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8034U - 一种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8034U
CN204858034U CN201520673597.6U CN201520673597U CN204858034U CN 204858034 U CN204858034 U CN 204858034U CN 201520673597 U CN201520673597 U CN 201520673597U CN 204858034 U CN204858034 U CN 204858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housing
splicing ear
output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735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成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NF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NF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F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NF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735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58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8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80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和若干插针,插针内置于壳体,所述插针分别对称设置于壳体的两边,且所述插针的输出端呈弯折结构设置,插针的输出端借由这一结构均呈同一直线分布,于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所述插针的输出端呈弯折结构设置,插针的输出端借由这一结构均呈同一直线分布,由于所述的插针的输出端借由插针的弯折结构成统一直线分布,所以与所述插针输出端相连的连接线也可以保证处于同一水平直线状设置,借此结构就能很好的保证所述与插针相连接的连接线的整齐,且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其他的零器件,在能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效果的同时方便实际的加工使用并且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一般是指电器接线端子。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端子由壳体和插针组成,插针内置壳体,且连通壳体的两端,将其分为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通过插针接收入一定的电流或信号,通过插针从输出端输出相应的电流或信号。
插针相对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焊脚,焊脚处都会焊接有用于传接电流或信号的连接线,一般一个连接端子的壳体都会连接有一定数量的插针,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过多与插针焊脚连接的连接线使得壳体的输出端显得过于杂乱。
而为保证其输出端的整齐,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连接端子,插针分别相对设置于壳体两边,使得插针的焊脚在壳体的输出端形成一个卡槽,随后再在卡槽内插接入线路板,利用线路板与插针焊脚的连接,接出相对应的电流信号,借以保证端子输出端的整洁。
但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加工制造该端子时,由于增加了线路板这一零部件,且该零部件还需要手动安装,在使得连接端子的加工制造过程更为复杂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加工制造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接线端子端面整齐,且方便后续焊接连接线的一种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设置为: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和若干插针,插针内置壳体,且连通壳体的两端,将壳体分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插针相对输出端的的一端设置有焊脚,插针分别设置于壳体两边;插针的焊脚皆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的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针焊脚是借由弯折的结构形成同一直线状分布于连接端子的壳体上的,所以和焊脚相连的连接线也会呈直线状分布,借此保证了连接端子端面的整洁,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在能实现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的同时,其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其他的零器件,在能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效果的同时方便实际的加工使用并且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节约了成本,而同时因为焊脚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所以在实际进行接线操作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焊脚排列依次进行连接,操作过程显然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针呈相互交错排列设置于壳体两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方案中,焊脚是设置于插针上的,所以两边插针的交错排列,焊脚也自然会形成交错排列,由于焊脚是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分布的,所以采用上述的排列方式,两边的焊脚相互弯折后,借由这一错位方便形成直线状的分布状,上述的技术方案只是对插针的排列方式做了细微的调整就收获了相应的技术效果,优化了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焊脚包括连接段和接线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插针和接线段,连接段平行于壳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构成焊脚包括连接段和接线段,且连接插针和接线端的连接段是平行于壳体的,借此结构大大降低了焊脚的高度,借以保证焊脚的高度处于要求的规格之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插入端开设于壳体的输出端,插针通过插入通孔内置于壳体;插针相对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设置于插针两侧且架于壳体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插针通过插入通孔内置于壳体,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不仅能满足本技术方案所要求的将插针内置于壳体,且实现了插针可拆卸连接与壳体,一旦插针发生损坏,只要将其拆下进行更换即可,而插针相对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设置于插针两侧且架于壳体上,所以在实际的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将插针插入通孔的插入端时,就可以借由设置于插针两侧的平衡块与壳体的接触状况判断插针是否偏摆,借以保证插针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针远离焊脚的一端为卡接端;卡接端包括两夹杆,夹杆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有卡接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针的卡接端是由两夹杆组成的,借助这一结构可以更好的方便连接线的插入和拔出,而夹杆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的卡接块,则可以对连接线起到一定的稳固作用,防止其由于振动等状况发生松动掉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块呈弧形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的卡接块是呈弧状设置的,所以在插入和拔出连接线的时候,可以借助弧形的结构对所施的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较为轻松的实现相应操作,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通孔处于壳体输入端的开口呈矩形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相对壳体输入端的开口为矩形开口,方便了施加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矩形开口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翼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借此结构可以满足多种规格的连接线插入连接,优化了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开口处皆设置有倒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方便了插针的插入,而与此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倒角方便了连接线的插入,由此进一步优化了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插针;3、输出端;4、输入端;5、焊脚;6、翼孔;7、连接段;8、接线段;9、卡接端;10、夹杆;11、卡接块;12、通孔;13、平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1和若干插针2,插针2内置壳体1,且连通壳体1的两端,将壳体1分为输入端4和输出端3,插针2相对输出端3的的一端设置有焊脚5,插针2分别设置于壳体1两边;插针2的焊脚5皆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的分布。
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插针2焊脚5是借由弯折的结构形成同一直线状分布于连接端子的壳体1上的,所以和焊脚5相连的连接线也会呈直线状分布,借此保证了连接端子端面的整洁,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在能实现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的同时,其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其他的零器件,在能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效果的同时方便实际的加工使用并且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节约了成本,而同时因为焊脚5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所以在实际进行接线操作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焊脚5排列依次进行连接,操作过程显然更方便。
插针2呈相互交错排列设置于壳体1两边,焊脚5是设置于插针2上的,所以两边插针2的交错排列,焊脚5也自然会形成交错排列,由于焊脚5是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分布的,所以采用上述的排列方式,两边的焊脚5相互弯折后,借由这一错位方便形成直线状的分布状,上述的技术方案只是对插针2的排列方式做了细微的调整就收获了相应的技术效果,优化了本技术方案。
所述焊脚5包括连接段7和接线段8;连接段7的两端分别连接插针2和接线段8,连接段7平行于壳体1,由于构成焊脚5包括连接段7和接线段8,且连接插针2和接线端的连接段7是平行于壳体1的,借此结构大大降低了焊脚5的高度,借以保证焊脚5的高度处于要求的规格之内。
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2,通孔12的插入端开设于壳体1的输出端3,插针2通过插入通孔12内置于壳体1;插针2相对通孔12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13,平衡块13设置于插针2两侧且架于壳体1上,由于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2,插针2通过插入通孔12内置于壳体1,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不仅能满足本技术方案所要求的将插针2内置于壳体1,且实现了插针2可拆卸连接与壳体1,一旦插针2发生损坏,只要将其拆下进行更换即可,而插针2相对通孔12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13,平衡块13设置于插针2两侧且架于壳体1上,所以在实际的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将插针2插入通孔12的插入端时,就可以借由设置于插针2两侧的平衡块13与壳体1的接触状况判断插针2是否偏摆,借以保证插针2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本技术方案。
所述插针2远离焊脚5的一端为卡接端9;卡接端9包括两夹杆10,夹杆10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有卡接块11,由于插针2的卡接端9是由两夹杆10组成的,借助这一结构可以更好的方便连接线的插入和拔出,而夹杆10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的卡接块11,则可以对连接线起到一定的稳固作用,防止其由于振动等状况发生松动掉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
所述卡接块11呈弧形设置,由于所述的卡接块11是呈弧状设置的,所以在插入和拔出连接线的时候,可以借助弧形的结构对所施的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较为轻松的实现相应操作,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
通孔12处于壳体1输入端4的开口呈矩形结构,通孔12相对壳体1输入端4的开口为矩形开口,方便了施加加工。
矩形开口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翼孔6,借此结构可以满足多种规格的连接线插入连接,优化了本技术方案。
所述通孔12的开口处皆设置有倒角,由于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方便了插针2的插入,而与此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倒角方便了连接线的插入,由此进一步优化了本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和若干插针,插针内置壳体,且连通壳体的两端,将壳体分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插针相对输出端的的一端设置有焊脚,其特征是:
插针分别设置于壳体两边;
插针的焊脚皆朝相对边弯折并借此形成直线状的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插针呈相互交错排列设置于壳体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所述焊脚包括连接段和接线段;
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插针和接线段,连接段平行于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插入端开设于壳体的输出端,插针通过插入通孔内置于壳体;
插针相对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设置于插针两侧且架于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所述插针远离焊脚的一端为卡接端;
卡接端包括两夹杆,夹杆的末端分别相对设置有卡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所述卡接块呈弧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通孔处于壳体输入端的开口呈矩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矩形开口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翼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是:所述通孔的开口处皆设置有倒角。
CN201520673597.6U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连接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58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3597.6U CN204858034U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3597.6U CN204858034U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8034U true CN204858034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7359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58034U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58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8034U (zh) 一种连接端子
CN202678605U (zh) 一种快速安装插座
CN104767129B (zh) 数据中心用直入式供配电系统
CN204304160U (zh) 一种音频配线架的插头
CN202662868U (zh) 一种双排焊接式连接器
CN204668698U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焊台
CN103779747B (zh) 配电连接装置
CN206574885U (zh) 一种pcb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6490939U (zh) 一种具有理线架的服务器机架
CN204333323U (zh) 一种多连接微矩形电连接器
CN204651814U (zh) 线架
CN205016716U (zh) 双向互配无中板正交连接器
CN204424100U (zh) 铜带快速安装结构及具有铜带快速安装结构的电源转换器
CN204424563U (zh) 一种可拆解组合式插座
CN203574139U (zh) 一种组合孔插座及其组合孔插套
CN207338708U (zh) 一种联体二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CN204993569U (zh) 一种新型易操作摄像机
CN208862797U (zh) 一种用于光伏交流汇流箱中的搭接汇流装置
CN207691320U (zh) 弧形线制作工具
CN211455975U (zh) 一种浪涌保护器接地排
CN103199478A (zh) 联板放线器
CN207852966U (zh) 一种梳子式接地铜鼻子
CN208874018U (zh) 一种控制柜线束
CN206164028U (zh) 新型桥架连接件及桥架
CN204795462U (zh) 一种楼宇语音系统楼层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