通过两个总补液管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可以减少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接入点,使管路布置更简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52,所述第一浆液出液管13和第二浆液出液管23上分别安装有第三阀门53和第四阀门54,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31、第二浆液补液管32、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上分别安装有第五阀门55、第六阀门56、第七阀门57和第八阀门58。在脉冲悬浮管41上安装有第九阀门5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和第四阀门54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第五阀门55、第六阀门56、第七阀门57、第八阀门58和第九阀门59均为手动阀门。通过在相应的管路上安装阀门,能够方便的控制各个管路的通闭,方便管路的检修。
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的循环进液管64的进液口位于所述脉冲悬浮泵在所述吸收塔壳体61内的浆液中产生的扰动区域内,从而能够使混合均匀后的石灰石浆液能够迅速到达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缩短调节的响应时间。
为了保证各个管路和阀门可以实现在线检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吸收塔的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阀门。通过关闭第一脉冲悬浮泵11或第二脉冲悬浮泵21的入口和出口处的阀门,即可以隔绝相应的脉冲悬浮泵,实现与之连通的管路和这些管路上的阀门的在线检修,此时,第二脉冲悬浮泵21或第一脉冲悬浮泵11以及与之连通的管路可以正常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吸收塔,该吸收塔包括脉冲悬浮泵和用于补充新鲜石灰石浆液的浆液补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补液管连接到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与浆液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浆液进液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吸收塔壳体(61)内,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出口与脉冲悬浮管(41)的一端连通,所述脉冲悬浮管(4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壳体(61)内且安装有扰动喷嘴(42),所述扰动喷嘴(42)位于所述吸收塔壳体(61)内的浆液液面(9)以下,所述浆液补液管与所述浆液进液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悬浮泵包括第一脉冲悬浮泵(11)和第二脉冲悬浮泵(21),所述浆液进液管包括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所述浆液补液管包括第一浆液补液管(31)和第二浆液补液管(32),其中:
所述第一脉冲悬浮泵(11)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脉冲悬浮泵(21)的入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与所述吸收塔壳体(61)连通,所述第一脉冲悬浮泵(1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脉冲悬浮泵(21)的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浆液出液管(13)和第二浆液出液管(23)与所述脉冲悬浮管(41)连通,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31)和第二浆液补液管(32)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浆液进液管(22)的进液口在同一高度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补液管还包括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所述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31)和第二浆液补液管(3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一总补液管(35)连通,所述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二总补液管(36)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进液管(12)和第二浆液进液管(2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52),所述第一浆液出液管(13)和第二浆液出液管(23)上分别安装有第三阀门(53)和第四阀门(54),所述第一浆液补液管(31)、第二浆液补液管(32)、第三浆液补液管(33)和第四浆液补液管(34)上分别安装有第五阀门(55)、第六阀门(56)、第七阀门(57)和第八阀门(5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和第四阀门(54)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第五阀门(55)、第六阀门(56)、第七阀门(57)和第八阀门(58)均为手动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的循环进液管(64)的进液口位于所述脉冲悬浮泵在所述吸收塔壳体(61)内的浆液中产生的扰动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悬浮泵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CN201520601602.2U 2015-08-11 2015-08-11 吸收塔 Active CN204865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1602.2U CN204865521U (zh) 2015-08-11 2015-08-11 吸收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1602.2U CN204865521U (zh) 2015-08-11 2015-08-11 吸收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65521U true CN204865521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0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01602.2U Active CN204865521U (zh) 2015-08-11 2015-08-11 吸收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655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2131A (zh) * 2018-08-28 2018-12-18 贵阳振兴铝镁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净化工艺系统脱硫浆液物料平衡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2131A (zh) * 2018-08-28 2018-12-18 贵阳振兴铝镁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净化工艺系统脱硫浆液物料平衡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6705B2 (en) Flue gas condensation water extraction system
EP3272411A1 (en) Exhaust gas treatment apparatus
CN204865521U (zh) 吸收塔
CN202683066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pH值、密度测量装置
CN101342455B (zh) 一种喷淋旋流组合脱硫装置
CN203577624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
CN204147762U (zh) 一种采用异型多文丘里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CN205832904U (zh) 一种液体吸收处理挥发性工业废气的设备
CN105771613A (zh) 一种石灰石浆液输送系统
CN203678250U (zh) 具有双流体喷枪的sncr脱硝反应器
CN207385177U (zh) 一种预喷淋式脱硫吸收塔
CN205127726U (zh) 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
CN205461766U (zh) 用于脱硝系统的气液混合喷射系统
CN202700246U (zh)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冲洗装置
CN203281220U (zh)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系统
CN206199002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循环系统
CN108820943B (zh) 一种皮带运输自动除尘系统及其除尘方法
KR101402520B1 (ko) 포소화액 혼합분사장치
CN105126594A (zh) 一种变直径脱硫塔
CN206199764U (zh) 一种脱硫除雾器冲洗供水系统
CN204679484U (zh) 生物大气污染效应试验箱
CN205886582U (zh) 湿法脱硫石灰石供浆装置
CN203501838U (zh) 一种蒸汽加热装置
CN205127727U (zh) 一种高效脱硫吸收塔
CN205258051U (zh) 一种多级溶气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