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2469U -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2469U
CN204852469U CN201520535449.8U CN201520535449U CN204852469U CN 204852469 U CN204852469 U CN 204852469U CN 201520535449 U CN201520535449 U CN 201520535449U CN 204852469 U CN204852469 U CN 204852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assage
spool
valve bod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54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华
郭胜均
张小涛
赵恩彪
张平
王军
黄立宁
严春
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354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52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2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24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包括圆筒状的下阀体,在下阀体的下端敞口处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底板和下端盖,在下阀体内安装有同轴的圆柱状阀芯,在下阀体的上端敞口处固定有上阀体,在上阀体上自上而下穿设有转轴,转轴的下端与阀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套有齿轮,所述转轴、阀芯和齿轮同轴布置;在下阀体、底板、下端盖和阀芯上设置可以按运行周期自动控制左右盐罐是否连通的接口和通道,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盐罐控制阀,显著地提高了水质软化器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阀芯呈圆柱状与上、下阀体实现平面密封保证了密闭性,有效地避免了阀芯各通道相互串液的问题,实现了各个程序的无干扰运行,显著地提高了盐液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主要用于实现水质软化器中左罐与右罐的交替运行。
背景技术
目前,不论地下水还是地表水都存在钙、镁等离子严重超标、水质硬度大的问题。水质硬度大很容易在管路中结垢,造成管路堵塞。特别是矿山开采、巷道掘进、隧道开挖、物料运输等产尘场所的喷雾头用水硬度尤其大,经常发生水垢脱落堵塞喷雾头的情况,因此需要安装水质软化器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
现有的水质软化器主要包括装有环氧树脂的罐体,罐体每一工作周期依次进行正常供水、松床、再生、小清和大清五个工序。其中,正常供水即为硬质水进入罐体经环氧树脂处理后输出软化水;松床即为罐体内的环氧树脂缓慢松开直至完全舒展,这一工序罐体既不进水也不出水;再生即为对罐体内输入盐液,通过化学反应将吸附在环氧树脂上的含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置换出来并排出罐体,以便于重复使用环氧树脂;小清即为小流量的压力水进入罐体,对环氧树脂进行冲洗,使环氧树脂上的钙、镁离子沉淀物排出罐体,达到初步清理的目的;大清即为大流量的压力水进入罐体,对环氧树脂进行冲洗,使环氧树脂上的钙、镁离子沉淀物排出罐体,达到全面清理的目的。
为了实现水质的连续处理和软化水的连续供应,水质软化器中设有左罐和右罐两个罐体。左罐和右罐均与软化水控制阀连接,并且在软化水控制阀上还连接有盐罐,用于为左罐或右罐提供盐液,在软化水控制阀的控制下,左罐与右罐交替运行。即:当其中一个罐体正常供水时,另一罐体依次进行松床、再生、小清和大清工序。
现有的软化水控制阀主要包括壳体和动配合在壳体内的锥形阀芯,专利号为ZL97227175.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即公开了目前使用的软化水控制阀结构。在现有的软化水控制阀中并没有设置可以直接控制盐液是否进入罐体的结构,因此需要另外设置电动阀对盐罐与罐体的接通与否进行控制。但是,电动阀的开、停增加了系统的故障点,不利于水质软化器的稳定运行。
并且,由于阀芯与阀体之间是锥面配合,在阀芯与阀体内壁之间必然要保留一定的间隙,否则摩擦阻力过大,小功率电机根本无法带动阀芯转动。但是,阀芯与阀体内壁之间一旦留有间隙,阀芯的密封性降低,不可避免地出现阀芯内各通道相互串液的问题,导致硬质水与软水互相渗漏影响处理效果;不仅导致左罐或右罐在再生时因串液导致部分盐液进入工作用水管路,盐罐的出盐量大、盐液利用率低;而且导致左罐或右罐在松床时不能完全密封,软化水控制阀仍然向外大量排出硬质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实际生产中,设计盐罐的容积本可以使左罐和右罐交替运行两个周期,即盐液量可以供给四次再生工序使用。但是,因为阀芯串液严重往往不到一个再生工序完成,盐罐内的盐液就已经耗尽,后面的几个再生工序因无盐液实现不了环氧树脂的再生功能,整个水质软化器形同摆设。如要正常使用,只能每天向盐罐中加盐2~3次,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又加大了维护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另外设置盐罐控制阀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用于提高水质软化器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包括圆筒状的下阀体,在所述下阀体的周侧壁上设有相互独立的左回液口、右回液口、左进液口、右进液口和盐液入口,在所述下阀体的下端敞口处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底板和下端盖,在所述底板上开有相互独立并且均贯通底板上下端面的左通道、右通道、左清洗孔、右清洗孔、左盐液孔和右盐液孔,在所述底板的底面与下端盖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距,在所述下端盖上设有总进水口、均呈竖向管状的左盐液接口和右盐液接口,所述总进水口贯通下端盖的上下端面,所述左盐液接口与右盐液接口均自下而上贯穿下端盖并且分别插入底板的左盐液孔与右盐液孔内;
在所述下阀体内安装有同轴的圆柱状阀芯,所述阀芯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相抵,在阀芯的下部设有一端均贯通阀芯底面的左供水通道、右供水通道、左再生通道、右再生通道、左小清通道、右小清通道、左大清通道和右大清通道,所述左供水通道、左小清通道和左大清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的左进液口连通,所述右供水通道、右小清通道和右大清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的右进液口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和右再生通道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的盐液入口连通;在所述阀芯的上部设有一端均贯通阀芯顶面的左回液通道和右回液通道,所述左回液通道与右回液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下阀体的左回液口与右回液口连通;
在所述下阀体的上端敞口处固定有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底面与阀芯的顶面相抵,在上阀体的底部开有一端贯通上阀体底面的左供水孔、右供水孔、左排污孔和右排污孔,在所述上阀体的中部还设有总供水口和总排污口,所述左供水孔和右供水孔的另一端均与总供水口连通,所述左排污孔和右排污孔的另一端均与总排污口连通;在所述上阀体上自上而下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与阀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套有齿轮,所述转轴、阀芯和齿轮同轴布置;
当齿轮通过转轴带动阀芯在每一圆周的转动中停顿七次时,阀芯在下阀体内经历八个不同的位置,所述底板的左通道在阀芯转动连续的四个位置中与阀芯下部的左供水通道连通,同时阀芯上部的左回液通道与上阀体的左供水孔连通,底板的左清洗孔、左盐液孔和右通道均断开;并且在阀芯刚切换到左通道与左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位置中,底板的右清洗孔和右盐液孔也是断开的;在阀芯切换到左通道与左供水通道连通后的第二位置中,底板的右盐液孔与阀芯下部的右再生通道连通,同时阀芯上部的右回液通道与上阀体的右排污孔连通;在阀芯切换到左通道与左供水通道连通后的第三位置中,底板的右清洗孔与阀芯下部的右小清通道连通,同时阀芯上部的右回液通道与上阀体的右排污孔连通;在阀芯切换到左通道与左供水通道连通后的第四位置中,底板的右清洗孔与阀芯下部的右大清通道连通,同时阀芯上部的右回液通道与上阀体的右排污孔连通;
在阀芯每转动一周的另外四个连续位置中,所述底板的右通道与阀芯下部的右供水通道连通,同时阀芯上部的右回液通道与上阀体的右供水孔连通,底板的右清洗孔、右盐液孔和左通道均断开;并且,在阀芯切换到右通道与右供水通道连通后的四个位置中,底板、阀芯与上阀体各孔或通道的连接关系与阀芯在另外四个位置的连接关系相对应。
采用上述结构,在下阀体、底板、下端盖和阀芯上设置可以按运行周期自动控制左右盐罐是否连通的接口和通道,不需要另外设置盐罐控制阀,显著地提高了水质软化器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阀芯呈圆柱状与下阀体配合,避免了锥形阀芯与阀体内壁留有间隙导致阀芯密封性差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阀芯各通道串液的问题,不仅显著地提高了盐液的利用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松床工序向外大量串液,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所述底板上的左盐液孔和右盐液孔均呈竖向的圆孔,在所述左盐液孔和右盐液孔的上部均设有第一密封装置,该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座和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密封垫的顶面与底板的顶面齐平,在第一密封垫的下端垫有第一密封座,所述第一密封座的下端垫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对应的左/右盐液接口上端抵紧,在所述第一密封垫和第一密封座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一安装环槽,该第一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环。这样在底板左盐液孔和右盐液孔上部均设置第一密封装置,有效地避免了盐液从阀芯与底面之间漏出,进一步有利于提高盐液的利用率。
所述底板呈与阀芯同轴的圆形板状,底板上的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均呈圆心角α1=135°的弧形通孔,并且左通道和右通道弧形的圆心均位于底板的中心轴上,所述左通道的半径比右通道的半径小,左通道与右通道相对布置,并且左通道与右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的圆心角夹角β=22.5°,所述左盐液孔和左清洗孔均沿左通道靠近右通道一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左盐液孔和左清洗孔分居左通道的内、外两侧;所述右盐液孔和右清洗孔均沿右通道远离左通道一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盐液孔和右清洗孔分居右通道的内、外两侧。底板上各通道和孔的布置更加合理。
所述下阀体上的左回液口、右回液口、左进液口、右进液口和盐液入口依次自上而下布置,并且其中左回液口、左进液口和盐液入口位于下阀体的左侧,右回液口和右进液口位于下阀体的右侧。这样下阀体各接口竖向分层,布置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在所述阀芯正对下阀体盐液入口、右进液口和左进液口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环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环槽分别与盐液入口、右进液口和左进液口连通;所述阀芯下部的右再生通道和右供水通道各自包括下端贯通阀芯底面的竖向孔,所述右再生通道和右供水通道的竖向孔上端分别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内切并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右小清通道、右大清通道、左供水通道、左小清通道和左大清通道均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底面的竖向孔,并且所述左再生通道、右小清通道、右大清通道、左供水通道、左小清通道和左大清通道的水平孔均沿阀芯的半径方向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右小清通道、右大清通道、左供水通道、左小清通道和左大清通道水平孔的一端与相应竖向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一环槽连通,所述右小清通道和右大清通道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二环槽连通,所述左供水通道、左小清通道和左大清通道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三环槽连通;
所述阀芯的下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圆周,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的竖向孔、以及底板上的左清洗孔均沿第一圆周布置,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1=45°;所述右小清/右大清通道的竖向孔、以及底板上的右清洗孔均沿第二圆周布置,所述右小清通道和右大清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2=45°;所述左供水通道的竖向孔和底板上的弧形左通道均沿第三圆周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的竖向孔和底板上的左盐液孔均沿第四圆周布置;所述右供水通道的竖向孔和底板上的弧形右通道均沿第五圆周布置;所述右再生通道的竖向孔和底板上的右盐液孔均沿第六圆周布置。阀芯下部各通道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在所述阀芯正对下阀体右回液口和左回液口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同轴的第四/第五环槽,所述第四/第五环槽分别与右回液口和左回液口连通;所述阀芯上部的右回液通道包括水平孔、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顶面的右回液环道,所述右回液环道呈圆心角α2=135°的弧形槽,右回液环道的一端与右回液通道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回液通道竖向孔的下端与右回液通道水平孔的一端连通,右回液通道水平孔沿阀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回液通道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四环道连通;所述阀芯上部的左回液通道包括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顶面的左回液环道,所述左回液环道呈圆心角α3=135°的弧形槽,所述左回液环道的一端与左回液通道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左回液通道竖向孔的下端与第五环道内切并连通;
所述阀芯的上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同轴的第一/第二上圆周,所述右回液通道的竖向孔、弧形的右回液环道、以及上阀体的右供水孔和右排污孔均沿第一上圆周布置,并且上阀体的右供水孔和右排污孔沿第一上圆周的直径对称布置;所述左回液通道的竖向孔、弧形的左回液环道、以及上阀体的左供水孔和左排污孔均沿第二上圆周布置,并且左供水孔和左排污孔沿第二上圆周的直径对称布置;并且,所述右供水孔中心线与左排污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3=22.5°,所述右回液环道位于左回液环道的内侧。阀芯上部各通道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上阀体各孔的布置更加合理。
在所述阀芯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环槽之间、以及第一环槽的下方和第五环槽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圈。这样设置密封圈对各环槽之间、以及阀芯上下端进行密封,有效地避免了阀芯串液。
所述上阀体内左供水孔和右供水孔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通道与总供水口连通,所述左排污孔和右排污孔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二连接通道与总排污口连通。这样上阀体各孔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在所述阀芯右再生通道、右供水通道、左再生通道、右小清通道、右大清通道、左供水通道、左小清通道和左大清通道竖向孔的下端,以及上阀体右供水孔、右排污孔、左供水孔和左排污孔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座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密封垫的底面与对应的阀芯或上阀体底面齐平,在第二密封垫的上端垫有第二密封座,所述第二密封座的上端垫有第二压缩弹簧,在所述第二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座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二密封座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二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环。这样在阀芯和上阀体相应通道的端头设置第二密封装置,有效地避免了串液。
在所述阀芯的下部还开有一端均贯通阀芯底面的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所述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分别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底面的竖向孔,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的水平孔均沿阀芯的半径方向布置,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水平孔的一端分别与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水平孔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连通,所述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的竖向孔分别沿阀芯的第二圆周和第一圆周布置,并且所述右松床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小清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小清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4=90°;所述右松床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大清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大清通道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5=135°;在所述右松床通道和左松床通道竖向孔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三密封装置,所述第三密封装置包括第三密封垫、第三密封座和第三压缩弹簧,所述第三密封垫的底面与阀芯底面齐平,在第三密封垫的上端垫有第三密封座,所述第三密封座的上端垫有第三压缩弹簧,在所述第三密封座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三密封座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三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环;当阀芯切换到左通道与左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右松床通道的竖向孔位于底板右清洗孔的正上方,右松床通道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将右清洗孔堵住;当阀芯切换到右通道与右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左松床通道的竖向孔位于底板左清洗孔的正上方,左松床通道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将左清洗孔堵住。由于在松床工序也有需要进水的水处理方式,这样在阀芯上设置左松床通道和右松床通道,并且在左松床通道和右松床通道的竖向孔下端设置没有过孔的第三密封装置,不仅满足了松床工序不需要进水的设计要求,而且扩展了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的适用范围,当松床工序需要进水时,只需要将第三密封垫更换为有过孔的密封垫即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阀体、底板、下端盖和阀芯上设置可以按运行周期自动控制左右盐罐是否连通的接口和通道,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盐罐控制阀,显著地提高了水质软化器运行的稳定性,并且圆柱状的阀芯显著地提高了盐液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生产容易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G-G剖视图。
图4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阀芯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9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10为图1的E-E剖视图。
图11为阀芯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上阀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的F-F剖视图。
图14为图3的X部放大图。
图15为图3的Y部放大图。
图16为图3的Z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齿轮1、转轴2、上阀体3、总排污口3a、总供水口3b、左供水孔3c、右排污孔3d、左排污孔3e、右供水孔3f、第一连接通道3g、第二连接通道3h、下阀体4、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左进液口4c、右回液口4d、左回液口4e、底板5、左清洗孔5a、左通道5b、左盐液孔5c、右通道5d、右盐液孔5e、右清洗孔5f、下端盖6、总进水口6a、右盐液接口7、阀芯8、左供水通道8a、右供水通道8b、左松床通道8c、右松床通道8d、左再生通道8e、右再生通道8f、左小清通道8g、右小清通道8h、左大清通道8i、右大清通道8j、右回液通道8k、右回液环道8k’、左回液通道8m、左回液环道8m’、第一环槽81、第二环槽82、第三环槽83、第四环槽84、第五环槽85、密封圈9、左盐液接口10、第一密封垫11、第一密封座12、第一密封环13、第一压缩弹簧14、第三压缩弹簧15、第三密封座16、第三密封环17、第三密封垫18、第二压缩弹簧19、第二密封座20、第二密封环21、第二密封垫22、第一圆周Ⅰ、第二圆周Ⅱ、第三圆周Ⅲ、第四圆周Ⅳ、第五圆周Ⅴ、第六圆周Ⅵ、第一上圆周Ⅰ’和第二上圆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筒状的下阀体4,在所述下阀体4的周侧壁上设有相互独立的左回液口4e、右回液口4d、左进液口4c、右进液口4b和盐液入口4a,在所述下阀体4的下端敞口处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底板5和下端盖6,在所述底板5上开有相互独立并且均贯通底板5上下端面的左通道5b、右通道5d、左清洗孔5a、右清洗孔5f、左盐液孔5c和右盐液孔5e,在所述底板5的底面与下端盖6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距,在所述下端盖6上设有总进水口6a、均呈竖向管状的左盐液接口10和右盐液接口7,所述总进水口6a贯通下端盖6的上下端面,所述左盐液接口10与右盐液接口7均自下而上贯穿下端盖6并且分别插入底板5的左盐液孔5c与右盐液孔5e内,并且左盐液接口10和右盐液接口7与下端盖6和底板5均焊接密实,以确保盐液与进水隔离。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下阀体4内安装有同轴的圆柱状阀芯8,所述阀芯8的底面与底板5的顶面相抵,在阀芯8的下部设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底面的左供水通道8a、右供水通道8b、左再生通道8e、右再生通道8f、左小清通道8g、右小清通道8h、左大清通道8i和右大清通道8j,所述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4的左进液口4c连通,所述右供水通道8b、右小清通道8h和右大清通道8j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4的右进液口4b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8e和右再生通道8f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4的盐液入口4a连通;在所述阀芯8的上部设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顶面的左回液通道8m和右回液通道8k,所述左回液通道8m与右回液通道8k的另一端分别与下阀体4的左回液口4e与右回液口4d连通。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下阀体4的上端敞口处固定有上阀体3,所述上阀体3的底面与阀芯8的顶面相抵,在上阀体3的底部开有一端贯通上阀体3底面的左供水孔3c、右供水孔3f、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在所述上阀体3的中部还设有总供水口3b和总排污口3a,所述左供水孔3c和右供水孔3f的另一端均与总供水口3b连通,所述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的另一端均与总排污口3a连通;在所述上阀体3上自上而下穿设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下端与阀芯8固定,在所述转轴2的上端固套有齿轮1,所述转轴2、阀芯8和齿轮1同轴布置。
当齿轮1通过转轴2带动阀芯8在每一圆周的转动中停顿七次时,阀芯8在下阀体4内经历八个不同的位置,所述底板5的左通道5b在阀芯8转动连续的四个位置中与阀芯8下部的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左回液通道8m与上阀体3的左供水孔3c连通,底板5的左清洗孔5a、左盐液孔5c和右通道5d均断开;并且在阀芯8刚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的第一位置中,底板5的右清洗孔5f和右盐液孔5e也是断开的;在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后的第二位置中,底板5的右盐液孔5e与阀芯8下部的右再生通道8f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排污孔3d连通;在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后的第三位置中,底板的右清洗孔5f与阀芯8下部的右小清通道8h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排污孔3d连通;在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后的第四位置中,底板5的右清洗孔5f与阀芯8下部的右大清通道8j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排污孔3d连通。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阀芯8每转动一周的另外四个连续位置中,所述底板5的右通道5d与阀芯8下部的右供水通道8b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连通,底板5的右清洗孔5f、右盐液孔5e和左通道5b均断开;并且,在阀芯8切换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后的四个位置中,底板5、阀芯8与上阀体3各孔或通道的连接关系与阀芯8在另外四个位置的连接关系相对应。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底板5上的左盐液孔5c和右盐液孔5e均呈竖向的圆孔,在所述左盐液孔5c和右盐液孔5e的上部均设有第一密封装置,该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垫11、第一密封座12和第一压缩弹簧14,所述第一密封垫11的顶面与底板5的顶面齐平,在第一密封垫11的下端垫有第一密封座12,所述第一密封座12的下端垫有第一压缩弹簧14,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4的下端与对应的左/右盐液接口10/7上端抵紧,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垫11的下端中部向下凸起并插入第一密封座12上相应设置的凹陷内,所述第一密封座12的下端中部向下凸起形成导向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4的上端套在第一密封座12的导向部上。在所述第一密封垫11和第一密封座12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一密封座12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一安装环槽,该第一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环13。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底板5呈与阀芯8同轴的圆形板状,底板5上的所述左通道5b和右通道5d均呈圆心角α1=135°的弧形通孔,并且左通道5b和右通道5d弧形的圆心均位于底板5的中心轴上,所述左通道5b的半径比右通道5d的半径小,左通道5b与右通道5d相对布置,并且左通道5b与右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的圆心角夹角β=22.5°,所述左盐液孔5c和左清洗孔5a均沿左通道5b靠近右通道5d一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左盐液孔5c和左清洗孔5a分居左通道5b的内、外两侧;所述右盐液孔5e和右清洗孔5f均沿右通道5d远离左通道5b一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盐液孔5e和右清洗孔5f分居右通道5d的内、外两侧。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下阀体4上的左回液口4e、右回液口4d、左进液口4c、右进液口4b和盐液入口4a依次自上而下布置,并且其中左回液口4e、左进液口4c和盐液入口4a位于下阀体4的左侧,右回液口4d和右进液口4b位于下阀体4的右侧。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阀芯8正对下阀体4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和左进液口4c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环槽81/82/8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环槽81/82/83分别与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和左进液口4c连通;所述阀芯8下部的右再生通道8f和右供水通道8b各自包括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所述右再生通道8f和右供水通道8b的竖向孔上端分别与第一环槽81和第二环槽82内切并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均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并且所述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的水平孔均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水平孔的一端与相应竖向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8e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一环槽81连通,所述右小清通道8h和右大清通道8j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二环槽82连通,所述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三环槽83连通;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阀芯8的下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圆周Ⅰ/Ⅱ/Ⅲ/Ⅳ/Ⅴ/Ⅵ,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8g/8i的竖向孔、以及底板5上的左清洗孔5a均沿第一圆周Ⅰ布置,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8g/8i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1=45°;所述右小清/右大清通道8h/8j的竖向孔、以及底板5上的右清洗孔5f均沿第二圆周Ⅱ布置,所述右小清通道8h和右大清通道8j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2=45°;所述左供水通道8a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弧形左通道5b均沿第三圆周Ⅲ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8e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左盐液孔5c均沿第四圆周Ⅳ布置;所述右供水通道8b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弧形右通道5d均沿第五圆周Ⅴ布置;所述右再生通道8f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右盐液孔5e均沿第六圆周Ⅵ布置。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阀芯8正对下阀体4右回液口4d和左回液口4e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8同轴的第四/第五环槽84/85,所述第四/第五环槽84/85分别与右回液口4d和左回液口4e连通;所述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包括水平孔、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8顶面的右回液环道8k’,所述右回液环道8k’呈圆心角α2=135°的弧形槽,右回液环道8k’的一端与右回液通道8k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回液通道8k竖向孔的下端与右回液通道8k水平孔的一端连通,右回液通道8k水平孔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回液通道8k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四环道84连通;所述阀芯8上部的左回液通道8m包括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8顶面的左回液环道8m’,所述左回液环道8m’呈圆心角α3=135°的弧形槽,所述左回液环道8m’的一端与左回液通道8m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左回液通道8m竖向孔的下端与第五环道85内切并连通;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阀芯8的上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第二上圆周Ⅰ’/Ⅱ’,所述右回液通道8k的竖向孔、弧形的右回液环道8k’、以及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和右排污孔3d均沿第一上圆周Ⅰ’布置,并且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和右排污孔3d沿第一上圆周Ⅰ’的直径对称布置;所述左回液通道8m的竖向孔、弧形的左回液环道8m’、以及上阀体3的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均沿第二上圆周Ⅱ’布置,并且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沿第二上圆周Ⅱ’的直径对称布置;并且,所述右供水孔3f中心线与左排污孔3e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3=22.5°,所述右回液环道8k’位于左回液环道8m’的内侧。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阀芯8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环槽81/82/83/84/85之间、以及第一环槽81的下方和第五环槽85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圈9。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上阀体3内左供水孔3c和右供水孔3f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通道3g与总供水口3b连通,所述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二连接通道3h与总排污口3a连通。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阀芯8右再生通道8f、右供水通道8b、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竖向孔的下端,以及上阀体3右供水孔3f、右排污孔3d、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密封垫22、第二密封座20和第二压缩弹簧19,所述第二密封垫22的底面与对应的阀芯8或上阀体3底面齐平,在第二密封垫22的上端垫有第二密封座20,所述第二密封座20的上端垫有第二压缩弹簧19,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垫22的上端中部向上凸起并插入第二密封座20上相应设置的凹陷内,所述第二密封座20的上端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导向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9的下端套在第二密封座20的导向部上。在所述第二密封垫22和第二密封座20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二密封座20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二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环21。所述右再生通道8f、右供水通道8b、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竖向孔内的第二密封垫22、第二密封座20和第二压缩弹簧19,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大小,并且各个第二密封垫22和第二密封座20上过孔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阀芯8的下部还开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底面的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分别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的水平孔均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水平孔的一端分别与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水平孔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环槽82和第三环槽83连通,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的竖向孔分别沿阀芯8的第二圆周Ⅱ和第一圆周Ⅰ布置,并且所述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小清通道8h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小清通道8g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4=90°;所述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大清通道8j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大清通道8i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5=135°;在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三密封装置,所述第三密封装置包括第三密封垫18、第三密封座16和第三压缩弹簧15,所述第三密封垫18的底面与阀芯8底面齐平,在第三密封垫18的上端垫有第三密封座16,所述第三密封座16的上端垫有第三压缩弹簧15,并且所述第三密封垫18的上端中部向上凸起并插入第三密封座16上相应设置的凹陷内,所述第三密封座16的上端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导向部,所述第三压缩弹簧15的下端套在第三密封座16的导向部上。在所述第三密封座16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三密封座16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三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环17;当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右松床通道8d的竖向孔位于底板5右清洗孔5f的正上方,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18将右清洗孔5f堵住;当阀芯8切换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左松床通道8c的竖向孔位于底板5左清洗孔5a的正上方,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18将左清洗孔5a堵住。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三密封垫18内开设竖向的过孔,或者将第三密封垫18更换为带有过孔的密封垫,从而可选择性地决定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的使用与否。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所述上阀体3下端的中部开有台阶孔,所述转轴2的下端自台阶孔穿过,在台阶孔内装有套在转轴2上的第四压缩弹簧,所述第四压缩弹簧的下端与阀芯8的顶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阀芯8刚转动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的第一位置中,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断开,左罐进入松床工序右罐正常供水:待处理水从下端盖6的总进水口6a依次经底板5的右通道5d、阀芯8的右供水通道8b、第二环槽82和下阀体4的右进液口4b进入右罐,经过右罐软化处理之后从右罐流出,再依次经过下阀体4的右回液口4d、阀芯8的第四环槽84、右回液通道8k和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第一连接通道3g和总供水口3b输出软化水。
然后阀芯8顺时针转动45°,阀芯8转动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的第二位置中,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断开,左罐进入再生工序右罐正常供水:由于底板5的右通道5d和阀芯8顶面的右回液环道8k’均呈135°的弧形,所以待处理水的流向与上一位置的流向一样;同时,盐罐的盐液从下阀体4的盐液入口4a依次经阀芯8的第一环槽81、左再生通道8e、底板5的左盐液孔5c和左盐液接口10进入左罐,盐液在左罐内反应后产生的污水从左罐流出,再依次经过下阀体4的左回液口4e、阀芯8的第五环槽85、左回液通道8m和上阀体3的左排污孔3e、第二连接通道3h和总排污口3a排出污水。
然后阀芯8顺时针转动45°,阀芯8转动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的第三位置中,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断开,左罐进入小清工序右罐正常供水:一部分待处理水的流向与上一位置的流向一样,同时,另一部分待处理水经过底板5的左清洗孔5a、阀芯8的左小清通道8g、第三环槽83和下阀体4的左进液口4c进入左罐,对左罐进行冲洗后产生的污水从左罐流出,再依次经过下阀体4的左回液口4e、阀芯8的第五环槽85、左回液通道8m和上阀体3的左排污孔3e、第二连接通道3h和总排污口3a排出污水。
然后阀芯8顺时针转动45°,阀芯8转动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的第四位置中,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断开,左罐进入大清工序右罐正常供水:一部分待处理水的流向与上一位置的流向一样,同时,另一部分待处理水经过底板5的左清洗孔5a、阀芯8的左大清通道8i、第三环槽83和下阀体4的左进液口4c进入左罐,对左罐进行进一步冲洗后产生的污水从左罐流出,再依次经过下阀体4的左回液口4e、阀芯8的第五环槽85、左回液通道8m和上阀体3的左排污孔3e、第二连接通道3h和总排污口3a排出污水。
然后阀芯8顺时针转动45°,阀芯8转动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断开、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的第一位置中,左罐正常供水右罐进入松床工序,切换到左罐正常供水右罐依次进行松床、再生、小清和大清的周期,各孔和通道的连通与右罐正常供水左罐依次进行松床、再生、小清和大清时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下阀体(4),在所述下阀体(4)的周侧壁上设有相互独立的左回液口(4e)、右回液口(4d)、左进液口(4c)、右进液口(4b)和盐液入口(4a),在所述下阀体(4)的下端敞口处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底板(5)和下端盖(6),在所述底板(5)上开有相互独立并且均贯通底板(5)上下端面的左通道(5b)、右通道(5d)、左清洗孔(5a)、右清洗孔(5f)、左盐液孔(5c)和右盐液孔(5e),在所述底板(5)的底面与下端盖(6)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距,在所述下端盖(6)上设有总进水口(6a)、均呈竖向管状的左盐液接口(10)和右盐液接口(7),所述总进水口(6a)贯通下端盖(6)的上下端面,所述左盐液接口(10)与右盐液接口(7)均自下而上贯穿下端盖(6)并且分别插入底板(5)的左盐液孔(5c)与右盐液孔(5e)内;
在所述下阀体(4)内安装有同轴的圆柱状阀芯(8),所述阀芯(8)的底面与底板(5)的顶面相抵,在阀芯(8)的下部设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底面的左供水通道(8a)、右供水通道(8b)、左再生通道(8e)、右再生通道(8f)、左小清通道(8g)、右小清通道(8h)、左大清通道(8i)和右大清通道(8j),所述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4)的左进液口(4c)连通,所述右供水通道(8b)、右小清通道(8h)和右大清通道(8j)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4)的右进液口(4b)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8e)和右再生通道(8f)的另一端均与下阀体(4)的盐液入口(4a)连通;在所述阀芯(8)的上部设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顶面的左回液通道(8m)和右回液通道(8k),所述左回液通道(8m)与右回液通道(8k)的另一端分别与下阀体(4)的左回液口(4e)与右回液口(4d)连通;
在所述下阀体(4)的上端敞口处固定有上阀体(3),所述上阀体(3)的底面与阀芯(8)的顶面相抵,在上阀体(3)的底部开有一端贯通上阀体(3)底面的左供水孔(3c)、右供水孔(3f)、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在所述上阀体(3)的中部还设有总供水口(3b)和总排污口(3a),所述左供水孔(3c)和右供水孔(3f)的另一端均与总供水口(3b)连通,所述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的另一端均与总排污口(3a)连通;在所述上阀体(3)上自上而下穿设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下端与阀芯(8)固定,在所述转轴(2)的上端固套有齿轮(1),所述转轴(2)、阀芯(8)和齿轮(1)同轴布置;
当齿轮(1)通过转轴(2)带动阀芯(8)在每一圆周的转动中停顿七次时,阀芯(8)在下阀体(4)内经历八个不同的位置,所述底板(5)的左通道(5b)在阀芯(8)转动连续的四个位置中与阀芯(8)下部的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左回液通道(8m)与上阀体(3)的左供水孔(3c)连通,底板(5)的左清洗孔(5a)、左盐液孔(5c)和右通道(5d)均断开;并且在阀芯(8)刚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的第一位置中,底板(5)的右清洗孔(5f)和右盐液孔(5e)也是断开的;在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后的第二位置中,底板(5)的右盐液孔(5e)与阀芯(8)下部的右再生通道(8f)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排污孔(3d)连通;在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后的第三位置中,底板的右清洗孔(5f)与阀芯(8)下部的右小清通道(8h)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排污孔(3d)连通;在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后的第四位置中,底板(5)的右清洗孔(5f)与阀芯(8)下部的右大清通道(8j)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排污孔(3d)连通;
在阀芯(8)每转动一周的另外四个连续位置中,所述底板(5)的右通道(5d)与阀芯(8)下部的右供水通道(8b)连通,同时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与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连通,底板(5)的右清洗孔(5f)、右盐液孔(5e)和左通道(5b)均断开;并且,在阀芯(8)切换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后的四个位置中,底板(5)、阀芯(8)与上阀体(3)各孔或通道的连接关系与阀芯(8)在另外四个位置的连接关系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上的左盐液孔(5c)和右盐液孔(5e)均呈竖向的圆孔,在所述左盐液孔(5c)和右盐液孔(5e)的上部均设有第一密封装置,该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垫(11)、第一密封座(12)和第一压缩弹簧(14),所述第一密封垫(11)的顶面与底板(5)的顶面齐平,在第一密封垫(11)的下端垫有第一密封座(12),所述第一密封座(12)的下端垫有第一压缩弹簧(14),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4)的下端与对应的左/右盐液接口(10/7)上端抵紧,在所述第一密封垫(11)和第一密封座(12)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一密封座(12)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一安装环槽,该第一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呈与阀芯(8)同轴的圆形板状,底板(5)上的所述左通道(5b)和右通道(5d)均呈圆心角α1=135°的弧形通孔,并且左通道(5b)和右通道(5d)弧形的圆心均位于底板(5)的中心轴上,所述左通道(5b)的半径比右通道(5d)的半径小,左通道(5b)与右通道(5d)相对布置,并且左通道(5b)与右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的圆心角夹角β=22.5°,所述左盐液孔(5c)和左清洗孔(5a)均沿左通道(5b)靠近右通道(5d)一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左盐液孔(5c)和左清洗孔(5a)分居左通道(5b)的内、外两侧;所述右盐液孔(5e)和右清洗孔(5f)均沿右通道(5d)远离左通道(5b)一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盐液孔(5e)和右清洗孔(5f)分居右通道(5d)的内、外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4)上的左回液口(4e)、右回液口(4d)、左进液口(4c)、右进液口(4b)和盐液入口(4a)依次自上而下布置,并且其中左回液口(4e)、左进液口(4c)和盐液入口(4a)位于下阀体(4)的左侧,右回液口(4d)和右进液口(4b)位于下阀体(4)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正对下阀体(4)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和左进液口(4c)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环槽(81/82/8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环槽(81/82/83)分别与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和左进液口(4c)连通;所述阀芯(8)下部的右再生通道(8f)和右供水通道(8b)各自包括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所述右再生通道(8f)和右供水通道(8b)的竖向孔上端分别与第一环槽(81)和第二环槽(82)内切并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均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并且所述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的水平孔均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水平孔的一端与相应竖向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8e)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一环槽(81)连通,所述右小清通道(8h)和右大清通道(8j)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二环槽(82)连通,所述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三环槽(83)连通;
所述阀芯(8)的下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圆周(Ⅰ/Ⅱ/Ⅲ/Ⅳ/Ⅴ/Ⅵ),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8g/8i)的竖向孔、以及底板(5)上的左清洗孔(5a)均沿第一圆周(Ⅰ)布置,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8g/8i)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1=45°;所述右小清/右大清通道(8h/8j)的竖向孔、以及底板(5)上的右清洗孔(5f)均沿第二圆周(Ⅱ)布置,所述右小清通道(8h)和右大清通道(8j)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2=45°;所述左供水通道(8a)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弧形左通道(5b)均沿第三圆周(Ⅲ)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8e)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左盐液孔(5c)均沿第四圆周(Ⅳ)布置;所述右供水通道(8b)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弧形右通道(5d)均沿第五圆周(Ⅴ)布置;所述右再生通道(8f)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右盐液孔(5e)均沿第六圆周(Ⅵ)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正对下阀体(4)右回液口(4d)和左回液口(4e)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8)同轴的第四/第五环槽(84/85),所述第四/第五环槽(84/85)分别与右回液口(4d)和左回液口(4e)连通;所述阀芯(8)上部的右回液通道(8k)包括水平孔、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8)顶面的右回液环道(8k’),所述右回液环道(8k’)呈圆心角α2=135°的弧形槽,右回液环道(8k’)的一端与右回液通道(8k)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回液通道(8k)竖向孔的下端与右回液通道(8k)水平孔的一端连通,右回液通道(8k)水平孔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回液通道(8k)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四环道(84)连通;所述阀芯(8)上部的左回液通道(8m)包括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8)顶面的左回液环道(8m’),所述左回液环道(8m’)呈圆心角α3=135°的弧形槽,所述左回液环道(8m’)的一端与左回液通道(8m)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左回液通道(8m)竖向孔的下端与第五环道(85)内切并连通;
所述阀芯(8)的上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第二上圆周(Ⅰ’/Ⅱ’),所述右回液通道(8k)的竖向孔、弧形的右回液环道(8k’)、以及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和右排污孔(3d)均沿第一上圆周(Ⅰ’)布置,并且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和右排污孔(3d)沿第一上圆周(Ⅰ’)的直径对称布置;所述左回液通道(8m)的竖向孔、弧形的左回液环道(8m’)、以及上阀体(3)的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均沿第二上圆周(Ⅱ’)布置,并且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沿第二上圆周(Ⅱ’)的直径对称布置;并且,所述右供水孔(3f)中心线与左排污孔(3e)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3=22.5°,所述右回液环道(8k’)位于左回液环道(8m’)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环槽(81/82/83/84/85)之间、以及第一环槽(81)的下方和第五环槽(85)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圈(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3)内左供水孔(3c)和右供水孔(3f)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通道(3g)与总供水口(3b)连通,所述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二连接通道(3h)与总排污口(3a)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右再生通道(8f)、右供水通道(8b)、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8g)和左大清通道(8i)竖向孔的下端,以及上阀体(3)右供水孔(3f)、右排污孔(3d)、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密封垫(22)、第二密封座(20)和第二压缩弹簧(19),所述第二密封垫(22)的底面与对应的阀芯(8)或上阀体(3)底面齐平,在第二密封垫(22)的上端垫有第二密封座(20),所述第二密封座(20)的上端垫有第二压缩弹簧(19),在所述第二密封垫(22)和第二密封座(20)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二密封座(20)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二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环(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的下部还开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底面的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分别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的水平孔均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水平孔的一端分别与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水平孔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环槽(82)和第三环槽(83)连通,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的竖向孔分别沿阀芯(8)的第二圆周(Ⅱ)和第一圆周(Ⅰ)布置,并且所述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小清通道(8h)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小清通道(8g)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4=90°;所述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大清通道(8j)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大清通道(8i)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5=135°;在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三密封装置,所述第三密封装置包括第三密封垫(18)、第三密封座(16)和第三压缩弹簧(15),所述第三密封垫(18)的底面与阀芯(8)底面齐平,在第三密封垫(18)的上端垫有第三密封座(16),所述第三密封座(16)的上端垫有第三压缩弹簧(15),在所述第三密封座(16)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三密封座(16)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三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环(17);当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8a)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右松床通道(8d)的竖向孔位于底板(5)右清洗孔(5f)的正上方,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18)将右清洗孔(5f)堵住;当阀芯(8)切换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8b)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左松床通道(8c)的竖向孔位于底板(5)左清洗孔(5a)的正上方,左松床通道(8c)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18)将左清洗孔(5a)堵住。
CN201520535449.8U 2015-07-23 2015-07-23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2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5449.8U CN204852469U (zh) 2015-07-23 2015-07-23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5449.8U CN204852469U (zh) 2015-07-23 2015-07-23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2469U true CN204852469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3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544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2469U (zh) 2015-07-23 2015-07-23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524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0438A (zh) * 2015-07-23 2015-11-0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
CN107524822A (zh) * 2017-10-11 2017-12-29 氟络塞尔特种阀门(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流速的化工液体物料控制阀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0438A (zh) * 2015-07-23 2015-11-0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
CN105020438B (zh) * 2015-07-23 2017-06-16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
CN107524822A (zh) * 2017-10-11 2017-12-29 氟络塞尔特种阀门(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流速的化工液体物料控制阀
CN107524822B (zh) * 2017-10-11 2023-12-26 氟络塞尔特种阀门(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流速的化工液体物料控制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8966B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4852469U (zh) 多通道水质软化处理控制阀
CN205298660U (zh)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6629918A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过滤机
CN203144168U (zh) 一种垂直侧向流过滤器
CN201679998U (zh) 多路一体阀
CN202322437U (zh) 软净水一体机
CN203116815U (zh) 液位计
CN203613012U (zh) 射流一体化沉淀过滤装置
CN103508519B (zh) 免更换型铁碳微电解水处理装置
CN105020438A (zh) 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
CN207227083U (zh) 一种冲洗式污水净化塔
CN207093835U (zh) 一种排污气动球阀
CN103241834A (zh) 脉冲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6940559U (zh) 一种净化油田专用注汽锅炉用水的水处理软化系统
CN206858219U (zh) 一体连通式水处理罐
CN105036233A (zh) 一种高效双层床并联式废水净化器
CN211259729U (zh)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204778926U (zh) 一种高效双层床并联式废水净化器
CN203639204U (zh) 免更换型铁碳微电解水处理装置
CN203256031U (zh) 脉冲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292485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转盘滤池
CN109502693A (zh) 一种应用于中水回用处理系统的全自动软化装置及方法
CN204474437U (zh) 一种含铊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910326Y (zh) 组合式除铁锰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16